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美 談”馬習二會”

「馬習二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連同王滬寧、蔡奇在內3名政治局常委出席,凸顯習近平對馬英九的超高規格禮遇。

夏立言4月4日至4月13日訪問美國,先後造訪舊金山、華盛頓,期間拜會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美國國會議員與智庫學者。他週五在華盛頓與多家媒體進行茶敘,談論他此行訪美目的和對“馬習二會”的看法。

馬英九四月初訪問中國,4月10日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面。這是兩人繼2015年新加坡會談後睽違九年再次會晤。馬英九在會中提到 “九二共識”,習近平則強調“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

臺灣負責兩岸事務的陸委會批評,中共藉由 “馬習二會” 大肆宣傳 “九二共識”、“促融促統” 及反對 “臺獨” 等主張。陸委會指出:“習近平已將 ‘九二共識’ 定義爲 ‘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此種企圖抹煞我國家主權地位,片面設定兩岸終局的政治框架,完全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臺灣主流民意早已堅定拒絕。”

夏立言向媒體表示,國民黨認爲馬英九此次訪中是加分。他說:“我們一向支持兩岸任何有助於兩岸穩定和平的對話與溝通管道。馬總統上一次去已經100%呈現出來,這次去也是一樣”。他還提到,馬英九此次帶 “大九學堂” 學員隨行,增加雙方年輕人的互動,以及對中國大陸與兩岸事務的瞭解,都對未來有幫助。

馬英九提”中華民國”是口誤?

馬英九此次與習近平會晤時說出 “中華民國”,而後修正爲 “中華民族”。他11日返抵臺灣時,再次把 “中華民族” 說成 “中華民國”,引發輿論臆測。

對此,夏立言表示,國民黨知道馬英九每一次都會利用各種場合來表彰中華民國的存在,以及一些 “正確有關兩岸的觀念”。他指出:“所以這一次,不管他是有意或是無意,我覺得都是很好的事情。”

“馬習二會”當天 美日關切臺海和平

馬習會當天,美日領導人正好於美國白宮舉行雙邊峯會。會後,兩國重申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夏立言表示,就是因爲臺海目前情況不穩定,纔會使得全世界任何重要的會議、領導人見面都會把臺海問題納入其中。

他說:“我們很謝謝這些國家,關心臺灣的安全以及臺灣人民的福祉,可是我們也希望這種情況能改善。這個改善的方式,除了我們加強軍備之外,我覺得雙方能夠有對話溝通的管道也是很重要的方式。國民黨就是在這個思考之下,能夠從這方面去做一些我們應該做的努力。”

夏立言結束此次訪美行程後,預計四月中將前往中國浙江參加夏禹祭祀活動。這將是他2021年10月接任國民黨副主席職位以來第十度訪問中國。

被問及他遊走美中之間,是否代表國民黨採取 “兩手策略”的問題時,夏立言強調,國民黨的政策一向是 “親美、友日、和陸”,馬英九任內也是執行這樣的政策,現任主席朱立倫也多次提及。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陸行程結束返台 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等人送機 馬英九返台談話: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國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1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青年學子出訪大陸11天,今天(11日)上午8點35分從北京首都機場搭乘中國航空CA185航班,中午11點45分返抵桃園機場。中午抵達桃園機場,並發表簡短談話。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國民黨祕書長黃健庭等人前往接機。

馬英九在發表談話時提到,「我這次訪問大陸11天,讓台灣年輕人深刻瞭解中華歷史文化,認識到即使我們和大陸政治制度不同,生活觀與價值觀也不一樣,但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國……同屬中華民族,這是我覺得這次最重要的收穫」。

不過馬英九昨日會見習近平時,就把「中華民族」說成「中華民國」,今日又再度口誤。 當媒體詢問,在習近平面前將「中華民族」說成「中華民國」是否為口誤時,馬英九大笑但沒有回答,一旁來接機的立委賴士葆則笑著搶答「故意的, 哈哈哈」。隨後馬英九在眾人簇擁下搭車離開。

前總統馬英九(右二)11日結束訪問大陸行程搭機返台,立委賴士葆(右一)、國民黨祕書長黃健庭及立委羅智強等人前往接機。(范揚光攝)

劉國深:賴清德可通過馬的管道溝通

廈門大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表示,習給予馬高度評價,「值得輿論深入思考」;對於習提到「四個堅定」,往後要經常去提。劉國深更稱,賴清德的新政府完全可以通過馬英九這個管道去溝通。

據深圳衛視直新聞《灣區望海峽》,劉國深認為,馬英九過去幾年在兩岸關係中的言行,海峽兩岸各方面都有不同的看法。習近平站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角度對馬英九給予高度評價,值得輿論深入思考。劉國深指出,馬英九在台灣面臨的政治環境嚴峻複雜,大陸理解並堅定本著求同存異的理念和馬英九打交道。

習近平於會面時稱,「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劉國深解讀,習近平的這段論述講的就是兩岸「同」的部分,只要能堅守住「同」,兩岸之間的差異都是可以化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商量的。

習近平還對馬英九談到「四個堅定」,即要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此,劉國深指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基礎在於兩岸擁有共同的身份認同,兩岸同胞必須堅守好這種身份認同。

劉國深表示,海峽兩岸共同的身份認同來源於共同的歷史文化傳承,但是,近年來,隨著民進黨當局搞「去中國化」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打壓,對歷史進行曲解,並在國家身份和地方身份之間製造衝突,兩岸的身份認同出現割裂的危險。他稱,對於「四個堅定」,往後兩岸的社會各界都要經常去提,去堅守、傳承好兩岸的共同身份認同。

劉國深另表示,在緬懷孫中山先生、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方面,兩岸是有共同的話語的。但是,大陸也不迴避兩岸有制度上的不同,所以結合國情,用「一國兩制」的辦法解決。他稱,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一個共同體,大陸不去糾結制度的不同,相反,中國式現代化還要惠及台灣同胞,讓台灣同胞也在大陸發展中受益。

劉國深表示,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賴清德就將正式上任,他應該認識到,「台獨」是不能當飯吃的。台灣的經濟應該如何發展,台灣的社會應該如何治理,這是台灣百姓關注的,也是作為台灣領導人應該關注的,而不是魯莽地講什麼「台獨」。劉國深稱,馬英九此次來到大陸,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賴清德的新當局完全可以通過馬英九這個管道去溝通,去做更多得兩岸同胞民心的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習二會 超級禮遇馬 引起外界極大关注

「馬習二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連同王滬寧、蔡奇在內3名政治局常委出席,凸顯習近平對馬英九的超高規格禮遇。

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當地時間星期三下午四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晤了來訪的台灣前總統、曾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雙方重演2015年第一次在新加坡會面時的“世紀之握”,兩人握手長達16秒,習近平以“馬先生”稱呼馬英九,馬英九則稱呼習近平“習先生”、“習總書記」。

北京給足了禮遇,除習近平外,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王滬寧、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副主任潘賢掌共五人。至於陪同馬英九出席者則有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馬英九辦公室主任王光慈、政治大學榮譽教授邱坤玄共四人,而台灣青年學生則坐在馬英九一行人後方。場面比較罕見;為了不讓馬英九尷尬,習似乎有意不在之前台媒推測的人民大會堂台灣廳或福建廳與其會面,而是在與各國元首會面的東大廳會談,免得有統戰或矮化之嫌?而且,馬英九率領的青年學生代表團也安排在他的後排出席會談,這是為了顯示習近平對台灣青年“寄有厚望”嗎?

會談場面是和氣的,符合禮儀的,至少不給北京所說的“台獨勢力”留下矮化台灣的口實,然而習的講話,在五千年來歷代先民遷居台灣彼此是一家人的“感召”之下,不僅針對“台獨”,更有不容外國勢力干涉統一的警告,此處的外國,當然是台灣最重要的支持者美國。

馬英九此去北京,與習會面,台灣內部異議不小,任務並不輕鬆,雖然馬沒有職務,但以前總統的身份,且在任上已經與習近平有一次“世紀之握”,台灣在看着他,也引起國際社會關注。馬謹守的是他任上的“九二共識”,側重的是其中的“一中各表”。

這顯然是馬英九為什麼能與習近平再度會面的秘訣。前台灣總統陳水扁曾有“一邊一國”,即將任期屆滿的現任總統蔡英文明確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強調“兩岸互不隸屬”。而馬英九則秉承“一中各表”。

馬英九的“九二共識”聽起來細風和雨,其實內里的邊界是十分清晰的。他的九二共識,存在的前提是“各自表述”。也就是說對岸的“一中”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的“一中”是中華民國憲法定義下的中華民國。馬英九走了這麼一條邊線,北京也鑽了這麼一條空子,馬在各自表述上模糊,習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堅持。

北京曾對“各自表述”相當忌諱,但現在似乎默認了,據台灣媒體報道,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面時,兩度提起“一中各表” ,馬英九在習近平面前說“一中各表”,這是台灣客人在大陸領導人面前首次。

接下來的稱謂其實都是從這一說法衍生而來,習稱馬英九“馬先生”,意味着不承認其前總統地位,也就是不承認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而馬英九稱習近平為習總書記,是反其道而用之,是一種形式的各自表述,暗示他的國是中華民國。

馬英九的“口誤”則是一團迷霧,的確,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談時,讀正式講稿時說出“中華民國”四個字,隨後又改讀“中華民族”,這是真的口誤,還是故意,就有爭議。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表示,這樣的場合照着稿子念,不太可能出錯,“可以推論馬辦在這部分有下了一些功夫,對於台灣內部政治有交代。”而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受訪時也表示,馬英九說出“中華民國”是故意的,“因為他必須對台灣內部交代,不能表現得過於軟弱”。總之,這個聽者有意的 “中華民國”,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間。

馬英九則在參觀故宮時似向“台獨”放話: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馬英九心中的中國是中華民國,念茲在茲的是中華文化情懷, 故此,他講話的重點是台海和平,他說,“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着之重”,“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各項爭端,避免走向衝突。他甚至引用魯迅說過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來表達願景。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解釋說:馬英九這次談話,是為了後代的子子孫孫,超然在政治、黨派之上,必須為子孫求平安,謀幸福。

九年前,時任台灣總統的馬英九曾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與習近平會面。馬英九開闢兩岸分治以來首次“馬習會”,如今重演“世紀之握”,上演“馬習二次會”,可謂稀罕和隆重,然而指望十年一笑泯恩仇,實質上很空幻,台灣在資本主義民主自由之路上愈走愈堅定,愈走愈遠,大陸在社會主義專政之路上亦愈走愈遠,兩造可謂“背道而馳”,南轅北轍,縱有前總統之名的馬英九徒有“中華情懷”,又何以能逆轉大勢?

習近平稱:“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這話聽起來不錯,實質上重心坐落在最後一句話上,“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明顯暗含不惜武統的表述。

馬英九、習近平握手畫面曝! 馬:度盡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台灣民眾怎麼看?

這次會面引起外界極大注意。此一會面正值台灣當選總統、民進黨人賴清德即將上任前。也有說法稱,中方為抗衡星期三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日元首峰會而將「習馬二會」改到同日。

台灣陸委會則在“馬習會”之後於當晚批評“中共藉由‘馬習二會’大肆宣傳‘九二共識’”,“企圖抹殺我國家主權地位”,並表示:“馬英九未能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公開傳達台灣人民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民主自由體制的堅持,有違台灣社會的期待,對此深表遺憾。”

2024 年 1 月 當選即將於卸任的副總統賴清德將於 5 月就職,他與蔡英文站在同一陣線,但這不太可能緩解緊張局勢。

當被問及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一事時,賴清德所屬政黨民進黨的發言人說,這位前總統似乎 “是中國的粉絲”,”很喜歡去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在北京的共產黨政府)和 “中華民國”(控制台灣島當局的官方名稱)競相爭取其他國家的外交承認。 然而,絕大多數其他國家都承認北京的共產黨政府,這對台灣當局不利,目前全世界只有 12 個國家承認台灣當局。

前總統馬英九昨(10)日在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期間脫口講出了「中華民國」。對此,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列舉了馬英九的三個功勞,並嗆問總統蔡英文、準總統賴清德「能做到嗎?」

翁曉玲昨在臉書發文表示,馬英九三大功中的第一功,是重振國格,他在習近平面前講出中華民國,既彰顯了一中各表的兩岸共識,同時帶出中華民國的原則。第二,是締造和平,翁曉玲指出,蔡政府管控兩岸直航、發布禁團令、無力善後金門大陸漁船翻覆事件,而相較於民進黨逢中必反、惡搞兩岸關係,馬英九能習近平平起平坐,「誰更讓人放心?不言自明!」

馬英九的第三功,是恢復交流,翁曉玲提到,馬帶領兩岸青年學生交流,讓他們彼此相互認識,建立友誼,共同成為締造兩岸和平繁榮的使者。她直言,友誼是化解矛盾的良藥,相識、相知,才會相惜,民進黨政府一昧鎖台,只會更強化大陸的磁吸效應。

最後,翁曉玲嗆問,馬英九在與習近平的會面上脫口講出中華民國,在參訪途中有台灣民眾巧遇他,同樣能道聲「總統好」,維護國格,莫過如此,蔡英文、賴清德能做得到嗎?

馬習二會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也是大陸國家主席接見外國元首會談的場地。媒體人謝寒冰分析認為,其中一個原因,以東大廳的規格來接待馬英九,很明顯是要讓馬英九回來之後,可以說得上話,不會被人家指責,甚至沒有一點被委屈或被民進黨見縫插針的地方,所以把所有細節都考慮進去。

前立委林郁方強調,民進黨看待馬英九是很複雜的心態,內心深處也希望有人這時候去大陸,讓兩岸關係稍微緩和。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受訪指出,這次會見的接待規格極高,第一,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接待重要外賓、高級別會議舉行之處;第二,習近平、王滬寧、蔡奇三位政治局常委同時在場接待一人,較為罕見。

對於馬的談話,王信賢分析,他是想表達台灣在其執政八年期間的立場,所以談及九二共識、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中原則等;同時還夾帶「中華民國」一詞,「這應是有意的」。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對「習馬二會」多有負評。他說,馬英九此行猶如“進京面聖”,已落入中共推動“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之套路。

他說,馬英九已卸任,無任何官方身份,但習近平仍是中國最有權力的人,「習馬二會」立足點就不對等。其次,中共也將馬英九降格為一個被貼上「台灣愛國統一力量」標籤的樣版人物,透過馬英九來對台施壓。不過,他說「習馬二會」不符台灣主流民意,也無法影響兩岸關係。

吳瑟致告訴美國之音:「他(馬英九)也不避諱被貼上這樣的標籤。換言之,在這樣的對話過程當中,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非常有限。兩岸關係不會因為馬習二度會而有任何的改變,另外,它(習馬會)讓中共更有機會透過馬英九來傳遞對台的施壓。」

在馬習會後,路透社在台灣街頭採訪的民眾對此反應不同:

一位37 歲的醫療顧問唐女士 說:“我不知道他(馬英九)能帶來什麼樣的實質利益,目前看不到。就目前海峽兩岸的局勢而言,我認為他過去拜訪也沒有太大的壞處,因為中間需要有人擔當和事佬的角色,由於民進黨執政時間久,目前兩岸局勢相當僵硬,需要中間有人來緩解目前的局勢;我覺得沒有什麼壞處。”

另一位30 歲的廣告公司員工 LEE YU先生則表示反對,“馬習會,就目前民意來看,確實是一個有點諷刺的概念。我覺得他是前總統……我想他應該是為了自己的歷史定位來想去促成馬習會, ”我也不能代表所有台灣人民的意見,但以我個人的意見,我覺得馬習會,以現在國際形勢來看,以及他是前總統來看的話,是非常不妥的。”

美國務院:支持改善關係與持續對話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星期三以背景說明方式回覆美國之音(VOA)關於美國政府對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的看法。

「我們鼓勵降低緊張局勢並改善海峽兩岸的步驟。我們支持在尊嚴與尊重的基礎上持續對話。我們仍然致力於我們長期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個政策受到《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六項保證’的指導,”聲明說。

4月10日也是1979年生效的《台灣關係法》簽署45週年。在美國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TI)紀念這個指導美台關係重要立法的座談會上,美國之音問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主任的何瑞恩(Ryan Hass),中國不承認《台灣關係法》的存在,並指責美國對台軍售才是導致台海不穩定的因素,他如何看待《台灣關係法》45年來在平衡各方關係上所發揮的作用。

「很可惜我們在北京的朋友不慶祝《台灣關係法》,」何瑞恩說:「因為我的確認為,如果他們能承認它對台海兩岸關係所發揮的穩定作用那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

「馬習會」是抗衡美日高峰會的動作?

目前是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的何瑞恩說,他不認為喬·拜登(Joe Biden)總統與岸田文雄會面的時間點與習近平見馬英九的時間點「純屬巧合」。

“我認為這可能是北京一種努力的一部分,要告訴外界他們也有朋友,他們並不是被孤立和孤獨的,因為美國已經非常具體地展現出它正在加強並深化它在東亞的同盟關係,”他說。

身兼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辜負振甫與辜負倬雲講座主任的何瑞恩說,馬英九總統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對台灣有過貢獻,今日台灣已經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民主體制, “可以承受它的前領導人選擇與任何他們想要見的人見面。”

「我不會因為馬英九與習近平見面而夜不能寐。我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去想它,因為你知道,雖然他們的會面令人注意,不過我不認為它會改變兩岸關係、美中關係、中國對台政策,或台灣對中國政策的軌跡,」何瑞恩說。

馬英九訪中言行與中方高度契合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馬英九此次中國之行“投入十足的感情”,不斷強調兩岸“都是中華民族”,又多次談到“一中原則」、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其實也是他長期以來一直講的,就是『我們只要不斷附和中共要我們講的話,兩岸關係就會變好』」。他說,馬英九此行的發言“都跟中共官方人員的發言高度契合,令人懷疑是不是都是經由中國方面精心安排好的。”

陳方隅也認為,“馬習會”改時間“很明顯是針對美日峰會而來”,中國近來在黨的工作報告裡面把“反對外國勢力幹預”放在“反台獨”前面,顯然是特別要針對外國宣傳下功夫。

「馬英九作為一個聽話的棋子,表現極為優良,就是作為一個統戰的樣板人物。他的個人民族認同讓他心甘情願地做中共的棋子,事事配合演出,大概就是此行最大的意義,」但是陳方隅說,從幾天來中國仍然持續派軍機軍艦騷擾台灣就可以知道,這種統戰模式不會帶來任何改變。

「更何況,中共現狀就是要營造出『就是你民進黨搞台獨所以會把兩岸關係搞壞’的印象,然後可以把球做給泛藍政客,而台灣這邊就是有很多人會想要配合演出,以獲得政治紅利。這一切都不讓人意外,」身為《美國台灣觀測站》(US-Taiwan Watch)網站共同編輯的陳方隅說。

此外,陳方隅分析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的實際內容認為,習近平想要透過此次會面強調三點:1)給賴清德政府一個警告,就是必須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才可能與北京對話;2 )給台灣一個訊息,希望吸引跟多投資,“如果能轉移技術最好”;3)改期到與美日峰會撞期是“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對抗西方外侮”,同時也希望台灣不要向歐美靠攏。

「馬習會」效果不大

不過他說,這些大概都會是中共“單方面妄想”而已,效果不大,因為馬英九目前在台灣政壇的實質影響力很弱,而且賴清德政府“不可能重新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只可能從既有的蔡英文路線繼續發展,而且中共目前經濟非常差,不可能吸引到什麼投資。

「尤其在美中競爭下,技術轉移到中國等同於要被美國制裁的風險大增,更不會有人傻到站隊到中國這邊。因此,總的來說,馬習會能達成的實際效果非常小,」陳方隅說。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馬英九時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

習近平還說,“制度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員的歷史大勢。”

馬英九說,中華民族經經歷百年屈辱,最近30年在兩岸中國人努力之下一步步邁向共同振興中華之路,「雖然兩岸在不同理念之下發展,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該互助合作,治理振興中華」。

馬英九也提到,兩岸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未來兩岸應該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陸學者讚馬推動交流是「寒風中的暖流」

大陸學者表示,此訪是馬英九個人的「自我昇華」,其推動交流更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寒風中的一股暖流」,預期之後會有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活動發生,為兩岸關係發展寫下新篇章。

此次馬習二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陪同習近平出席會見,等於是三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現身接待。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本報指出,大陸對馬英九一行是高規格接待,沒有矮化問題。

觀察馬英九的講話,倪永杰認為,馬提到用中華智慧找到避戰方法,及引用魯迅「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詞句等,都是馬英九身體力行在做的事。

「從馬個人來說,這是一個自我昇華」,倪永杰說,過去馬英九談不統、不獨、不武,現在實際上在推動兩岸交流,這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寒風中的一股暖流」,甚至可說是兩岸「黑暗中的一束光芒」,更是對民進黨當局及台獨分裂勢力的一記當頭棒喝。

倪永杰認為,馬英九要做的是衝破民進黨當局的斷流對抗,衝破民進黨兩岸交流屏障的封鎖,他是要帶頭拉動兩岸交流的能量,形成一個大潮。其兩次率台灣青年赴陸交流,也邀請大陸青年來台交流,這是一個開創兩岸交流道路的指標性行動,預期後面會有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活動發生。

倪永杰指出,9年前的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篇章,這次兩人再度會晤則是寫了一個新的篇章,不僅增加兩岸交流的能量、降低緊張的態勢,也為撲朔迷離的台海局勢指出方向,即兩岸要交流、要互動、要合作、要發展,也要共同的情感、要共同的記憶等。

「當前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倪永杰說,台灣選後迄今,金廈海域漁船翻覆事件仍懸而未決,美國在台灣內部活動頻繁等,馬英九率團赴陸會是兩岸關係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行動,相信將對台灣青年正確認識兩岸關係及中國大陸造成影響。

文/曾曉輝博士(作者是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中華新聞通訊社長、中華時報社長)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習二會」登場 陸學者讚馬推動交流是「寒風中的暖流」, 習近平釣魚台國賓館設宴:歡迎你以後常來

馬英九10日晚間與習近平結束晚宴後,回到下榻的飯店。
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設晚宴送行馬英九,馬在眾人攙扶下走進飯店大門。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0日訊)此次馬習二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陪同習近平出席會見,等於是三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現身接待。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本報指出,大陸對馬英九一行是高規格接待,沒有矮化問題。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10)日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結束「馬習二會」後,由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設晚宴送行,馬英九回旅館時略顯醉態。

「馬習二會」傍晚5點結束後,雙方即驅車前往釣魚台國賓館,由習近平設宴為馬英九餞行。晚宴結束時,習近平還跟馬英九說了一句:「歡迎你以後常常來。」

馬英九晚間7時50分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送回下榻的中國大飯店。馬英九下車時有人攙扶,似乎多喝了兩杯,略顯醉態。

馬習二會選東大廳 媒體人爆背後原因:所有細節都考慮到了

馬英九今晚結束大陸訪問行程,預計明天早上8點35分從北京首都機場搭乘中國航空CA185航班,中午11點45分返抵桃園機場。

馬習二會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也是大陸國家主席接見外國元首會談的場地。媒體人謝寒冰分析認為,其中一個原因,以東大廳的規格來接待馬英九,很明顯是要讓馬英九回來之後,可以說得上話,不會被人家指責,甚至沒有一點被委屈或被民進黨見縫插針的地方,所以把所有細節都考慮進去。

針對馬習二會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謝寒冰10日在中天《頭條開講》節目中表示,很明顯的,這一次習近平在談話時,中間對詞語的選擇也好,或是他整個接待的規格,他就是要做到讓馬英九回來之後,可以說得上話,不會被人家指責,甚至沒有一點被委屈或是被民進黨見縫插針的地方,所以他把所有細節都考慮進去。

謝寒冰接著指出,馬習會還沒開始之前就有人在叫,馬英九如果敢走進台灣廳、福建廳,就降低國格。大陸顯然有考慮這個因素,也不要讓馬英九回來被罵,所以就選在東大廳。

謝寒冰指出,東大廳的規格就沒話講了,而且東大廳還有他的涵義存在,除了他是最高規格,就是接待世界最重要元首,也在東大廳。更重要的是港澳回歸,也在東大廳,又隱含回歸的意圖。

謝寒冰接著指出,讓想要見縫插針的人既無法講話,又顧到馬英九的面子,也展現自己的意涵,這個安排是經過多重考慮後的決定。

馬英九脫口喊「中華民國」!網讚:是真心話

前總統馬英九率青年學子訪陸,今(10)日下午4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中共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人民大會堂北門台階鋪設紅地毯迎接馬英九一行,用「馬英九先生」稱呼馬英九。馬英九致詞時強調,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過馬英九在講到「中華民族」時,脫口說出「中華民國」,媒體人黃揚明、謝曜州都對此嘖嘖稱奇,網友也直呼「馬總統不是故意的,是真心話!」

馬英九和習近平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會晤後,一別近9年。當年習近平曾經在馬習會上和馬英九說「後會有期」,馬英九先前表示想和習近平再度碰面的心願終於實現。原本外界猜測,習近平會在福建廳還是台灣廳會見馬英九一行,氣氛大不同,結果會面地點都與預測不同。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大陸舉辦重大外事活動和重要會議的場所,東大廳位於人民大會堂一樓東側,於2016年對外開放使用。

黃揚明今(10日)在臉書發文直呼,馬英九在馬習二會中,要說「中華民族」時,脫口說出「中華民國」,「這次握手約15秒,溫馨!」他提到,與2015年馬習會的不同之處還有: 2015年彼此互稱「先生」,這次馬英九稱習近平「總書記」、習近平稱馬「先生」。

謝曜州也驚呼,「馬英九當著習近平的面講出“中華民國”!」並補充說:馬是口誤 把中華民族講成中華民國。

網友表示「比民進黨的勇多了」、「”台灣國”民表示:喪權辱國啦」、「謝謝馬總統促進兩岸和平,有對話是好的」、「這次塔綠班又有一票人要改姓馬了嗎?」、「你講你的中華民族,我講我的中華民國,一個中華民,各自表述」、「馬發自內心地要用中華民國統一中國啊」、「馬總統是真心話啊」、「馬習會是馬英九的強項。馬習二人都搶得現實光芒和歷史位置」、「比孬種覺青厲害」、「他不是故意的,是真心的!」

不只喊中華民國!馬英九還提「各自表述」 徐巧芯:口誤是藝術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指出,馬英九在提到「九二共識」時,也脫口講出「各自表述」,直呼「口誤,是一種藝術。」

徐巧芯提到,馬前總統不但在習近平面前說出了中華民國。提到「九二共識」時,也同時提「各自表述」。她直呼,「口誤,是一種藝術。」

網友表示「馬總統真調皮」、「各自表述,各自口誤」、「我不認為那是口誤」、「馬前總統,辛苦了」、「馬總統真調皮XD」、「給馬總統點讚」、「相信台灣新聞也會是一個口誤各自表述」、「好厲害的口誤!」、「技巧性口誤」、「這個口誤很藝術,馬前總統加油!」

還有人說「哎呀呀~民進黨又要崩潰了!你們有誰敢在習大大面前講『中華民國』四個字的嗎?只會出一張嘴,但並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辦法做到馬總統做到的事情!民進黨真的無能又廢」、「綠媒不會報」、「不管如何,都是說了」、「馬英九上次就說『兩岸同屬中華民國』了,中國也是中華民國的」、「值此兵凶戰危之際,馬英九訪問大陸,給台灣百姓不會打仗的信心和希望」、「民進黨誰敢去對岸講中華民國四個字?」

揭馬習二會3重點 學者:馬脫口中華民國「應是有意的」

馬習二會今日下午4時舉行,前總統馬英九當中共中央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面脫口說出「中華民國」四字,看似口誤,但學者分析,這應是有意之舉,「馬辦有下了一些功夫」。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受訪指出,這次會見的接待規格極高,第一,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接待重要外賓、高級別會議舉行之處;第二,習近平、王滬寧、蔡奇三位政治局常委同時在場接待一人,較為罕見。

對於馬的談話,王信賢分析,他是想表達台灣在其執政八年期間的立場,所以談及九二共識、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中原則等;同時還夾帶「中華民國」一詞,「這應是有意的」。

從習近平的講話來看,王信賢分析,習欲傳達三重點: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兩岸青年交流,這些恰是在民進黨執政之下,除了法理台獨之外,大陸還在意的「去中華文化」問題。另從馬講話也可看出,雙方對這三重點具有共識。此外,習的講話較為柔性,促統講得較少,但這與會面對象是馬有關,「講反獨就夠了」。

不過,兩人談話也有交鋒與分歧之處,王信賢舉例,習稱兩岸制度不同不改同屬一國事實;馬則在大陸能接受的大框架下,提及和平反戰、重視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王信賢認為,北京容許馬在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前提下做此論述,是一種較具善意的體現。

王信賢認為,習也希望藉此會見,向民進黨政府畫出九二共識這條線,以及民族、文化等較具彈性的議題,就測試綠營怎麼接招;而民進黨的回應,也涉及北京如何看待賴清德對520上任後尋求的兩岸關係。同時,習要告訴台灣民眾,九二共識、反台獨就是走和平的道路。

從大局上而言,王信賢指出,馬習二會對於兩岸關係的緩和會有幫助,同時讓北京方面以此做內宣、以緩和大陸民眾對台的民族主義情緒,也讓北京看見台灣仍有人對和平、交流及中華文化與民族具有期待。

對於馬習二會能為兩岸帶來多久的和緩局勢?王信賢認為還需再觀察,尤其中共對於賴清德政府「觀其行會多於聽其言」,因為對賴蕭「獨上加獨」的定性已經很清楚,不會輕易改變。

陸學者讚馬推動交流是「寒風中的暖流」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日下午高規格接待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一行,引發外界關注。大陸學者表示,此訪是馬英九個人的「自我昇華」,其推動交流更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寒風中的一股暖流」,預期之後會有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活動發生,為兩岸關係發展寫下新篇章。

此次馬習二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陪同習近平出席會見,等於是三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現身接待。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本報指出,大陸對馬英九一行是高規格接待,沒有矮化問題。

觀察馬英九的講話,倪永杰認為,馬提到用中華智慧找到避戰方法,及引用魯迅「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詞句等,都是馬英九身體力行在做的事。

「從馬個人來說,這是一個自我昇華」,倪永杰說,過去馬英九談不統、不獨、不武,現在實際上在推動兩岸交流,這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寒風中的一股暖流」,甚至可說是兩岸「黑暗中的一束光芒」,更是對民進黨當局及台獨分裂勢力的一記當頭棒喝。

倪永杰認為,馬英九要做的是衝破民進黨當局的斷流對抗,衝破民進黨兩岸交流屏障的封鎖,他是要帶頭拉動兩岸交流的能量,形成一個大潮。其兩次率台灣青年赴陸交流,也邀請大陸青年來台交流,這是一個開創兩岸交流道路的指標性行動,預期後面會有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活動發生。

倪永杰指出,9年前的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篇章,這次兩人再度會晤則是寫了一個新的篇章,不僅增加兩岸交流的能量、降低緊張的態勢,也為撲朔迷離的台海局勢指出方向,即兩岸要交流、要互動、要合作、要發展,也要共同的情感、要共同的記憶等。

「當前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倪永杰說,台灣選後迄今,金廈海域漁船翻覆事件仍懸而未決,美國在台灣內部活動頻繁等,馬英九率團赴陸會是兩岸關係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行動,相信將對台灣青年正確認識兩岸關係及中國大陸造成影響。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習二會」登場 馬英九脫口說出「中華民國」 習近平見馬英九談話全文曝

馬英九、習近平握手畫面曝! 馬:度盡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0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下午四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中共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人民大會堂北門台階鋪設紅地毯迎接馬英九一行,習近平用「馬英九先生」稱呼馬英九,並稱他素有民族情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致力振興中華,「我對此高度評價。」馬英九在致詞時表示,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馬英九和習近平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會晤後,一別近9年。當年習近平主席曾經在馬習會上,和馬英九說「後會有期」。馬英九先前表示想和習近平再度碰面的心願實現。

之前外界猜測,習近平會在福建廳還是台灣廳會見馬英九一行,結果都猜錯。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大陸舉辦重大外事活動和重要會議的場所。東大廳位於人民大會堂一樓東側,於2016年對外開放使用。

馬英九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脫口說出「中華民國」

「馬習二會」今下午四點登場,馬英九致詞時一開口,稱呼「習總書記好」。他說,「我們的各位朋友,我們代表團同仁與學員以及在場的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這次我帶著台灣的青年學子訪問大陸,感謝大陸方面的熱情接待,這幾天的行程,同學們深刻瞭解中華文化的根源,體驗大陸實際發展面貌,更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的情感。」他並重申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更一度把「中華民族」講成「中華民國」。

馬英九表示,中華民族過去經歷了百年屈辱,最近30年在兩岸中國人的努力之下,一步一步邁向共同振興中華之路。雖然兩岸在不同的體制下發展,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應該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這也是2015年和習先生會面的時候,雙方達成重要的作為一種理念。

馬英九表示,去年他帶著台灣的青年學子訪問大陸,並邀大陸高校師生回訪台灣。大學生那種自然的水乳交融,可說是渾然天成、欲罷不能。具體到兩岸的年輕人,代表中華民族的未來,能夠在人生較早階段建立友誼,一定可以為兩岸有序的和平繁榮並向更堅實的基礎。

馬英九表示,看著兩岸青年學子引領的熱情善意,他進一步思考中華民族後代子孫的幸福,對民眾來說,沒有穩定和平的兩岸,就沒有安安靜靜組織台灣。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沒有和平繁榮的兩岸,也不會有璀璨的光明,就是我誠摯的希望。雙方都應該重視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維護兩岸和平與中華文化蘊含的智慧,確保兩岸互利雙贏。

馬英九表示,最近兩岸情勢緊張,引發不少台灣民眾不安,但是他始終記得,魯迅先生說過,「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馬英九說,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的後果,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兩岸爭端,避免走向戰爭。

馬英九表示,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未來我們應該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擱置爭議,共同創新,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馬英九表示,他誠摯的期盼兩岸互利共贏,攜手合作,振興中華。其中2015年在新加坡,我與習先生會面的時候,確認九二共識的重要性。

馬英九重申,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為:「1992年11月16日,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兩岸授權下,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是兩岸能夠繼續交流的共同政治基礎。」

以下是習近平談話全文:

尊敬的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好,我跟馬英九先生已經第二次見面了,我們第一次見面很多人都記得。這次看到他們來,大陸現在是一個風光美好的季節,看到來了一些年輕的朋友,伴著青春風采。

我對於你們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馬先生素有民族情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致力振興中華,我對此高度評價。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舉世無雙的中華文明,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感到驕傲和榮光。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漫長歷史,記載著歷代先民遷居台灣繁衍生息,記載著兩岸同胞共禦外侮,光復台灣。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

兩岸同胞一路走來始終一脈相承,心手相擁,守望相擁。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也好,兩岸未來才會好。兩岸青年要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的新輝煌。

我先說這些,借此機會聽聽馬英九先生和台灣青年朋友的。

台商:經貿做基礎 兩岸和平更穩固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日下午會見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一行,在陸台商普遍肯定馬英九此次訪陸之行,希望此行能夠讓兩岸有更多的和平交流發展,增進彼此了解,也希望新政府能夠與對岸互釋善意,秉持雙向交流,建立更順暢的溝通管道和機制,相信用經貿做基礎,兩岸和平一定會更穩固。

談及馬習二會給台商的幫助,杭州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周鮑華向本報表示,希望馬英九能夠代表台胞、台商的心聲,讓兩岸之間有更多的和平交流、發展,增進彼此了解,也希望他把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向台灣傳遞一些中華文化的正能量訊息。同時,兩岸和平發展交流有利於台商回饋家鄉,這些都是台胞、台商共同的期盼。

馬習二會有望讓兩岸緊張趨緩,給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建議?周鮑華直言,希望兩岸在和平善意的互動之間互相表白,不互相刺激並增進了解,共同探討未來發展交流的方向。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選前數度成為兩岸爭議,周鮑華表示,希望陸方能夠繼續延長ECFA期限,不要終止,對台灣產品的進口能夠持續保持順暢的銷售管道;我們也希望台灣新政府釋出善意,對大陸產品的進口有一定的包容,在關稅、產品檢驗等方面作出合理、合法且公平的決策。

周鮑華強調,希望新政府能夠秉持雙向交流,互釋善意,建立更順暢的溝通管道和機制,相信用經貿做基礎,兩岸和平一定會更穩固。

廈門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則認為,馬英九此行讓人充分了解到兩岸交流、溝通的重要性,他與陸方相當高層的部門官員接洽交流,可以減少兩岸之間的認知差距,拉近大家的相互了解,對於台海之間的和平穩定帶來積極正面的意義,也給在大陸的台胞、台商帶來信心。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陸進入尾聲 「馬習二會」擬明日登場 

北大安排馬英九漫步校園,巧遇台灣學生打太極,馬英九脫下西裝現學幾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展開第二度訪陸行,而各界都非常期待他是否會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演「馬習二會」。前總統馬英九訪陸進入尾聲,雖然盛傳「馬習二會」將在明(10)天登場,但是,目前為止陸方和馬辦都不證實。

馬英九今(9)天則是參訪北京大學,並且首度脫稿演出,讚美北大,終於有人寫對他的名字筆畫。

北大台生vs.前總統馬英九:「馬先生您好(握手),歡迎來到北大,我是台灣新竹的。」

北大安排馬英九漫步校園,巧遇台灣學生打太極,馬英九脫下西裝現學幾招!副部級的北大黨委書記郝平,北大校長龔旗煌一路陪同,更讓台大畢業的馬英九讚嘆,北大真的有文化。

前總統馬英九:「我這個名字到現在為止,只有你們寫這個「英」是寫對的,因為那個不是「一捺」是「一點」,明白了嗎(哈哈哈)。」

馬英九訪陸9天以來,難得大脫稿,逗笑現場。第二度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並踏足北京,外界盛傳可能在10日上演「馬習二會」,但是,截至9日傍晚,馬辦與陸方都三緘其口。

北大新聞學院博士生 劉欣:「人跟人之間這樣的一個親近,其實恰恰能反映出,人心之間的距離跟流動,做為一個學生一個個體,感受到馬英九先生的可愛。」

前總統馬英九:「我也要再次邀請北京大學的老師與同學們,能夠回訪台灣,由我們馬英九基金會來安排各項活。」動

據了解,部分隨團訪陸的台媒在今日傍晚陸續接到通知,告知需在10上午抵達馬英九下榻之飯店,並分時段接受2次核酸檢測,同時發放「採訪證」,於下午2時45分前往人民大會堂北門集合。不過,簡訊中據悉並無寫出確切的活動內容。

由於如此高標準核酸檢測,只有習近平出面會見賓客時才會安排,故推測應是為馬習二會做準備。另外,馬英九一行明日上午預計會先參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但因涉及機密故未安排媒體隨行。至於馬英九究竟會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或「台灣廳」會面?目前仍尚不清楚。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赴北京大學交流 馬:今天果然「後會有期」,朱立倫籲民進黨思考兩岸要和平還是對抗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9日)下午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今天(9日)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校長龔旗煌出面接待,先陪馬英九參訪校園。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進行大範圍交流時,馬英九致詞時表示,今天來到北京大學,很開心見到所有在座的朋友,同時也看到了不少熟面孔,「上次我們在台灣相見,今天果然『後會有期』,在北京大學與各位重逢、敘舊。想趁著與各位朋友相聚在此的機會,分享我個人對與兩岸青年交流的觀察與想法。」

在未名湖畔,馬英九遇到幾名身穿白衣的學生在打太極拳,其中一名是台生。在貴賓接待室「臨湖軒」分成兩組,馬英九與北大學者交流,大九學堂學子與北大學生做小範圍交流,之後再前往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進行大範圍交流。

在參觀校園時,馬英九遇到幾名打太極拳拳的北大學生,有名台生說,「馬先生您好,歡迎來到北大,我是台灣新竹的。」

兩岸學生在臨湖軒交流時,北大學生的楊晨和大九學堂訪問團長劉秉叡,去年在陸生訪台期間建立起深厚友誼,這次在北大學生交流會現場,兩人相見歡,劉還稱楊為「晨哥」。劉秉叡說,這次來大陸,最期待的就是來北大和晨哥見面。

馬英九一行和北大師生的交流地點,選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先由媒體拍攝北大書記郝平、馬英九致詞後,進行閉門座談、互贈禮物。結束時,安排媒體採訪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交流的北大老師當中,去年陪同陸生訪台的丁寧也在其中。她是知名的大陸桌球女將,今年34歲,已經退役,職業生涯獲獎無數,曾包攬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大陸全運會冠軍的「全滿貫」選手。現任北京大學團委副書記,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講師。

前總統馬英九(中)今天(9日)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右二)、校長龔旗煌(左二)出面接待。(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去年他帶領30位大九學堂的同學到大陸,與三所大學進行交流;去年七月也成功邀請五所大陸高校學生回訪台灣,其中就包含北京大學。猶記台灣之行的最後一站,兩岸同學們一同前往平溪放天燈,「我想正是因為各位年齡相仿、語言文化相同,在天燈上的願望才會如此地相近。」

馬英九表示,透過一來一往的交流,讓他深刻體會兩岸年輕人的互動是如此「渾然天成,欲罷不能」,自然又熱絡,相信郝書記也深有所感。雖然相處時間短暫,但大家交換「微信」速度之快,無須催促便建立起了聯繫的管道。而且就他所知,至今仍有許多同學保持往來、甚至邀訪,希望透過今天的座談,各位也能結交到不錯的朋友。

馬英九表示,推動兩岸學生交流,是此行最重要的初衷也是努力的目標,去年在南京中山陵題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可以說延續了國父在去世前所說的「和平、奮鬥、救中國」。而北京大學不僅是戊戌變法的產物,也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興學圖強的結果,希望兩岸年輕人未來能夠延續這份精神,兩岸之間能夠和平奮鬥,振興中華。

馬英九也當場再次邀請北京大學的老師與同學,能夠回訪台灣,由馬英九基金會來安排各項活動,延續上次的友情,這次他也會親自陪著大家,一起體驗更多元的台灣風土民情。

國民黨出訪美、中 朱立倫籲民進黨思考兩岸要和平還是對抗

國民黨高層陸續出訪中美,黨主席朱立倫今(9)日到台南主持市黨部主任委員交接儀式時受訪表示,國民黨的政策是「親美和中」,希望民進黨正視世界反對、不支持台獨的現況,思考520後兩岸是要和平還是繼續對抗。

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啟程參訪大陸11天;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4日率團赴美,與國際部主任黃介正和駐美代表處同仁會合,展開為期6天的拜會行程。

朱立倫指出,國民黨的政策一向是「親美和中」,希望夏立言副主席跟美方智庫、官方、學者或僑界的溝通都能非常順利圓滿。

朱立倫說,前總統馬英九這次去大陸參訪,相信他一定都是秉持希望兩岸能夠和平,希望大家能夠在一個善意交流的狀況之下,相信他能創造最好的一個環境。國民黨向來都是根據黨章來推動兩岸關係,希望兩岸在穩定的交流下,創造兩岸雙贏的環境,我們非常樂見他這次到大陸參訪,祝福他一切順利。

針對民進黨抨擊馬英九訪中是「自毀國格」,朱立倫表示,民進黨一向是反中、抗中、去中,推動台獨是民進黨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國際社會都是反對台獨,或不支持台獨,國民黨更是以堅定的立場反對台獨,希望民進黨要思考清楚,520之後,兩岸是要和平,還是繼續對抗,這是民進黨的抉擇。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遊八達嶺長城 唱抗日歌曲〈長城謠〉哽咽拿手帕擦鼻子

前總統馬英九9日前往八達嶺長城遊覽。(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9日)上午在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下,前往八達嶺長城遊覽。在長城上,馬英九與學生合唱抗日歌曲〈長城謠〉,當唱到「長城外面是故鄉」,馬英九情緒有些激動,眼眶紅紅的,還拿出手帕擦了擦鼻子。

前總統馬英九在長城上留影。(藍孝威攝)

國父孫中山曾登臨八達嶺長城,評價「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始皇雖無道,而長城有功於後世,實與大禹治水等」,將長城抵抗外虜的功用與大禹治水安定九州相提並論。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八達嶺今天戶外氣溫只有9度,風有些大,已73歲的馬英九穿上卡其色風衣,頭戴寫著「KMT」的棒球帽,扶著欄杆爬了一段長城。

管理單位也給予半清場的禮遇,途中遇到一些遊客,馬英九高興的說:「大家好!」遊客回說:「兩岸一家親!」還有遊客想和馬英九握手,馬英九也伸出手,但隨扈立即擋住民眾。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9日)上午遊覽八達嶺長城。在長城上,馬英九與學生合唱抗日歌曲〈長城謠〉。(藍孝威攝)

馬英九走訪的是八達嶺長城北一樓和北二樓等處,解說員提到所在城樓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率軍民興建,馬英九說:「我知道,我跟他很熟」。馬英九也從口音辨識出解說員是河北人,讓解說員非常佩服,直言「太厲害了」。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9日)上午遊覽八達嶺長城。在長城上,馬英九與學生合唱抗日歌曲〈長城謠〉。(藍孝威攝)

馬英九在長城上,從口袋掏出一紙歌詞,和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與學生合唱〈長城謠〉。馬英九問解說員,「你會不會唱?」年輕的解說員坦言:「不會,您教我!」馬英九表示,「我們小學就會唱,非常感動。」

當唱到「長城外面是故鄉」,馬英九情緒激動紅了眼眶,唱到最後高音部分,「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馬英九舉臂握拳。

〈長城謠〉是由潘孑農作詞,劉雪庵作曲的歌曲,於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戰歌週刊》上發表,也是著名的抗日歌曲。歌詞為:「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自從大難平地起,奸淫擄掠苦難當。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沒齒難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鄉。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寇逞豪強。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

1950年代,劉雪庵因創作了歌曲《何日君再來》而被中共打成右派,〈長城謠〉因此在大陸被禁止演唱長達20多年。但是台灣香港的藝人沒有忘記這首歌,一代又一代傳唱下來。直到1979年劉雪庵被平反,〈長城謠〉的旋律又重新在大陸響起。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會北京市委書記 為兩岸和平發展更盡一份心力

前總統馬英九(左)一行訪問大陸,今天(8日)晚間在北京飯店18樓頂樓會議廳會見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右)。(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訪問大陸,今天(8日)晚間在北京飯店18樓頂樓會議廳會見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後共進晚餐。待馬英九一行入座後,尹力介紹了在座的大陸官員,包括中共中央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夏林茂和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首先他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對馬先生及台灣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尹力主動表示,「我們注意到4月3日台灣發動了強烈地震,對於受災的同胞表示慰問,北京市也願意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協助。」

尹力表示,近日來,通過新聞報導,看到馬先生一行猶如親人般的回家,想必大家通過這幾天的參觀訪問,各種活動,也有著一些深的感受。

尹力表示,長期以來,馬先生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交流交往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兩年清明期間,馬先生率團來大陸祭祖尋根參觀訪問。身體力行弘揚中華民族的慎終追遠,崇敬祖先的優良傳統,充分體現了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對於這些我們深表贊賞和敬佩。」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尹書記是學醫出身,留學俄羅斯五年,能運用所長,在更大的公共衛生服務上有所發揮,在任職四川與福建期間,有效控制疫情,贏得社會廣泛讚譽,這是「醫生報國」的佳例,他個人也深表敬佩。

馬英九表示,今天早上帶著青年學子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也就是盧溝橋紀念館,個人深有所感。1937年7月7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師與日軍發生衝突,這場衝突被視為中國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七七事變。

馬英九表示,面對日本軍國主義侵擾,中國百姓奮起抵抗,同年年底12月13日卻發生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事件。去年拜訪南京,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心非常衝擊,十分哀痛,因此最後在留言簿留下「歷史絕對不可遺忘」,希望年輕人要深刻體會,中國人必須自立自強,才不會任人宰割。

馬英九表示,這次帶著年輕朋友訪問大陸,為的就是繼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去年三月帶著學生來訪,七月邀請了大陸五所高校的學生回訪臺灣,包括北大清華等等,在九天的行程當中,認識了幾個很不錯的年輕朋友,也發現年輕人之間無所不談,相仿的年齡,關注的問題也更相近,「我稱作渾然天成、欲罷不能的互動,更讓我確定兩岸間學生的交流之必要性。」

馬英九表示,邀請回訪臺灣的五所高校中,其中就有來自北京的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也是大陸最富盛名的高校。明天將會參訪北京大學,預計也會和去年來臺灣的各校同學碰面,可以說是敘舊,也是讓兩岸青年交流更加溫。「尹書記,我知道您曾在俄羅斯求學五年,一定很深刻體會深入交流對年輕人的重要性。」

馬英九表示,兩岸之間存在歷史遺留下錯綜複雜的關係,也有交流往來所遺留的事務性問題,但因為過去兩岸有「九二共識」作為共同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才能擱置爭議、擁有互信、共創雙贏。在他任內,兩岸簽署了23個協議,實現三通直航,讓兩岸人民都受惠。尤其是ECFA,就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即使是民進黨政府也不敢貿然廢止,再次顯現了兩岸人民在經貿、生活上的實際需要,是政治切割不開的。

馬英九表示,他誠摯希望,雙方仍需要持續交流,尤其是年輕人,未來會繼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為兩岸和平發展更盡一份心力。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習近平:曙光就在前頭 ,尹力:要進一步降低老年患者的重症率和病亡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2日訊)中國再次爆發了“疫情海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首先強調中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以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之後承認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但他緊接著說“曙光就在前頭”。新科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元月1日主持北京新冠疫情防控會議時強調,“要進一步降低老年患者的重症率和病亡率”,

尹力書記雖然沒有提及具體數字,但似乎也間接透露了北京新一波疫情導致的老年患者的病亡率並不低,他的這一說法與中國官方公布的低到幾乎烏有的疫情死亡數據明顯矛盾。

到底是當局管理無能無力查清還是存在着一個隱瞞疫情詳情的機制不得而知,兩者或者都存在?中國到底多少人死於新冠疫情,一直是一個謎。根據官方的數字,12月7號當局“鬆綁”以來,全國死於新冠人數只有十幾個人。

中國的官方專家梁萬年12月29日這樣說:在疫情流行和快速傳播期,很難準確判斷有多少病死率、死亡率,要等疫情周期過去後,才能比較精準判斷。他的說法引起質疑的是,到底每天多少人死於新冠疫情,這是可以立即公布的,並不需要等到疫情周期過去之後。

還有一些跡象顯示,中國的一些醫生在填寫病人死因時受到了壓力。

紐約時報30日的一則報道援引北京一座私立醫院的醫生說,他們被要求“盡量不要寫重症新冠肺炎造成的呼吸衰竭”為主要死因。有跡象表明,中國官員正在對醫生施壓,不要在死亡證明上“隨意填寫新冠”。

但是,一些跡象顯示這一波“新冠海嘯”因為是幾何級爆發,因之死亡的人數是巨大的,一些很不正常的現象也在支持這一看法,邯鄲殯儀館表彰火化超額完成,廣州殯儀館延至元月10日後受理死亡,北京火葬場門外載屍車隊大擺長龍,燒不過來,拉倒通州等地排隊。

而且,僅根據傳出的訃告,北京一地短時間內病亡的知名人士相當集中,病因不詳。

中國疾控中心前首席科學家曾光12月29日表示,奧米克戎病毒傳染風暴超過想象,他估算僅北京市感染人數可能已超過80%,甚至還有可能更高。全中國染疫的超過六億。

全中國因染疫死亡的人有多少?英國健康數據分析公司Airfinity12月30日表示,考慮到中國解放後 疫情泛濫的情形,估計中國目前每天染疫死亡病例已達11000人,自12月1日以來,累計染疫死亡病例可能已達11萬人。該公司預測,中國染疫死亡將在1月23日達到峰值,到時單日死亡病例將上升至25000例左右,如果從12月1日算起,屆時累計死亡病例將達58.4萬人。該機構估計,到今年四月底,中國全境染疫死亡病例將高達170萬人。

“曙光就在前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首先強調中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以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之後承認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但他緊接著說“曙光就在前頭”。

法新社周日相關報道稱:“就在他的國家面對一場新冠疫情爆炸性增長的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曙光就在前頭’”。報道說,“在武漢出現第一批新冠病毒三年之後,中國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終結了嚴酷的‘清零政策’”,從那時起,“中國的醫院被大量的老年患者所淹沒,火葬場人滿為患,許多藥店的發燒藥都搶購一空”。

一些網友更希望在新年致辭中對正在遭受疫情之苦的百姓表達一點關切,但強調:“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倒是再也不提一直堅持到2022年11月的“堅持清零不動搖”,清零政策被指給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次生災害, 造成的災難和創傷甚至遠勝於疫情本身。

許多中國人死於疫情,但在官方報告中至今不能為他們正名,僅從12月7號“鬆綁”以來,社交網絡紛傳的親友、名人死亡的消息就令人震駭,沒有在新年賀詞中悼念他們,但是他引人注目地提到了不久前逝世的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

他說:“2022年,江澤民同志離開了我們”,他在簡短的新年賀詞中再次用一個段落讚頌江澤民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他曾在江澤民悼詞中已經強調了逝者的“崇高風範”:讚揚江在任期屆滿的時候“到點下車”。

在清零無法清零,疫情爆炸,被迫放棄清零之後,習近平是否也許需要前任的加持?人們注意到,習近平辦公室的書架上有了新變化,有兩張照片首次出現,一張是習近平與江澤民、胡錦濤的合影,一張是江澤民向習近平父親習仲勳敬酒的照片。

讚揚江澤民的崇高風範後,新年賀詞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北京冬奧會、神舟系列飛船“接力騰飛”,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等等,然後:“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繫世界的中國”。

有網友質疑,其實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中國的朋友這些年越來越少,除了與名聲不好的俄羅斯、伊朗、北朝鮮關係緊密,“可以說我國這些年在世界上越來越孤立”。“戰狼外交”也加速敗壞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不過,講完“今天的中國”之後,提到“明天的中國”,其中一段也引起注意。他說:“中國這麼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

人們可能不敢想象這段話是對11月底爆發的“白紙運動”的某種回應。在那場運動中,一些中國人公開喊出“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 ”的口號,其政治訴求罕見地明確。但一些參與活動的青年後來遭遇當局的打壓。

還有網友懷疑地表示,十年以來,當局對言論的鉗制變本加厲,對民間的打壓有過之而無不及,“講真?要跟大家溝通協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