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國防預算 彙整 - 第2页 共2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大陆 时政 编辑精选

中國兩會: 國防預算今年增7.2% 李強報告未提“和平統一” 美國一艘導彈驅逐艦例行穿過台灣海峽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4日走向人民大會堂。(中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6日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年度軍費預算為7.2%,與2023年比例相等,但高於中國政府預訂的2024年年度經濟增長率5%左右的目標。從習近平10前成為中國領導人以來,中國的軍費增加超過了兩倍,從2013年度7200億元人民幣激增到今年的1.67萬億元人民幣。對中國大幅提升軍力及戰略意圖非常警惕的鄰國以及美國對此相當關注。

李強5日在人大會議發表任內第一場工作報告,針對涉台部份,李強重申中國官方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報告刪除了過往慣例出現的「和平統一」用詞,以「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取代過去常用的「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有意見認為,北京欲藉此強化對台表態。

分析指出,雖然北京不使用“和平統一”並不新鮮,但修辭的變化通常會被視為是對台採取更強硬立場的信號,值得關注。而“反對外來干涉”則是新的表述,被認為是向美國、日本等國放話。

這是否是在台灣新當選總統賴清德就任前北京強化施壓的一部分?賴清德與現任總統蔡英文同屬民進黨,不承認北京的所謂“九二共識”原則。中國國台辦曾指責賴清德與當選副總統蕭美琴為“雙獨”。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在接受立法院質詢時,針對李強報告未提「和平統一」會否影響台海局勢,他回應「不期望最後軍事面對,大家都希望和平」,強調台灣不會與中國做武器裝備競爭;但有學者認為,李強的工作報告基本維持中國一貫的基調跟立場,不必就此「過度解讀」。

援引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研究員李哲全分析, “台灣的新政府五月將上台,中國怎麼可能對雙獨領導者喊‘和平統一’,我認為這是斟酌過。不講‘和統’,再提回到‘九二共識’,那一切都可以談,但潛台詞是原則是和平,必要的時候是武力。”

台灣陸委會周二下午就李強政府工作報告涉台內容做出書面反應:政府致力於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現狀的立場一貫,呼籲中共當局正視“兩岸互不隸屬”的客觀現實。放棄僵化政治思維,透過不設前提的溝通對話,為兩岸健康有序交流及良性互動創造有利條件。

當中國本周公布預算草案時,其國防開支目標幾乎沒有透露該國將在軍隊的實際支出。 中國國防預算今年為7.2% 。然而,專家認為,這一數字掩蓋了軍事能力的大幅提升,在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尋求將解放軍轉變為一支更強大的軍隊,同時降低武器採購成本。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全球衝突與合作研究所所長張泰明表示, “習近平一直在談論加快國防現代化的必要性,並推動改革,使經濟能夠支持戰時基礎。這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資源。”。

研究中國軍事的國際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北京的軍費總額遠遠超過其官方的國防預算,國防預算不包括軍事研發、部分採購、準軍事部隊和海岸警衛隊。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追蹤中國軍費開支的研究員南田說:“我們的估計表明,總軍費開支比官方預算高出約30%至35%。”

多年來一直研究中國國防工業綜合體和軍事採購的張泰明表示,經過過去三十年的廣泛研發,導彈、戰鬥機和軍艦等一系列系統的生產現在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這表明需要在官方國防預算之外增加更多支出。“這位專家認為總體增長率同比至少是兩位數。

習近平去年在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軍事代表發表講話時,詳細闡述了建設“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計畫。這句話拓寬了習近平的“軍民融合”概念,不僅要求整合軍民技術和工業資源,還要求整合整個經濟的戰略能力。

儘管如此,隨着中國經濟以多年來最慢的速度增長,習近平增強軍隊基礎的願望必須與壓低採購成本、從中國國防工業中榨取更多資金的努力相協調。

據指出,當局正試圖重組中國的軍工聯合體。解放軍在2021年8月發布的通知中表示,“迫切需要加快發展高質量、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軍事裝備”。

位於阿拉巴馬州的美國空軍和太空軍教育機構空軍大學中國航天研究院研究主任羅德里克·李表示,從那時起,國有國防承包商一直強調追求低成本系統的必要性。

中國軍事分析人士對此的解釋是,武裝部隊的採購需求與可用預算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券商中國銀河證券估計,在截至 2025 年的五年內,這兩個軍種的設備採購量將平均每年增長 3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國防學者李明江指出,儘管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在北京當局的國防開支上,台灣仍是重要考量。

李明江表示:「中國正表明,在未來10年中,如果別無選擇,只能開戰,北京希望將其軍事力量發展到可贏得戰爭的程度。」

自習近平10多年前當上中國國家主席及國家中央軍委主席以來,中國國防預算已從2013年的7200億人民幣,激增至今年的1兆6700億人民幣。

習近平主政期間,中國軍事開支成長百分比每年都超越年度國內經濟成長目標。根據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5%左右,接近去年的目標。

中國的鄰國及美國都密切關注上述國防預算,並對北京當局的戰略意圖及其武裝力量發展心存警惕。

根據英國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數據,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顯示,北京國防開支已連續30年成長。

日本政府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今天呼籲,北京當局在軍事開支方面應更公開透明,他並警告國際社會對此嚴重關切。

林芳正在東京指出,中國在缺乏足夠透明度的情況下持續增加軍事開支,是「日本和國際社會確保和平、穩定及強化國際秩序所面臨的最大戰略挑戰」。

針對中國軍費增加,韓國國防部不予置評;澳洲國防部則未立即針對詢問作出回應。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政治學者暨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表示,中國對台措辭「變得強硬,但仍有節制」。

宋文笛指出:「北京似乎正在權衡,以在對台灣採取更強硬態度與穩定和台灣國際盟友的關係之間取得平衡。」

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開幕的同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布聲明,該艦隊一艘導彈驅逐艦例行穿過台灣海峽。聲明稱:在這條通道內,所有國家都享有公海航行和飛越的自由以及與這些自由相關的其他國際合法使用海洋的自由。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大陆 时政 编辑精选

中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未提“和平統一”,中國國防預算今年為7.2%,美國一艘導彈驅逐艦穿過台灣海峽

中國總理李強『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內容並不多,但外界明顯感覺“言辭強硬”,最突出的是與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相比,沒有了“和平統一”四字,在台海關係波詭雲譎的大背景下,此舉引發關注。根據今天中國人大會議上提交的預算草案,中國國防預算今年為7.2%。對中國大幅提升軍力及戰略意圖非常警惕的鄰國以及美國對此相當關注。美國一艘導彈驅逐艦進入台灣海峽。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4日走向人民大會堂。(中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6日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時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未如往年那樣提及「和平統一」。報告在涉台部分強調“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但沒有出現“和平統一”。

雖然北京不使用“和平統一”並不新鮮,但修辭的變化通常會被視為是對台採取更強硬立場的信號,值得關注。而“反對外來干涉”則是新的表述,被認為是向美國、日本等國放話。

這是否是在台灣新當選總統賴清德就任前北京強化施壓的一部分?賴清德與現任總統蔡英文同屬民進黨,不承認北京的所謂“九二共識”原則。中國國台辦曾指責賴清德與當選副總統蕭美琴為“雙獨”。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研究員李哲全分析, “台灣的新政府五月將上台,中國怎麼可能對雙獨領導者喊‘和平統一’,我認為這是斟酌過。不講‘和統’,再提回到‘九二共識’,那一切都可以談,但潛台詞是原則是和平,必要的時候是武力。”

台灣陸委會周二下午就李強政府工作報告涉台內容做出書面反應:政府致力於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現狀的立場一貫,呼籲中共當局正視“兩岸互不隸屬”的客觀現實。放棄僵化政治思維,透過不設前提的溝通對話,為兩岸健康有序交流及良性互動創造有利條件。

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年度軍費預算為7.2%,與2023年比例相等,但高於中國政府預訂的2024年年度經濟增長率5%左右的目標。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政10多年期間,中國的軍費增加超過了兩倍,從2013年度7200億元人民幣激增到今年的1.67萬億元人民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國防學者李明江指出,儘管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在北京當局的國防開支上,台灣仍是重要考量。

李明江表示:「中國正表明,在未來10年中,如果別無選擇,只能開戰,北京希望將其軍事力量發展到可贏得戰爭的程度。」

中國的鄰國及美國都密切關注上述國防預算,並對北京當局的戰略意圖及其武裝力量發展心存警惕。

根據英國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數據,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顯示,北京國防開支已連續30年成長。

日本政府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在東京指出,中國在缺乏足夠透明度的情況下持續增加軍事開支,是「日本和國際社會確保和平、穩定及強化國際秩序所面臨的最大戰略挑戰」。

針對中國軍費增加,韓國國防部不予置評;澳洲國防部則未立即針對詢問作出回應。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政治學者暨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表示,中國對台措辭「變得強硬,但仍有節制」。宋文笛指出:「北京似乎正在權衡,以在對台灣採取更強硬態度與穩定和台灣國際盟友的關係之間取得平衡。」

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開幕的同日(2024年3月5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約翰·芬號(DDG 113)進入台灣海峽,第七艦隊發布聲明稱,他們從南向北例行途徑台灣海峽航行。

該聲明稱,美國船隻多年來一直通過台灣海峽往返於南中國海與東海,並重申這次航行是在台灣海峽的一條通道進行的,無涉任何沿海國家的領海。

這個聲明還重申:在這條通道內,所有國家都享有公海航行和飛越的自由以及與這些自由相關的其他國際合法使用海洋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