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就業創前路」助中學畢業生計劃未來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09香港勞工處將於五月至八月,為有意投入職場的中學畢業生推出「就業創前路」特備項目,提供一系列多元化的職前培訓及就業服務,協助他們掌握最新就業資訊、計劃事業路向及提升就業競爭力,預計約有14 000人參加。

  勞工處發言人說:「我們搜羅了多種適合中學畢業生申請的職位空缺,讓他們在『就業創前路』專題網頁瀏覽,並按個人志向申請相關職位。」

  該專題網頁亦刊載勞工處舉辦的不同類型招聘會詳情,包括:

*「展翅青見計劃」招聘日:對象為1524歲、學歷在副學位或以下的青年,獲聘學員會接受為期六至12個月的有薪在職培訓;

*勞工處各區就業中心及行業性招聘中心招聘日:求職人士可即場與不同行業的僱主進行面試,減省求職時間;及

*大型招聘會:提供類型廣泛的職位空缺,當中不少適合中學畢業生申請。

  發言人表示:「為協助畢業生裝備自己,提升求職面試技巧及認識正確的工作價值觀,勞工處兩所位於旺角和葵芳的青年就業資源中心『青年就業起點』推出『職途快活人』系列活動,舉辦一系列實用培訓課程。『青年就業起點』同時提供職業潛能評估及就業諮詢服務,讓畢業生及早規劃職業生涯。」

  「我們亦鼓勵打算投身職場的中學畢業生參加勞工處的『展翅青見計劃』,接受一站式全面的職前及在職培訓。計劃不設收生限額,費用全免,學員可享津貼。」

  「就業創前路」的最新資訊已上載其專題網頁(www.jobs.gov.hk/careerletsgo),各項活動的資料亦可參考附表。如欲查詢詳情,可致電勞工處24小時熱線2717 1771(此熱線由「1823」接聽)。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勞工處擴展「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09香港勞工處今日(五月九日)起增加「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先導計劃)所涵蓋的行業,除原有的建造業外,亦擴展至飲食及酒店業和運輸及物流業,以協助更多相關行業的工傷僱員早日康復及重投工作。

  先導計劃於二○二二年九月推出,為期三年,以個案管理模式為參與的工傷僱員提供快捷及經協調的私家門診復康治療服務,包括醫藥治療(由普通科醫生/家庭醫生、骨科醫生或職業醫學科醫生提供)、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影像檢測服務。每名參加者均有個案經理跟進復康治療及協助重投工作安排。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擴展先導計劃可讓更多工傷僱員受惠。在政府的資助下,參加者只需支付等同公立醫院服務的收費,便可獲得私家復康治療服務,減省輪候服務的時間,把握黃金治療期。僱員盡早康復並重投工作,亦有助維持僱主的生產力。」

  參加先導計劃的工傷僱員須符合以下資格:

遭遇工傷時從事建造業、飲食及酒店業或運輸及物流業*

因工傷以致肌肉骨骼受傷,或患上《僱員補償條例》訂明並與肌肉骨骼有關的職業病;

遭遇工傷六星期後仍未復工或預期未能在六星期內復工。

  (*飲食及酒店業和運輸及物流業僱員的工傷於二○二四年四月一日或以後發生。)

  先導計劃下的復康治療、個案管理以及協助重投工作的服務由獲政府委聘的盈健醫療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雅名有限公司提供。該機構成立了工傷復康辦事處,並聯同其策略夥伴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在勞工處的監督下實施先導計劃。

  勞工處和工傷復康辦事處會根據已呈報的工傷個案,初步識別合適的工傷僱員,聯絡他們介紹先導計劃。工傷僱員須經個案醫生進行臨床評估以確定其傷患適合在計劃下接受治療。

  發言人提醒僱主應遵守《僱員補償條例》的規定,盡快向勞工處呈報工傷個案,讓合資格的工傷僱員能及早參加先導計劃,接受復康治療。

  有關先導計劃的詳情,可瀏覽工傷復康辦事處網站(www.prp-wiro.gov.hk)或致電2293 7000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立法會十一題: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08香港以下是今日(五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廖長江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在二○二一年試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試行計劃),並在二○二三年把該計劃恆常化(恆常計劃)。就鼓勵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就二○二四至二五財政年度開支預算回覆本會議員的問題時表示,截至本年二月二十九日,恆常計劃接獲718份青年的入職通知,該等入職青年從事的行業為何,以及恆常計劃的參與情況是否達到政府預期;

(二) 鑑於據報,試行計劃共有1 091名青年入職,有632人完成18個月的在職培訓,當中有464人獲續聘,當局有否跟進參與試行計劃的青年中途離職及未獲續聘的原因;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 鑑於有調查指出,有完成試行計劃的青年願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但他們表示,內地的求職平台不清楚如何聘請香港青年到內地工作及為他們解決稅務和「五險一金」等技術問題,當局如何優化恆常計劃以協助完成該計劃的青年繼續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令相關的政策措施具有更佳的延續性;

(四)當局會否考慮安排恆常計劃與其他大灣區青年計劃(例如「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作跨計劃合作,以協助整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香港青年群,以及加強內地和香港青年之間的長期交流;及

(五)鑑於廣東省當局推出措施,包括「廣東省事業單位2023年集中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及「展翅計劃港澳台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為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不同行業的就業及實習機會,當局會如何與廣東省當局加強合作,以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鼓勵他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答覆:

主席:

  政府於二○二一年試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試行計劃),並自二○二三年三月起恆常推行計劃(恆常計劃),鼓勵在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按照香港法例及以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聘請及派駐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政府按企業聘用的青年人數,向企業發放每人每月10,000港元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以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後,現答覆如下:

(一)二○二三年的恆常計劃共接獲718份入職通知,入職青年按受僱行業劃分的分項數字載於附件。恆常計劃接納所有合資格的青年參加計劃,沒有預設名額。

(二)試行計劃共接獲1 091份入職通知。632名完成18個月在職培訓的青年當中,464名獲有關企業繼續聘用。勞工處沒有備存參與試行計劃的青年離職及未獲續聘的原因。為評估恆常計劃的成效,勞工處已委聘承辦商進行為期約三年的「縱貫研究」,跟進參與計劃的企業和青年,了解青年的就業情況,並收集企業及青年對計劃的意見。首階段的研究已於二○二四年三月展開。

(三)政府為參加恆常計劃的青年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措施,包括設立專題網站,上載計劃詳情及大灣區工作和生活指南。勞工處亦已委聘服務機構為參與計劃青年在內地提供支援,包括由專人接聽的熱線,解答內地生活、法律及稅務等問題;在社交媒體開立平台和群組;舉辦講座;以及協助曾參加計劃的青年成立校友會,加強他們的人際網絡及促進事業的持續發展。此外,「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網站設有內地就業資訊專題網頁,並連結至內地就業網站,發布有關內地就業的實用資訊供企業和求職者參考。

  此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轄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辦公室)致力以多元化和跨媒體的方式和經不同渠道,向社會各界(包括香港青年)宣傳推廣大灣區建設。舉例而言,辦公室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合作推出並不斷優化「GoGBA」灣區經貿通數碼平台,支援有意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港人港企;亦每年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舉辦多次「GoGBA大灣區發展日」活動,邀請政府部門代表介紹當地的創業就業政策和支援措施、以及由企業家和專家分享大灣區的創業就業經驗等。辦公室亦積極參與「教育及職業博覽」和「創業日」展覽等,向香港青年和公眾人士提供更多有關大灣區的創業就業資訊,包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資訊。

  政府亦於二○二三年四月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廣中心,進一步加強與貿發局、投資推廣署,以及內地相關團體和機構的策略性合作,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向在當地發展的香港居民(包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者)和企業推廣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並加深了解他們的需要,從而為他們提供實務性協助。

(四)民青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體驗計劃)及「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協助青年了解內地龐大市場的創業機遇,並為有意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起動資金,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協助他們應對創業初期所遇到的困難,扶持他們建立和發展業務。新一輪創業計劃和體驗計劃剛於二○二四年四月初推出,當中包括多項優化安排,為更多有意在本地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全面的支援服務。此外,民青局的「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交流活動,促進香港青年認識和了解國情,加強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並鼓勵本港青年與內地青年的交流。資助計劃在二○二四至二五年度的第一輪申請共批出超過140個涵蓋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交流項目,名額約12 000個。

  政府於二○二三年十二月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聯盟),進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聯盟由民青局、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作為牽頭單位,並有接近60個來自大灣區不同界別的機構作為聯盟成員,包括官方和公營機構、創新創業基地、非政府機構和社會團體、專上學院和科研單位,以至專業團體和創投基金。聯盟匯聚各個成員的資源和網絡,提供「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為創業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民青局亦經「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在內地的實習活動,加深他們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及發展機會的認識,協助他們訂立未來工作方向、累積工作經驗和建立人脈網絡。資助計劃在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共批出75個涵蓋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實習項目,名額約2 600個。

(五)勞工處與廣東省及大灣區內地城市政府保持緊密聯繫,加強推廣「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及支援青年,並不時到廣東省內的高校宣講。廣東省政府亦推出配套措施,包括線上線下支援,個別市政府更向參與計劃的青年提供住房、稅務及其他方面的優惠待遇。為加大力度協助參與青年適應在內地的工作和生活,廣東省政府於二○二三年八月增加生活補助一倍至每月最高2,000元人民幣。政府會繼續與廣東省政府加強協作,支援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事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勞工處會繼續聆聽企業、大專院校及其他持份者的意見,積極探討進一步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合適措施。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立法會十八題:輸入勞工的情況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08香港以下是今日(五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姚柏良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去年先後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以紓緩不同行業人手短缺的問題。然而,本人收到不同業界人士反映,指該兩項計劃推行超過半年,成效卻未如預期,未能幫助他們紓緩迫切的人手短缺問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自「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實施以來,有多少名輸入勞工已到港工作,並按該計劃下的10個工種列出分項數字;

(二)自優化計劃實施以來,當局分別接獲及批准的申請宗數及所涉勞工人數為何,以及會否統計/估計已到港工作的勞工人數;通常不包括在補充勞工計劃下的26個職位類別的以上資料為何;

(三)自優化計劃實施以來,當局分別接獲、正在處理、批准及拒絕來自酒店、賓館及旅行社業界的申請宗數,以及涉及的工種為何;會否統計/估計已到港工作的勞工人數為何;及

(四)鑑於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優化計劃申請的處理進度緩慢,難以紓緩業界急切的前線人手緊絀問題,而政府於上月10日回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即將推出新措施以進一步改善處理有關申請的流程,預計每宗申請的處理時間在新措施推出後平均可縮短多少?

答覆: 

主席:

  為應對人力短缺帶來的挑戰,在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已加強輸入勞工的機制。運輸及物流局於二○二三年七月十七日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航空業計劃);而勞工處亦自二○二三年九月四日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的涵蓋範圍及運作,包括暫停執行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

  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運輸及物流局後,現答覆如下:

(一)在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的前提下,航空業計劃適度容許與香港機場管理局有直接合約關係的航空業相關公司申請輸入勞工,配額上限為6 300個。

  二○二三年七至八月的第一輪申請中,運輸及物流局共向28家合資格公司批出2 841個配額,涵蓋航空業計劃下所有10個工種。截至二○二四年四月,已有1 450名輸入勞工到港工作,按工種劃分的分項數字載於附件一。

  航空業計劃的第二輪申請已於二○二四年三至四月進行,運輸及物流局共向27家合資格公司批出 2 982個配額,同樣涵蓋所有工種。相關僱主已開展招聘工作,並預計第二輪獲批的輸入勞工將於二○二四年六至七月開始到港工作。

(二)及(三)二○二三年九月四日至二○二四年四月三十日,優化計劃接獲4 239宗申請,涉及申請輸入41 470名勞工,包括31 574名擬從事過往一般不得輸入的職位類別(26個職位類別和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分別為21 662名及9 912名)。同期,優化計劃下獲批的申請為1 277宗,涉及8 586 名輸入勞工,包括4 929名獲批從事過往一般不得輸入的職位類別(26個職位類別和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分別為3 910名及1 019名)。申請和獲批輸入的勞工人數按上述26個職位類別劃分的分項數字載於附件二。

  此外,截至二○二四年四月三十日,除已獲批的申請外,於優化計劃推出後接獲的申請中,有1 028宗已展開或完成本地招聘,涉及申請輸入11 313名勞工。勞工處預計絕大部分這些申請可於今年第二季完成審批,具體獲批數字則要視乎本地招聘結果及個案的申請內容。

  截至二○二四年四月三十日,優化計劃下接獲有關住宿服務業(包括酒店和賓館業界)的主要職位包括房務員、侍應生及接待員等。有關住宿服務業接獲的申請、正在處理、獲批和被拒絕的相關數字載於附件三。勞工處沒有備存有關旅行社業界的分項數字。

  獲批准經優化計劃輸入勞工的僱主必須安排與每名擬聘用的輸入勞工簽訂標準僱傭合約,並在原則性批准通知書上所訂限期(一般為通知書發出日期起計六個月)內,為輸入勞工向入境事務處遞交簽證/進入許可申請,輸入勞工抵港時間視乎僱主辦理相關手續的進度。勞工處沒有備存經優化計劃到港工作的輸入勞工人數。

(四)勞工處處理每宗優化計劃申請所需的時間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申請僱主是否已提供足夠的資料或曾否在處理過程中要求更改申請詳情等。如職位空缺涉及嶄新的工種或特殊的技術,勞工處則需要較多時間向相關決策局及/或部門、培訓機構、專業團體等諮詢意見,從而釐訂合理薪酬、入職要求、工作範圍等資料。

  勞工處已在優化計劃專題網頁上載「常見職位表」,提供不同行業較常見156個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工作時數、入職條件和職責,供僱主參考。為進一步改善處理申請的流程,勞工處已於二○二四年五月二日推行多項新措施,致力於約三個月內完成審理新收到的常見職位申請。新措施包括:

i)推出適用於常見職位的申請表,由專隊負責處理,加快完成初步甄別以展開四星期本地公開招聘;

ii)安排職員專責篩選僱主遞交的申請表,如申請表的資料不全或欠缺所需證明文件,勞工處會盡快提醒僱主;

iii)較靈活地處理僱主在本地招聘期間刊登招聘廣告的安排,盡量避免延長四星期的本地招聘期,並加快跟進面試結果的流程;

iv)為處理輸入勞工事宜的職業介紹所舉辦簡介會,說明優化計劃的申請安排,以便職業介紹所協助僱主處理申請;及

v)增加向勞工顧問委員會傳閱優化計劃申請建議的次數。

  勞工處會繼續密切監察優化計劃的實行情況,並致力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及完善處理申請的流程。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旅游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立法會二題: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措施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08香港以下是今日(五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尚海龍議員的提問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大批市民在最近的復活節長假期期間外遊,對本港多個行業造成沉重打擊。此外,財政司司長最近在其網誌指出,本年首季訪港旅客人次超過1 100萬,對零售、餐飲和運輸業帶來了支持;但訪港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及部分市民增加北上消費,令中小企業的經營面對不少挑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考慮與各行業的商會合作舉辦「全城消費節」,向消費滿指定金額的市民派發折扣券,甚至直接向市民派發假日消費券,以鼓勵市民留港消費;

(二)鑑於據悉,市民及商界普遍支持提高內地訪港旅客購物免稅額,政府有否向中央政府提出有關建議的具體時間表;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有不同業界人士建議,政府應全力向中央政府爭取恢復深圳戶籍居民赴港的個人遊簽注「一簽多行」的安排、延長在個人遊計劃下來港旅遊人士可逗留的時間,以及將更多內地二三線城市納入個人遊計劃,以加強未來香港連串盛事的經濟效益及刺激旅客消費,政府會否考慮該等建議?

答覆:

主席:

  就尚海龍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乘着不同大型盛事及活動在香港舉行,聯乘業界進行宣傳推廣,推動本地市民及旅客在香港消費,帶旺消費氛圍,例如延續去年十月底香港美酒佳餚巡禮的氣氛,旅發局在去年十一月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品味全城」,聯同全城近400間餐廳及酒吧,重點推介由香港多個地區及餐飲業界推出的美酒美食活動以及餐飲禮遇等;配合「香港夜繽紛」活動,旅發局在去年底至今年初向市民派發20萬份「香港夜饗樂」餐飲消費券,每份價值港幣100元,增加市民本地消費的吸引力,並為餐飲業締造商機;旅發局把握「五一黃金周」契機,推出「五一旅遊專屬網頁」,羅列各界推廣購物、餐飲、景點及住宿等優惠,並附上交通安排及景點開放時間等資訊,方便旅客及市民一覽,營造全城熾熱氛圍,帶旺本地消費。

  政府各部門同心合力推動經濟,而旅發局會繼續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及合作,透過旅發局一站式電子平台,提供各種消費、活動、商戶優惠以及禮遇資訊,吸引旅客探索城中不同消費體驗。

(二)及(三)開拓客源市場吸引更多高增值過夜旅客一直是香港發展旅遊的主要策略之一。隨着各項大型跨境基建、旅遊設施、酒店及公共交通網絡等在過去幾年相繼落成和優化,香港的旅客承載能力有所提升,政府有信心為更多來自不同客源地的旅客提供豐富多彩的優質旅遊體驗。

  政府一直向內地相關部委緊密匯報香港的情況,積極爭取政策措施,以便利更多高增值內地旅客以更便捷靈活的方式體驗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及促進旅遊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

  特區政府感謝中央政府的支持,由二○二四年三月六日起,新增西安市及青島市至「個人遊」計劃,將「個人遊」計劃涵蓋的城市數目從49個增加至51個。除了我率領旅發局在三月中訪問西安市及青島市推廣香港旅遊外,旅發局亦馬上啓動一系列針對新客源城市的宣傳推廣活動。我們會繼續連同業界串連及發掘更多優質旅遊路線和產品,提升服務質素,為旅客提供豐富多彩的優質旅遊體驗。

  政府會繼續與內地相關部委保持緊密溝通,爭取有利於香港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加購物免稅額和更多「個人遊」的城市。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立法會五題:就僱員線上「隱形加班」的補償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08日香港)以下是今日(五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黃國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線上工作作為新工作模式越趨普遍,不少僱員更在非工作時間被要求利用通訊工具工作(例如出席會議及回覆電郵/信息)。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及中華全國總工會於今年年初聯合發布涉及欠薪糾紛的典型案例。據報,法院以有關員工「付出實質性勞動」和有關工作「明顯佔用休息時間」,裁定該員工在非工作時間線上工作為加班,並綜合考慮該員工的加班頻率及時期、薪金標準及工作內容等因素,酌情決定該員工線上「隱形加班」的加班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對(i)本地各行業以線上工作作為新的工作模式,以及(ii)僱主向線上隱形加班的僱員提供的補償方式進行研究;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考慮完善勞工法例,以確立線上隱形加班的定義及計算有關補償的準則;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有不少公務員反映,經常被要求在非工作時間線上隱形加班但不獲任何補償,政府會否樹立良好僱主的榜樣,帶頭將涉及付出實質性勞動和明顯佔用休息時間的隱形加班訂為正式加班,並向有關公務員給予補假或逾時工作津貼;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直以來,政府在顧及僱員利益與僱主負擔能力的大前提下,不時檢視勞工法例,循序漸進地改善勞工權益。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公務員事務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僱傭條例》訂明,僱主在僱員就職前必須向僱員說明僱傭條件,包括工資、工資期及終止合約所需的通知期等。根據《最低工資條例》,用以計算最低工資的工作時數包括僱員按照僱傭合約、在僱主同意下或根據僱主的指示留駐僱傭地點當值的時間,而僱傭地點指僱員按照僱傭合約、在僱主同意下或根據僱主的指示,為執行工作或接受培訓而當值的任何地點。

  在不違反《僱傭條例》及《最低工資條例》的前提下,僱傭雙方可訂立合適的僱傭條款及條件,包括工作時數及超時工作的補償安排等。

  不同行業及企業的經營模式、僱員的工作性質及職責,以及僱傭合約訂定的條款等,對僱員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線上工作有不同的需要或協定。勞工處經不同途徑,包括人力資源經理會及行業性三方小組,鼓勵僱主採納良好人事管理措施,包括建議僱主應以合理和公平的原則訂立僱傭合約條款,並提醒僱主在安排僱員使用網絡或電話等通訊工具進行遙距工作時,應充分諮詢僱員及與僱員協定工作時數及超時工作補償安排等。

  勞工處會繼續在人力資源經理會及行業性三方小組討論相關議題,並留意其他地方處理僱員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線上工作的發展和經驗,推動僱主實行良好的僱傭措施,保障僱員的權益。

(三)公務員事務局表示,根據《公務員事務規例》,逾時工作是指公務員在規定工作時數以外所做的工作。根據現行政策,逾時工作只應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進行,並應減至最少。逾時工作通常應以補假作償。如在逾時工作後一個月內無法或不大可能放取補假,合資格的公務員可獲發逾時工作津貼。各政策局及部門會在符合現行政策下就公務員的逾時工作作出適切的安排及補償。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健康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日本進口水產的檢測情況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07日香港)因應日本政府單方面決定把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大海,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已發出《食物安全命令》,禁止源自日本10(都)縣的水產、海鹽和海藻食品進口本港,受禁(都)縣包括東京、福島、茨城、宮城、千葉、群馬、栃木、新潟、長野和埼玉。

至於其他未有被禁止輸入香港的日本水產、海鹽和海藻,為確保食物安全,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亦會全面進行輻射水平測試;在確認相關產品沒有超出輻射水平的情況下,才放行於市場供應。

由於日本核污水排放安排前所未見,而且會持續30年或以上,政府當局會密切監察和加強檢測。若發現異常情況,不排除進一步收緊禁止進口的範圍。

由五月六日中午截至今日(五月七日)中午,食安中心已對198個日本進口「水產及其製品、海藻及海鹽」的食物樣本作輻射水平檢測,未有發現輻射水平超出安全標準。詳情可參閱食安中心「日本進口食品管制措施」專題網頁(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c_01_30_Nuclear_Event_and_Food_Safety.html)。 

同期,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已對50個本地漁產品樣本作輻射水平檢測,全部樣本檢測合格。詳情可參閱漁護署網頁(www.afcd.gov.hk/tc_chi/fisheries/Radiological_testing/Radiological_Test.html)。   

香港天文台亦已加強監測本港水域的環境輻射水平。至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異常情況。詳情可參閱香港天文台的網頁(www.hko.gov.hk/tc/radiation/monitoring/seawater.html)。

由八月二十四日起至今日中午,食安中心及漁護署分別檢測了共48 762個日本進口食物樣本(包括31 745個水產及其製品、海藻及海鹽樣本)及共12 734個本地漁產品樣本作輻射水平檢測,全部樣本檢測合格。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健康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新鮮牛肉和豬肉樣本含二氧化硫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07日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五月七日)公布,中心在一個新鮮牛肉樣本和兩個新鮮豬肉樣本檢出不可在新鮮肉類中使用的防腐劑二氧化硫,正跟進事件。

中心發言人說:「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測計劃,從天水圍天瑞街市一新鮮糧食店檢取該新鮮牛肉樣本,以及從九龍城何文田街巿一新鮮糧食店和油塘一超級市場分別抽取上述新鮮豬肉樣本進行化驗。結果顯示,該新鮮牛肉樣本含百萬分之八百一十二的二氧化硫,兩個新鮮豬肉樣本則分別含百萬分之十和百萬分之十一的二氧化硫。中心正與涉事新鮮糧食店和超級市場跟進有關違規事項。」

根據《食物內防腐劑規例》(第132BD章),在新鮮及冰鮮肉類中添加二氧化硫屬違法,最高可判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二氧化硫是一種防腐劑,可用於乾菜、乾果、醃菜和鹽醃的魚製品等不同種類的食物,但根據《規例》不得用於新鮮或冰鮮肉類。個別販商為使肉類色澤更鮮明,會違法在肉類中添加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溶於水中,清洗和烹煮可除去食物中大部分二氧化硫。不過,對二氧化硫有過敏反應的人,在食用後可能會出現氣喘、頭痛或噁心等徵狀。

發言人提醒業界必須遵守法例規定,不可售賣摻雜二氧化硫的新鮮及冰鮮肉類。市民則應向可靠的街市檔戶或新鮮糧食店購買肉類,切勿購買或進食顏色異常鮮紅的肉類,同時需注意均衡飲食,因為偏食可引致營養不良或攝取過多的化學物。

中心會繼續跟進事件和採取適當行動。調查仍然繼續。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健康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食安中心向業界介紹香港製造食品進入內地市場的便利通關安排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07日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發言人今日(五月七日)表示,有關《輸內地香港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及口岸便利通關合作協議》(《合作協議》)的新措施於五月二十一日推出。符合特定要求的港產食品,在內地海關實地查驗無異常,但仍須接受抽樣檢測,則在抽樣後可直接放行,無需等待檢測結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與國家海關總署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簽署《合作協議》,為符合要求的食品設立便利通關安排以縮短清關所需時間,進一步保障香港輸往內地食品的安全及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本地食品生產業發展。食安中心與海關總署已落實《合作協議》的操作細節,例如食品的檢測要求等。食安中心會對輸內地香港製造食品進行特別監管,以確保其符合內地有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要求。

發言人表示:「《合作協議》有助對輸內地香港製造食品實現從源頭監控食物安全,達致口岸便利通關的目標;既促進香港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食品貿易,亦深化兩地在食物安全監管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貫徹落實《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便利通關安排得以順利推行,是政府與業界共同努力的成果。食安中心已安排簡介會,向本港食品業界介紹新措施的詳情。」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發言人今日(五月七日)表示,有關《輸內地香港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及口岸便利通關合作協議》的新措施於五月二十一日推出。符合特定要求的港產食品,在內地海關實地查驗無異常,但仍須接受抽樣檢測,則在抽樣後可直接放行,無需等待檢測結果。食安中心已安排簡介會,向本港食品業界介紹新措施的詳情。圖示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食物)劉利群(左二)、食物安全專員黃宏醫生(左一)、香港工業總會常務副主席林世豪(右二)及香港工業總會總裁陳心愉(右一)於簡介會上合照。

便利通關安排首階段先涵蓋三大類食品,包括(1)飲料及冷凍飲品(不包括含酒精類及奶類飲品);(2)餅乾、糕點及麵包;以及(3)糖果及巧克力(包括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製品)。實施便利通關安排的內地口岸包括深圳海關轄區口岸和拱北海關轄區口岸。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二○二三年相關類別的港產食品輸往內地的出口貨量共超過5 170萬公斤,貨值約為28.4億元,佔同年輸往內地所有港產食品總貨值約56%,以輸往內地所有港產貨品總貨值計則約為11%

在新措施下,有意參與的本地食品生產商需向食安中心申請「便利通關准許」。食安中心會在審核有關食品生產商的資格後,向通過審核的食品生產商發出「便利通關准許」,相關要求包括持有由食環署簽發的有效食物製造廠牌照,食品須於牌照指明的食物製造廠內製造,而食物製造廠具備獲認證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即ISO 22000HACCP證書,並須符合中國國家標準及法規。食品生產商再按每批次出口到內地的食品向食安中心申請「動物製食品衞生證書」或「食物檢查證書」。此外,有關食品批次亦須附有「CEPA原產地證書」。 

新措施的詳情,包括申請表格及相關申請指引已上載食安中心網頁(www.cfs.gov.hk)。食安中心會繼續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為業界提供適切支援。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開幕環節後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07日香港)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五月七日)上午出席由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主辦的「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開幕環節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早晨。今天很高興,大家來到香港第一次、首辦「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高峰會一共兩日,今日是「國際人才論壇」,明日(五月八日)是「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這兩日都有「機遇匯人才博覽展」。很高興行政長官親臨現場致開幕辭。另外,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親自由北京來香港,為我們作主旨致辭,彰顯了不論是香港特區以至國家都高度重視香港作為人才高地的重要性。

今日現場有1 200位參與者,線上則有2 500人登記實時收看直播。此外,我們預計這兩日連同博覽展應有超過7 000人次參與今次首次「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和博覽展。我們一共邀請超過20位世界各地包括內地的商界、政界、學界等精英、翹楚和專家學者,作不同類型的演講;另外今次博覽展亦有近百間參展機構,為來港人才展示各類型的支援,無論是就業、居住、教育等一系列協助他們融入香港的範疇,統統可透過今日的博覽展,讓人才取得所需的資訊。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昨日(五月六日)考察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和勞工處建造業招聘中心,分別了解香港退休保障制度和就業服務的最新情況。圖示王曉萍部長(右三)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左二)和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左三)會面。

記者:局長,請問政府數據顯示,來港人才大部分都來自內地,尤其是今日是全球人才高峰會,政府有何方法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尤其是內地以外,可能是歐美等方面的人才來港?第二,就內地放寬港澳人才商務簽注,政府暫時是否知道反應如何?有何政策吸引或針對個別組別簽注人士來港?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我們歡迎亦致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事實上,若你看看我們的人才入境計劃,固然內地人才佔比較大比例,但也有很多世界各地的人才。在未來的日子,我們會再加強宣傳力度,致力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我們未來會到訪數個重點地區,一是面向東南亞,在我們的周邊地區吸引更多人才來港;另外會到訪歐洲,針對當地很多人才,吸引他們來港,做大做強香港作為人才高地的角色,發揮好我們的功能。我們會全力協助人才來港並更早融入。

另外,剛剛你提到,國家最近放寬和擴大人才簽注來港,這對香港而言一定是好消息。一方面來港的人才簽注地區擴大了,此外來港的逗留時間延長了,這會更加便利人才來港流動,加強香港作為人才高地的角色。這剛剛開始,但我們很相信必定可以更加為香港的人才發展添加多一份動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昨日(五月六日)考察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和勞工處建造業招聘中心,分別了解香港退休保障制度和就業服務的最新情況。圖示王曉萍部長(右二)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右一)陪同下,視察位於觀塘的建造業招聘中心,了解少數族裔助理為求職人士提供的就業服務。

記者:是否知道至今反應如何?有沒有相關數據?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這剛剛開始,我們仍在搜集數據,但有絕對信心一定會帶來很好的效果。

記者:局長,剛才見到現場較多內地人才,較少剛才你提到的東南亞或海外人才來港參加高峰會。作為人才辦首場活動,你收不收貨?會否覺得這方面工作仍未足夠,讓這些面孔在港出現?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們認為第一屆舉辦「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是成功的,實際上入場的人才世界各地都有,當然內地朋友多一些,主要是交通比較便利,但實際上各類型的人才都有來;而且很多若未能現場來港,也在線上登記,所以大家都要緊記,現場有1 200人,線上有2 500人。我們認為今次舉辦相當成功,當然我們會再接再厲,在現有的基礎上希望再做得更加好,為香港的人才添加動力。

記者:關於輸入人才計劃,大部分都是內地或海外人才,香港本地如護理業或建造業都表示現時前線求職困難,有何方法幫助本地人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大家都要緊記,這是政府一向做事的原則:本地人才是我們的基石,是我們的本,是我們的核心。我們何時找外來人才填補空缺?只有當本地人才和人力真的不充足的時候,為發展經濟,才會考慮通過引進人才和人力,幫補香港的經濟發展。所以大家見到,不論是教育資源的投入、培訓和再培訓,以及持續進修的資源,均有多無少。我們一定要確保,包括你提及例如各類輸入勞工的計劃,前提是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一定要確保本地工人就業後,若仍有空缺,才會通過輸入外勞的辦法填補短缺。多謝大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昨日(五月六日)到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觀「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展覽。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設宴歡迎訪港出席「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王曉萍部長及與會官員、嘉賓和講者。圖示王曉萍部長(前排中)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前排左)陪同下參觀展覽。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