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台海局勢 彙整 - 第7页 共8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人大代表建議爲三孩家庭提供免費公租房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8日北京訊)住房問題成網民兩會期間的熱門話題。官員大談解決住房問題,說中國年輕人可享幸福生活,更有人大代表建議,爲三孩家庭提供免費公租房,這些言論都登上了 微博熱搜。

中國房地產發展前景備受各界關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週二(3月7日),出席人大會議後表示,中國房地產的供求,在疫情後有明顯改善,一、二手商品房的銷售,已結束13個月的負增長,1、2月的總體商品房價格平穩,住房項目復工率大大提高、房企融資改善,相信住房供應平穩,能提振信心。

倪虹:”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和住房的建設,重點解決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難問題,讓他們能放開手腳爲幸福生活去奮鬥。”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人大代表陳南表示,家庭的孩子越多,越要有政策減輕家庭負擔,例如優先處理有孩家庭的公租房申請,提供租金優惠,有3個未成年子女以上的家庭,可以免費住公租房等,利用公租房鼓勵生育。

京官和人大代表欲借用現有基層住房保障系統解決人口問題受網民質疑

倪虹和陳南的說法,引起大批網民討論,均成爲微博熱搜。有網民表示,房價不降,年輕人難以有幸福生活,又說,聽其言,觀其行,政府不要只說不做。有博主質疑相關建議的可行性,以及會否引發不公平。

博主:”公租房在我們國家來講,更多的是國家強制力來保障低保、低收入家庭,這部分資源是不是因爲我生孩子多,我就能夠擠佔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如果說敢生三孩子的家庭,是不是真的很在意這種公租房呢,這是一個問號。”

已是兩孩子之父的許先生對本臺表示,太太的工作和事業發展不錯,早已拒絕他再生孩子的要求。他認爲,不少居住在城市的年輕夫婦,都與他們有同樣的想法,不想生太多孩子,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又說,農村土地多,生孩子與否,住房問題不是考慮因素,認爲官方和人大代表的想法不可行。

許先生:”公租房只能是在大城市裏面,既然這個人已經來了大城市,你覺得他會爲了一個免費的公租房,去生孩子嗎?不可能。補助也不是完全沒有用,對於在農村貧窮地區、沒有權利意識的那些家庭、那裏面的夫婦可能願意多生幾個,但是他對孩子的教育會怎麼樣呢,國家需要怎麼去扶持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評論:建議顯示官員和代表脫離羣衆 只解決住屋需求不能挽回對未來失去的信心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官員和人大代表的建議是”一箭雙鵰”,試圖解決中國目前最頭痛的問題,也顯示他們盲目相信,只要有住房保障,年輕人能安心拼工作和拼生育,太脫離羣衆。

方原:”生育和住房確實是兩個最重要的問題,這是一個系統性的中國問題,土地的私有制呀,戶籍制度的廢除、市場經濟的實行、法治社會的實行,給人們足夠的自由和權利保證等,這個前提從來不做,根本問題都沒有解決,只是在這個標的所有的層面來修修補補。”

方原又說,官員和人大代表提出增加公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議,如同口號,沒有具體推行的方案和時間表,也是讓公衆對前景缺乏信心,不想拼工作和生育的原因。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習近平發婦女節祝福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8日北京訊)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向女性發出的”節日祝福”,“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國各族各界婦女,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女同胞、海外女僑胞,致以節日的祝賀和美好的祝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兩會上,向全國婦女致以“節日祝福”。這番說話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的這一天,官媒更拿出習近平過去的發言,強調習近平“高度關心女性權益保障”。

當不少女性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光鮮亮麗地坐在人民大會堂,鼓掌和應習近平的同時,卻有大批女性政治犯身陷牢獄。而最新的一批中國女性良心犯,是因參與 “白紙運動”抗議活動,而被捕的年輕女性抗議者。

在國際婦女節前夕,“香港自由委員會”(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把香港女政治犯的肖像投射在紐約摩天大廈的外牆上。當中包括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而被囚超過七百天的香港記者何桂藍、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以及前香港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學生組織“賢學思政”前成員黃沅琳和朱慧盈,她們都因其他《港區國安法》控罪,而被囚超過五百天。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港區人大獲趙樂際接見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7日北京訊)中國全國人大香港區代表3月7日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接見。隨着全國兩會展開,外界普遍關注新一屆掌控港澳工作的人選。與港澳事務關係不大的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趙樂際會見港區人大,引起不少揣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趙樂際3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港區代表小組的審議。

全國人大港區代表馬逢國會後引述趙樂際的話說,過去數年香港經歷重大轉折,已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中國中央政府在考慮香港問題時,從來都是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香港長遠利益作考量。

馬逢國:“他(趙樂際)指出,未來五年是香港實現新階段的發展局面的關鍵時刻,指出要我們拼搏自強,要實現強國的追求,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發揮香港的特別優勢,作出香港新的貢獻。”

趙樂際希望港區人大代表支持特區施政、維護國家安全,要反對所有干擾破壞“一國兩制”大局穩定的人。

今年的全國兩會將決定多項重要人事任命,包括由誰接替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管港澳事務。外界相信,政治局常委當中,王滬寧以及丁薛祥最有可能被委以重任,也因此趙樂際與港區人大會面引起外界揣測。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則相信,丁薛祥有可能成爲港澳事務一把手。

劉兆佳說,管理香港事務需要具備豐富的行政經驗,且擁有集合動用各部門首長的權力。在劉兆佳眼裏,丁薛祥的行政手腕極佳,又深獲習近平信任,更重要的是他非常熟悉香港事務。

據了解,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和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等參與會面,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等列席。會面約1小時,趙樂際其後轉到澳門人大代表團參與討論。

5年前兩會換屆,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在香港代表團參與討論,其後4年則由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韓正參加有關活動。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专题 时政 港澳 港版國安法 香港

夏寶龍指國家安全風險仍在 聯合國委員會促「檢討」港國安法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7日訊)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5日在北京會晤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夏寶龍在會晤中再次要求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做好國家安全的風險管理。夏寶龍在會晤中提醒他與特區政府「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因為「影響國家安全風險的力量」仍然存在。聯合國經社文委員會建議港府與主權國一起檢討國安法,確保香港的司法獨立丶組織工會權利丶學術自由及藝術自由獲得充分享用,並保障公民社會持分者丶記者丶人權捍衛者丶律師等人士能正常工作,以便經社文權利和法律援助得到保障。

聯合國經社文委員會昨(6日)午發表審議中港澳履行相關國際公約的結論性意見,在香港部分,委員會表示,關注到有報道指,《港區國安法》實質上徹底破壞(abolished)了香港的司法獨立,並藉該法向專上教育師生施壓,包括審查內容丶破壞學術自由,以及作出拘控;另又騷擾和拘捕漫畫家丶審查電影和電台播放,特別是廣泛地監察和審查網上言論,對市民分享科學進程造成負面影響;委員會又關注國安法連同其他本土法例法規的使用,阻礙了市民自由組織工會的權利。

經社文委員會要求港府取消實施兩年多的國安熱線。委員會指出,國安熱線的廣泛使用,可能對公民社會丶工會丶教師及其他持分者的工作和表達造成不利效果。

港府在2020年中實施國安法,同年11月開始開設「國安處舉報熱線」,兩年多來,警方收到超過40萬個訊息;而去年6月推出的「反恐舉報熱線」,則收到接近1.3萬個訊息。警務處長蕭澤頤上月回顧工作時,讚揚市民的舉報工作。不過,社會有不同聲音,認為熱線影被濫用,造成寒蟬效應,亦會削弱社會的互信。

港府表強烈不滿及拒絕

對於委員會報告,港府接近今日凌晨時發表五千多字的長文反駁。港府聲明,強烈反對委員會在聽取港府解釋後,仍偏聽偏信部分不實信息和歪曲報道,以偏概全地在「所謂結論」中一面倒妄議香港人權狀況,執意作出失實丶偏頗和誤導的內容,港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拒絕。

針對委員會就國安法的不同建議,港府發言人表明,建議沒有事實基礎兼令人費解。發言人重申,國安法實施後,港人得享各項權利與自由,對委員會抹黑港府在2019年「黑暴」期間的執法行動,港府強烈反對,強調該法令香港恢復穩定,重回發展正軌。

至於委員會建議廢除國安處舉報熱線,發言人直指「無理」,稱熱線便利市民透過不同平台提供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資料或舉報。

另外,對於委員會建議港府成立獨立的人權委員會或機制以保障市民得享人權丶制訂一條全面的反歧視條例以保護性小眾免受歧視丶以及檢討申請公屋的門檻以便低下階層受惠,港府分別以「沒有迫切需要」和「按既定機制」檢視來加以拒絕。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中國外長兩會首秀 秦剛:「看不見的手」正利用烏克蘭干預地緣政治

中國外長秦剛(後左2)7日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回應問題。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7日北京訊)中國新任外長秦剛今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的首秀,共回應14道問題,其中美中關係與台灣問題是焦點。外界曾指他在擔任發言人時就以「剛猛、直接」著稱,而他的外長首秀也是如此。外界一度預期,由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接任中國外長的人事調動,是中國欲改變其「戰狼外交」的對外形象風格。但從秦剛於兩會的首秀觀察,以及美中關係已是「競爭多於合作」的大格局之下,風格很難因「易人」而改變。談到戰狼外交則說,中國外交官須「與狼共舞」,保家衛國。

秦剛在會中將美中關係以奧運賽跑做比喻,稱美國口稱遵守規則,但總想絆倒對方,甚至想讓對方參加殘奧會,是「不公平競爭」。秦剛表示,美國對中國的認知和定位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當成最主要對手和最大地緣政治挑戰。「第一粒鈕扣扣錯了,導致美國對華政策完全脫離了理性健康的正軌」。

秦剛並稱,美國聲稱要替中美關係加裝護欄、不衝突,實際上是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如果美方不踩煞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

相較於對於中美關係的措辭強硬,秦剛在記者會中提及中俄關係時稱,中俄成功走出了一條大國戰略互信、鄰里友好的相處之道,樹立了新型國際關係的典範,「世界越是動盪不安,中俄關係越應穩步向前」。

在台灣問題上,更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紅皮中國「憲法」,宣稱北京定義的台灣,並強硬重申「反干涉」與「反台獨」。

台灣問題被安排在第6題,秦剛在回應此題時,在桌上翻出一本紅色本子,接著說:「我知道今天肯定要問到台灣問題,特別帶來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他接著引用這本「憲法」的序言,聲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秦剛接著說,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最近美國高官聲稱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保持高度警惕。

中國外長秦剛上任至今尚未實體會晤日本外相林芳正。他今天說,期盼兩國發展「互為合作夥伴非威脅」的關係。秦剛引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與多份中日間的政治文件表示,這些文件構成了中日關係的政治根基,特別是「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政治共識,並呼籲日本應該言而有信,嚴格遵守,說了就要做到。

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認為,烏克蘭危機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干預。

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秦剛在會中表示:「一雙『看不見的手』正利用烏克蘭危機,積極干預地緣政治」,秦剛並呼籲雙方,應盡快展開對話。

秦剛指出:「衝突、制裁和壓力,將無法解決問題。應立刻重啟和談工作,且重視各方的正當安全考量」。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搖擺不定,也導致中國、歐盟之間關係緊張。歐盟質疑中國缺乏調解衝突的誠意,因中國始終拒絕將俄國定義為侵略者。

近日,美國官員曾就中國援助俄國的「後果」發出警告。對此秦剛強調,中國並沒有向烏克蘭衝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秦剛批評:「中國並沒有參與其中,也沒有向衝突雙方提供武器。那麼,指責、威脅、甚至制裁中國的言論又有何依據?這是我國絕對不能接受的」。

在場記者提問,若干觀察家分析,秦剛接外長是否意味著中國揚棄「戰狼外交」的標籤?

秦剛微微一笑答覆,他剛到美國任中國駐美大使,當地媒體稱「中國戰狼」來了,「現在我回來當外長,又不給我這個稱號了,我還真若有所失」。

他說,戰狼外交是一個話語陷阱,製造話語陷阱者不懂中國和中國外交,也無視事實,別有用心,但是當豺狼擋道、惡狼來襲,中國的外交官必須「與狼共舞」,保家衛國。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时政 港澳 香港

香港精英面臨二選一:棄外國護照才能參選人大代表?

有英國媒體報導,北京向希望參選人大港區代表的香港政商精英施壓,要求他們放棄西方國家護照,才能獲選人大代表。不少港民都持有英國BNO護照。

有英國媒體報導,北京向希望參選人大港區代表的香港政商精英施壓,要求他們放棄西方國家護照,才能獲選人大代表。不少港民都持有英國BNO護照。至少有一名尋求連任的代表因為持有BNO護照而未果。中聯辦並未回應該媒體的置評請求。

中國兩會於上週末開幕,去年12月,北京選出了36名人大港區代表,這是自反修例運動以來首次從香港選出代表。北京政府指責這場運動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起來的。

有一名前全國人大代表對《金融時報》表示:「北京此前曾表示,擁有(海外)旅行證件的人有資格參選代表,但現在的訊息是要麼放棄,要麼不參選。」 要求放棄外國護照的是在北京提出「愛國者治港」方針之後出現的,它旨在讓與西方存在緊密關係的香港政治人物遠離重要職位。

一位當港區人大代表告訴英國《金融時報》說,北京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代表們要競選的是國家最重要的機構之一」。

香港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上個月批評有立法會議員保留外國護照,說不肯放棄外國護照議員的理由是「一番廢話」,他上週告訴《金融時報》,香港所有政治人物:「都應該放棄外國護照, [特別是]英國和美國的護照」,他的理由是有制裁風險:「美國檢察官長臂管轄針對那些持有美國護照的美國公民……是基於美國利益還是意識形態?」。

中國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持有外國護照或旅行文件可能存在安全風險,「中國正面臨美國和西方與日俱增的國安威脅,當英國一直提供BNO,作為港人申請英國居住權和公民權的管道時,就會產生忠誠度問題。」

BNO 為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 的簡稱,即「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英國自1987年7月1日至1997年7月1日(即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前),簽發 BNO 護照給香港的英國屬土公民。持有 BNO 護照者雖具英國國籍,但原本並未能自動取得英國居留權及工作權。香港745萬人口,約300萬人擁有BNO護照。北京2020年推出「香港國安法」。2021年1月末,英國發布新 BNO 簽證政策,開放讓持有 BNO 護照的港人及其家屬申請 BNO 簽證移居英國,其間可就學、就業,住滿5年即可獲得永久居留權,再住滿1年即可申請入籍成為英國公民。

2019反修例運動之後,超過16萬港人申請英國公民權,其中至少10萬5200人已抵達英國。新 BNO 簽證政策公佈後,令中國外交部前發言人趙立堅還嗆,中方不再承認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金融時報》推測,北京的最新要求應來自其最近實施的「愛國者治港」方針,目的是讓與西方存在緊密關係的香港政治人物遠離「要職」。此舉已在立法會奏效,因為立法會現在完全由親中議員掌控。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时政 港澳 香港

夏寶龍會晤李家超指國家安全風險仍在 鄭雁雄稱香港再不能搞錯方向

夏寶龍昨日會見列席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會的行政長官李家超。(法新社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6日訊)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5日在北京會晤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夏寶龍在會晤中再次要求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做好國家安全的風險管理。

港澳辦表示,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昨日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到京列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

李家超今天返港後向媒體說,夏寶龍在會晤中提醒他與特區政府「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因為「影響國家安全風險的力量」仍然存在。

他要求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做好國安風險管理,不能讓其萌芽及蔓延。

李家超回應,他們會做好風險管理,也會加強情報蒐集,以及打擊任何破壞國安和香港社會安寧的行動。

對於昨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叫他名字及談過甚麼。李家超表示,習主席的說話代表了關心和鼓勵,激勵他更加努力不懈,做更多工作,為香港經濟發展及民生大量實體工作推展,使香港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家園,亦使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豐盛地成功實踐。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昨日亦參加港區人大代表團全體會議,指抓住新階段關鍵期的重要機遇,香港再不能搞錯方向和搞亂自己。

李家超5日列席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李家超於今日下午返抵本港,他之後會再到北京參與全國人大會議的閉幕式,並拜訪不同部委領導。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大陆 时政

李克強告別喊話「人在幹天在看、蒼天有眼」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全國人大會議後與李克強握手。

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五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全程僅約一個小時。曾被寄予改革厚望的李克強,以及同為「(共青)團派」的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都將「裸退」,被視為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近日網路上傳出李克強和國務院幹部合影告別的影片,畫面中眾人不斷高喊總理好,李克強與本屆國務院官員一起向國務院辦公廳全體人員800餘人合影告別。貼文配上的影片顯示,李克強在戶外向排排站的國務院同仁頻揮手致意。

同樣的場合裡,另一段影片昨天在海外平台推特(Twitter)上開始熱傳,畫面中李克強站立並發表了一段講話。

其中一段,李克強說,今天陽光明媚,如沐春光,人們常說「人在幹,天在看,看來是蒼天有眼啊」,接著肯定國務院同仁這些年辛苦、扎實的奉獻。

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避談清零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危害,強調中國經濟新成就,並且訂下今年經濟成長5%的新目標。此外,今年中國政府將加快推進軍隊後勤和資產管理系統現代化,繼續進行國防和軍隊改革。在涉台部分,則宣稱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定反獨促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李克強昨天在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作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全程僅約1個小時,開幕會結束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走向李克強並握手,接著轉身向其他人招呼後離開,雙方互動冷淡。待11日新任國務院總理出爐後,他的10年總理生涯就正式結束。

李克強被認為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弱勢的總理,李克強擔任總理的十年難以實踐「李克強經濟學」,遑論政治改革。

此次人大會議將審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據稱可能弱化國務院,讓中共中央進一步掌握更大權力。中共可能成立名為「中央內務委員會」的新機構,將原屬國務院的公安部與國安部改隸其下,整合公安、移民、戶籍、交通、反恐和反間諜等職能,未來可能由公安部長王小洪領軍。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大陆 时政

汪洋任內最後報告說了什麼?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左)在(3月2日)宣布結束預備會議議程後,獲推選為主席團會議主持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右)隨即走上主席台,與汪洋握手。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5日訊)現任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週六(3月4日)發表了任內最後一次工作報告,重申以黨與習近平為核心的原則。有關於台灣事務,則僅有兩段內容,除了提到兩岸交流,也表明中國面對歐美「炮製涉台涉港涉疆法案」,會堅定捍衛主權。

汪洋在大會報告中稱過去五年「極不平凡」,強調中國在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應以「兩個確立」、「兩個維護」,謹守中國共產黨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上述說法與去年中共二十大報告的用詞類似,顯見兩會大致上仍延續二十大的基調。

關於台灣事務,汪洋並未多加著墨。汪洋的工作報告提到台灣的部分僅有兩段,除了談及與兩岸交流相關的論壇和政黨互動,也再次強調中國在台灣問題上面對歐美的立場,針對「美歐炮製涉台涉港涉疆法案和(前美眾院議長)佩洛西竄台等發表嚴正聲明,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雖然兩會議程以中國民生經濟等內政議題為主,台灣事務一般而言不會在領導人工作報告中佔據大篇幅,但仍可從領導人「下團組」的動向,來觀察中國對台政策。外界普遍預料,新任政協主席將由王滬寧接任;兩會期間,習近平與王滬寧等人「下團組」是否前往涉台的人大政協代表團與單位、是否發表涉台言論,皆值得關注。

週六,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全程皆未提到涉台內容,亦無「維護領土完整」、「促進和平統一」等常規說辭。有記者提出關於國安法的提問,發言人王超引述了來源不明的「香港民調」,聲稱有75.7%的香港市民對國安法實施的成效感到滿意。

分类
兩岸 台灣 大陆 未分類

五角大樓高官蔡斯已抵達台灣訪問 中國:堅決反對美台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

英國《金融時報》週五(2月17日)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五角大樓專司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Michael Chase)已經抵達台灣訪問。這趟訪問很可能進一步激化中美緊張關係。週五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政府堅決反對美台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

「台北最HIGH新年城-2023跨年晚會」12月31日晚間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登場,台北101跨年煙火大秀也在1日新年到來瞬間綻放,可惜天公不作美,難以完美呈現煙花設計細節。

台灣國防部和美國五角大樓均拒絕置評。

五角大樓發言人說:「我們對具體的行動、接觸或訓練不予置評。但我要強調的是,我們對台灣的支持和與台灣的防務關係仍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前對台灣的威脅息息相關。」

當天早些時候,路透社在台灣立法院議會間隙,詢問邱國正有關蔡斯訪台的報導。邱國正說,該消息「到目前為止還不確定」,但台灣非常歡迎「那些對我們友好的人士」到訪,並補充道:「在得到正式通知之前,我不便說明細節。」

2019年,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克林克(Heino Klinck)曾經造訪台灣,當時他是40年來第一位拜訪該島的五角大廈最高級官員。蔡斯這次訪台,是3年多來第一位訪問台灣的美國高級國防官員。

中國聲稱台灣是屬於自己的領土,一再要求外國官員不要訪問這個實現了民主治理的島嶼。

蔡斯此次訪台,正值美中關係因「氣球事件」降至新冰點。本月稍早,一個來自中國的巨型氣球在北美上空飛行長達8天,隨後美國政府派遣一架F-22戰鬥機將其擊落,但有關氣球的紛爭卻未因此落幕。

週五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政府堅決反對美台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

去年 8 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率團訪台之後,中國在台灣周邊舉行了軍事演習。

儘管像大多數國家一樣,美國與台灣沒有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它是台灣最重要的武器供應國。美台之間有著密切的安全關係,美國國防官員時或訪台。

《日經新聞》16日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伯傑(David Berger)透露,美國海軍陸戰隊考慮在印太地區擴大使用遊蕩彈藥,即自殺式無人機(self-detonating drones),這意味著若台海爆發衝突,這些武器可用於對抗中國海上軍艦。

伯傑是一位四星上將,被視為美國重要的戰略家。他推動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改革,以便將焦點從反恐戰爭轉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