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美媒:馬斯克打算每月捐4500萬美元元挺川普

美國前總統川普(前)15日貼著繃帶出席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6日訊)「華爾街日報」今天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科技業鉅子馬斯克說,他打算每月撥出約4500萬美元給一個支持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新基金。

報導提到,馬斯克(Elon Musk)將捐款給「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America PAC),這個政治團體專門在11月大選之前於搖擺州推動選民登記、提早投票和郵寄選票。

馬斯克是這項新基金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據報其他人還包括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共同創辦人朗斯德爾(Joe Lonsdale)、前美國駐加拿大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加密貨幣投資人泰勒與卡麥隆.溫克勒佛斯(Tyler and Cameron Winklevoss)兄弟檔。

川普本月13日在賓夕法尼亞州一場造勢大會上遭槍手暗殺未遂,右耳受傷,但性命無虞。馬斯克在案發後正式力挺川普競選總統,他在社群媒體平台X寫道:「我完全支持川普總統,祝他早日康復。」

馬斯克現為全球首富,淨資產估計達2500億美元。隨著11月大選將至,他與川普走得愈來愈近,兩人今年3月在富豪佩爾茲(Nelson Peltz)於佛羅里達州宅第主辦的捐款人早餐會上親自碰面。

在美國,個人選舉捐款上限為每人3300美元,但競選財務制度存在漏洞,讓政界大金主得以捐錢給支持特定候選人的「政治行動委員會」。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范斯成川普副手 暢銷回憶錄「絕望者之歌」曾翻拍成電影

Screenshot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6日訊)美國前總統川普今天正式宣布他的副總統搭檔人選是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J.D. Vance)。范斯寫過的暢銷書「絕望者之歌」曾翻拍成Netflix同名電影。

根據Netflix網站,此片改編自范斯的暢銷回憶錄,由奧斯卡獎得主朗霍華(Ron Howard)執導,艾美亞當斯(Amy Adams)、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蓋布瑞爾貝索(Gabriel Basso)主演,劇情簡介寫道:「一通緊急電話將一名耶魯法律系的學生召回俄亥俄州的老家。在那裡,他回顧三代家族往事,也思考自身未來。」

范斯高中畢業即投入軍旅,參加過伊拉克戰爭,退役返鄉就讀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再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Yale Law School),畢業後加入創投界。現年39歲的范斯2022年在川普支持下當選參議員。

富比世(Forbes)網站報導,范斯2016年出版的回憶錄「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74週,內容追溯范斯從一名前陸戰隊員和耶魯法學院畢業生到分享他在鐵鏽地帶(Rust Belt)貧窮小鎮長大經歷的過程。

書摘指出,這本回憶錄「更廣泛、更深入探究美國白人勞工階級的掙扎」。

絕望者之歌是根據范斯的真實故事改編。他在2016年告訴全國公共電台(NPR),這本書講述「工業經濟走下坡時的真實民眾生活狀況」,並詳述「貧困白人社區的社會孤立、貧窮和毒癮之苦」。

范斯的母親和外公分別有毒癮和酗酒問題。范斯12歲前每年都會到肯塔基州傑克遜(Jackson)與外婆和外曾祖母一起過暑假。後來他加入陸戰隊,藉以負擔大學費用。政治新聞機構Politico報導提到,范斯的父母在他幼時就離婚,後來繼父收養他。

紐約時報一篇評論寫道,這本書「對有助推動反叛政治、尤其是川普崛起的社會底層白人進行富有同情心、洞察力的社會學分析」。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川普右耳貼繃帶登共和黨全代會

美國前總統川普(前)15日貼著繃帶出席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6日訊)美國前總統川普今天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晚以勝利者姿態登場,獲得黨內支持者熱烈歡呼。兩天前,川普才在造勢活動上遭凶手開槍擊傷右耳。

路透社報導,川普右耳貼著厚厚的繃帶走進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Milwaukee)市中心的「第一服務廣場」(Fiserv Forum),底下群眾高舉拳頭呼喊「戰鬥!戰鬥!戰鬥!」,向川普在受傷後冷靜站起振臂高呼的反應致敬。

川普與家人及當天稍早宣布的競選搭檔、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J.D. Vance)一同站在包廂裡,看似深受群眾的反應感動。

為期4天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在川普取得重大法律勝利的數小時後揭開序幕,佛州聯邦地區法官稍早駁回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對川普不當處理機密文件案的起訴。

川普將在18日黃金時段演說中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將於11月5日的總統大選對決民主黨籍現任總統拜登。

川普13日在賓州巴特勒郡(Butler County)造勢活動發表演說時,遭20歲男子庫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開槍射擊,他的右耳上半部被子彈劃過濺血。庫克斯連開數槍,造成1名民眾死亡、2人重傷。庫克斯隨後遭維安人員擊斃。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機密文件案遭駁獲司法勝利 川普籲駁所有刑事案

前總統川普被擄扶著走下舞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5日訊)美國佛羅里達州聯邦法官今天駁回指控川普卸任後非法持有機密文件的刑事案件,在川普尋求重返白宮時讓他獲得另一重大司法勝利;川普呼籲駁回所有針對他的刑事案件。

路透社報導,獲川普任命為法官的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甘農(Aileen Cannon)裁定,領導起訴工作的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的任命為不合法,沒有權力提出訴訟。司法部表示將對這項裁決提出上訴。

甘農裁定,司法部長賈蘭德(Merrick Garland)2022年任命史密斯監督與川普有關的調查工作,但他無權「任命具史密斯能行使的那種檢察權的聯邦官員」。

這是川普獲得的另一項重大司法勝利。

美國最高法院1日裁定,川普在擔任總統時採取的公務行為享有廣泛的刑事起訴豁免權。這項裁決是在另一起針對川普的案件中作出,此案也是由史密斯提出,與川普企圖推翻2020年敗選結果的行動有關。

兩天前,川普在賓州西部造勢活動上成為暗殺目標。他本週在密爾瓦基獲共和黨正式提名參選總統,於11月5日美國大選挑戰民主黨籍現任總統拜登。

史密斯發言人說,甘農作出的裁決「偏離了所有先前(評估過這個問題的法院)的統一結論」。法院一直裁定,司法部長有權任命特別檢察官處理某些調查。

川普在社群媒體發文說,這項裁決應該「只是第一步」,並呼籲駁回所有針對他的4起刑事案件。

法新社報導,川普在他的「真實社群」(Truth Social)平台發文說:「這個非法起訴在佛州遭駁回應該只是第一步,之後所有政治獵巫案都應迅速遭駁回。」

川普遭控支付封口費給成人片女星「暴風女丹尼爾斯」(Stormy Daniels),以防止性醜聞在2016年大選前爆出,今年5月在紐約州遭判有罪。在持有機密文件案、史密斯提出的另一起案件以及在喬治亞州法院提出與選舉有關的指控中,川普都沒有認罪。

在持有機密文件案中,川普因遭控在2021年卸任後蓄意將國安機密文件留在佛州住所「海湖俱樂部」(Mar-a-Lago)並阻撓政府試圖取回這些文件的行為而遭到起訴。檢方表示,這些文件與美國軍方和情報事務有關,包括與美國核子計畫的細節。

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發表聲明說:「這項令人瞠目結舌的誤導性裁決,與長期獲得接受的做法與重複的司法先例相違背。這在法律上是錯誤的,必須立刻上訴。有進一步證據指出甘農法官無法公正地處理此案,必須重新任命。」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共和黨人劍指拜登負責,質疑川普遇刺有陰謀 民主黨金主顧問道歉,拜登白宮演說呼籲走出封閉同溫層

前總統川普被擄扶著走下舞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5日訊)美國前總統川普遭槍擊數小時之後,支持他的共和黨國會議員聲稱拜登和民主黨應對此事件負責。

法新社報導,共和黨參議員范斯(J.D. Vance)是川普的可能副手人選之一,他在槍擊事件後隨即聲稱,拜登的競選言論「直接導致川普總統遭暗殺」。川普在此事件中受傷,另有1名旁觀者遇害。

共和黨人目前不斷激化川普遇襲事件,范斯的言論是其中之一,他們將槍擊責任歸咎於民主黨,儘管聯邦調查局(FBI)表示尚未查明槍手的意識形態。

共和黨籍眾議員史卡利塞(Steve Scalise)2017年曾遭左派人士槍擊,當時保守派議員為攻擊對象。史卡利塞也將昨天川普遇襲一事歸咎於左派。

史卡利塞說:「民主黨領袖一直在煽動可笑的瘋狂思想,認為川普再次獲勝將是美國民主的終結。」

川普的高階競選幕僚拉齊維塔(Chris LaCivita)在社群媒體X上指責:「多年來,甚至今天,左派人士、民主黨金主,甚至現在的拜登,都對槍擊事件發表了令人作嘔的言論。」

根據競選團隊發布的文字,拜登最近確實有向捐款人提到要把川普「置於靶心」,儘管拜登當時談話語境是希望全黨能將擊敗川普作為目標。

共和黨聯邦眾議員柯林斯(Mike Collins)進一步談到槍擊事件,他表示是「拜登下的命令」,但並沒有提供可靠的證據。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魏爾(Jacob Ware)表示,這類指控可能會讓人們不再關注對攻擊廣泛的譴責。

拜登今天稍早在白宮發表講話,稱團結是「所有目標中最難以捉摸的,但現在沒有什麼比團結更重要」。

川普和拜登在攻擊發生後進行交談,拜登的競選團隊暫停了電視廣告播出,這是雙方都希望讓全國選情降溫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惠特立(Michael Whately)在接受政論節目「福斯週日新聞」(Fox News Sunday)採訪時,拒絕揣測這起槍擊事件。

支持川普的共和黨聯邦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表示:「當川普勝選將威脅民主、共和國將會終結的訊息不斷傳出,整個選情就會升溫。」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貝里(Michael Bailey)表示,將槍擊事件去政治化至關重要。

「在擁有如此多槍枝的環境中…激烈的論調有可能刺激任何一方心懷不滿的人。」

質疑川普遇刺有陰謀 民主黨金主顧問道歉

美國共和黨籍前總統川普昨遭暗殺未遂。民主黨重量級金主霍夫曼(Reid Hoffman)的顧問梅爾宏(Dmitri Mehlhorn)稍早稱這起槍擊案可能是「一場戲」,他今天為此道歉。

路透社報導,梅爾宏是民主黨策士,也是億萬富豪霍夫曼的顧問,而霍夫曼是社群媒體平台「領英」(LinkedIn)的共同創辦人,也是民主黨多數候選人的重要贊助人。

共和黨與民主黨高層領袖,包括川普與現任總統拜登,都在這起槍擊案後呼籲深陷分裂的美國團結起來、保持冷靜。川普很可能在今年11月總統大選中再度與爭取連任的拜登對決。

川普昨天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Butler)的造勢大會上遭槍擊,右耳見血,另有1名場邊男子喪命、2人受傷。20歲槍手庫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則遭擊斃。

這起槍擊案在網路上引發一波缺乏根據的陰謀論,有人稱幕後黑手是和川普作對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也有人說,可能是為博取同情而上演的一場戲。

新聞網站Semafor報導,梅爾宏在寫給同溫層一些記者和支持者的電子郵件中說,可能「有人慫恿這起『槍擊案』,甚至可能是一場戲,好讓川普被拍到照片,並從強烈批評中受益」。

梅爾宏今天為此道歉。他說:「我昨晚寄出一封現在令我感到後悔的電郵。我沒有諮詢我的團隊就撰寫並寄了出去。我已直接向他們道歉。我也要毫無保留地公開道歉,因為我的言論讓昨晚的核心事實失去焦點:政治暴力再次奪走一名無辜美國人的生命。」

他還說:「我們每次都必須不遺餘力地團結起來,譴責這種暴力。任何其他話題都是轉移焦點。」

拜登白宮演說呼籲走出封閉同溫層

https://x.com/POTUS/status/1812638676452847836?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812638676452847836%7Ctwgr%5E7b377b5c5a1fa5cefb10f845826e55aaa4d8aed8%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www.cna.com.tw%2Fnews%2Faopl%2F202407150104.aspx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在造勢活動遭暗殺未遂,總統拜登為讓選情降溫,當即撤下競選廣告,並暫停選舉活動,連夜趕回白宮坐鎮。他14日晚間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演說,呼籲走出封閉的同溫層,並安排15日接受電視專訪後才會恢復競選。

川普(Donald Trump)13日在賓州巴特勒郡(Butler County)造勢活動發表演說時遭開槍射擊,他的右耳上半部被子彈劃過濺血。槍手連開數槍,造成1民眾死亡、2人重傷。槍手隨後被維安人員擊斃。

拜登14日晚間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Oval Office)發表6分鐘演說,呼籲美國民眾彼此難免有不同意見,這是人性,但政治不是殺戮戰場,而應是可以和平辯論的場域。

他說,「在美國,我們用投票箱解決分歧,而非子彈」。

拜登提出幾件暴力事件,包括針對兩黨國會議員的槍擊、不滿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暴民2021年1月6日在國會山莊暴動、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的先生在自宅遇襲、選舉官員遭恐嚇、現任州長遭綁架、川普遭暗殺等。

他說:「在美國,這種暴力行為或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沒有立足之地。絕對沒有例外。我們不能讓這種暴力行為正常化。」

拜登也說,「我們需要走出只聽取同溫層意見的封閉狀態,否則假消息會更猖獗,外國勢力會更容易利用這些分歧煽動我們,從而塑造符合他們利益的結果」。

拜登13日當晚在家鄉德拉瓦州造勢,就槍擊案表達譴責,訴求民眾團結,並決定暫停選舉廣告播放,也連夜趕回白宮坐鎮,聽取槍擊案簡報。他在14日早、晚更2度發表談話,同時安排15日將再接受電視訪問。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拜登2021年上任時強調凝聚國家團結,呼籲民眾「結束這場紅、藍的政治對立」。但隨著他啟動連任競選,他將川普領導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描述為對美國民主的嚴重威脅,必須被擊敗。

報導指出,13日的槍擊案發生後,拜登也放緩語氣,當天也打電話慰問川普,確認川普受傷及康復的情形。

共和黨15日起召開全代會,提名川普及副手搭檔。拜登15日傍晚也將前往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繼續選舉行程。

拜登說,他將繼續透過競選活動向選民宣傳他的政績與國家願景,這是民主應該有的運作方式。「我們辯論,並保持不同意見。我們比較候選人的品格、過去所做的事、關心的議題、提出的議程、及對美國的願景」。

拜登說,「改變美國的力量應掌握在人民手中,用和平的方式選擇不同的願景,而不是在潛在刺客的手中」。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評論:川普險遭暗殺勝算大增 拜登陷被動

前總統川普被擄扶著走下舞台

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在競選活動中遭遇槍擊暗殺受傷,學者均認為,川普勝算大增,對尋求連任的拜登最直接衝擊,就是暫無法鎖定川普個人猛轟和讓選民聚焦他的政績,選戰陷入被動。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5日訊)美國前總統川普13日造勢遭槍傷,影響11月總統大選至鉅。對尋求連任的拜登最直接衝擊,就是暫無法鎖定川普個人猛轟和讓選民聚焦他的政績,選戰陷入被動。

紐約時報指出,拜登在川普遇襲後當機立斷譴責攻擊事件,並致電問候對方。拜登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全國談話,呼籲美國民眾降溫對立氛圍,「政治絕不能成真實戰場,弄成殺戮場域更是天理難容。是時候該冷靜下來了」。

美國媒體分析,拜登6月27日辯論表現不佳面臨黨內「換拜」聲浪,他開始在造勢場合火力全開想證明老當益壯,並力圖讓川普的爭議言行再成為人們焦點。但川普13日在賓州造勢遇刺受傷,凸顯美國兩極對立程度已高到令人不寒而慄。

暫不能打川普拉抬自身 拜登選戰策略受限

川普遇襲引發的高關注度,讓拜登暫時擺脫幾週以來一直占據媒體版面的「換拜」話題;一位不願具名的民主黨金主表示,之前他們認為換下拜登對民主黨最有利,但現在可能只會亂上加亂。

然而川普遇襲也讓拜登競選團隊操作空間受限,除暫時不能再猛轟川普,也不利向選民主打拜登恢復國家政治誠信與正常運作的訴求。為權衡選情又不顯得麻木不仁,拜登很快對川普表達慰問,同時承諾將進行「徹底和迅速」的聯邦調查,承諾向美國社會公布槍擊事件的客觀調查結果。

共和黨民調專家倫茨(Frank Luntz)表示,槍擊會讓支持川普的選民「票票入匭」,拜登則難有相同指望,最大衝擊在於賓州是關鍵搖擺州,槍擊案讓拜登更難贏下,「拜登已然吃力的競選之路只會更逆風,這場槍擊將以槍手從未想過的方式產生重大後果」。

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威爾森(Matthew Wilson)說:「這有助川普在至少一段時間內能拉到獨立選民的票。川普臉上沾血並振臂的畫面盡顯他無畏形象,這比什麼廣告文宣都有效。」

路透社報導,13日槍擊事件發生後,數小時內拜登競選團隊就撤下電視廣告,並暫停追打川普因豔星封口費案5月遭判重罪等政治口水,改變選戰策略不再口頭攻擊對方,改為強調團結。

拜登14日在白宮發表談話:「我們全國上下必須團結一心」。

拜登競選陣營一名官員表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主席哈里森(Jaime Harrison)已致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沃特利(Michael Whatley),詢問是否需協助。另一輔選人士透露,民主黨全委會和競選團隊「本週會繼續談論對未來的積極願景,主軸仍是對比並凸顯川普及共和黨的議程只會讓國家倒退」。

也有人認為距離11月投票仍有近4個月,川普遭槍傷效應的持續性仍待觀察,當前的民調聲勢波動只是暫時性。例如1981年時任總統雷根遇刺受傷,雖然共和黨一度聲勢大漲,但後來在期中選舉仍失利。

民主黨內死忠進步派的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說,只要拜登繼續把重點擺在主打振興社會安全網、壓低藥價和擴展勞工權益等,展現連任後的願景,選情依然大有可為。

紐時:川普遇襲似讓美國更分裂而非團結

紐時另一篇分析指出,1981年時任總統雷根遇刺後,當時美國上下一心,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歐尼爾(Thomas P. O’Neill Jr.)含淚到病榻探望,不但握著雷根的手、親吻他的頭,還跪下為雷根祈福。反觀這次川普遭槍擊受傷後,憤怒、相互指責和陰謀論滿天飛,讓已然對立的美國社會更撕裂。

當前美國社會在意識形態、文化和黨派方面嚴重兩極化,儼然兩個國度。與幾個世代以來相比,如今的美國人不再當自己是命運共同體的小我,隔閡對立極深。馬瑞斯特學院(Marist College)今年5月的民調發現,竟有高達47%受訪者認為有生之年很可能再遇上美國內戰,這也讓好萊塢順勢拍成電影呈現內戰景象。

今年5月另一份研究指出,11%的受訪美國民眾認為,為讓川普能重新當上總統,暴力可以被接受;21%的人也回答,為能推進一個重要政治目標,訴諸暴力有正當性。凸顯美國無止盡的黨派對立,有升格成政治暴力常態化的危險。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川普:若沒轉頭看圖表可能就死了,美特勤局逾40年來最嚴重失職,FBI:槍手為20歲男子庫克斯,遇難的前消防員被譽為”英雄”

前總統川普被擄扶著走下舞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5日訊)美國前總統川普昨天躲過暗殺後,今天接受「紐約郵報」訪問時說,他「原本應該會死」,還說這是一次「非常超現實的經歷」。

法新社報導,川普在前往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Milwaukee)出席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私人飛機上接受「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訪問時說:「我本不該出現在這,應該已經死了。」共和黨人預料將正式提名川普為總統候選人,於11月大選挑戰民主黨籍的現任總統拜登。

根據報導,川普的右耳包著白色繃帶,他說,這是一次「非常超現實的經歷」。

川普還說:「醫院裡的醫生說,他從沒見過這樣的事情,他說這是個奇蹟。」川普幕僚堅持不讓記者拍照。

川普說,假如他沒有稍微向右轉頭,去看一張有關非法移民數據的圖表,他已經中彈身亡。就在那麼一瞬間,本應致命的一槍只傷到他一小部分的耳朵,讓他的額頭和臉頰濺上鮮血。

川普:依計畫出席共和黨全代會 不讓刺客得逞

儘管昨天剛躲過暗殺,美國前總統川普今天表示,將會按照計畫前往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出席正式提名總統候選人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

法新社報導,可望獲共和黨提名的川普在自創社群媒體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說:「我無法允許一名『槍手』,或潛在刺客,強迫改變行程安排,或是其他任何事情。」

「因此,我將會按照原定計畫,於今天下午3時30分前往密爾瓦基(Milwaukee)。」

川普強調自己選擇不延後前往威斯康辛州。明天登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將正式提名川普為黨總統候選人。

美特勤局逾40年來最嚴重失職

美國前總統川普昨天在造勢活動上遭槍擊,右耳見血,槍手則被擊斃。這是特勤局(Secret Service)自前總統雷根1981年遇刺中彈之後最嚴重的一次失職。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此案是特勤局數十年來最大危機,目前調查重點在於20歲的槍手庫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如何能在距離約100公尺的開放屋頂上以暴露的射擊位置瞄準川普。這場造勢活動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Butler)舉行。接下來特勤局可能會因為針對會場周圍建物的事前維安工作受到嚴格審視。案發當時,庫克斯就潛伏在附近的美國玻璃研究所(American Glass Research)屋頂上。

前特勤局副助理局長皮克爾(Bill Pickle)說:「事實是特勤局沒理由不能提供充分資源,將距離會場100碼(約91公尺)的開放屋頂納入(維安)範圍…他根本不該有機會開槍。」

數名前探員說,通常在活動之前,特勤局會依慣例前往附近商家和建物,與地方執法官員合作監看並保護安全範圍外的建築。

皮克爾說,調查人員希望評估特勤局與地方執法部門的溝通模式,並利用無人機等技術來辨識威脅。

特勤局也可能面對一些質疑,例如仰賴地方執法部門支援的程度有多深、聯邦或州級官員在案發數小時或數分鐘前是否知道即將來襲的威脅。

特勤局發言人說,昨天的造勢大會上部署了4支反狙擊小組,兩支屬於特勤局,兩支屬於地方執法部門。

賓州阿勒格尼郡(Allegheny County)居民、未當班警員普格爾(Robert Pugar)參加了這場集會。他說,他注意到執法部門的狙擊手在槍擊發生前不久透過望遠鏡觀察,「我心想他們是不是看到了什麼,這吸引了我的注意…或者那就是他們縱觀全景的方式?」

普格爾今天說,他還在試著理解整件事。現在有各種一流安全技術,「一個人在130碼(約119公尺)之外怎麼會沒被辨識出來?我們甚至不能在1英里(約1.6公里)內停車。所以一個人要怎麼爬到距離舞台最近的一棟建築屋頂上?」

一名在造勢活動外的目擊者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他看到一名武裝男子爬上屋頂,並告知了執法人員。目擊者說:「我心想,川普為什麼還在發言,他們怎麼還不把他拉下台?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槍響了5聲。」

共和黨籍聯邦眾議院監督委員會主席柯默(James Comer)在案發數小時後宣布,委員會將展開調查,並請特勤局局長奇鐸(Kimberly Cheatle)本月22日出席聽證會。

已退休的特勤局資深探員米哈雷克(Donald Mihalek)說,特勤局通常會在活動前派先遣部隊評估地點,制定維安計畫,探員們會實際測量目標地區,決定必要人員,與反狙擊手合作檢視附近建物和與受保護對象的距離。

但他也說,像巴特勒造勢大會這種露天活動可能很具挑戰性,畢竟「不能封鎖整座城鎮」。此外,選舉季節也讓維安工作更加困難,總統的行程通常經過精心策劃,但候選人的行程可能臨時有變,導致特勤局來不及規劃。

不過,川普競選陣營早在本月3日就正式宣布在巴特勒舉辦這場造勢大會。

FBI:槍手為20歲男子庫克斯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20歲男子庫克斯昨天涉嫌在造勢活動上槍擊前總統川普,當場被特勤狙擊手擊斃。昔日同窗將他描述為一個內向寡言又孤獨的人,且曾遭霸凌。

庫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在這場於賓州巴特勒(Butler)舉行的活動中潛伏於附近屋頂,在川普登台演說時開了多槍,川普右耳見血,在特勤人員護送下離開現場。另有一名男子喪命、2人重傷。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今天表示,正以「潛在的國內恐怖主義行動」,對槍殺美國前總統川普未遂一事進行調查;並補充道,槍手是單獨行動,沒有已知的意識形態。

法新社表示,反恐部門助理主任威爾斯(Robert Wells)說:「我們正以暗殺未遂調查此事,但也將其視為潛在的國內恐怖主義行動。」

美國特勤局(U.S. Secret Service)今天堅定地表示,該機構已對維護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RNC)的安全「做好充分準備」,即便發生了川普遭暗殺未遂的事,他們也不會改變原有的維安計畫。

特勤局RNC協調員吉布生-奇奇諾(Audrey Gibson-Cicchino)告訴記者說:「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並制訂了全面性的安全計畫,我們已準備就緒。」且稱,相信這次活動將受到「最高層級維安」保護。

「紐約時報」指出,FBI高階官員今天表示,探員正調查這起川普在造勢中遭到槍擊的事件,並認為這可能是潛在的國內恐怖主義行動,目的是企圖要暗殺川普。

FBI表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想確定來自賓州貝塞爾公園市(Bethel Park)的20歲槍手庫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犯案動機為何,但沒有跡象顯示他參與任何更大的陰謀。

昨天發生在賓州的這場槍擊案,造成1人喪命,川普也受了傷,還有另外兩人受到重傷。槍手則遭特勤局擊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紀錄顯示,一位名字同為庫克斯(Thomas Crooks)且住址相同的人士,於2021年1月捐了15美元給民主黨陣營團體「進步投票計畫」(Progressive Turnout Project)。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庫克斯來自賓州貝塞爾公園市(Bethel Park),當地位於巴特勒南方,車程大約1小時。官員指出,他是被集會現場的特勤局(Secret Service)狙擊手擊斃。

FBI發布聲明寫道:「FBI已確認,現年20歲、來自賓州貝塞爾公園市的庫克斯,是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7月13日於賓州巴特勒遭暗殺未遂事件的涉案者。」

川普昨晚向賓州巴特勒(Butler)支持者發表演說時,現場傳出數聲槍響,川普蹲下以講台為掩護,數名特勤人員迅速護送川普到講台旁的維安車輛,可看見川普將右手伸向脖子,臉側及耳朵有血跡。川普競選團隊表示,川普狀況良好。

沉默寡言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庫克斯以前的同學將他描述為一名「安靜」的學生,常給人「孤獨」的印象。

庫克斯在社交上似乎很「內向」,但一名同學不記得庫克斯曾談到政治或川普的話題。

自述曾與庫克斯同校的柯勒(Jason Kohler)回憶,庫克斯常被霸凌,「他話很少,但就是會被霸凌。他被霸凌得很慘」。柯勒說,庫克斯有時會穿獵裝,因為衣著而被嘲笑。

庫克斯兩年前從社區高中畢業,一名不願具名的同學說,他從未表現出對政治特別感興趣,而是喜歡組裝電腦和玩遊戲。

「紐約時報」提到,庫克斯家鄉的郡議會代表葛日貝克(Dan Grzybek)說,當地社區屬於「相當穩定的中產階級,也許是中等偏上」;此外,庫克斯曾在療養院工作。

沒有軍事關聯
案發後,調查人員在庫克斯的車裡發現一個「可疑裝置」,已交由炸彈技師檢查並正在分析。當局也正搜尋庫克斯的手機。

負責聯邦調查局(FBI)匹茲堡辦事處的特別探員羅傑克(Kevin Rojek)說,犯案槍枝是合法購買的AR式半自動步槍。調查人員認為購買這把槍的是庫克斯的父親。

羅傑克還說,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庫克斯有任何心理疾病;FBI表示,他的社群媒體帳號沒有出現威脅性語言。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Pat Ryder)說,庫克斯與軍方沒有關係。

FBI正朝暗殺未遂和疑似國內恐怖行動的方向偵辦。

獨自行動
FBI表示,調查人員認為庫克斯是獨自犯案;其他官員也提到,暫未發現他與意識形態有關。目前也不清楚他的政治傾向。

媒體報導,庫克斯登記為共和黨員,但也曾捐款給與民主黨結盟的進步派政治行動委員會,他本應於今年11月大選投下第一張總統大選選票。公開紀錄顯示,庫克斯的父親登記為共和黨員,母親是民主黨員。

庫克斯的父親昨天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談兒子的事之前,他想先釐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賓州貝塞爾公園市(Bethel Park)一家槍械店的老闆皮恩德爾(Bruce Piendl)被問到這個地區有多少槍械店時說:「要知道,賓州西部有著漁獵和戶外活動的深厚傳統…方圓10英里(約16公里)有一堆槍械俱樂部。」

遇難的前消防員被譽為”英雄”

據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喬希-夏皮羅稱,在前總統川普的集會上遇害的男子是科里-康佩拉托雷。

賓州的州長喬希-夏皮羅(Josh Shapiro)說,康佩拉托雷(Corey Comperatore)曾是該地區的一名消防隊長,他熱愛自己的家庭。

這位州長說,”科里犧牲了,他是一位英雄。昨晚,科里撲向他的家人,保護了他們”。

布法羅鎮的志願消防隊主席蘭迪·里默 (Randy Reamer)表示,科里·康普拉托雷是“一位正直的人”和“消防部門真正的兄弟”。

他說,康佩拉托雷擔任該消防隊負責人約三年,但也是終身消防隊員,這意味着他已服務了 20 多年。

蘭迪·里默談到康佩拉托雷時說,“他是個了不起的全能型男人,總是願意幫助別人”。“他絕對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不向任何人退縮。……他真的是一個好人”。“他留下了妻子和兩個女兒”。

賓夕法尼亞州長喬希-夏皮羅拒絕談攏了在槍擊案中受傷的另外兩人的情況。

該州長已下令降半旗為科里·康佩拉托雷致哀。

據執法官員表示正在調查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唐納德-特朗普集會上發生的槍擊事件,該事件是針對前總統、共和黨預定候選人特朗普的暗殺企圖。

在這起槍擊事件震驚各政治黨派領導人之際,川普周日呼籲人們團結一致,堅韌不拔。

特勤局稱,他們擊斃了這名從集會場地外的高處發起襲擊的槍手嫌疑人。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川普遇襲震驚各界 振臂疾呼「戰鬥」牽動選情 拜登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政治暴力

前總統川普被擄扶著走下舞台

前總統唐納德·川普週六(7月13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競選集會上遭到槍擊,頭部受傷,但據他的競選團隊稱,他“情況很好”。有人在競選集會上朝他的方向開槍。喬·拜登(Joe Biden)總統為此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政治暴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4日訊)槍聲、尖叫、驚恐、混亂,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賓州巴特勒郡(Butler County)進行造勢活動時遭槍擊受傷,媒體用生死一線形容狀況。美國上世紀奪命的政治暴力陰影再度壟罩脆弱的民主,各方須暫時放下政治紛擾,「冷靜」面對選舉。

川普(Donald Trump)今天在賓州造勢活動現場遇槍擊後,許多共和黨人認為這起事件將鞏固支持者,激發他們出來投票。

威斯康辛州眾議員奧登(Derrick Van Orden)向Politico表示,川普在這次襲擊中倖存下來,「他剛剛已贏了選舉」。

川普遇襲後臉側和耳朵濺血,特勤局人員衝上前掩護,他起身後振臂,口中似乎喊著「奮戰、奮戰、奮戰」。

田納西州聯邦眾議員柏謝特(Tim Burchett)表示,「這會變成競選口號」。他認為,這段在網路上瘋傳的影片比任何事都「更能激發基本盤的熱情」。

川普遇襲讓此次總統大選局面更顯混亂,不少共和黨人認定這是暗殺事件。

Politico指出,喬治亞州眾議員柯林斯(Mike Collins)拋出陰謀論之說,稱川普的對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下達槍擊令,民主黨將川普當靶心。

猶他州眾議員李伊(Mike Lee)則與川普任內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拜登下令撤銷對川普所有的刑事指控。

紐約州眾議員迪艾斯波西多(Anthony D’Esposito)表示,儘管川普已經在邊境安全和經濟議題上取得贏面,但槍擊事件毫無疑問將激發選民出來投票。

這起事件甚至讓共和黨人對完全執政,即贏得總統和參、眾兩院,更具信心。

兩黨都呼籲徹底調查這起事件,眾院監督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柯默(James Comer)表示目前還有很多問題尚待釐清,美國民眾需要知道真相。

美國共和黨全代會15日登場,川普即將接受共和黨正式提名參選總統。現任總統拜登因首場辯論表現不佳、健康狀況遭質疑,正面臨黨內呼籲退選的聲浪。

共和黨15日將在密爾瓦基(Milwaukee)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將確認提名川普為總統候選人,並宣布副總統搭檔。根據現場民眾描述,一名明顯持長槍的男子,在造勢現場外聽到川普開始演講,快速爬上約一層樓高的矮屋,之後傳出連串如爆竹聲的槍響。

賓州槍聲為混亂的2024美國總統選舉不只蒙上陰影,更敲響惡化的民主制度警鐘。選舉勝敗如翻頁般黑白分明,背後的仇恨與分裂仍不斷累積負能量,直到出現槍聲。

1963年11月22日,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德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享年46歲。負責調查案件的「華倫委員會」(Warren Commission)認定是前陸戰隊槍手歐斯華(Lee Harvey Oswald)在距離甘迺迪車隊數百公尺外的高樓狙擊,槍殺當時廣受愛戴的甘迺迪。

甘迺迪遇刺震驚全球,全美陷入一片愁雲慘霧,「歐斯華是否就是兇手?犯案期間的心理狀況?與蘇聯、古巴的關係?」至今都沒有定案。

1968年4月4日,民權領袖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在曼菲斯一家汽車旅館陽台遭白人至上主義槍手厄爾雷(James Earl Ray)殺害,享年39歲。金恩死後推升美國民權運動態勢,但全案背後仍疑點重重。

1981年3月30日,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華盛頓希爾頓飯店(Washington Hilton Hotel)外遭有精神問題的辛克利(John Hinckley)開槍,動機竟是為了吸引女星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的注意,雷根肺部中彈之後康復。

美國民主政治歷史充滿血腥暴力,遇刺者多擁有最高權力及領導社會運動,但最能代表民主精神的競選活動中出現槍聲卻是前所未見,從競爭對手總統拜登(Joe Biden)到前總統歐巴馬(Barak Obam)都譴責破壞民主的暴力行徑。

「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川普喊了8年的口號,MAGA支持者的凝聚力或破壞力,背後是製造業衰敗與白人對國家方向不安的強烈情緒,這類政治聚會有撫慰作用,被遺忘的城鎮將未來託付於政治人物身上,但美國社會另一邊是拒絕理解川普現象的嫌惡氣氛,雙方沒有交集。

美國已許久沒有聽到「預謀刺殺總統」的恐怖言語,如今一位可能在爭議中再度成為總統的前總統幸運逃過一劫,舞台背後的一名支持者卻不幸身亡,民眾情緒必然大幅起落,各方只能冷靜面對選舉、等待調查結果。

川普獲提名前遭槍擊濺血 振臂疾呼「戰鬥」牽動選情

川普一向習慣面對憤怒群眾,擅長以煽動性言論炒熱造勢場合的仇恨值。但他在槍擊現場立刻穩住情緒,臨機應變,展現將危機轉化為最佳政治舞台的本能。

這振臂畫面在網路上瘋傳,營造出川普「命硬」、「強人」的形象,加上身後又有飛揚的美國國旗,強化這起事件的政治影響力。

同樣著眼白宮的第三勢力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據傳激賞川普的勇氣。小羅勃.甘迺迪有兩位至親遇刺身亡,分別是他的父親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及伯父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也就是美國第35位總統。

「他(川普)剛剛已經贏了選舉」。威斯康辛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奧登(Derrick Van Orden)對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這麼說。其他同黨議員或許不會這麼快下定論,但許多人預測,槍擊事件將強化川普支持度,在11 月大選前鞏固基本盤。

共和黨眾議員德埃斯波西托(Anthony D’Esposito)就說,雖然邊境安全和經濟等問題將「引領川普走向勝利」,但槍擊事件的影響「毫無疑問」讓民眾想站出來支持川普。

美國總統、民主黨準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發聲明譴責後,再出來開簡短記者會強調這樣的暴力行為在美國沒有容身之處,「這很病態」。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與川普激烈互槓的民主黨籍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也發文譴責暴力。

除了事件時間點的政治敏感性,「槍手怎麼能靠川普這麼近,維安出包了嗎?前總統不是有特勤人員近身保護嗎?」也是媒體網路討論焦點。

賓州巴特勒郡(Butler County)地方檢察官高丁格(Richard Goldinger)表示,調查人員指出,槍手位置在大會附近的一棟建築內。對於外界關注的槍手身分及動機,高丁格沒有提供任何訊息。

美國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宣布將盡快召開調查聽證會。

不過,聽證會就算來得再早,恐怕難以澆熄這起事件引發川普支持者的激憤情緒。加上今年的選戰已經是一場火藥味十足的角力,民主黨想保住白宮,又擔心拜登勝算不高,還可能「母雞害小雞」而掀起換人聲浪,支持者情緒緊繃。

共和黨方面則有議員轉發陰謀論指拜登下令開槍,可以預見美國社會在選前只會更泛政治、更分裂。

喬·拜登(Joe Biden)總統為此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政治暴力

前總統川普賓州競選集會上發生槍擊事件後,喬拜登總統在特拉華州霍博斯海灘發表講話

聲明說,「我感激地聽到他安全而且情況良好,」「我為他和他的家人祈禱,為所有那些參加集會的人祈禱,我們同時等待進一步的信息。吉爾和我感謝特勤局把他帶到

安全的地方。

他說,「我希望今晚與他通話。」

當他被問到這些事件是否構成暗殺企圖時,他沒有同意。

他回答說,「我有一個看法,但我沒有任何事實。」

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也表示關切。

他的聲明說,「我們的民主體制絕不允許政治暴力,」「雖然我們還不確切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我們都應該為前總統川普沒有嚴重受傷而鬆一口氣,並用此刻重新致力於政治上的文明和尊重。他前往搖擺州的巴特勒鎮舉行集會。

發言人史蒂芬張(Steven Cheung)在聲明中說:「川普總統感謝執法部門和急救人員在這次令人髮指的襲擊中迅速採取行動。他情況很好,正在當地一家醫療機構接受檢查。特勤局特工立即將他包圍,可以聽到他說“讓我拿鞋子”,然後他站了起來,一群特工緊緊地圍著他。然後,他的右耳流血,他反覆說著「等等」。然後他舉起右拳,憤怒地指著中間的某個地方,重複了三次同一個單音節字。它似乎是“戰鬥,戰鬥,戰鬥”。

特勤局發言人安東尼·古列爾米在X平台(前Twitter)上發表聲明稱,「特勤局已實施保護措施,前總統安全。特勤局目前正在進行調查,如有進一步信息,將會發布。 「

巴特勒縣地方檢察官理查德·戈爾丁格告訴美聯社,槍手嫌疑人已經死亡,至少一名集會參與者被殺。

川普的共和黨支持者迅速做出反應。

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萬斯( JD Vance) 被認為是川普副總統的熱門人選,他在X平台(前Twitter)寫道:「大家和我一起為我們的川普總統和參加集會的每個人 祈禱。

州的聯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在X平台(前Twitter)寫道:「今晚,所有美國人都感激川普總統在和平集會遭到卑鄙襲擊後情況很好。暴力在我們的政治中沒有立足之地。

聯邦參議院多數黨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也說:「我對川普賓州造勢大會發生的事件深感震驚,所幸前總統川普平安。政治暴力在我國無容身之處。」

國際間,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宏都拉斯總統秀瑪菈.卡斯楚(Xiomara Castro de Zelaya)以及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都發聲聲援。

槍手被擊斃傳在會場外屋頂犯案

2024年7月13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在賓州巴特勒舉行的一場競選活動上發表演說時,警方狙擊手開槍還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特勤局(Secret Service)消息來源指出,川普賓州造勢大會的槍手已被特勤局人員擊斃。一名出席造勢大會的人員同樣身亡。

執法消息來源同時證實,事發時槍手人在會場外。

兩名消息來源表示,槍手位置在會場外的屋頂上。多位執法消息來源直指此人為狙擊手(sniper),不過細節尚不得而知。

賓州巴特勒郡(Butler County)地方檢察官高丁格(Richard Goldinger)表示,調查人員表示,槍手位置在大會附近的一棟建築內,但沒有關於這個人的更多訊息。

他表示,「這會需要一把步槍。距離有好幾百碼。」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聲明中說,FBI將持續與特勤局合作,調查此案。

川普遭槍擊後首發聲:子彈擊中我右耳上部 天佑美國

川普今天出席造勢活動時,現場傳出槍響後,他被迅速帶離。他晚間透過社群媒體表示,子彈擊中他右耳上方,「馬上感受到子彈穿過皮膚的撕裂感。當時流了很多血,於是我了解到發生了什麼事。天佑美國」。

拚入白宮的川普即將接受共和黨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今天事發當下,川普(Donald Trump)正向賓州巴特勒(Butler)的支持者演說。現場傳出槍響後,川普蹲下以講台為掩護,數名特勤人員迅速護送川普到講台旁的維安車輛,期間可見川普將右手伸向脖子,臉側及耳朵有血跡。

川普在自創社群平台「真實社群」發文,回顧槍擊案發生當下情況。(圖取自TRUTH Social網頁truthsocial.com)

川普於美東時間晚間9時左右於自創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感謝美國特勤局(Secret Service)和所有執法單位,「最重要的是,我要向死者家屬致哀,也慰問另一位受傷嚴重者的家人」。

他寫道,「美國發生這樣的行為令人震驚」。

川普說:「子彈擊中了我右耳上部,我立刻意識到出了狀況,聽到了颼颼掠過的聲音及槍聲,馬上感受到子彈穿過皮膚的撕裂感。當時流了很多血,於是我了解到發生了什麼事。天佑美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特勤局消息來源指出,槍手已被特勤局人員擊斃。一名出席造勢大會的人員身亡。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拜登向民主黨人發信重申自己拒絕讓位 呼籲黨內團結打敗特朗普

拜登重申繼續競選,籲結束黨內鬧劇。(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9日訊)美國總統拜登(Joe Boden)7月8日致信給國會民主黨人,表達將堅定繼續參選,並且要堅持到最後一刻,打敗共和黨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

拜登在自己的社交媒體X上發表這封信,他在長達2頁的信中說道,儘管遭到黨內部分人士批評,並要求他退出競選,但他打算繼續參加總統選舉。關於民主黨如何前進的問題,“這一個多禮拜以來吵得沸沸揚揚,現在是時候結束了。”

他強調,民主黨只有“一項任務”,那就是在今年11月打敗預計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他在信中向不滿的民主黨人表示,若有人不認同他參選,“請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挑戰他”,同時他也表示了解各方對這場選舉的擔憂,對此並非置若罔聞。“相信我,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作為黨內總統候選人所承擔的責任和負擔。”

他在信中寫到:“親愛的民主黨同行們,我想讓你們知道,儘管媒體內外存在種種猜測,我仍堅決繼續競選,直到最後唐納德•特朗普被擊敗。”

拜登隨後與美國媒體MSNBC晨間節目“早安喬”(Good Morning Joe)電話連線,重申自己拒絕讓位,堅稱“一般民主黨員”希望他競選連任,還說黨內高層的讓位呼聲讓他感到“挫折”。

自拜登在總統大選電視辯論上表現不佳後,雖然有許多重量級民主黨人支持拜登競選,但也傳出要求拜登退出選戰的聲音,包括黨內重量級人士和民主黨金主。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在7月7日眾議院民主黨高層的一次非公開會議上,幾位與會者認為拜登應該退下來讓位給他人,包括來自紐約州、華盛頓州、康涅狄格州和加州的眾議員。

這一事態發展讓圍繞着拜登的廣泛黨內支持出現了巨大裂痕,也給拜登及其競選團隊極大壓力。報道表示,公開或私下裡表示拜登應該讓位的眾議院民主黨人數達到約10位,這些人包括了在司法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和情報委員會任職的民主黨人。

拜登雖然承認自己在電視辯論上的表現不佳,但多次強調將堅持競選。美國媒體彭博社7月2日曾經報道,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正在考慮最早於7月中旬正式提名拜登,以確保他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消除黨內關於“拜登在辯論表現不佳後將被替換”的傳言。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2024美國大選:美國最高法院發還下級法院 釐清川普刑事豁免權 拜登:開危險先例,選民質疑聲浪高漲 自家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聯邦最高法院針對總統豁免權的歷史性裁定開「危險先例」,若川普11月勝選再度當上總統將會利用這一點。美國傳媒估計,基於下級法庭處理需時,審訊日期幾乎肯定超越11月舉行的總統選舉,對選情反而有利。有分析質疑,裁決或會給予人印象,美國總統大部分行為都可獲豁免刑責。

左為前美國總統川普(左),右為美國現任總統拜登。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3日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就前總統川普被控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一案中,是否享有刑事起訴豁免權作出裁決,裁定川普在任內的公務行為享有刑事起訴豁免權,但私人行為不獲豁免。裁定案件要發還下級法庭,釐清案中有哪些屬於公務行為,可以免被起訴。

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拜登在白宮演說表示:「實際上今日的裁定幾乎肯定意味著總統的行動沒有限制。這是一項全新的原則,也是一個危險的先例。」

他說:「我國建立在沒有美國國王的原則之上…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連美國總統也不行。」

他還說:「美國人民必須決定是否要…再次將總統職務託付給川普,現在知道他將更肆無忌憚,隨心所欲。」

最高法院今天稍早裁定,川普不能因總統任內憲法權力範圍內的行為受到起訴,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裁定首次承認任何形式的總統起訴豁免權。

最高法院以6比3的表決結果通過,駁回下級法院的裁定。下級法院原本裁定,川普涉及企圖推翻2020年敗選結果的案件不具聯邦刑事起訴豁免權。6名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數,而3名自由派大法官持異議。

共和黨籍的川普將在11月5日大選挑戰民主黨籍的現任總統拜登,重演2020年大選對決戲碼。最高法院對豁免權案處理緩慢,並決定將有關川普豁免權範圍的關鍵問題發回承審法官來解決,這使得他不太可能在選前因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提出的指控受審。

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在主要意見書中寫道:「我們的結論是,根據我們權力分立的憲法結構,總統權力性質要求前總統在任職期間享有一定程度的豁免權,免受因公務行為受到刑事起訴。」

羅伯茲寫說,就前總統的「核心憲法權力」範圍而言,他們具有「絕對」豁免權,前總統在「官方職責範圍內的行為至少具有推定豁免權」,這意味著檢方在克服這項推定上面臨很高的法律門檻。

不過羅伯茲還說:「至於總統的非公務行為…不具豁免權。」

川普在社群媒體發文讚揚這項裁定結果,寫道「我們憲法和民主獲得巨大勝利。以身為美國人為榮!」

由於現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上週辯論會表現不佳,投資人權衡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的可能性,使得美元今天走強,亞洲股市漲跌不一。

對2020大選做不實陳述 朱利安尼律師資格遭撤銷

美國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對前總統川普輸掉2020年大選一事屢次做出不實陳述,今天被取消律師資格。

現年80歲的朱利安尼為推翻川普敗選結果而帶頭採取法律行動,紐約州上訴法院今天對他做出這項制裁。

法院指出,朱利安尼「一再故意做出不實陳述…關於2020年總統大選,他毫無根據地攻擊和破壞國家選舉過程的公正性」。

「這麼做,被告不僅故意違反法律職業的一些最基本原則,還積極助長了2020年總統大選後的國家紛爭,且毫無悔意。」

華府聯邦陪審團去年勒令朱利安尼向2名喬治亞州選務人員支付1.48億美元賠償金,理由是他一再不實指稱她們參與2020年選舉舞弊。朱利安尼去年12月聲請破產。

這位前紐約市長和川普等人涉嫌密謀推翻喬治亞州2020年選舉結果,在這個美國南部州被控犯下敲詐勒索等罪。

朱利安尼在亞利桑那州也面臨選舉相關指控。

朱利安尼在1994至2001年間擔任紐約市長,帶領這座城市走過911恐攻衝擊並獲得「美國市長」(America’s Mayor)美譽,之後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成為他的私人律師。

朱利安尼因在推翻拜登勝選結果的過程中做出「不實和誤導性言論」,他的律師執業執照已在紐約和華盛頓被吊銷。

拜登兒子韓特.拜登(Hunter Biden)也對朱利安尼提告,指控朱利安尼在他電腦上存取個資時涉嫌電腦詐欺。

2020年大選前,朱利安尼和川普盟友試圖讓拜登難堪,將韓特.拜登棄置於德拉瓦州電腦維修店的筆電資料流傳出去。

川普掩口費案推遲至9月18日判刑

川普掩口費案推遲至9月18日判刑

美國前總統川普因掩口費案被裁定34項偽造商業記錄罪成,案件原定本月11日判刑,但法官已同意推遲至9月18日判刑,以衡量聯邦最高法院就總統豁免權的裁決可能產生的影響。

最高法院星期一裁定,川普在被控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一案中,如果涉及公職行為將可以享有某種程度的豁免權,免被刑事起訴。他的律師團隊隨即去信掩口費案的法官,指檢察官的某些起訴事項牽涉到川普執政期間,認為從最高法院的最新裁決來看,檢察官不能夠援引總統的公職行為作為起訴的理由。

選民質疑聲浪高漲 自家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

美國總統拜登在首場辯論表現不佳,掀起換帥討論,首度面臨自家議員呼籲他退選,多名因為他辯論表現欠佳感到震驚的民主黨人今天敦促他公開自身的心智健康狀況。前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今天重申相信拜登適任,卻也首度公開表示,選民對拜登質疑是合理的,拜登應向選民證明自己有能力競選連任。

法新社報導,81歲的拜登上週與前總統川普進行電視辯論時多次結巴,且似乎斷了思路,讓外界更加擔憂他年邁無法勝任總統職務,部分支持者相繼表達疑慮。

聯邦眾議員杜蓋特(Lloyd Doggett)成為首位公開呼籲拜登讓賢的民主黨籍國會議員,他希望拜登「做出痛苦、艱難的退選決定」。

黨內大老、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也在聲明中說,詢問拜登的辯論災難是否顯示更深層的問題而不是一次性事件,實屬「合理」。

拜登自辯論以來未接受直播專訪或舉行記者會,意味著他不必再次在壓力下發表沒講稿的評論。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宣布他在5日接受專訪,首批節錄訪問會在當天播出。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導,裴洛西(Nancy Pelosi)是首位公開承認拜登(Joe Biden)的辯論表現,可能對競選產生負面影響的民主黨大咖,並可能開啟民主黨政治人物陸續表態大門。

民主黨籍德州聯邦眾議員杜蓋特(Lloyd Doggett)隨後呼籲拜登退選。

2024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27日舉行,81歲的拜登面對78歲的共和黨對手川普(Donald Trump)出現口齒不清等狀況。民主黨多位大咖第一時間出面緩頰。裴洛西30日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要緊的並非辯論表現,而是任內表現」。

她今天接受微軟國家廣播公司(MSNBC)「密契爾報導」(Andrea Mitchell Reports)訪問時,同樣先強調拜登任內通過多項關鍵重要立法。

她說,她所知的拜登是位具有遠見、知識、判斷力,以及戰略思維的領導者。選民對總統候選人的智力和健康狀況提出質疑是合理的,「這是一次性的表現,還是一種狀況?」不管是套用在拜登或是川普身上,都是一個合理的問題。

主持人追問,拜登是否該出面向質疑他的人證明自己能夠正常受訪,舉行記者會,在沒有提示狀況下也能有好表現。裴洛西說,「我的建議是他(拜登)應該接受一些訪問,由嚴謹的記者進行…沒有任何限制,可以提出任何問題」。

她力促拜登,「展示你的價值,展示你的知識,展示你的判斷力,展示你對美國人民的同理心……我認為他們(團隊)有必要這樣做」。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今天宣布,拜登5日將接受主持人史蒂法諾普洛(George Stephanopoulos)的訪問,為辯論後首次。另外,拜登也將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期間召開記者會。

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今天坦言,當晚的辯論對拜登來說是「不順利的一夜」,但也說拜登「知道如何(從逆境中)東山再起」。

她告訴媒體:「我們明白,我們不會否認大家看到的情況…我認為總統的政績當然已不言而喻。」

她對於有關拜登需要認知測驗的問題不予理會,僅說拜登將與民主黨高層談話,然後下週將在華府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

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針對裴洛西的發言指出,每年都有發布醫療團隊對總統所做的詳細健康報告,至於認知測試,醫療團隊認為沒有必要在此情況下進行,「我們能理解,那是個糟糕的夜晚」。

拜登稱差點在台上睡著 將辯論表現失常歸咎時差

美國總統拜登承認在6月27日總統大選辯論的表現不是個人最佳,並將此歸咎於6月初兩趟海外訪問造成的時差。(路透社)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承認,他在6月27日總統大選辯論的表現不是個人最佳,但將此歸咎於6月初兩趟海外訪問造成的時差。

拜登上週與前總統川普舉行首場2024年總統大選辯論,表現欠佳引發排山倒海的質疑聲浪,一名民主黨聯邦眾議員今天甚至公開呼籲他退選。

路透社報導,拜登今天傍晚在維吉尼亞州麥連(McLean)的競選活動發表談話時,坦言他的辯論表現並不理想。

拜登在沒有讀稿機協助下於競選募款活動上說:「我當晚沒拿出個人最佳表現,但事實上是,你知道,我沒有非常聰明。我決定到世界各地旅行兩趟…在辯論舉行前,穿越了約100個時區。」

他說:「我沒有聽進幕僚的建議,回來後差點在辯論台上睡著。這不是藉口,而是一種解釋。」

拜登上月在兩週內分別前往法國與義大利,參加完在義大利巴利(Bari)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後連夜搭機返國,6月15日與前總統歐巴馬出席在洛杉磯舉行的募款活動,隔天再回到華府。

他之後在大衛營(Camp David)閉關6天,為6月27日電視辯論做準備。

白宮官員將拜登辯論表現不佳歸咎於感冒。然而,拜登在今天的募款活動上沒有提到身體不適。

今天結束的路透社/易普索(Reuters/Ipsos)最新民調顯示,總統辯論落幕後,1/3的民主黨人認為拜登應該結束競選連任,然而,在對上川普的假設對決中,沒有任何一名著名的民主黨人選表現得比拜登更為優異。

這項為期兩天的民調發現,川普與拜登的登記選民支持度都維持在40%,顯示辯論後拜登沒有失去選民對他的支持。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5日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