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北城紅藍南城紫

北城紅藍南城紫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99

 

 

北城紅藍南城紫,西方黑白東方黃。

日月星辰窮為色,春夏秋冬盡由光。

2024.09.01

 

《北城紅藍南城紫》是呂國英先生一首極具哲學意蘊的短詩,以色彩為經緯、時空為框架,構建了一個充滿東方智慧與宇宙觀照的詩意世界。筆者試從意象運用、哲學內涵與藝術特色三方面展開解讀。

 

意象系統的宇宙化編碼

 

詩歌首句以四方色彩對應傳統五行體系:“北城紅藍”暗合水火相濟(北方屬水,紅為火色)、“南城紫”喻火生紫氣(南方屬火,紫為祥瑞),“西方黑白”顯金德肅殺(西方屬金,黑白表生死)、“東方黃”應木土相生(東方屬木,黃為土色)。這種色彩地理學並非簡單方位標注,而是將宇宙能量場通過色彩符號進行哲學轉譯。

 

道器一體的哲思昇華

 

後兩句「日月星辰窮為色,春夏秋冬盡由光」實現從具象到本體的飛躍:“色”作為現象界所有視覺存在的總稱,被歸結為天體運行的顯化;“光”作為宇宙本源能量,支配著四時流轉的節律。這種構思暗合《易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的認知方式,更與量子物理中“光是一切物質存在基礎”的現代科學觀形成跨時空對話。

 

圓形結構的哲學敘事

 

詩歌採用閉合型時空結構:前兩句鋪陳空間維度(四方之城),後兩句提升至時間維度(日月四季),最終通過“色—光”的辯證統一,完成從有限到無限、從微觀到宏觀的哲學迴圈。這種結構恰似周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的宇宙生成模型,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時空一體的整體思維。

 

語言藝術的減法美學

 

全詩僅28字卻涵攝四大維度:空間(城池方位)、時間(四季辰宿)、物質(色彩)、能量(光)。這種極致凝練的表達既承襲古典絕句的凝練傳統,又充滿現代符號學的暗示性。其中“窮”“盡”二字尤見功力,既作副詞表極限程度,又暗含“窮理盡性”的哲學追問。

 

呂國英此詩可視作新古典主義哲詩的典範之作:它以傳統色彩哲學為衣缽,以宇宙時空為劇場,以光色關係為命題,最終抵達對存在本質的詩意叩問。在人工智慧時代重審這種人文精神與宇宙意識的交融,或許正提示我們:真正的詩性智慧永遠在科學與哲學的交界處熠熠生輝。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月舉九域靜

月舉九域靜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98

 

 

月舉九域靜,夜吻萬窗眠。

夢來神幻逮,禽鳴塵境還。

2024.08.21

 

構建靈魂棲居的詩意空間
——呂國英哲詩《月舉九域靜,夜吻萬窗眠》賞析

 

呂國英先生這首作於2024年盛夏的哲思短詩,以極簡筆墨勾勒出深邃的時空意境,堪稱現代詩中融合傳統意境與哲學思考的典範之作。全詩僅二十字,卻構建了從宏大到精微、從外在觀察到內在省思的完整哲學路徑。

 

首句月舉九域靜”以擎舉之態賦予明月主動的宇宙力量,“舉”字既具視覺張力又暗含托舉蒼生的神性意味。“九域”溯源《漢書·郊祀志》中“九州之地”的典故,將地理概念轉化為文明時空的象徵。月光傾瀉而下的靜謐不是空洞的寂靜,而是蘊含生機的大地沉凝,令人想起王維“月出驚山鳥”的動靜相生之道。

 

次句夜吻萬窗眠”將宏大敘事倏然收束至人間煙火,“吻”字以擬人化修辭消解了夜色的冷漠感,萬窗燈火漸次熄滅的畫面,暗合海德格爾“此在”於世間存在的哲學關照。這兩句形成天與地、自然與人文的垂直對話,延續了蘇軾“起舞弄清影”的天人交感傳統,卻又注入現代性的溫情觀照。

 

後兩句陡然轉向內在世界,夢來神幻逮”捕捉意識邊界的模糊地帶,“逮”字生動演繹了人類捕捉虛無之物的努力,與莊周夢蝶的虛實之辯隔空呼應。末句“禽鳴塵境還”以清晨禽鳴將神遊太虛的靈魂喚回塵世,完成哲學意義上的“回歸存在”,這種 circular structure(環形結構)令人想起艾略特《四個四重奏》中“起點即是終點”的時間觀。

 

該詩最精妙處在於創造雙重悖論:月“舉”而世“靜”,夜“吻”人入“眠”,夢“幻”而禽“鳴”,在矛盾張力中揭示中國哲學“靜極而動”的宇宙規律。詩人用“神幻”與“塵境”的對置,暗示現代人徘徊於超越性與現實性之間的永恆困境,而禽鳴破曉的意象,恰似禪宗“日日是好日”的頓悟,賦予凡俗生活以詩意光輝。

呂國英先生此作承繼了中國古典詩歌“以象盡意”的傳統,卻又突破傳統田園詩的閒適格局,在月光與窗櫺、夢境與禽鳴之間,構建起一個可供現代靈魂棲居的詩意空間,堪稱數字時代的一闋精神安魂曲。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風清空尤淨

風清空尤淨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97

風清空尤淨,雲洗天愈藍。

窮高問極遠,福報藉善緣。

2024.08.26

二十字裏的宇宙——呂國英詩中的東方哲思與時空叩問

呂國英先生的五言詩,以寥寥二十字構建了一座貫通天地人的精神橋樑。這首創作於夏秋之交的小詩,既承襲了唐人絕句的凝練之美,又注入現代人對生命哲學的深層思考,堪稱古典形式與現代精神的完美合璧。

琉璃世界:淨化與昇華的視覺詩學

風清空尤淨,雲洗天愈藍”二句,以動態意象完成靜態空間的塑造。風本無形,卻因“清”字獲得質感;雲本無志,卻因“洗”字賦得使命。詩人巧用通感手法,令視覺(藍)、觸覺(清)、甚至聽覺(風過無聲似有聲)交融互滲,形成多維度的審美體驗。更妙在“尤”“愈”二字,將自然過程轉化為漸悟式的精神修行——天地在自我滌蕩中趨向極致純淨,恰似心靈在時間中不斷臻至澄明。

蒼穹之問:人類精神的永恆遠征

第三句窮高問極遠”如樂章突轉,將視角從地平線拉升到宇宙維度。“窮”“極”二字既是空間意義上的邊界探索,亦是生命意義上的終極關懷。此問承續了從屈原《天問》到蘇軾“不知天上宮闕”的哲學傳統,但在航太時代賦予新意:當物理上的九天攬月已成現實,精神上的“究天人之際”仍是人類永恆的命題。這句詩恰似一座向上的階梯,連接著塵世卑微與星空浩瀚。

善緣即福:東方智慧的當代迴響

終句福報藉善緣”將詩意從天際拉回人間,卻非簡單的道德訓誡,而是揭示了一種宇宙法則。詩人捨棄宗教術語,以“善緣”這一兼具佛家因果與儒家仁愛的概念,構建普世的倫理觀。值得注意的是,此句與前三句形成隱秘的邏輯鏈條:唯有經過“風清雲洗”的心靈淨化,方能真正理解“窮高極遠”的宇宙秩序,最終領悟“福報”不在祈求而在善行的生命真諦。

藝術成就:傳統詩的現代轉譯

呂國英此詩最值得稱道處,在於完成古典詩學的現代轉譯。五言形制嚴守古法,但“尤淨”“愈藍”的用法突破平仄常規,賦予傳統句式新鮮活力;四句詩起承轉合如山水畫幅,首二句營造意境,第三句打破平衡,末句收束昇華,形成戲劇性的張力結構。日期標注“2024.08.26”更暗示這是“當下的古典”,讓千年詩脈在此時此刻重新心跳。

呂公這首小詩像一枚棱鏡,在二十字中折射出東方美學的三重境界:自然之美的觀賞、天地之問的思辨、生命之道的體悟。它證明真正的詩意從不拘於字數多寡,而在於能否讓有限文字承載無限時空——正如風清雲洗後,那片永遠蔚藍的人心之天。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天地人三才追臻

天地人三才追臻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96

 

 

天地人三才追臻,日月星萬光照耀。

儒道釋諸學潤覺,功德言窮為聖報。

真善美皆境然素,詩酒歌俱彰醉妙。

2025.01.13

 

《天地人三才追臻》詩評

——呂國英哲詩中的宇宙觀與人文境界

 

呂國英先生的哲詩《天地人三才追臻》,以七言六句的極簡形式,凝練東方智慧精髓,融宇宙觀、人文精神與審美境界於一體,既承古典詩學之韻,又顯現代哲思之深。全詩如一幅微縮的文明長卷,在方寸之間展開對天地人、真善美的終極叩問。

 

宇宙維度:三才相濟,萬光共耀

 

詩以“天地人三才追臻”開篇,立宏闊格局。《易傳》雲:“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呂國英以“追臻”二字,賦予靜態宇宙模型以動態追求——人類不息探索天人合一之境,亦是個體生命對宇宙秩序的主動呼應。

“日月星萬光照耀”繼以自然之光喻文明之光。日月星為“三光”,自古象徵永恆與普世,而“萬光”既含天體運行之道,亦指儒道釋諸家智慧如星光照徹人間,暗合程顥“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之境。

 

文明融合:諸學潤覺,聖賢三立

 

“儒道釋諸學潤覺”一句,揭示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儒家修秩序之道,道家求自然之理,佛家證空明之心,路徑雖異,然皆以“潤覺”為歸——如春雨潤物,喚醒眾生本具之覺性。此句打破門戶之見,彰顯文明共生共榮之大智慧。

“功德言窮為聖報”化《左傳》“三不朽”之說,以“窮”字強調窮盡生命之力踐行立德、立功、立言,終臻聖賢報境。此非功利之求,而是對生命價值的最高禮贊,與張載“為天地立心”之宏願遙相呼應。

 

生命境界:本真即美,逍遙入妙

 

“真善美皆境然素”一句,道破終極境界的本然性。“真”如道家“法天貴真”,“善”如儒家“止於至善”,“美”如禪宗“翠竹法身”,三者非外鑠之標,而是內在自然流露之“素”。此句呼應李贄“童心說”、王國維“自然之境”,強調返璞歸真即是至高。

“詩酒歌俱彰醉妙”則以藝術精神收束全詩。詩賦靈性、酒忘形骸、歌通天地,三者共鑄一種“醉妙”狀態——非沉溺之醉,而是陶淵明“此中有真意”的妙悟,莊子“乘物以遊心”的逍遙。至此,哲學思考化為生命體驗,嚴肅追求融於審美歡愉。

 

詩藝與哲思的雙重成就

 

呂國英此詩,語言極簡而意蘊無窮——

古典語彙的現代啟動:如“追臻”“潤覺”“境然素”等詞,既承古意,又賦新聲,使傳統哲學獲得當代表達;

結構層層遞進:從宇宙到人文,從理性到審美,最終落於“詩酒歌”的具象愉悅,暗示至高道理不離日常生活;

跨文化對話視野:儒道釋並行不悖,真善美融通無礙,彰顯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宏大氣質。

 

在追臻中抵達本然

 

呂國英以詩為橋,連接亙古智慧與當下生命。這首詩提醒我們——

“聖境”不在遠方,而在對真善美的本能親近;“覺悟”非賴外求,而在詩酒歌的刹那醉妙之中。

天地人三才共舞,日月星萬光同輝——唯有在文明之光的照耀下,人類方能於追臻之旅中,洞見自身本然的崇高與素樸。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孤行問遠天邊牽

孤行問遠天邊牽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89

 

 

孤行問遠天邊牽,幾我相搏靈肉纏。

回眸驚異曲塵象,笑歎哪處若曾閑?

2024.08.09

 

孤行問遠天邊牽:存在困境的詩意叩問

 

呂國英先生此作以四句哲詩,將生命內在的永恆搏鬥與終極追問凝練為一場震撼靈魂的孤旅。

 

詩以“孤行”起筆,行者形象瞬間立於浩渺時空之中,被“天邊”無形牽引。這“孤行”既是外在征途的孤獨跋涉,更是精神向度的無盡追尋。緊接“幾我相搏靈肉纏”,瞬間撕裂表像,剖示出弗洛伊德式的內在深淵——本我、自我、真我、超我如暗潮般撕扯纏鬥,靈與肉在存在場域中劇烈角力。

 

當行者“回眸”,驚見的是“曲塵象”——往昔歲月與紛紜世相如煙似塵,蜿蜒曲折。這“驚異”中飽含對生命軌跡的頓悟與疏離。終以“笑歎”作結:“哪處若曾閑?”此問如鐘磬長鳴。“笑”是穿透苦痛後的釋然,“歎”是洞悉宿命般的蒼涼,而“閑”所象徵的自在境界,在多重自我的搏鬥與塵世跋涉的曲折中,終成永恆的“未在”,構成存在最深刻的悖論。

 

全詩以極簡意象承載宏闊哲思:孤行天邊牽出精神遠遊的蒼茫,“幾我相搏”直抵人性結構的複雜戰場,“曲塵象”濃縮生存境遇的迷離圖景,而“笑歎”之問則如一道閃電,刹那照徹了人類追尋心靈自在而終究不得的永恆困境。呂公這四行詩實則是靈魂在存在迷宮中,以血為墨刻下的天問碑文。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吕国英:秋来夏去暑未去

秋来夏去暑未去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488

 

 

秋来夏去暑未去,泠弱热盛炙难离。

谁言时令新序界,岂知存境无常迷。

易色蓝星亿兆祸,喝棒顺天当重极。

2024.08.07

 

秋思哲影——吕国英《秋来夏去暑未去》品鉴

 

吕国英先生这首题于立秋当天的短章,以节气为引,却挣脱物象的束缚,直抵存在之思。其精神内核在“无常”二字——夏秋交替却暑气盘踞,自然时序顿生迷障;人间存境亦如时令更迭,所谓边界不过是心造的幻影。

 

诗人以节气悖论为起点:秋来夏去暑未去,泠弱热盛炙难离”。表面写自然规律失效,实则隐喻人类文明深陷“热盛”之困。第三联“易色蓝星亿兆祸”,将镜头骤然推向寰宇,星球变色映照文明劫难,气象与哲思在此完成惊险的跨越。

 

喝棒顺天当重极”如当头棒喝,将全诗推向精神高地。此句既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亦是对宇宙法则的敬畏宣言。在“亿兆祸”的危机深渊旁,诗人竖起“顺天”的灯塔,寥寥七字承载着文明存续的千钧之重。

 

吕先生此作如微雕宇宙,在节气框架中注入当代忧思与永恒诘问。自然时序的错位,成为照见文明困境的明镜;末句如金石掷地,警示人类唯有重拾对天道的敬畏,方能在无常迷局中寻得生机。这枚立秋的露珠,折射的是整个星球的命运之光。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笑得意忘形形怪異

笑得意忘形形怪異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87

 

 

笑得意忘形形怪異,歎無可奈何何面顏?

難回天乏術術窮盡,憾毫釐之差差地天。

哀豬樣隊友友臥底?悲技不如人人瑜亮。

痛洪荒之力力難逮,惑以雌擊雄雄亦疑?

縱孤獨求敗敗笑傲,享自得其樂樂陶陶。

(第33屆巴黎奧運會賽場•眾生相)

2024.08.06

 

呂國英先生此詩以巴黎奧運賽場為鏡,捕捉競技眾生相,以十個單字動詞提綱挈領,構築了一幅充滿哲思與批判的賽場浮世繪。

 

辛辣諷喻,直擊異化 開篇“笑得意忘形形怪異”即定下基調,諷刺勝利者姿態的扭曲,揭示榮譽對身心的異化。“歎無可奈何何面顏”、“哀豬樣隊友友臥底”則直指賽場內外的失誤、無奈與團隊協作的荒誕,語言犀利,入木三分。

 

濃縮遺憾,叩問極限 “難回天乏術術窮盡”、“憾毫釐之差差地天”、“痛洪荒之力力難逮”三句,以遞進之勢,將運動員面對極限、微小差距、竭盡全力仍難如願的深沉遺憾與無力感高度濃縮。“毫釐”與“地天”的強烈反差,凸顯競技殘酷本質。

 

質疑荒誕,反思規則 “惑以雌擊雄雄亦疑?”一句,借具體爭議事件(女子拳擊性別疑雲),以精妙雙關(“雌/雄”既指性別,又暗喻強弱、陰陽),犀利叩問體育倫理與規則邊界的模糊地帶,引發對公平與定義的深層思考。

 

超脫昇華,回歸本真 尾聯“縱孤獨求敗敗笑傲,享自得其樂樂陶陶”筆鋒陡轉,以“孤獨求敗”的至高境界與“自得其樂”的純粹享受作結。此二句超越勝負,頌揚個體在競技中對自我極限的挑戰、對運動本質的熱愛與沉浸其中的精神愉悅,為全詩注入溫暖而超脫的光輝。

 

形式奇巧,意蘊深長 全詩結構嚴謹,每句採用“動詞 + 成語/典故 + 重複字 + 深化/轉折”的獨特模式(如“笑-得意忘形-形-怪異”),語言高度凝練,節奏鏗鏘。重複字(形形、何何、術術、差差等)既強化意象與情感張力,又形成回環往復的音韻美感。典故(瑜亮、孤獨求敗)與當代熱詞(洪荒之力、豬樣隊友)的巧妙融合,使古典詩意與現代議題無縫對接。

 

呂國英此詩不僅是奧運賽場的即時掠影,更是一部關於競技體育本質、人性百態與存在價值的微型哲學劇。它從諷刺異化、慨歎遺憾、質疑荒誕入手,最終落腳於對超越勝負、回歸運動本真與個體精神自由的禮贊。其形式之奇崛、語言之精煉、意蘊之深邃,堪稱以古典詩魂觀照當代世相的哲思佳作。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水到懸崖縱飛流

水到懸崖縱飛流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86

 

 

水到懸崖縱飛流,人至絕境橫又生。

非是凡夫遠神異,敢逼窮盡誰等閒?

2024.08.06

 

絕境生神性—— 精賞呂國英先生哲詩《水到懸崖縱飛流》

 

呂國英先生此作,僅四句二十八字,卻如絕壁飛瀑,挾千鈞之力,奏響一曲關於生命潛能與精神超越的磅礴樂章。其哲思深邃,意象奇崛,語言如金石相擊,迸發出撼動人心的力量。

 

意象開篇,絕境顯壯美

 

水到懸崖縱飛流”,起筆即攝人心魄。詩人以“懸崖飛瀑”這一自然奇觀為喻象,精准捕捉水流在無路可退之際,非但不止,反以“縱”字所賦予的決絕之姿,掙脫束縛,淩空傾瀉,化險為奇、化阻為勢的瞬間。這不僅是視覺的壯麗,更是自然偉力在極限處的磅礴宣言。此一筆,為全詩奠定了雄渾激越的基調,暗示“絕境”絕非終點,而是蘊藏非凡可能性的臨界點。

 

哲思迸發,橫處見新生

 

人至絕境橫又生”,承上啟下,由自然而人生,完成詩意的昇華。“橫”字精妙絕倫,既呼應了瀑布垂直飛瀉之“縱”,更凸顯了人在看似山窮水盡、橫阻無路之處,陡然迸發新生機、開闢新境界的驚天逆轉。此句點明核心哲理:生命的潛能與創造的偉力,往往在逼仄的極限處被徹底點燃,絕境正是淬煉非凡的熔爐。

 

破迷立論,勇毅鑄神異

 

非是凡夫遠神異,筆鋒一轉,以否定句式直指人心迷障。詩人犀利指出,超凡脫俗的“神異”境界,並非天選之子的專利,更非遙不可及。其根源在於,芸芸眾生(“凡夫”)常因畏懼、惰性或短視,主動遠離了那可能激發其內在神性的臨界點——即敢於將自己逼入“窮盡”的境地。此句如警鐘,破除庸常認知,直指問題核心。

 

叩問作結,敢逼見英豪

 

敢逼窮盡誰等閒?”,末句以雷霆萬鈞的反問收束全篇,將哲思推向高潮。詩人並非空談哲理,而是擲地有聲地強調:成就非凡的關鍵,在於一個“敢”字——是那份主動“逼”近極限、“窮”盡自身可能的非凡勇氣與決絕行動。有此膽魄與踐行者,絕非庸碌“等閒”之輩,他們正是能於懸崖處縱身一躍、在絕境中橫空出世的真英豪。此問振聾發聵,是激勵,更是價值尺規。

 

精神瀑布的哲學詠歎

 

呂國英此詩,遠非尋常勵志箴言。它——

哲思如刃: 超越被動“求生”的安慰,揭示“主動逼臨極限以激發無限潛能”的積極進取哲學,將“絕境”視為鍛造“神異”的必需道場。

意象如畫: “懸崖飛瀑”的壯美意象與人生絕境的深邃哲思渾然一體,具象與抽象相互輝映,形成極具衝擊力的說服與感染力。

語言如鑄: “縱”、“橫”、“逼”、“敢”等動詞力透紙背,精准凝練;否定與反問句式對比強烈,節奏鏗鏘,氣勢磅礴。

精神如炬: 全篇激蕩著昂揚不屈的英雄主義氣概,是對畏葸苟安者的當頭棒喝,更是對勇毅前行、敢於在生命懸崖縱身一躍者的至高禮贊。

 

​“水到懸崖縱飛流,人至絕境橫又生——這不僅是水的宿命與人的選擇,更是生命在極限處爆發的最強音。呂國英先生以詩為刃,劈開迷障,昭示世人:真正的“神異”,非天賜,乃自為;唯以“敢逼窮盡”的大勇,方能在絕境熔爐中淬煉出不朽的精神飛瀑,成就那“非等閒”的生命偉業。此詩,當為所有尋求突破與超越的靈魂,時時迴響的警世洪鐘與奮進號角。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85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退無可退豈能再退。

如境存界曾界而界,任為有度經度方度。

試看隨片天地時空,哪處不曾血雨腥風?

2024.08.04

 

怒雷破界·血火證道——呂國英哲詩《無題》賞析

 

呂國英先生此作,非風花雪月之吟詠,乃一聲劃破沉寂的驚雷,一紙蘸滿歷史血火的生存宣言。其以凝練如金的語言,磅礴決絕的氣勢,直指天地間永恆的生存法則:界限的覺醒、行動的必然與“度”的終極辯證。

 

絕境宣言:忍退極限處的雷霆覺醒

 

詩篇開篇,如金石墜地,錚錚作響: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退無可退豈能再退”。這十六字,是人性臨界點的精准捕捉,是壓迫深淵邊緣的火山噴發。它宣告了忍耐與退讓的終結,點燃了生存意志的覺醒之火。這並非輕率的衝動,而是絕境催生的破局宣言,揭示了一個殘酷而真實的生存邏輯:當壓迫與困境達至極限,沉默即是消亡,唯有奮起抗爭或誓死堅守,方是唯一的生路與尊嚴所在。其斬釘截鐵,振聾發聵,奠定了全詩不可阻擋的決絕基調。

 

界度哲思:秩序的基石與行動的圭臬

 

承雷霆之勢,詩人筆鋒陡轉,深入理性的哲思幽谷:如境存界曾界而界,任為有度經度方度”。此聯堪稱全詩靈魂,為前文的決絕提供了深厚的理性基石。

 

如境存界曾界而界”:清醒地洞見界限(“界”)的客觀性——它存在於環境、權利、規則的方方面面(“如境存界”),並有其歷史形成的淵源(“曾界”)。承認、理解並維護這些既定的界限(“而界”),是社會秩序、個體尊嚴得以存續的根本前提。此句為“破局”正名:反抗非因無端,實乃對既有合理秩序被野蠻踐踏後的必然回應。

 

任為有度經度方度”:則從界限認知昇華至行動法則。任何行為(“任為”)都必須有其尺度、限度與規範(“有度”)。然而,這至關重要的“度”並非憑空而生,它必須在實踐的風浪中經歷、在時間的熔爐中鍛造、在反復的權衡中校准(“經度”),方能被真正領悟和正確把握(“方度”)。此句如警世洪鐘,將前文的磅礴力量納入理性的軌道,強調有原則、有節制、講方法的鬥爭智慧,是行動成敗與道義高下的分水嶺。界與度的辯證,在此達到哲學高度。

 

時空詰問:血火歷史的鐵證迴響

 

收束全篇,詩人以如椽巨筆橫掃時空:試看隨片天地時空,哪處不曾血雨腥風”這一詰問,如驚濤拍岸,氣勢恢宏。它無情地撕開歷史溫情的面紗,將人類文明進程中普遍存在的衝突、爭奪與鬥爭的殘酷真相(“血雨腥風”)赤裸呈現。此問既是對前文“忍退破局”之必要性的最有力歷史佐證——生存空間、發展權利、文明界限,無不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界定與捍衛;亦是對世人和平幻想的深刻警醒——現實的疆域與秩序的平衡,往往由鬥爭的力量所書寫。歷史的鐵證,賦予詩篇沉甸甸的厚重感與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藝術之魅:凝練中的磅礴與哲思

 

排山倒海之勢: 開篇“忍…忍…退…退”的排比遞進,如重錘連擊,瞬間凝聚起摧枯拉朽的情感與意志洪流。

煉字見哲: “界”、“度”二字如詩眼,在精妙的重複與遞進(存在、歷史、遵守 / 存在、實踐、把握)中,淬煉出厚重的哲學意蘊,言簡而旨遠。

時空縱橫: 末句由個體境遇瞬間躍升至“天地時空”的宏大維度,以歷史的廣角鏡映照當下抉擇,格局恢弘,意境深遠。

詰問點睛: 結句以不容置疑的反問收束,答案盡在不言中,餘音震盪,發人深省,迫使讀者直面生存的本質與歷史的真相。

 

血火淬煉的生存宣言

 

呂國英先生此詩,是絕境中的呐喊,是界限前的覺醒,更是行動中的智慧箴言。它超越了簡單的情緒宣洩,凝練為一部關於生存本質、鬥爭正義與理性法則的微型哲學史詩。它告誡世人:承認並維護界限是秩序的基石;在壓迫的盡頭,反抗是生存的必然;而任何行動,唯有在“經度”中錘煉出的“度”的指引下,方能通向真正的自由與秩序。這穿越時空的血火證言,以其雷霆之力與深邃之思,在讀者心中刻下永恆的界碑,警醒著每一代人在歷史的血雨腥風中,如何清醒地認知界限,勇敢地捍衛尊嚴,智慧地把握行動之度。此乃詩之力,亦為哲之光。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唯上酷吏盛

唯上酷吏盛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84

 

 

唯上酷吏盛,臨下惡政橫。

弄權貪腐縱,劣治性獸洶。

最是虎蠅懼,財明位衡窮。

2024.08.01

 

反腐檄文與制度警鐘——呂國英先生哲詩《唯上酷吏盛》品鑒

 

呂國英先生此首五言短章如鋒銳之刃,直剖權力病灶,字字千鈞,堪稱當代諷喻詩之孤絕凜冽者。

 

結構層層剝蝕,直抵腐核

 

開篇“唯上酷吏盛,臨下惡政橫”以因果鐵律,道破官場痼疾——唯上則必虐下,酷吏橫行處,惡政如毒蔓滋生。繼之“弄權貪腐縱,劣治性獸洶”更進一步,揭示放縱權力必致人欲獸性氾濫,秩序崩壞。結句“最是虎蠅懼,財明位衡窮”如驚雷貫耳,點明貪官最畏者,正是陽光制度之利劍:財產公示如明鏡高懸,權力制衡如鐵籠森嚴!

 

語詞如鑿如鉞,力透紙背

 

“酷吏”“惡政”“性獸”“虎蠅”等喻體,如青銅鑄像般冷硬猙獰,直刺腐惡本質;“盛”“橫”“縱”“洶”等動詞,則似重錘擂鼓,將權力失控之危局刻畫得觸目驚心。“財明位衡窮”五字尤為精髓,以“窮”字作結,道盡貪官在透明監督前無處遁形的終極恐懼,如寒冰封喉。

 

詩魂醒世警世,金石之音

 

此詩遠超情緒宣洩,乃是以詩為炬,燭照制度救贖之途。它冷峻宣告:唯以“財明”破暗箱,以“位衡”束猛虎,方能滌蕩“虎蠅”橫行之淵藪。字裏行間奔湧著知識份子的良知熱血與對清明政治的焦灼呼喚,於無聲處聽驚雷!

呂先生此作,以青銅之骨鍛句,以星火之光燃字。寥寥數行,既為腐朽權場立下恥辱柱,亦為朗朗乾坤點亮啟明星——其銳利思想鋒芒與孤絕藝術風骨,足令蠅營狗苟者股栗,讓求索光明者振奮。此即詩之真力量:不止於諷,更在於醒;不止於破,尤貴於立!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