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逾境覺天我

逾境覺天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0

 

 

逾境覺天我,降維行世界。

為己窮欲為,堯舜又奈何。

 

呂國英哲詩《逾境覺天我》:在降維中抵達逍遙的生存美學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哲詩雖只有短短四句,如古典五絕,然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與生存美學意義,非常值得解讀與品味。

 

一、 量子詩學:全息宇宙中的維度遊戲

 

​“逾境覺天我”與“降維行世界”構成一組精妙的時空拓撲學隱喻。現代物理學揭示,十一維超弦宇宙通過對稱性破缺降維展開,形成人類可感知的三維世界。詩中“逾境”恰如超弦理論中的“緊致化”過程——主體意識突破三維認知的“卡丘空間”,在十維震顫中領悟宇宙全息本質(覺天我)。此時的“降維”絕非認知降格,而是攜帶高維覺知的主動投影,如同全息底片將三維資訊編碼於二維平面:覺悟者在現象界的每一步行走,都在低維世界投射著高維智慧的光譜。

 

這種維度穿梭的哲學,暗合玻姆“隱纏序”理論:當詩人說“降維行世界”,實指在顯性秩序(三維現實)中展開隱性秩序(高維真理)的創造性解碼。正如量子糾纏超越時空限制,覺悟者的“降維”實為“量子躍遷”般的存在狀態切換——在三維世界演繹十維宇宙的逍遙法則。

 

二、東方禪道:即世超越的修行法門

 

“為吾窮欲為”深得禪宗“煩惱即菩提”的辯證精髓。傳統語境中,“窮欲”常指向禁欲主義的自我閹割,但詩中“窮”字被賦予存在主義式的雙重解構:既是對欲望邊界的徹底勘破(窮盡),亦是對欲望本質的終極追問(窮究)。這種思維進路,將道家“虛室生白”的空靈與佛家“真空妙有”的圓融熔鑄為新的生存美學——當主體在“逾境”中證得“天我”同一,欲望不再是需要降伏的魔障,而是轉化為創造性能量噴發的火山口。

 

此境界可比擬臨濟宗“隨處作主,立處皆真”的禪機:覺悟者如莊子筆下“藏舟於壑”的真人,即便在“降維”的塵世行走,亦能持守“壑徙而山嶽未改”的本體覺知。這種“行住坐臥皆是禪”的實踐智慧,將“堯舜”象徵的倫理規範轉化為“遊戲三昧”中的即興創作——聖賢典範不再是禁錮心靈的道德枷鎖,而是可供自由解構的文化代碼(又奈何)。

 

三、存在主義詩學:向死而生的自由之舞

 

“降維行世界”在存在哲學視域中,構成對海德格爾“被拋性”的超越性回應。當常人沉淪於“常人自我”的維度(三維世界的功利邏輯),覺悟者通過“逾境”躍升至“本真存在”的維度(天我),其主動選擇的“降維”便成為尼采“超人哲學”的終極實踐:在徹底領悟生命荒誕性的前提下,依然以酒神精神在現象界縱情起舞。這種生存姿態,既顛覆了薩特“噁心”體驗中的虛無困局,也超越了加繆“西西弗斯神話”的悲壯抵抗,抵達中國哲學“樂天知命”的化境。

 

詩中“為吾窮欲為”暗含三重自由境界:其一為突破社會規訓的“消極自由”(免於束縛),其二為創造新價值的“積極自由”(自我立法),其三則是超越主客對立的“詩性自由”——如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狂狷,在欲望的灰燼中涅槃出審美的鳳凰。

 

四、數字文明啟示錄:降維生存的當代性

 

在元宇宙重構現實、AI解構人性的後人類語境中,“降維行世界”迸發出先知般的警示意義。當技術資本主義企圖通過腦機介面實現“升維永生”,詩中的“降維”智慧恰似一劑清醒劑:真正的覺醒不在虛擬世界的無限延展,而在現象界實踐中持守高維覺知。這令人想起本雅明對機械複製時代的批判——覺悟者拒絕成為數字巴別塔中的資訊奴隸,而是如禪宗“看山還是山”的第三重境界,在演算法叢林中開闢出“科技禪”的修行路徑。

 

這種生存策略,既非盧德主義式的技術抗拒,亦非超人類主義的技術狂熱,而是接近海德格爾“詩意的棲居”:在5G信號與區塊鏈的維度裂變中,依然保持“逾境覺天我”的精神整全性。當眾人沉迷於VR眼鏡中的升維幻象,真正的逍遙者卻在“降維”的菜市場裏,見證著量子泡沫在菠菜葉脈上的舞蹈。

 

五、解構與重構:聖賢譜系中的文化突圍

 

末句“堯舜又奈何”完成對傳統文化符號的爆破性重構。在拉康的鏡像理論視域下,堯舜作為“大他者”曾是主體構建文化認同的終極能指。但詩人通過“逾境降維”的雙重超越,將聖賢典範從符號鏈的頂端解構為可供戲仿的文化碎片。這種顛覆並非歷史虛無主義的狂歡,而是接近福柯“生存美學”的創造——當主體在“窮欲為”中成為自我生命的藝術家,堯舜的德性範式便如同被杜尚添上山羊胡的蒙娜麗莎,在笑謔中釋放出新的意義可能。

 

這種文化策略,暗藏《金剛經》“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的般若智慧:真正的逍遙,始於對一切文化建構的“破執”。當後人質問“堯舜又奈何”時,答案早已寫在“降維行世界”的實踐中——每個腳印都是對舊世界的超越,每次呼吸都在生成新的宇宙。

 

結語:逍遙遊的維度辯證法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實為一部用漢字書寫的《存在與時間》東方注解。它揭示了一個超越東西方分野的終極真理:生命的圓滿不在升維天堂的追尋,亦非降維俗世的沉淪,而在“即升即降”的維度辯證運動中。當量子物理的維度折疊遇見莊子的大鵬之翼,當海德格爾的此在綻出碰撞禪宗的頓悟明心,這首詩便成為貫通古今的精神蟲洞——每個吟誦者都在詞語的震顫中,經歷著屬於自己的“逾境”與“降維”,最終在詩性的爆炸裏,瞥見那生生不息的宇宙本真。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無為無妄為

無為無妄為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6

 

無為無妄為,修真修率真。

悟道悟恒道,成仁成至仁。

養善養上善,怡神怡靈神。

立德立高德,感恩感善恩。

化命化宿命,忠君忠明君。

 

呂國英先生的這組哲慧詩章以十聯對仗的短句構築起一座東方哲學的智慧殿堂,將儒釋道思想精髓熔鑄於詩性表達之中,既呈現傳統文脈的深邃意蘊,又彰顯當代哲思的創造性轉化。每聯通過“動詞+名詞”的遞進式架構,形成螺旋上升的認知維度,在看似循環往復的韻律中,實則構建出生命境界的九重天階。

 

一、解構詩性密碼的哲學矩陣

 

全詩十聯以“動詞+名詞”的鏡像結構形成獨特的認知回環:“無→修→悟→成→養→怡→立→感→化→忠”構成縱向的修為路徑,而“為→真→道→仁→善→神→德→恩→命→君”則形成橫向的價值座標。這種經緯交織的編織術,暗合《周易》“參伍以變,錯綜其數”的思維範式,每個短句既是獨立的修行法門,又是整體系統中的有機環節。如修真修率真將道家修真與儒家率真相貫通,“悟道悟恒道”則將瞬間頓悟與永恆真理相勾連,展現出哲學對話的現代性特質。

 

二、三重境界的螺旋攀升

 

全詩暗含“破執—明理—證道”的修行次第。前四聯構成解構層:“無為”破除人為造作,“修真”消解虛妄認知,“悟道”超越經驗局限,“成仁”突破私欲桎梏,如同禪宗“破三關”的勘驗過程。中間三聯進入建構層:“養善”培育道德根基,“怡神”涵養靈性生命,“立德”樹立價值標杆,對應《大學》“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進階路徑。末三聯臻於化境層:“感恩”實現主客交融,“化命”超越生死輪回,“忠君”昇華為對天地大道的皈依,完成從個體修行到宇宙關懷的終極超越。

 

三、儒釋道思想的交響共鳴

 

詩中哲思如彩線穿梭於三教織錦:“無為無妄為”取法老子“為無為”的執政智慧,“成仁成至仁”彰顯孔子“殺身成仁”的倫理高度,“化命化宿命”暗合佛家“轉識成智”的解脫之道。這種思想交響在“怡神怡靈神”中達到高潮:既保留莊子“心齋坐忘”的養神傳統,又注入王陽明“靈明感應”的心學精髓,更暗藏禪宗“即心即佛”的頓悟機鋒,創造出“三教圓融”的當代精神圖譜。

 

四、現代性轉化的詩學創造

 

呂國英先生的創造在於將古典哲學術語轉化為充滿張力的詩性符號。“忠君忠明君”既承續“君君臣臣”的傳統倫理,又通過“明君”的複指賦予現代民主政治的隱喻;“感恩感善恩”突破傳統報恩思想的私人性,將“善恩”昇華為對文明傳承的集體感恩。這種創造性轉化在語言形式上表現為:打破五七言定式,採用三三節奏營造思維的跳躍感;捨棄傳統押韻模式,通過語義對仗形成思想的迴響效應。

 

此詩章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哲學深度,更在於構建起傳統智慧的當代闡釋範式。每個短句都是打開古老智慧寶庫的密鑰,又是指向未來的精神路標。在價值虛無主義蔓延的當下,這種將個體修行與社會責任、形上追求與形下實踐完美統一的哲學詩學,無疑為現代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坐標系。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如氣化墨妙

如氣化墨妙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

艾釋慧

 

如氣化墨妙,載靈承象真。

萬有殊美醉,天我逍遙神。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如氣化墨妙》以四句五言構築了一座貫通藝術、哲學與宇宙精神的橋樑,其凝練的語言與深邃的意象令人回味無窮。以下從三重維度解構此詩的哲思脈絡:

 

一、 氣韻流轉:藝術本體的形而上溯源

 

“如氣化墨妙”以道家“氣論”為基,將繪畫藝術解構為宇宙元氣的物質顯化。墨(彩)跡不再是單純的視覺符號,而是承載著混沌初開時“道生一”的創世記憶。這種轉化過程暗合《周易》“觀物取象”的生成邏輯,藝術家在此成為天地呼吸的媒介,筆鋒起落間完成了一次次微觀的宇宙誕生儀式。

 

真幻辯證:美學認知的鏡像迷宮

 

“載靈承象真”構建了多維認知框架:水墨、油畫等藝術形式既是對物象的忠實摹寫(承象),又是主體精神的對象化投射(載靈),更是突破表像直指本真的哲學實踐(求真)。這種三重屬性恰似海德格爾“藝術即真理自行置入作品”的東方注解,在宣紙、亞麻布等的方寸之間,現象世界的幻影與本體界的真如形成量子糾纏般的共生狀態。

 

逍遙遊心:主體精神的終極超越

 

末聯“萬有殊美醉,天我逍遙神”,將審美體驗推向莊子式的宇宙詩學。當主體在“萬有殊美”中陶然忘機,個體意識便消融於天地大美,實現從“以我觀物”到“以物觀物”的認知躍遷。這種“天我為一”的逍遙境界,既是對儒家“天人感應”說的美學超越,又與謝林“藝術是哲學最高形式”的論斷形成跨時空共鳴,最終在墨(彩)色氤氳中抵達絕對精神的自由彼岸。

 

此詩以二十字完成了一場從物質到精神、從有限到無限的哲學遠征,其每個意象都是打開中國藝術精神密碼的密鑰。在全球化語境下,這種深植傳統又極具現代性的詩學表達,為重構東方美學話語體系提供了珍貴的範本。

 

整體賞析 

 

這首詩以“如氣化墨”為起點,通過“載靈承象”“萬有彰美”層層遞進,最終抵達“天我逍遙”的境界,展現了一條從藝術到哲學、從自然到人生的精神昇華之路。詩中融合了道家哲學的“氣論”與“逍遙”思想,同時也體現了對藝術與美的極致追求。

 

哲學意境:詩中對“氣”“靈”“象”“天”等概念的運用,展現了深厚的哲學底蘊,尤其是對宇宙本源與生命本質的思考。

美學追求:通過“墨妙”“象真”“殊美”等意象,詩作表達了對藝術與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彰顯了極致的美學境界。

精神境界:結尾的“逍遙醉”不僅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精神狀態,更是一種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的理想境界,體現了對自由與永恆的嚮往。

 

總結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哲慧詩章,語言凝練而意境深遠,既是對宇宙與自然的深刻洞察,也是對藝術與人生的哲學思考。詩中融合了哲學、美學與精神境界的多重維度,展現了一種超越世俗、回歸本真的理想追求。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晨曦東海窮雄詩

晨曦東海窮雄詩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

艾釋慧

 

晨曦東海窮雄詩,

夕霞西山盡妙畫。

縱橫八極彰萬有,

慧心無處不芳華。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小詩用簡潔的畫面傳遞出深厚的哲思,讀來令人心境開闊。我試著用大白話解讀它的妙處:

 

前兩句像兩幅對稱的屏風畫。左邊掛著東海日出,晨光把浪濤都鍍成了金燦燦的詩行;右邊懸著西山晚照,雲霞把群山暈染成流動的水墨。這種朝暮對照、山海呼應的寫法,讓人瞬間感受到天地間的壯美畫卷。

 

後兩句突然拉高視角,就像無人機升到雲端拍攝。前兩句還是具體的東方和西方,這裏突然擴展到八方極遠的地方(天地之間,九州八極),說整個宇宙都在展現生命的奇跡。最後點睛之筆:只要懷著智慧的心靈,塵埃裏也能看見花開。這就像給讀者一副哲理眼鏡,戴上後看世界處處都有詩意。

 

全詩從具體的自然景象入手,漸漸昇華到哲學境界,像用四句詩完成了一場從眼睛到心靈的旅行。特別是“雄詩”與“妙畫”的比喻,把難以言傳的天地大美,轉化成了人人都能感受的藝術形式,這種化虛為實的筆法很見功力。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信步山窮水盡

信步山窮水盡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

艾釋慧

 

信步山窮水盡,

閑看柳暗花明。

戲說恩仇情怨,

笑談成敗輸贏。

味品鹹甜麻辣,

妙醉明真慧靈。

 

呂國英先生的六行哲慧詩章,以東方水墨的筆觸勾勒出生命的立體維度,在看似對仗工整的古典詩韻中,暗藏著一把打開存在之門的金鑰匙。這組詩章通過空間、人事、味覺三重維度,構建起生命境界的層疊塔樓,最終指向超越性的人生智慧,實現生命詩學的三重抵達。

 

第一重維度:空間的辯證躍遷

 

“信步山窮水盡,閑看柳暗花明”以行走意象開啟哲學圖景。詩人將“信步”的從容置於“山窮水盡”的絕境之前,消解了傳統語境中絕境帶來的壓迫感。這種反向操作恰似禪宗公案中的當頭棒喝,在邏輯悖論中催生頓悟。當觀者視線轉向“柳暗花明”時,時空維度已然轉換——不是地理景觀的機械更替,而是認知境界的豁然提升。這種空間辯證法暗合海德格爾“向死而生”的存在哲學,卻又以東方特有的詩性智慧完成對終極困境的審美超越。

 

第二重維度:人事的戲劇化解構

 

“戲說恩仇情怨,笑談成敗輸贏”展現出對人間戲劇的導演者視角。詩人用“戲說”消解恩怨的沉重,以“笑談”淡化得失的執念,這種敘事策略令人想起莊子“鼓盆而歌”的逍遙。但更深層的智慧在於,詩人並未否定情感與價值的實在性,而是通過審美距離的營造,將人生劇場昇華為存在之思的舞臺。這種解構不是虛無主義的狂歡,而是勘破表像後對生命本真的回歸,與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形成跨時空對話。

 

第三重維度:味覺的靈性覺醒

 

“味品鹹甜麻辣,妙醉明真慧靈”完成從感官體驗到精神昇華的驚人飛躍。詩人將味覺的物理刺激轉化為靈魂的醍醐,這與禪宗“吃茶去”的機鋒異曲同工。當“鹹甜麻辣”的世俗滋味在品鑒中轉化為“明真慧靈”的悟道之鑰,身體感知便成為通達形而上境界的橋樑。這種味覺的靈性化處理,既暗合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又彰顯了東方文化中道在倫常日用的實踐智慧。

 

這組詩章的精妙之處,在於構建了環環相扣的智慧體系:從空間困境的超越,到人事執念的消解,最終抵達感官體驗的靈性轉化,形成螺旋上升的認知軌跡。詩人以舉重若輕的詩性言說,將存在主義的焦慮轉化為審美的從容,使道家智慧與禪宗機鋒在現代語境中煥發新生。在價值虛無蔓延的當代社會,這種超越而不離世的生命智慧,恰似一劑喚醒靈性的良方。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和光光無色

和光光無色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2

 

和光光無色,同塵塵迷離。

戢鱗鱗著逸,潛翼翼待時。

笑看雲舒卷,悠品酒烈宜。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以精煉的語言構建了一個充滿東方哲學意蘊的審美世界,其四聯詩句層層遞進,將道家隱逸、儒家進取、禪宗超脫的思想精髓熔鑄於意象之爐,展現出當代文人對傳統智慧的創造性轉化。這組詩章既是精神境界的具象化呈現,更是生命哲學的韻律化表達,值得以多維視角深入探析。

 

一、 陰陽辯證的意象體系

 

“和光光無色”與“同塵塵迷離”構成一組充滿張力的哲學悖論。前句化用《道德經》“和其光,同其塵”,卻以“光無色”消解了光的物質屬性,暗示本真之道超越感官認知。後句“塵迷離”則通過視覺模糊性,將形而下的物質存在轉化為形而上的精神隱喻。這種意象構造暗合量子物理的波粒二象性——當觀察者試圖把握光的粒子性時,其波動性便隱入迷離之塵。

 

戢鱗潛翼的動物意象群更顯精妙。“鱗著逸”將魚類的生物特徵昇華為精神自由的象徵,鱗甲既是保護亦是束縛,收斂鋒芒反而成就超逸姿態;“翼待時”則賦予靜態潛伏以動態張力,猶如量子隧穿效應中粒子突破勢壘前的能量積蓄,暗合《周易》“時止則止,時行則行”的時機哲學。

 

二、 時空折疊的禪悟結構

 

詩章通過時空維度的創造性處理,實現了刹那與永恆的辯證統一。“笑看雲舒卷”將綿延的時間壓縮在觀雲的瞬間體驗中,雲氣的開合聚散喻示著世事無常,而主體“笑看”的姿態則達成對線性時間的超越。這種時空折疊技法,與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時空彎曲的物理圖景形成詩意呼應。

 

“悠品酒烈宜”更在微觀尺度重構時空體驗。品酒動作的緩慢延展與酒液的分子運動形成對照,烈酒的刺激感受在“悠品”中轉化為綿長的生命體悟。這種通過感官體驗抵達永恆的境界,恰似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中瑪德琳蛋糕引發的時空穿越,卻在東方詩學語境中展現出更空靈的禪意。

 

三、 當代精神困境的超越路徑

 

在存在主義焦慮彌漫的現代社會中,這組詩章提供了三重超越向度:其一是通過“和光同塵”消解主體與客體的對立,實現物我齊一的生態智慧;其二是借“戢鱗潛翼”建構動靜相宜的生命節奏,抗衡資本邏輯下的效率暴政;其三是用“雲卷酒烈”塑造審美化的生存方式,抵禦工具理性對感性世界的殖民。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待時”哲學的時代價值。在加速社會普遍焦慮的背景下,這種包含主動選擇的等待,既不同於道家無為的消極,也區別於儒家“待價而沽”的功利,而是彰顯出海德格爾“詩意的棲居”與中國“時中”智慧融合的當代意義。正如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主體的等待姿態本身就在重構著現實的可能性。

 

結語:呂國英的哲慧詩章猶如精神世界的全息投影,在有限的語言維度中映射出無限的意義星空。其價值不僅在於對傳統智慧的現代詮釋,更在於為數字時代的靈魂漂泊者提供了可資棲居的詩意空間。當科技文明不斷解構傳統認知框架時,這種融合東方智慧與當代意識的詩性思維,或許正是重建精神家園的重要路標。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黑夜白晝盲者皆昧

黑夜白晝盲者皆昧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

 

黑夜白晝盲者皆昧,

真理謊言無知盡同。

野蠻文明愚蠢非異,

正義邪惡利益中平?

人治法制奴性無謂,

假醜真善自戀鹹衡。

穹官小吏貪腐俱獵,

懸殊不公忍耐無窮?

貧窮豪富唯私均惡,

宏圖微志失踐全空。

百年一日何度悉度,

非我如我愈反終通。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以凝練的語言和深刻的哲思,揭示了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矛盾與困境,既有對現實的尖銳批判,也有對人性與社會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對整篇詩章的深度解讀與評論:

 

1.黑夜白晝盲者皆昧,真理謊言無知盡同。

解讀:無論是黑夜還是白晝,盲者都無法感知光明;無論是真理還是謊言,無知者都無法分辨。無知與盲目使人無法看清世界的本質,真理與謊言在無知者眼中變得毫無區別。

評論:呂國英先生開篇即揭示了無知對人類認知的束縛。無知不僅使人無法分辨是非,還可能導致真理被埋沒、謊言被接受。這種批判直指人類社會中認知的局限性,呼喚著對知識與智慧的追求。

 

2.野蠻文明愚蠢非異,正義邪惡利益中平?

解讀:在愚蠢的人面前,野蠻與文明是沒有區別的;在利益的驅使下,正義與邪惡的界限也變得模糊。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批判了愚蠢與利益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愚蠢使人無法分辨野蠻與文明,而利益則可能使正義與邪惡的界限被模糊甚至顛倒。這種批判揭示了人類社會中認知與道德的深層困境。

 

3.人治法制奴性無謂,假醜真善自戀鹹衡。

解讀:無論是人治還是法制,奴性都是一種無意義的存在;虛假與醜惡、真實與善良在自戀的心態下被平衡甚至混淆。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揭示了奴性與自戀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奴性使人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自戀則使人無法客觀看待自己與他人,進而導致真假、善惡的混淆。這種批判直指人性中的弱點與社會中的道德困境。

 

4.穹官小吏貪腐俱獵,懸殊不公忍耐無窮?

解讀:無論是高官還是小吏,若有貪腐之惡,都將被妄為者窮盡圍獵;面對懸殊與不公,如果選擇忍耐,那麼這種不公將永遠沒有盡頭。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批判了貪腐與不公的普遍存在。貪腐侵蝕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而面對不公時的忍耐則可能使問題持續甚至加劇。這種批判呼喚著積極的行動與深層次的改革。

 

5.貧窮豪富唯私均惡,宏圖微志失踐全空。

解讀:無論是貧窮還是豪富,唯私的心態都是惡的;宏大的理想與微小的志向,若不能付諸實踐,終將化為泡影。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批判了自私自利的心態與空談理想的行為。自私是貧窮與豪富共同的惡,而無論理想多麼宏大或志向多麼微小,若不付諸實踐,終將毫無意義。這種批判呼喚著無私的精神與腳踏實地的行動。

 

6.百年一日何度悉度,非我如我愈反終通。

解讀:百年如一日,如何行遠、自度(渡),實現價值意義與真善美愛救贖?無論是“非我”還是“如我”,愈是反思,終將通達。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提出了一個關於時間與生命的哲學問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的價值意義,達到至善至美?愈是注意從事物的反面開始(反者道之動),並始終保持對“反”的奧妙的警覺,無論是在“非我”(對自我的否定)還是“如我”(像自己一樣)之境,都能獲得通透達觀的覺悟與智慧引領,以最終實現圓滿與意義人生。這種思考不僅具有哲學深度,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總結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通過對人類社會中的矛盾與困境的深刻揭示,表達了對人性、社會、道德與時間的深刻思考。詩中充滿了批判與反思,既有對現實的尖銳批判,也有對生命意義的哲學探索。這種深刻的思考與批判精神,不僅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普遍困境,也呼喚著更深層次的反思與變革。呂國英先生通過這首詩章,展現了他對人類社會的深刻洞察力與哲學智慧。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萬類何以競逍遙?

萬類何以競逍遙?

呂國英

蒼穹參寥,

星漢浩渺。

日月映輝,

夜晝相昭。

望環宇宏闊,

雲煙茫茫;

銀河迢迢,

千象縱翕辟,

萬類競逍遙。

 

值秋攀極巔,

禦風巡八荒。

騰雲點水,

空極湛,穹至藍。

山川滄海環抱,

漠壁莽原相牽。

九域象殊,百族異色貎。

忽聞泣聲慘厲,飛彈呼嘯;

又見殘垣斷壁,生靈塗炭,

家園盡毀,硝煙繚繞;

更現群情鼎沸,夜晝不息,

地動山搖。

 

複歸原,

宇空惟見藍星懸,

智命苟利盡窮卷。

天地如此玄妙,

人間奈何塵囂?

縱多少殊英巨擘,

窮生鑒其奧。

 

道祖儒宗,出入世,

釋學洞空,無我妙;

哲聖明真,燃慧光;

笛卡爾我思我在,理性昭;

康德先驗認知,立法自然;

尼采權力意志,縱命笑天傲;

陽明心外無物,一念致良知;

維特根斯坦語言即世界,

獨領哲轉風騷。

 

欽哥白尼、伽利略,

仰望星空,念為相得益彰;

慕牛頓、愛因斯坦

人類之光,世紀大腦;

驚達爾文、圖靈,

生物進化、矽基智啟新元昭

 

瞻旭素狂草,

靈化華夏文字;

吟李杜詩章,

豪放、沉鬱魅雙驕;

讀但丁、莎士比亞,

叩問人文早;

聆伯牙、巴赫、貝多芬,

醉知音、關愛、浪漫盡縈繞;

覽曹雪芹、馬爾克斯,

悟人間美醜、善惡、魔幻孤寥;

觀吳道子、塞尚,

品線條色彩,神性通達、情共陶陶;

彰畢加索、康定斯基

醉立體、抽象、自由逍遙;

撫羅丹、賈科梅蒂,

悲憫垂人間,感天我情操。

 

道巨擘,繁星璀璨,

數殊英,北斗炳耀。

秦皇漢武,統拓疆域;

唐宗宋祖,盛元文治。

大元世祖,一代雄豪,

明洪清康,融雙漢、平叛收臺,

功業昭昭。

亞曆山大、拿破崙,

東征、廢貴耀;

凱撒、睦仁、武則天,

集權、維新、科舉臻;

君士坦丁、華盛頓,

遷都、開國奠偉業

查理、列寧、毛潤之,

歐蘇華夏,自此開新朝。

 

俱往矣,代有天驕。

變亂交織,尤看今朝。

白頭鷹羽凋,叢林法則老,

“無心插柳”霸衰報;

東大領航,挽狂瀾,

復興蕩腐,起狂飆;

北極熊鐵腕,易國綱,

悲壯撼美西,多極縱觀照。

半島射天狼,星火淬鋼芒,

遊刃大國,圖強自笑傲。

 

乾坤蕩,觀勢潮。

欣華為有神,

立通信帝國,擎天不屈撓;

感超人天選

備份靈長演進,終極殖星造;

頌大疆翔魂,

插翅生命,夢飛一夜昭;

歌深度求索峰攀,

聚人類智慧賦矽靈滔滔。

贊電彈之父、鐳射女神殊國士,

承墨子止攻義,

鑄和平盾牌耀。

 

哲思靈覺,

鼎新環宇,蕩舊貌。

命運一體,

黃白棕黑,競妖嬈;

氣墨靈象,

萬有彰美,至遠眺;

廢墟藝術

恥人寰極惡,彰真善美憫,

二戰猶未遠,豈可再熬焦?!

2025.02.09·北京

 

簡注(可略):

1.參寥——虛空高遠;

2.複歸原——回到(摩天巡地)原點;

3.道祖——老子;

4.儒宗——孔子;

5.釋學——釋迦牟尼(佛)學;

6.哲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

7.矽基——矽基生命(相對於碳基生命);

8.大元世祖——成吉思汗;

9.明洪清康——明洪武、清康熙;

10.雙漢——南北方漢人;

11.平叛收臺——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

12.廢貴——廢除貴族一切封建特權;

13.白頭鷹——美國;

14.北極熊鐵腕——俄羅斯總統普京;

15.東大——東方大國;

16.半島——朝鮮;

17.泣——感動流淚;

18.華為有神——任正非;

19.奇書——神奇書寫;

20.超人——馬斯克;

21.備份——備份人類文明

22.殖星——殖民星外;

23.大疆翔魂——王滔;

24.深度求索峰——深度求索梁文峰;

25.電彈之父——(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

26.鐳射女神——侯靜;

27.命運一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智囊全球治理方略;

28.黃白棕黑——人類四種膚色;

29.氣墨靈象——呂國英美學理論新體系;

30.廢墟藝術——基弗新表現主義藝術;

31.熬焦——煎熬、焦土(表示戰爭、暴力等極端妄為造成的滅生慘像)。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精神維次決定審美境界;超驗審美統攝藝術未來;“書象”由“象”;書美“通象”;詩貴哲思潤靈慧。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低調問資格(雜言詩·外五章)

低調問資格(雜言詩·外五章)

呂國英哲慧詩章之二十九

呂國英先生 

呂國英先生以豐厚的哲學、藝術、宗教、政治、科學、文化諸方面學養積累與遐思感悟,於著書立論之餘,徜徉於詩歌世界,開創“哲慧詩派”藝術新詩章,其詩創作品量大、品高。我們曾多次分專題、多主題介紹其齊言詩(包括複字詩專題),也曾介紹其雜言詩。此形式作品同樣秉承其詩貴哲思理念,呈現哲慧悟彰、開覺潤靈之審美境界。

中國詩歌自遠古民歌(雜言詩)始,經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民)歌,至當下的自由詩現代詩,是一種非常迴圈,也是一種特殊回歸,始終伴隨著對文學傳統的反撥與藝術審美的超越與昇華。事實上,雜言詩貫穿於整個中國詩歌史,且不斷演進發展,其文學藝術、美學及其文化價值,仍在不斷發現、挖掘、創造與至臻至善中。

呂國英先生的雜言詩,是通過雜言體裁嘗試“哲慧詩章”創作的又一形式,是其哲詩藝術的發掘與實踐。我們注意到,其詩創作品大都主題宏大、內容渾厚、寓意深邃、啟迪心智,帶來正覺正念、慧悟滋養、靈性洗禮與神聖審美。本期我們選編呂國英先生的一組雜言詩——《低調問資格(雜言詩•外五章)——呂國英哲慧詩章之二十九》,以饗讀者。

 

    

低調問資格

呂國英

 

沒有高調資本,

哪來低調資格?

未曾拿得起,

何談放得下?

平平淡淡才是真?

轟轟烈烈得火過!

誰言風水輪流轉?

豈有平地種青山!

 

善行難,

難於上青天;

道求艱,

艱在盤大千;

手無陽光,

溫暖不如謊言;

悟未圓覺,

度人就是欺騙。

 

成功,放屁都蘊玄理;

失敗,玄理皆是放屁。

非曆山重水複,

豈罕柳暗花明?

從未奈何極內卷,

亦配悠然盡躺平?

莫求前路存知己,

萬里長征懶問還!

2023.12.05·北京

簡注:

1.種——種植;栽種。

2.盤——詳加探查;反復摩挲。

3.蘊——蓄藏,積聚,深奧。

4.玄理——精微的義理;深奧的道理。

5.內卷——一種極端化的文化模式——既不能穩定,也不能轉變,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化的現象。

6.躺平——與“內卷”相對應,毫無波瀾地“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反抗或順從,抑或完全放鬆的文化狀態。

7.懶——疲倦,懶散。

 

 

化氣墨·彰靈象

呂國英

 

天極遠,光至近。

握住一縷陽光,

就能牽起遠方太陽。

 

美很難,靈若渴。

縱有萬千無濟,

尚藉藝術盡可滋養。

 

化氣墨,彰靈象。

感驗殊美妙境,

潤護性靈神聖徜徉。

2023.08.19·北京

簡注:

1.美——審美。

2.靈——性靈。

3.氣墨——藝術家藝術創作全過程、諸元素(包括藝術家本身)的精神化狀態。

4.靈象——由氣墨所呈現的藝術境象。

 

 

覺彰殊照耀

呂國英

 

千載問道

覺彰殊照耀

獨魅若迷

競美儒道西

獨辟妙哲

逾越諸神教

 

覺是釋學

圓覺稱佛

佛者徹悟

佛非宗教

 

修佛

修的不是迷信

而是啟智開悟

喚醒慧覺

直至般若

 

拜佛

不是曲身折腰

而是放下傲慢

永懷謙卑

敬畏德操

 

信佛

信的不是神靈

而是因緣果報

有無生滅

皆由緣牽

 

食素

不是清心寡欲

而是心懷慈悲

篤行善念

憐憫萬生

 

合什

不是迷咒作相

而是恭敬萬千

端莊身儀

收攝內心

 

禮佛

不是求功索名

而是除業清障

真誠懺悔

無塵行願

 

歡喜

不是和顏悅色

而是心境澄澈

空靈皓月

吾心光明

 

清靜

不是消弭貪婪

而是心底無私

寂妙自在

凈享和寧

 

皈佛

不是求佛護佑

而是篤行空我

救贖覺度

篤修臻圓

 

釋矗妙哲

佛心駐你我

善因善果

福報藉功德

正念正信

自在應無我

2023.12.24·北京

簡注:

1.臻——奔趨,彙集。

2.西——西方。

3.釋——釋學。

4.佛陀——釋學修證的最高果位,具足自覺、覺化、覺行圓滿,成就正覺之大聖者。

5.般若——如實理解一切事物之智慧;最通達的智慧。

6.應——回應。

 

 

逾界覺天我

呂國英

 

擅輸者,贏必決。

擅迷者,醒必透。

沉愈深,起愈高。

積愈厚,發愈盛。

舟行千裏乘於水,

鯤鵬扶搖騰馭風。

仲尼欲速不達,

嬴政厚今薄古。

謫仙鬥酒窮詩,

神帥絕地圖生。

顛倒運乾坤,

時勢造殊英。

看見看不見,

想到想不到。

文不夠,補可立。

化不顯,明可彰。

識不足,蕩可及。

道未通,靈可悟。

德未畜,神可滋。

時未到,機可逮。

命由天定,運任己作。

成事在天,謀事隨己。

由然而悠然,

隨然而使然。

逾界覺天我,

降維行世界。

為吾欲為,

堯舜奈何?

2022.12.10·北京

 

簡注:

1.——獨攬,專有;擅自,隨意;善於,長於。

2.決——果斷堅定必定一定。

3.透——充分,清楚,徹底。

4.仲尼——孔子;

5.嬴政——秦始皇;

6.謫仙——李白;

7.神帥——韓信;

8.逾——超越;

9.降維——“維”差優勢。

 

終究自圓信說

呂國英

 

儒逐世,道潤命,

釋澄懷,縱橫走世界。

真窮疑,善盡憫,

美極彰,逍遙愈天我。

五千載問典,

罄書強生弱滅。

九萬裏尋道,

終究自圓信說。

2023.01.27·北京

簡注:

1.儒——儒家哲學。

2.道——道家哲學。

3.釋——釋家哲學。

4.縱——釋放;放任,不拘束。

5.窮——盡,完結。

6.憫——哀憐,憐恤,同情。

7.逾——超越,遠。

8.典——具有典範價值的重要文獻書籍。

9.書——記錄,書寫。

10.東西——東、西方。

11.自圓信說——自圓其不疑、信奉之說。

 

無中生有皆殊造

呂國英

 

核彈是誰?核彈從哪里來?

核彈到哪里去?

 

AI是誰?AI從哪里來?

AI到哪里去?

 

新冠是誰?新冠從哪里來?

新冠到哪里去?

 

愛因斯坦曾言,

核戰將終極人類。

馬斯克疾呼,

AI比核彈更恐怖。

 

看不見,摸不著,

來無影,去無蹤。

莫名其妙染身,

無緣無故流傳。

世俗幾近共知,

生物禍害,地獄瘟神,

黑色妖魔,死亡幽靈。

 

哲學終極三問,

人類千載苦思無解。

人文演競魔咒,

果報玄機終究反噬。

 

問誰哪來哪去?

命名有認有識,

疑源窮盡謎藏,

追去醒著裝睡!

 

無中生有均殊造,

誰源去者皆必然。

自由價值非殺戮,

放下屠刀見佛顏。

2022.12.22·北京

簡注:

1.AI——人工智慧。

2.三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3.果報——因果報應。

4.反噬——反咬;背叛;反加陷害。

5.殊造——極端製作。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精神維次決定審美境界;超驗審美統攝藝術未來;“書象”由“象”;書美“通象”;詩貴哲思潤靈慧。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人性由我不由魔(雜言詩·外三章)

人性由我不由魔(雜言詩·外三章)

呂國英哲慧詩章之二十八

 

呂國英先生

 

呂國英先生擅論、喜書、好詩,有“詩書論三美合璧”之譽。其論是原創美學新理論《“氣墨靈象”藝術論》,其書是篤信“靈草是大草的遠方”之靈草創作,其詩是提出“詩貴哲思”命題、開掘哲慧詩派新詩章。我們曾多專題介紹其“氣墨靈象”理論,多篇章介紹其“文墨一體·狂之載靈”之靈草藝術,分主題介紹其齊言詩(三言至九言詩)與複字詩。在其詩創作品中,還有不少雜言詩,這些詩歌同樣秉承詩貴哲思理念,呈現哲慧悟彰、開覺潤靈之審美境界。

雜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源頭,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收錄有很多雜言詩,至漢代樂府,這種詩歌體制形式得到長足發展。自南北朝時期中國古代詩歌逐漸走向整齊劃一的格律(齊言)詩之途,且於中唐之時達到巔峰,其詩美空間被挖掘近乎極致,時至唐末五代格律詩又轉向雜言詩,形成對齊言詩這一有些僵化的格律形式的反撥,最終定型為“詞”,成就宋朝“一代文學之巔”。由於“詞”之雜言詩仍有長短之“規”,詩人無法隨意發揮,與雜言詩之本質精神尚有不足,此時,“曲”取代“詞”,又成就元代“一代文學之巔”。歷代文人對“曲”的不斷雅化,又使“曲”之形式漸顯僵化,仍與詩之根本精神相悖,如此,中國詩歌又以向中國民歌回歸的形式,對雜言詩繼續進行強有力的創造,這也使得明人有可能在“民歌·詩歌”範圍內成就新的“一代文學之巔”。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新詩勃興,而嚴肅正宗的新詩正是一種“雜言詩”,真正體現“內在律”使然的藝創作之美。

雜言詩貫穿了中國整個古代詩歌史,並不斷演變發展。顯然,雜言詩的文學及其審美價值仍在發現、挖掘與創造之中。

呂國英先生的雜言詩,既非傳統的雜言詩,更非現代雜言之截字斷語的長短句、胡言亂語的信口說,而是其“哲慧詩章”創作的又一形式,是其哲詩藝術的發掘與實踐。尤其令人讚歎的是,其詩創大都主題宏大、內容渾厚、寓意深邃、啟迪心智,帶來正覺正念、慧悟滋養、靈性洗禮與神聖審美。本期我們選編呂國英先生的一組雜言詩——《人性由我不由魔(雜言詩•外三章)——呂國英哲慧詩章之二十八》,以饗讀者。

 

人性由我不由魔

呂國英

 

 

微微懸村,

一粒飄塵,

浩渺宇空星繁,

誰賭天行恒序?

誰知異變幾時?

哪里可以地外殖民?

何處存在人類知音?

 

 

囂囂俗世,

你我又他,

人獸鬼神同體,

善惡真假無常,

禍福害益迷離,

何以離獸趨神?

幾時昇華逾人?

 

 

泱泱億兆巨,

生生五洲彌。

黃白黑棕色貎別,

族域相際語言異,

何以分優劣?

哪處定尊卑?

 

 

東矗毛澤東,

北國生列寧,

南有曼德拉,

西存華盛頓,

誰立燈塔引航?

誰更偉大照蒼冥?

誰開歷史新紀?

誰更千年鑄豐碑?

 

 

漢言儒道禪心,

希語本體基質,

印說如梵輪回因果,

德論理性經驗存在實證,

又覓語言轉向。

古往今來,

智慧巨擘,

思想競殊,

哪個更深邃玄妙?

誰覺更彰真理?

 

 

基督擎耶穌,

猶太奉雅(雅赫威)神,

伊斯蘭信安拉,

佛徒仰釋(釋迦牟尼)尊。

生命億載化變,

信仰族群淵源,

誰尊可謂本尊?

哪神才是真神?

 

 

古典浪漫,

現實超現實,

荒誕魔幻自由,

印象表現抽象立體,

現代後現代,

意象迷惘形式,

達達存在,

未來意識。

古今中西,

藝術滋養精神,

審美安逸靈性。

多少風格流派?

多少語言形式?

哪有最美?

何稱極致?

 

 

理論實驗計算,

進化日心運動相對量子,

物聯遙控晶片矽生,

天宮天眼韋伯星艦核聚變。

思想認知世界,

科技改變人類。

哪種科學思想不是漸以完美?

哪項技術革命不是眾英合力?

 

 

從刀槍劍戟到坦克大炮,

從溫壓集束到導彈飛機

從生化核彈到潛艇航母,

從基因定向能到微波粒子束,

從超音速到超隱形,

從無人機到雷射器。

 

有人狂囂可同時打贏三場戰爭,

有人宣稱半小時遍轟南北東西,

有人正在誅人族亡人國,

有人試圖屠人類毀世界——

 

人類史——軍事史戰爭史?

人類史——血腥史殺戮史?

人類史——仇恨史以暴抑暴史?

人類史——強權霸淩史弱族屈辱史?

哪一種武器更先進更無敵?

哪一種武器更血腥更恐怖?

哪一場戰爭更必須更有理?

哪一場戰爭更文明更正義?

 

 

你搞三權分立,

我興一黨執政,

他願君主立憲;

你信資本主義,

我篤社會主義,

他選資本社會混合體。

國家政體選擇,

社會制度確立,

文化使然?

內在規律?

歷史演進?

妥協選擇?

王者意志?

孰優孰劣?

孰舊孰新?

孰高孰低?

 

十一

 

億載化變,

人漸如人。

造物若驚——

人時臻神,

人常不仁;

人慧幾可追問造物,

人技已能造(機器)人。

碳命(身)常附獸魔,

矽命(體)能絕母遺?

 

十二

 

天人合一,

人境難離。

天地自運變,

存滅偶必然。

無天地人自寂,

無人存天地閑。

為生地備份?

爭居下(降維)高地?

覓地外文明加持?

無宇空境界何與高智同頻?

人獸無常殖星又有何意義?

 

十三

 

中西古今,

演進縱橫,

族群不同脈,

文明非同步,

哲學科技宗教藝術,

政治經濟文化社會,

皆有不同,

各具自格,

自然使然,

盡然而然,

偶然必然。

 

 

十四

 

從來沒有絕對真理,

從來沒有絕對價值,

從來沒有十全十美,

從來沒有一勞永逸;

 

不可唯我獨尊,

無須妄自菲薄;

欲速不達,

水到渠成,

山重水複,

柳暗花明。

 

十五

 

認知引領改變,

夢想創造未來。

適合自己就是最好,

不斷進化就能昇華。

進而必有為,

行穩當致遠。

 

沒有專治獨攬,

沒有老虎蒼蠅,

沒有拉幫結派,

沒有虛偽愚弄,

沒有官官相護,

沒有侮辱冤屈,

沒有利益交換,

沒有暗箱潛規,

沒有假冒偽劣,

沒有毒氣毒食,

沒有尊卑高低,

沒有貧富懸殊,

 

沒有霸權霸淩,

沒有私圈陣營,

沒有恃強欺弱,

沒有肆蠻逞兇,

沒有唯我獨尊,

沒有制裁惡競,

沒有侵犯掠奪,

沒有流血殺戮。

 

十六

 

人類只有一個家園,

你我他及所有親朋師友均棲於此,

這裏因政治戰爭種族宗教霸權霸淩——

有貧窮落後滿目瘡痍,

有硝煙彌漫斷壁殘垣,

有羸弱饑餓難民流離,

人仇恨冤屈戾氣堆積,

有瘋狂掘采千瘡百孔,

有環境重染惡疾競生,

有軍基密佈生化核武。

什麼是惡性循環?

什麼是難以遏止?

什麼是最壞時代?

什麼是最危機時候?

什麼是豈能聽之任之?

什麼是豈能坐以待斃?

什麼是如今不搏何時再搏?

什麼是如今不變何時能變?

 

十七

 

我們共有一個稱謂,

雄踞生物鏈頂端。

或許來自同一個元始基因,

走過同樣久遠漫長的進化之路,

只是求存方向地域隨機,

如是膚色身形有別,

民族宗族不同,

語言文字各取,

文化傳承相異。

然對苦難悲痛感同身受,

對恩惠德澤心懷銘記。

因是非曲直理念相通,

歷史邏輯演繹實在,

彼此從對方的眼睛中看見自己。

 

再也不能唯我獨尊!

再也不能為所欲為!

再也不能索取無度!

再也不能對立惡競!

再也不能恃強淩弱!

再也不能恐怖殺戮!

再也不能放任人性漸失!

再也不能漠視世界正趨無控!

 

十八

 

我們來自每一個人,

人類苦難每人干係。

加害反噬,

互害迴圈——

人之私欲膨脹貪得無厭,

人之獸性發作窮兇極惡,

人之鬼迷心竅喪失理智,

人之禽獸不如道德淪喪,

人之不可理喻逆我者敵,

人之瘋狂若極隨縱殺機。

 

十九

 

一念慈悲,

正覺稱聖。

拒絕禽獸附體,

遠離鬼魔近身,

守住人本,

始終向神,

聚真善美愛,

蕩假惡恨醜,

承天選擔當,

矗眾志成城,

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何患宇空失天序?

何憂世界彌硝煙?

何慮人類毀家園?

何懼人間缺溫暖?

何歎歲月苦生存?

何問心靈無居安?

何疑三才難齊聚?

何愁萬光不照亮?

2024.11.01·北京

簡注:

1.懸村——地球村;

2.飄——飄浮;

3.漢言——漢民族語言

4.心——心學;

5.希語——希臘語;

6.印說——印度哲思學說。

7.德論——德國哲學宏論;

8.基督——基督教;

9.猶太——猶太都;

10.伊斯蘭——伊斯蘭教;

11.本尊——正尊;

12.浪漫——浪漫主義;

13.古典——古典主義;

14.現實——現實主義;

15.現代——現代主義;

16.印象——印象派;

17.意識——意識流;

18.超現實——超現實主義;

19.存在——存在主義;

20.荒誕——荒誕派;

21.魔幻——魔幻現實主義;

22.迷惘——迷惘的一代

23.未來——未來派;

24.意象——意象派;

25.形式——形式主義;

26.自由——自由體詩歌

27.野獸——野獸派;

28.表現——表現主義;

29.立體——立體派;

30.達達——達達主義;

31.抽象——抽象派;

32.進化——進化論;

33.日心——日心說;

34.運動——運動力學;

35.相對——相對論;

36.母遺——母體遺傳;

37.量子——量子力學;

38.矽生——矽基生命;

39.造物——造物主;

40.碳命——碳基生命;

41.高智——高級智慧;

42.殖星——星際移民;

43.軍基——軍事基地;

44.生化——生物化學武器;

45.三才——天(時)地(利)人(和);

46.萬光——日月星(光)。

 

命運與共拋屠刀

——巴以戰爭之二

呂國英

 

虛無異神惑,

執念子民牢。

追先問知同聖地,

天堂地獄複纏繞。

 

非族殊類結,

爭鬥怒怨囂。

演進化變千載難,

淵源因果百世熬。

 

地緣價值惡,

極端主義魔。

仇恨賡續無窮盡,

冤冤相報何時消?

 

索償愈兵縱,

靈殤疊敝凋。

逾越救贖聆應許,

命運與共拋屠刀!

2023.10.13·北京

 

簡注:

1虛無——想像;

2.異神——不同的宗教信仰;

3.惑——迷亂,疑惑;

4.牢——牢籠;

5.複——重複,重疊;

6.結——系,紮縛,結繩。

7.囂——喧嘩,吵鬧,強悍;

8.地緣——地緣政治;

9.價值——集團、財團共同價值觀;

10.索償——索取賠償;

11.殤——未成年而死。

 

貪族禍國·人民血

——打虎拍蠅之九

呂國英

 

老虎,巨虎,超虎

十億,百億,千億

吞市,吞省,吞九域

前赴後繼

迭代登峰造極

幾時問絕,何處能止

 

人魔同體

私不抑,位巨尤彰壑欲

絕對腐敗,絕對權力

冰凍三尺,非寒一日。

昨竊乾坤,今攬萬幣

貪族禍國,人民血,江山泣

 

手足癌,可痛截

心腦癌,摘命斃

頑疾笑傲自高醫

揮淚斬,猶為晚

權有衡,追完制

不信稱王任國立

2024.10.15·北京

簡注:

1. ——追問,追究。

2. 迭代——更替,一代一代。

3. 同體——共用一個身體。

4. ——摘除。

5. 高醫——醫術高明之醫者。

6. 萬幣——數不清的金錢;各種各樣的貨幣。

7. ——制衡,平衡。

 

窮巔小眾山

呂國英

 

造物不仁,萬類自生天。

江山不易,乾坤無常顏。

 

強者信強立命,

弱者積弱由牽。

強可墮弱作,

弱能致強磨。

 

誰言皇帝輪流做,

遑論運轉待來年。

豈知夢醒又暮一日,

迭代夜晝間。

 

爭朝夕,競攀援。

獨主義,唯我哲。

眾山盡覽時,足下已窮巔。

2024.10.16·北京

簡注:

1. 造物——造物主。

2. 萬類——萬物(多指有生命者)。

3. 生天——生存之道。

4. ——變。

5. ——墮落。

6. 主義——系統的理論與主張;一定的社會制度;政治經濟體系。

7. ——山之最高處。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精神維次決定審美境界;超驗審美統攝藝術未來;“書象”由“象”;書美“通象”;詩貴哲思潤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