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石破茂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日參院選舉執政聯盟大敗 石破茂表態有意繼續執政 無意擴大聯合政府

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自民黨慘敗,去留問題受關注的自民黨總裁、首相石破茂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表態繼續執政,但未設定留任的具體期限。面對執政聯盟在參眾兩院均未過半,是否考慮擴大聯合政府架構,他說「沒有這個想法」。

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舉行記者會,針對20日的參院選舉結果,自民黨與公明黨(自公)執政聯盟未能保住過半議席,他表示,「我們收到極為嚴峻的國民審判結果,必須謙虛且誠懇地接受。在此嚴峻情勢下,自民黨仍獲得許多支持,保有一定規模議席,對此深表感激」。

石破茂表示,日本正面對美國關稅措施、物價高漲、隨時可能發生的首都直下型地震(震央發生在都市正下方的地震)、南海海槽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戰後最嚴峻的安保環境,可謂處於「國難」般的艱難局勢中。

石破茂指出,在此情況下,「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國政陷入停滯」,尤其是國際局勢變化和天災,不會等待政治環境整理好之後才發生,「儘管深刻感受到這次選舉結果帶來的重大責任,但仍須避免政治停滯,作為執政黨要承擔起責任。對國家與國民的責任,必須堅定不移地履行下去」。

至於留任期限,石破茂表示,「目前沒有考慮設定一個具體的期限」。

對於自民黨現行的幹部體制,是否有人要出來負責,政權方面是否會進行內閣改組,石破茂也表示,「目前並未考慮人事變動」。他說,全部的人都傾盡全力面對這次選舉,因此現階段沒有調整的想法。

至於自民黨內部爆出的「退陣(逼宮)」聲浪,石破茂則說,「黨內有多種聲音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向來透過充分討論,來收集各方意見。這次選舉後,也會透過議員懇談會等場合,傾聽不只是黨內,還有來自日本各地、跨黨派支持者的聲音。現在還沒有聽完各方意見,不是表態的時機」。

記者追問執政聯盟在參眾兩院都未過半,是否可視為失去民意,他是否要立刻辭職。石破茂再次強調,國家面對嚴峻課題,例如8月1日就是美國關稅生效日,必須思考如何因應美國關稅、通膨等問題,「我不會從個人角度考慮去留,而是基於對國家與國民的責任作出判斷」。

有媒體提問,石破茂對自己是否過於寬容,2007年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慘敗時,他曾建議時任首相安倍晉三辭職,反觀自己卻決定留任。

面對這個尖銳問題,石破茂表示,當時安倍晉三表態留任,「我在議員總會上請他說明理由,爭取國民理解。我現在也是本著同樣心情發言」。

至於自民黨為何未能獲得選民青睞,石破茂表示,原因很多,難以明確說明是哪一點,可能與政治改革、物價上漲、外國人政策等都有關。

他還說,自民黨是一個訴求廣泛的國民政黨,「當部分政黨主打單一強烈訴求時,作為執政的政黨,我們難以採取極端政策」,似乎暗示這次主打「日本人優先」奪下14席的黑馬參政黨。

日本參議院248席、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石破茂先前把「維持參院過半」列為勝敗基準,執政聯盟合計需要超過50席,但最終開票結果,自公獲得47席(自民黨39席、公明黨8席),與非改選的75席合計達到122席,相比選前的141席大幅縮水。

分类
国际 邮箱投稿

孫正義提議成立美日主權財富基金 初始資本可達3000億美元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曾提出創建美日聯合主權財富基金的想法,以在美國各地對科技和基礎設施項目進行大規模投資。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三位知情人士報導稱,這一想法已在華盛頓和東京的最高政治層面提出,並可能成為其他政府與美國建立更緊密投資關係的樣板。孫正義已與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直接討論過該計畫,並已向兩國其他政府高層官員彙報過,但目前尚未最終形成正式提案。美國財政部發言人拒絕置評。軟銀也拒絕置評。然而,隨著日本談判代表和特朗普政府朝著達成貿易協議的方向邁進,最近幾周,成立聯合主權財富基金的想法已被多次提出。日本堅持主張零關稅,美方則明確表示,其關稅不會低於10%的“基準”。但在特朗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週五通話後,石破茂告訴日媒,現在預計兩人計畫於6月中旬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的會晤將成為談判的“里程碑”。根據擬議的聯合主權財富基金結構,美國財政部和日本財務省將是該基金的共同所有者和運營者,各自持有大量股份。然後,它們將向其他有限合夥人投資者開放該基金,並可能為美日老百姓提供擁有股份的機會。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要有效實現其投資目標,該基金必須“規模龐大”——初始資本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並配備高杠杆。據知情人士透露,該聯合基金的吸引力在於能夠為兩國政府帶來收入來源。一位知情人士說:“理論上,貝森特正在為美國財政部尋找不涉及增稅的收入來源,無論這筆聯合基金聽起來多麼不可思議,理論上它都能提供這種收入來源”,並指這一想法被認為是與以往戰略的明顯決裂。該人士補充說,認為貝森特“想要一個可以成為新的主權間金融架構藍圖的東西,而日本則想要一個得到妥善治理的盟約,以保護日本免受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政治臨時決定的影響”。該人士補充說,過去,美國聯邦政府或各州會為大型直接投資者建設工廠或基礎設施項目提供稅收優惠。這種策略背後的預期是,政府最終會間接獲得稅收。但設想中的聯合基金的投資將直接帶來與原始投資成比例的利潤。孫正義與特朗普關係密切,並於去年12月作為重要嘉賓造訪了這位即將上任的總統的海湖莊園。兩位知情人士稱,孫正義一直是聯合基金提案的核心人物,或希望最終能在指導該基金的投資決策中發揮作用。孫正義曾於今年1月與特朗普共同公佈了價值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計畫,該計畫將與OpenAI和甲骨文合作,在美國建設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一位瞭解孫正義想法的人士表示,這類項目可能會吸引擬議中的財富基金的投資。

來源:法廣

《中華時報》致力於提供多元客觀的新聞報導。 本報刊登的文章只供參考,內容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分类
国际 邮箱投稿

日美第三輪關稅談判無果而終  日本首相希望在G7峰會“一錘定音”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25日,談及就特朗普政府關稅問題舉行的第三輪日美部長級會談時表示:“將以七國集團首腦峰會(G7峰會)為契機,今後進一步推進相關討論。”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三,在日本時間23日晚至24日,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進行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的部長級會談,並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格裏爾舉行了約兩個小時的會談,但談判無果而終,日本媒體稱日美關稅談判處於“混沌狀態”,日本方面希望能在下月中旬於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G7)首腦峰會上,通過石破茂首相與特朗普總統的首腦會談取得重大突破。

在這次談判中,赤澤未能與主導對日磋商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面。預計他將在本月內再次訪問美國,爭取與貝森特等人進行會談。當地時間5月23日上午,正在訪問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赤澤亮正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舉行了會談。赤澤大臣與盧特尼克部長就美國一系列關稅措施進行了坦率的討論,並再次強烈要求對這些關稅措施進行重新審視。在此基礎上,雙方確認將繼續進行坦率且建設性的討論,以期儘早達成對日美雙方都有利的協議。在此次會談中,赤澤大臣再次強烈要求美方重新審視一系列關稅措施,並就擴大貿易、非關稅措施、以及在經濟安全保障方面的合作交換了意見。考慮到下個月中旬將在加拿大舉行的G7峰會(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上的首腦接觸,確認了為儘早達成協議,將在各部長之間密切展開磋商。在會談前,赤澤大臣於日本時間23日晚在華盛頓對媒體表示:“我國的基本立場沒有任何改變,我們對這一系列關稅措施感到遺憾,並已強烈要求美方重新審視這些措施。我們希望實現這一目標,並將全力以赴,爭取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雙贏的關係。”關於此次會談中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未能出席一事,赤澤表示:“我們將與三位部長緊密磋商,力爭儘早達成協議。”並表達了希望儘早舉行包括貝塞特部長在內的下一輪會談的意願。此外,對於日本一再要求美方重新審視相關措施一事,赤澤表示:“我們每次都在重複表達這一立場,因此我們希望美方對此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但目前還不是可以說‘雙方分歧已經縮小’或者‘沒有縮小’的時候。”當被記者問及“離達成協議還有幾分之幾的路程”時,赤澤回應說:“這種類型的問題意義不大。談判是以一個整體方案最終能否達成為前提來進行的,如果用‘幾分之幾的路程’來比喻,只會對前景產生誤導。”另一方面,關於計畫在下月中旬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G7)首腦峰會期間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赤澤表示:“兩國首腦會面是很自然的事,我們正在為屆時能夠進行更多的有意義的討論而不斷積累準備。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促成一次內容充實的會談。”

來源:法廣

《中華時報》致力於提供多元客觀的新聞報導。 本報刊登的文章只供參考,內容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分类
国际

石川會:美日聯合聲明痛批中國,金正恩:堅定發展核實力

日相石破茂昨晚返抵日本,結束訪美行程。他今天表示,與川普舉行領袖會談時,未具體提到日本汽車關稅,也沒被要求增加國防支出(防衛費)。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7日在美國華府首度舉行峰會,堅持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願景,決心追求美日關係的新黃金時代。雙方會後發布聯合聲明痛批中國在東海、南海的行徑,並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日媒觀察,美東時間2月7日舉行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領袖會談,「罕見」對媒體公開逾20分鐘,等於說這場約30分鐘的會談,絕大多數時間都開放媒體採訪。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批評美國、日本和南韓的三邊軍事合作加劇了區域緊張局勢,並矢言採取反制措施,包括進一步發展核武力量。

日本首相石破茂(左)7日與美國總統川普(前右)在白宮會面,兩人握手致意。(共同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9日訊)共同社報導,石破茂今天在日本放送協會(NHK)節目上,報告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7日在華府舉行領袖會談的成果。

石破茂在節目上,被問到美國政府未來向日本徵收追加關稅的可能性時,僅表示「不知道」。不過,石破茂指出,「關稅對雙方都無益處,猶如單方面搾取的手法,不能持久」。

另外,石破茂也透露川普有強烈意願造訪日本,並表示「會在適當時間安排相關行程,(兩國)政府之後將仔細協調」。

日本放送協會報導,石破茂今天現身節目時也提到日本製鐵公司(Nippon Steel,簡稱日鐵)欲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一事。他表示,「這不僅是單純收購,而是投資」,且透露將評估美鋼持續以美國公司之姿運作的相關機制。

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美國華府首度舉行峰會,堅持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願景,決心追求美日關係的新黃金時代。雙方會後發布聯合聲明痛批中國在東海、南海的行徑,並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

美日聯合聲明痛批中國 強調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

美日兩國領袖於華府時間7日舉行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內容指出,將堅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願景, 為暴力持續存在的混亂世界帶來和平與繁榮,決心要追求美日關係的新黃金時代。

聯合聲明指出,美日兩國領袖重申強烈反對中國在東海試圖以武力或脅迫方式片面改變現狀的作法,也重申強烈反對中國在南海有關不法的海洋權益的主張、填海造陸軍事化及具威嚇性的挑釁行徑。

美日兩國領袖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並期盼兩岸問題和平解決,反對試圖以武力或脅迫方式片面改變現狀的作法。美日兩國領袖也都表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加國際組織。

聯合聲明指出,美日兩國領袖對於趨於嚴峻、複雜的安保環境有共同的認識,為了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表明美日將合作無間的決心。作為美日合作之一環,美日都有意推動美日印澳所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日韓、美日澳、美日菲等多層同步調的合作。透過這些關係,美日以及理念相近國家將可為涵蓋在第三國展開的開放網路架構(Open RAN)在內的地區,帶來高品質的投資。

聯合聲明也表示,美日為了世界和平將進行合作,期望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之下,兩國的安全保障與防衛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固。美日兩國領袖強調美日同盟持續是印太及其他地區的和平、安全及繁榮的基礎。對於日本重申徹底強化防衛力的決心,美國表示歡迎,美國強調將使用包含核武在內的各種能力協防日本。

美日兩國領袖也再度確認了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第5條適用尖閣群島(釣魚台列嶼),重申反對任何有損日本對尖閣群島長期且平穩的施政。

聯合聲明指出,日本再度確認了本身的角色,將依循美日安全保障條約及美日防衛合作指針,從平時至緊急事態的各種狀況進行綿密無縫的應對,以維持印太地區的和平及安全。日本2015年制定的和平安全法制將更發揮可能的效力,以強化美日同盟的嚇阻力與應對力。

美日兩國領袖都認為,為了因應趨於嚴峻、複雜的安保環境,美軍與日本自衛隊各自的指揮及統治框架將提升,提升兩國在日本西南群島的影響力,藉由更具實踐性的訓練及演習提升因應力並強化擴大嚇阻,同時也要強化同盟的供應鏈及涵蓋海洋在內的美日國防產業的聯合生產、開發,藉由提升包含維持整備在內的國防裝備、技術合作方面的國防及安保的合作,以強化美日同盟的嚇阻力、應對力。

美日兩國將在航太方面持續維持強力的夥伴關係。此外,美日在網路空間方面的安保合作將擴大,以深化人工智慧(AI)及資訊共享的安全及強韌的雲端服務等新技術的活用。對於日本將增加國防預算,建立加強國防責任的能力,從2027年度之後將強化防衛力一事,美國表示歡迎。

聯合聲明也指出,加強包含經濟安保在內的美日兩國經濟合作,是美日同盟合作不可或缺的要素。身為緊密的經濟夥伴,美日彼此都要進行最大規模的海外直接投資及創造高品質的雇用機會。美日兩國的產業在互相的供應鏈上持續扮演至為重要的角色,以屹立不搖的進程指針,將兩國的經濟夥伴關係提升至新境界。

美日為了促進兩國之間的商業機會,要大幅增加兩國之間的投資及雇用、強化產業基盤並在AI、量子電腦、先進半導體等重要技術開發方面引領全球;美日將在對抗經濟上的威壓,以及建立強韌結構方面加強因應,以追求具自由公正經濟秩序的印太地區的成長。

日本政府的新聞稿指出,石破茂邀請川普在不久的將來到日本進行官方訪問,川普已接受石破茂的邀訪。

日相石破茂(左)7日訪白宮晤川普(右),會談結束後舉行聯合記者會。(共同社)

石破茂首會川普 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反脅迫行徑

石破茂7日上午造訪白宮會晤川普(Donald Trump),他在會談結束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除了提到區域局勢及日本強化國防的強烈意願,也表示將增加美國液化天然氣對日本的出口,及宣布「史無前例的」1兆美元投資計畫。

「總統川普與我也一致認為,應透過改善商業環境、增加雙邊投資與就業機會,將日美夥伴關係提升至更高水準。」

石破茂說,這將包括「強化彼此的產業,在人工智慧(AI)及尖端半導體等先進技術領域引領全球,並大力推動利用印太持續成長的市場機會」。

他表示,盼能改善美日貿易逆差。雙邊需要制定互惠互利的關稅政策。不過,石破茂拒絕回答如果美國加徵關稅,日本是否會有報復動作的提問,稱這是假設性問題。

石破茂也提到日本製鐵公司(Nippon Steel)併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交易案,指出日本製鐵公司將大量投資美國鋼鐵公司,而非併購。

美國朝野向來不支持這起收購案,川普回鍋白宮前也明白表示「完全反對」日本製鐵的收購計畫。

兩人互動方面,有記者問石破茂初見川普的印象為何,石破茂說,多年來,一直在電視上看到川普,對能親眼見到這樣的名人,「感到非常興奮」。

他表示,川普在電視上看起來令人敬畏,而且非常有個性。但實際見到本人時,川普非常真誠且充滿力量,對美國乃至全球懷有堅定的意志。石破茂指出,他這麼說不是刻意討好川普。美日都必須為了世界和平與區域穩定發揮自身作用,承擔責任。

「日本經濟新聞」形容石破茂這次訪問為「鐵人行程」。他考量國會議程,僅安排為期3天1夜的出訪,在華府停留短短24小時就啟程返日,可謂相當緊湊,而且除了領袖會談之外幾乎未排其他行程,就連夫人佳子也未同行,實務性訪問意味濃厚。

金正恩:堅定發展核實力

路透社引述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今天的報導指出,金正恩表示,美國部署核子戰略資產、進行軍事演習,並與日本和南韓軍事合作,導致區域軍事力量失衡,升高了安全環境上的嚴峻挑戰。

金正恩昨天視察國防部並慶祝北韓建軍節時表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PRK,北韓正式國名)不希望區域出現不必要的緊張局勢,但將採取持續反制措施,以確保區域軍事平衡。」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7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後表示,他將與北韓建立關係;同時,美日兩國對北韓核計畫表示擔憂。

根據報導,金正恩視察國防部時,「再次闡明了在升高發展核武力的堅定政策」。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评论

岩屋毅访华:为应对特朗普,习近平和石破茂或寻求“破冰”

陈岩 BBC中文

日本新任外务大臣岩屋毅计划12月25日访问中国,外界将其视作中日改善双边关系的开始。这一天距离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85天。

巧合的是,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走过相似的历程——田中角荣7月上任,8月派遣外相大平正芳访华,9月29日两国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恢复外交关系,这一天距离田中角荣上任,正好过去85天。

石破茂在刚出版的自传《保守政治家,我的政策、我的天命》一书中自称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弟子,对1972年田中角荣推动日中邦交正常化十份肯定推崇,并在书中屡次强调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

但与52年前不同的是美国对华态度与国际环境。不到一个月后,对华敌意颇深的特朗普将再次就任美国总统。

半个世纪的波折

1972年9月25日,一架载有庞大访问团的日本专机在北京降落。这是二战后首次有日本飞机进入北京。机上人员包括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等人。田中角荣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并于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香港中文大学政务与政策科学学院讲师堀内彻(Toru Horiuchi)将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后的20年形容为“黄金时代”——两国在多个政策领域开始广泛合作。但两国关系改善的实质还是受到冷战的驱动,即针对苏联进行战略合作,这种黄金时代持续到了1990年代中期。

“但冷战结束后,(中日)共同敌人消失,那些在冷战期间被压制的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堀内彻向BBC中文表示,从战略上看,日本和中国之间发生了权力转移,正如中国所说的“一山不容二虎”,两国的关系紧张,本质上是结构性的。

2012年的夏天开始,中日矛盾快速爆发,经历了保钓、钓鱼岛国有化、中国反日游行示威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多起事件。

2020年4月,经过“政冷经热”的八年,原本到了两国醖酿修复关系的重要时刻——习近平原定于这个“樱花盛开时”访日。但是新冠疫情来袭,访问推迟,即便如此,日本方面还在一直进行努力,比如在援华口罩上写上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比如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用中文演唱中国国歌,为武汉加油等。

不过最终这次关系回暖的契机先后被多个事件所破坏——中国被曝“新疆教育营”,日本通过决议表达关注,引发中方反弹;安倍晋三辞职和遇刺;日本核废水排放;日本接连换下两任首相;在中国发生多起针对日本学童的袭击事件。

堀内彻评价这段时间,除了结构性压力外,两国的国内政治因素也可能加剧了紧张局势。两国民族主义情绪都有所上升,“这对领导人来说可能在政治上是有利的”。

石破茂如何“破冰”?

专家认为,当前中日即便改善关系,也是基于战术层面,比如应对特朗普;而在战略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有根本性地改善。石破茂图像来源

10月1日,日本再迎来新首相——石破茂。稳住首相之位后,他赴南美参加APEC和G20两场峰会,并与习近平会谈,讨论了重啓日本水产品输入中国,以及中国的军事活动等问题。

与此同时发生了两件事——今年9月20日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中国发生多起杀害日本学童事件。

石破茂和习近平会面时均表示希望建立一个“建设性和稳定”的双边关系,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势。

此外,石破茂今年八月访问台湾与总统赖清德会面,当他在台北被外界问及若台湾遭到武力攻击入侵,日本该如何应对,石破茂并没有如他的自民党前辈安倍晋三、麻生太郎等人一样公开表示支持台湾。

这些积极的信号,使舆论浮现一种观点——石破茂是否会像他的政治导师田中角荣一样,再次“破冰”,修复中日关系。

堀内彻认为,石破茂是在应对即将到来的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同时寻求经济利益并降低风险。

“中日之间的力量平衡已经向中国倾斜,”堀内彻认为,中国可能并不感到在涉及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进行重大妥协的迫切需要。中国的首要任务是美国。日本也知道,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强烈的让步动机。

美国中国日本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日间始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

“中日间始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堀内彻称,不应对当前中日双边关系改善抱有过高期望。

特朗普当选之后,石破茂与其通过电话进行了简短交流,并达成了尽快举行面对面会谈的共识。

特朗普时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其实喜忧参半,堀内彻分析:忧的地方在于,特朗普将对中国施加多种不同类型的压力,并期望日本以类似方式跟随。由于日本通常会跟随美国,这可能会加剧中日关系恶化。喜的地方在于,中日两国的领导人为了应对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更有愿望改善两国关系。

分类
一路风情 侨务 兩岸 国际 大陆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美日韓首腦在利馬舉行三方會談 聯合聲明沒有直接提及中國

在秘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美國總統喬·拜登、韓國總統尹錫悅和日本首相石破茂星期五(11月15日)舉行了三邊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譴責朝鮮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並重申將加深美日韓三邊關係。

2024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韓國總統尹錫悅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間歇舉行三邊會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6日利馬訊)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五(11月15日)稱讚美國、韓國和日本三方合作,共同對抗他所說的北韓「與俄羅斯危險和破壞穩定的合作」。

在秘魯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的間隙,拜登與韓國總統尹錫悅和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了三方峰會。目前,北韓正在加深同俄羅斯的軍事夥伴關係,同時,平壤加快了彈道飛彈試射頻率,加劇了人們的擔憂。

拜登慶祝了日本和韓國之間的夥伴關係。這兩個國家歷史上曾是宿敵,但在拜登的總統任期內,隨著世界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兩國正在加強安全和經濟聯繫。

拜登說,這將是他最後一次與他們會面,但三邊夥伴關係將長年維持下去。

「我對我們所取得的進展感到自豪,」拜登說。 「無論是什麼問題,我們都在一起面對。」

與此同時,北韓向俄羅斯派遣了上萬軍人,幫助莫斯科攻回烏克蘭今年早些時候佔領的庫爾斯克邊境地區的領土。

「從最近DPRK(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隊被部署在俄羅斯可以看出地區內部和外部的安全局勢的挑戰性,這再次提醒我們三邊合作的重要性,」尹錫悅透過翻譯說。

石破茂也強調了日美韓三國作為對抗北韓的堡壘的重要性,並指出三國最近的軍事演習是合作的標誌。

今年6月舉行的一次為期三天的演習,旨在提高聯合彈道飛彈防禦、反潛戰、監視和其他技能和能力,以幫助三國提高共享飛彈預警的能力–隨著北韓測試越來越複雜的系統,這一點變得越來越重要。

「我期待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夥伴關係,應對北韓以及其他許多領域,」石破茂透過翻譯說。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本月美國總統大選前下令進行了一系列的彈道飛彈試射,並宣稱在製造打擊美國本土能力方面取得了進展。

白宮官員擔心,在當選總統川普就職之前和執政初期,平壤可能會採取更多挑釁行動。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表示:「我認為我們不能指望和DPRK能有一個平靜期。歷史上,總統換屆的過渡期前後,DPRK都會在權力交接期間採取挑釁行動。」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政當局高級官員透露,拜登、尹錫悅和石破茂的會談主要集中在北韓和俄羅斯合作造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上。這位官員表示,會談中沒有提到川普以及美國行政當局的更迭可能對三邊關係的影響。

拜登正在拉丁美洲進行為期六天的訪問,參加他總統任期內最後一次重大國際高峰會。在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後,他將在巴西參加二十國集團領袖高峰會。他可能會面臨世界各國領導人對即將上任的行政當局的疑問,目前,各國領導人的注意力將轉向川普重返白宮對他們會意味著什麼。

拜登參加了與其他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的非正式會議,並會晤了秘魯總統迪娜·博盧阿爾特。拜登感謝她對秘魯打擊販毒的努力,並表示美國將在未來五年向秘魯提供6500萬美元以協助打擊販毒,包括九架「黑鷹」直升機。

在重點討論朝俄關係的三國會議之前,拜登還與石破茂進行了一對一的會晤–這是這位日本首相10月1日就職以來兩人首次見面。

在北韓軍隊加入俄烏衝突之際,莫斯科在戰場上的勢頭出現了對其有利的轉變。川普已暗示,他可能會敦促烏克蘭同意放棄俄羅斯佔領的部分土地,以尋求結束衝突。

根據美國、南韓和烏克蘭的評估,多達1萬2千名北韓士兵已被派往俄羅斯。

美國和韓國情報官員說,北韓還向俄羅斯提供了大量彈藥,以補充其日益減少的武器庫存。

美國、韓國和日本之間的會談,是對2023年在馬裡蘭州戴維營美國總統度假地舉行的歷史性的會議上啟動的伙伴關係的後續行動。

拜登敦促日本和韓國放下多年的歷史仇恨,加強經濟和安全聯繫,以應對北韓的威脅和中國在太平洋日益強勢的軍事存在。

三國簽署了一項承諾,同意在面臨威脅或危機時相互協商、分享情報並協調資訊。

沙利文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努力確保三國合作「成為美國在印-太地區未來政策的持久特徵」。他預計,由於這項合作得到跨黨派的支持,川普執政期間三國合作將繼續下去,但他也承認,這取決於新任總統的團隊。

尹錫悅和石破茂都已與川普接觸,並希望在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維持各自國家與新的行政當局能有穩定的關係。

美日韓領袖三邊峰會聯合聲明沒有直接提及中國

日韓美三國領導人在他們的長篇聯合聲明中沒有直接提及中國,但是其中有一段專門談到了三國在南中國海和台灣議題上的立場,表示「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印太海域現狀的企圖”,並“呼籲和平解決台海兩岸問題”。

以下是這段文字的中文翻譯:

我們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印太海域現狀的企圖,我們認識到反對南海非法海洋權利主張的重要性。我們堅決反對在南海危險地使用海警船隻和海上民兵船隻以及採取脅迫性的行動。我們表示支持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體現的國際法為基礎的全球海洋秩序,包括航行和飛越自由。我們認識到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是印度-太平洋地區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對台灣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我們呼籲和平解決台海兩岸問題。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APEC採訪團綜合報道)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石破茂與習近平會談 要求保障在中國日僑安全

日本首相石破茂利用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地時間15日上午首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約35分鐘會談,石破茂當面要求中方確保在中國日僑的安全,並表達日方對東海局勢及中國軍事活動趨於活躍表示「極其擔憂」。除對中國軍事活動表達「憂慮」,也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日本首相石破茂(左)利用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利馬地時間15日上午上午首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會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6日利馬訊)這場會談,是石破茂就任日本首相後,首度與習近平舉行會談,也是繼2023年11月時任首相岸田文雄後,日本首相再度與習近平會談。

石破與習近平這場會談的5項重點,分別是基於「戰略互惠關係」確認全面合作、推動高層對話及石破表達訪中意願、確實履行有關中國恢復中斷進口的日本產水產品協議、石破對中國軍事活動表達憂慮,及石破要求中國方面確保旅居當地日僑安全等。

從2022年11月起,日本首相與習近平已連續3年舉行會談,石破此次與習近平是首度會晤。

習近平在會談開頭致詞時說,「希望跟石破首相強化溝通與合作,遵循中日關係正確軌道,推動長期穩定發展」。

習近平還說,「國際及地區情勢充滿變動與混亂,中日關係正處於改善與發展的關鍵時期」。

石破說,日中間發展具有廣大可能性同時,也存在著許多課題與待解問題,「將在包括領袖在內的所有層級,進一步強化各領域的意見溝通,也希望努力減少課題與待解問題增加彼此合作」。

另一方面,針對中國將參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架構下的對福島核處理水排海的長期監測,並逐步放寬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限制,兩人商定將確實履行中國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的共識。石破茂會後並向媒體表示,習近平本人提到「把達成的共識轉化為行動」,這是「非常重要的表態」。

鑑於深圳發生日本籍男童遇襲身亡案,石破茂當面要求中方確保在中國日僑的安全。習近平則回應,中方將保障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所有外國公民的安全。

石破茂還當面要求習近平盡快釋放在中國被拘留的日本人,但沒有提到習近平對此是否作出回應。

兩人在會談時,石破茂就東海局勢和中國軍事活動趨於活躍,向習近平表示「極其擔憂」。而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石破茂也向習近平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石破茂與習近平確認將全面推進擴大日中共同利益的「戰略互惠關係」,並構建「具有建設性的穩定關係」。同時,兩人並就今後能多次舉行會談達成一致,還商定將實施外長互訪及部長級的「日中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和「日中經濟高層對話」。

此外,兩人並圍繞向中國重啟日本牛肉出口和擴大日本大米出口,並就繼續保持溝通達成了共識。

日中目前已逐步重啟外交部長與負責國家安全保障的首長間高層往來。石破被日媒詢問個人訪中可能性時說,「領袖間往來與會談很重要,我認為還有機會」。

自從前首相安倍晉三2019年訪中後,這幾年暫無其他日本首相訪問過中國;習近平上次訪問日本,同為2019年參加在大阪舉辦的20國集團(G20)峰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APEC採訪團綜合報道)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评论

中評智庫:石破茂執政後的中日關系

論壇現場(中評社 李澤璿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王鍵主持本場思想者論壇。(中評社 李澤璿攝)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郭至君 實習記者 姜寧、李澤璇)日本首相三年後再度換人,石破茂出乎不少人意料地登上首相「寶座」,引發國際輿論的關註。日前,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10月15日下午在北京舉辦思想者論壇,主題為「石破茂當選首相與中日關系未來走向」。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王鍵主持;評論員有: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前中國駐日大使館參贊呂小慶;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黃大慧;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呂耀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歡欣。與會者普遍認為,石破茂目前還是一個弱勢首相,但他的上臺不會影響日本長期以來對華的負面認知和負面輿論,應謹慎研判中日關系以及日本對華政策。專家們也說,石破茂的主張修憲、主張構建「亞太版北約」的構想在他上臺後的落實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前中國駐日大使館參贊呂小慶表示,石破茂當選日本首相獲得了國內媒體和民眾的高度關註,反映了老百姓對中日關系前景的高度期待。這一次的自民黨總裁選舉雖然是歷史上參選人數最多的一次選舉,但並沒有表現出混戰,而是「弱者的聯合」。石破茂當選可以說代表著「安倍時代」的結束,石破茂就任後迅速解散眾議院,體現出他不甘於只做一個弱勢首相,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而這一特點會對之後的日本對外政策產生什麽樣的影響,還需要等待具體政策的出臺做出分析。

呂小慶說,即使石破茂上臺,中日關系仍會有三點保持不變。一是日本的長期謀劃和國家戰略不變。2022年底通過的「安保三文件」是順應日本歷史和現實需要產生的,這意味著安保和防衛政策通過法律確定下來,新首相的上任不會改變這種長期的規劃。第二,日本對華的負面輿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第三,長期以來日本民眾對華的負面認知不會因為石破茂的上臺而改變。因此,中方應對中日關系仍持有高度警惕和必要的防範,做到有松有緊,有「拉」有「打」。

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黃大慧指出,石破茂在國會議員裏支持率不高,最後勝選確實出乎意料,某種程度上是派系政治發揮作用的結果。石破茂獲得了岸田文雄和菅義偉的支持,幫助他在決選中實現逆轉,說明派系政治的影響沒有消失。這是日本政治的傳統特點,未來,石破茂執政也必然會受到派系的製肘。從另一角度來看,石破茂當選是日本自民黨「求穩」的結果。「黑金事件」後,自民黨受到日本在野黨和國民的廣泛批評,而石破茂是一個穩健、有韌性、沒有醜聞的政治家,上臺後基本上會延續岸田文雄的路線。未來他是否能夠做到長期執政,重點在於國內經濟的表現而非對外政策。

在外交方面,黃大慧強調,應謹慎研判中日關系以及日本對華政策。一直以來,日本在外交政策上存在協調外交和自主外交之間的搖擺。石破茂執政期間,中日兩國存在新的長期外交的可能,但同時也需要註意到國內政治僅僅是影響日本外交政策的一個方面,調整不會離開日本國內政治生態,也不會離開日本國內民眾對華的基本態度,以及外部因素帶來的影響。中美戰略競爭是大的國際背景,如果競爭持續加強,日本一定會進一步靠向美國。黃大慧也說,「亞太版北約」形成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美國不會予以支持,另一方面,除了日本明顯表現出對中國進行製衡的態度,其他國家都是兩邊下註的狀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呂耀東指出,石破茂的當選是在日本政壇的變局中產生的,這一點值得註意。前段時間的「黑金政治」事件使自民黨的執政能力和民意基礎受到了質疑和沖擊,石破茂目前表現出的觀點比較內斂,主要還是因為其黨內基礎較為薄弱。石破茂在國會議員中支持率較低、高市早苗拒絕入閣、在野黨咄咄逼人,重重壓力都體現出政權的低穩定性。在這一背景下,石破茂選擇解散眾議院,「問政於民」,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石破茂還表示希望圍繞政治資金進行改革,這很可能會觸及黨內利益的分配。在即將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中,若自民黨未能保持其議席,石破茂將面臨黨內的嚴厲批評與責任追究。當前的選情分析顯示,自民黨失去議席似乎已成定局,而焦點則轉向自民黨是否能夠贏得過半數的席位。

呂耀東表示,石破茂在自民黨的立黨理念即修憲方面比前首相安倍晉三走得更遠。他在競選總裁時就主張刪除「和平憲法」第九條第二項規定、解禁集體自衛權、將「自衛隊」改名為「國防軍」,「修憲強軍」旗幟十分鮮明。這一點也是自民黨內認可的,但是可操作性不大。在總裁選舉時候選舉人要迎合自民黨的立黨理念,現在石破茂解散眾院大選需要贏得日本國民的認可,在政策上必須與在野黨表現出反差及「不同凡響」。尤其是民生問題特別是經濟方面是著力點,但日本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較難解決,只能選擇較易解決的問題。比如日本城市化後,日本農村及地方經濟發展困境,以及賑災及地震後福島振興等方面的許多挑戰。

對於中日關系,呂耀東表示,日本在中美博弈背景下選邊站是一個大趨勢且不會改變。具體而言,在歷史問題上,相比前幾任日本首相,表面上看,石破茂表現出相對客觀地「觀點」,承認日本在二戰期間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且尚未公然參拜靖國神社。在臺海問題上,石破茂則表現的較為強硬,且對華政策兩面性較為突出。一方面反對過度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另一方面又在臺海問題上頻頻發表不當言論。此外,石破茂提出的「對等美國」,是日本自民黨謀求改變「戰後體製」的宿願和戰略目標,只是石破茂道出了需要日本在亞洲外交有所作為,利用東盟國家以及中國來實現自身「現實的國家利益」及政治訴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歡欣主要從事領土爭端和海洋爭端的國際法研究,她指出,石破茂上臺前後的部分表述有明顯差別,在有關日本外交政策和對外政治表態上既有「實的一面」也有「虛的一面」。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分辨虛實,即日本究竟想要做什麽、想用什麽方式最大化維護國家利益。從國際法的角度看,中日美關系的法律基礎是戰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構建的法律關系,而日本在其中被捆綁得比較深。

羅歡欣認為,目前來看,石破茂不參拜靖國神社是出於歷史文化上的安撫作用,但更深層的用意還是在軍事和安全上。戰後秩序最重要的是軍事安全,而軍事安全最核心的部分又是美日的捆綁。日本的幾任領導人都在嘗試突破這一捆綁,其中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如果日本不擺脫美國軍事控製的話,所有的自主性嚴格來講都是空想。羅歡欣提出,所謂「亞洲版北約」或軍事同盟的改變本質上都是日本在試探軍事職能回歸的問題,這與日本二戰前的軍國主義歷史慣性是分不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王鍵認為,剛剛成立的石破茂內閣再度強調兩國「戰略互惠」閾值,舉世矚目。在此語境下,中國應繼續堅持「以我為主」,堅持引領、主導位置。王鍵表示,從2006年安倍晉三訪華時最早提出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到石破茂在就職演說上明確提到要推動與中國的戰略互惠,這一概念的架構、內涵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中國作為地區大國,應該引領塑造地區安全形勢和地區發展模式,習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全球倡議就是中國扮演引領角色的一個例子。

王鍵說,切實推進中日關系「戰略互惠」的發展不僅需要中日兩國相向而行,更需要日本政治家在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過程的中的歷史責任、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日方唯有痛徹痛悟、徹底反省,必須對損害中國戰略利益的對華外交政策給予「結構性」糾錯。日本政府須在戰略思維層次切實端正對華認知,更須恪守正道、篤行致遠,徹底摒棄冷戰對抗思維,妥善管控雙邊矛盾分歧,為兩國關系穩定改善與「戰略互惠」閾值積累更多有利條件與正能量因素。

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刊登。

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前中國駐日大使館參贊呂小慶發言(中評社 李澤璿攝)
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黃大慧發言(中評社 李澤璿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呂耀東發言(中評社 李澤璿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歡欣發言(中評社 李澤璿攝)
與會者合影(中評社 李澤璿攝)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日本眾議院大選:首相官邸前遭撞 日經民調:自民黨可能失去過半席次

日本眾議院選舉預定27日登場,最新民調顯示,執政的自民黨可能失去過半席次。圖為首相石破茂(中)在香川縣街頭演說。(共同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0月19日訊)日本今天上午發生49歲犯嫌先赴自民黨位於東京的中央黨部前投擲汽油彈,再駕車衝撞首相官邸前的阻車柵欄遭逮事件。首相石破茂對此表示,「民主絕對不能屈服於暴力」。

目前正值日本眾議院大選選戰期間,發生此事的時間點格外敏感。日本富士新聞網報導,石破今天在鹿兒島縣演說時表示,「為了不讓選舉及民主遭受暴力破壞,最重要的是,為了確實保護民眾安全,我們接下來也會全力以赴」。

石破也以首相立場強調,「日本政府會堅決守護民眾安全,並徹底實現不屈服暴力的民主」。

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表示,雖然不清楚犯嫌做案動機,但絕不容許言論遭到暴力封殺,「在作為民主核心的選舉正在進行的時期,對此次發生的事感到強烈憤慨」。

森山說,基於不屈服暴力的堅定決心,將依預定計畫進行選舉活動。

日本第50屆眾議院大選10月15日公告,到27日投開票總計為期12天的選戰已正式開跑,由於各政黨重要人物在這段期間都分別下鄉拉票輔選,加上過去選舉期間曾發生政治人物遇襲事件,讓警方維安備受關注。

2023年4月舉行的眾議員補選,時任首相的岸田文雄在和歌山市一處漁港遭人丟擲爆裂物,雖然岸田在維安人員保護下即時撤離未受傷,但爆炸造成現場聽眾等共兩人受傷。

前首相安倍晉三2022年7月8日到奈良市為自民黨參議員候選人站台時,遭槍手持改造槍枝槍殺身亡,因此,日本警方已針對此次眾議院大選,特別強化相關維安警戒作為。

日經民調:自民黨可能失去過半席次

日本眾議院選舉預定27日登場,最新民調顯示,執政的自民黨可能失去過半席次,意味未來須仰賴聯合政府中的盟友公明黨才能繼續執政。

路透社引述日本經濟新聞(Nihon Keizai Shimbun)今天公布的民調報導,自民黨在眾議院465席次爭奪戰可能拿不到單獨過半所需的233席。

日本近年眾議院大選曾發生兩次政黨輪替,一次是當時的民主黨在2009年獲勝,另一次則是自民黨於2012年重返執政,此後自民黨在眾議院一直是一黨獨大。

另一項由日本時事通信社(Jiji Press)執行的民調顯示,日相石破茂內閣的支持率為28%,寫下2000年以來最低的新內閣支持率。這項民調於10月11日至14日期間執行,並於今天公布。

石破內閣現已仰賴公明黨取得參議院過半席次,若將這種依賴延伸至權力更大的眾議院,可能使公明黨在制訂政策時掌握更多話語權。

美國譚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日本分校政治學教授庫切克(Michael Cucek)指出,「我認為自民黨將與執政聯盟的公明黨聯手以取得(眾議院)過半所需的席次」。

庫切克補充說,若自民黨依賴公明黨取得眾議院過半席次,將使公明黨握有更多影響力。公明黨過去曾反對自民黨一些較強硬的安全政策,例如公明黨比較不願意讓日本軍方取得長程飛彈和取消武器出口管制。

日經新聞表示,在15日、16日與讀賣新聞共同執行的這項全國民調,隨機抽樣16萬5820人以電話進行調查。

此外,日本東京放送電視台(TBS)昨天公布的民調顯示,在這次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可能丟掉約30個席次,公明黨流失席次則可能較少。日本共同社(Kyodo)昨天公布的民調也顯示,自民黨取得過半席次將是一大挑戰;這項民調訪問逾15萬民眾。

日本這次共有1344人登記參選10月27日投開票的眾議院大選,包括單一選區1113人及比例代表選區231人。值得關注的是女性有314人參選,大幅改寫2009年創下的229人最多紀錄。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石破茂將接任日本首相 主張成立”亞洲版北約”

9月27日,日本自民黨舉行總裁選舉。前幹事長石破茂在第二輪投票中順利出線,當選爲第28任總裁,他並可望在10月1日接任日本首相。石破茂主張成立”亞洲版北約”,他未來對中國與對臺灣的政策立場引發外界關注。

石破茂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擊敗其他對手當選。(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9月28日訊)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首輪投票中,3位候選人的得票均未過半數,因此由前兩位進入最終投票。石破茂以215票擊敗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的194票,當選黨魁。10月1日,日本將召集臨時國會,屆時石破有望成爲首相岸田文雄的繼任者,並將被指定爲第102任日本首相。

石破茂在當選致詞表示:“我曾在安倍總裁底下受任爲幹事長,那是可自由討論的自民黨、公平公正的自民黨。大家齊心奪回政權,我很希望能再回到那個時候……。”

曾擔任防衛廳長官、防衛大臣的石破茂在選戰期間提出需要建立“亞洲版北約”,雖然其他候選人認爲不可行,但石破茂表示,由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環境相似的國家先開始做,理論上有可能實現。他提議,美國在亞太地區擁有多個同盟關係,可以此爲基礎成立“亞洲版北約”。

石破茂“亞洲版北約”牽動中日關係

在石破茂當選自民黨總裁後,27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日本廣播協會(NHK)記者提問,就石破茂在競選中提出的“亞洲版北約”政見,以及中方對他當選後的中日關係有何期待?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先是回應,不評論日本內政。但緊接着,他又表示,“中日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希望日方以史爲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和共識,樹立客觀正確的對華認知,奉行積極理性的對華政策,把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定位落到實處,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日關係沿着正確軌道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024年8月13日,臺灣的總統賴清德在臺北會見日本衆議院議員石破茂(左七)率領的跨黨派”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訪問團。

石破茂當選後,臺灣民進黨發言人韓瑩表示,黨主席賴清德表達祝賀之意,並強調民進黨與自民黨有深厚的互動與友誼,賴清德一直以來亦高度重視兩黨關係的發展,未來期盼進一步深化兩黨間固定化與多層級的交流合作。

在自民黨選舉前,石破茂曾率領“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訪問團訪臺。當時,賴清德曾在臺灣的總統府接見石破茂訪團。石破茂在致詞時曾提到,在日本有個說法,“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是明天的東亞”,因此他認爲“當務之急就是要防範今日的烏克蘭變成明日的東亞,民主陣營並肩發揮威懾的力量,才能維護區域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