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國際觀察)多重挑戰考驗李在明執政智慧

中新社首爾6月5日電 (劉旭 季龍雨)韓國總統李在明已於當地時間4日宣誓就職,並在當天晚些時候公佈了新內閣首批人選。儘管他在就職講話中表示將全力以赴盡職盡責、不辜負國民的期待,但輿論普遍認為,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分裂加劇、外交壓力上昇等多重挑戰,如何在推進改革的同時彌合社會撕裂、重塑政府信任,將是李在明政府的重要課題。

在4日的就職講話中,李在明表示將努力實現大團結,成為包容和服務全體國民的“全民總統”,並承諾將首先恢復民生和經濟,建設持續增長和發展的社會。在外交政策方面,李在明表示,將推行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從國家利益與實用性的角度出發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俊生對中新社記者指出,李在明在確認當選後的一系列表態都在回應韓國國內最重要的兩大關切,即恢復正常政治秩序和走出經濟發展困境,釋放出“恢復秩序、復蘇經濟、包容團結”的重要信號。

李在明當天還公佈了新一屆政府人事安排,提名共同民主黨最高委員會委員金民錫為國務總理,提名李鍾奭為國家情報院院長、姜勛植為總統秘書室室長、魏聖洛為國家安保室室長。

“李在明的政治經驗相對豐富、行事風格務實”,王俊生表示,綜合分析李在明新內閣成員的背景,可以看出李在明努力彌合社會分歧的姿態。

韓國前青瓦台國政情況室室長權起植也表示,“李在明是一名實用主義者,預計他將集中精力於追責緊急戒嚴事件所涉人員和恢復經濟兩方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陳向陽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說,李在明就任有望推動因緊急戒嚴風波而陷入動蕩的韓國政局回到正常軌道,但也將面臨諸多“暗礁”。

一方面,韓國進步和保守的政治極化態勢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雙方仍有可能圍繞李在明司法案判決、追責緊急戒嚴事件所涉人員等議題繼續展開鬥爭。

與此同時,受美國濫施關稅衝擊和政局不確定性影響,韓國經濟復蘇乏力,韓國中央銀行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從1.5%大幅下調至0.8%,將2026年經濟增長預測值從原1.8%下調至1.6%,經濟乏力表現明顯。

在競選期間,李在明曾公佈《從現在開始的真正韓國》競選綱領集,包含“恢復”“增長”“幸福”三大願景以及15項政策課題、247個具體承諾。

“隨著人事任命的不斷推進,李在明提出的政策理念將不斷具象化。但如何在多重挑戰的大背景下落實他所勾畫的發展願景,是對李在明政府執政智慧的一大考驗。”王俊生表示。(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國際觀察)三個關鍵詞看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

中新社柏林2月24日電 題:三個關鍵詞看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24日淩晨公佈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初步計票結果。基督教民主聯盟與基督教社會聯盟組成的聯盟黨以28.6%的得票領先其他政黨,在選舉中獲勝。根據預測,基民盟總理候選人弗里德里希·默茨將被提名為德國新任總理。回顧本次選舉,三個關鍵詞揭示了德國政壇的變化與挑戰。

 

贏家

儘管未能達到其設定的30%的目標,但聯盟黨還是斬獲支持率第一的成績。當地時間23日,在投票站18時關閉後公佈的出口民調,及計票進展實時跟進數據加持下,勝券在握的基民盟主席默茨宣佈贏得本屆聯邦議院選舉。他表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結果”。“今晚我們慶祝,從明天早上開始工作。”基民盟秘書長卡爾斯滕·林內曼也向媒體表示,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聯盟黨贏得了選舉。他表示,人們希望發生政治上的變化。

此次選舉,右翼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獲得了20.8%的歷史最佳得票率,一躍成為議會第二大黨。在德國東部的多個聯邦州,選擇黨均成為第一大黨。德國媒體用“最大贏家”來描述這一結果。德國選擇黨總理候選人愛麗絲·魏德爾稱他們取得了“歷史性成功”。儘管默茨明確排除了與該黨組閣的可能性,但魏德爾仍表示願意和聯盟黨合作。她還表示,選擇黨將發揮作用,推動其他政黨採取更合理的政策。

 

失利

現任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遭遇重大選舉失敗,僅獲得16.4%的選票。德媒稱,這是社民黨首次在聯邦議院選舉中跌至第三。朔爾茨在回應時表示,這是令社民黨痛苦的選舉結果,也是一次選舉失敗,自己對這一選舉結果負有責任。他向默茨表示祝賀,並表示將不參與組閣談判。社民黨主席拉爾斯·克林貝爾宣佈將啟動黨內人員重組。他表示,這一選舉結果需要社民黨作出變革。不僅需要在組織和綱領上進行重新規劃,也需要在人員配置上作出改變。

去年11月退出政府執政聯盟導致提前大選的自民黨也成了此次大選輸家。結果顯示,自民黨得票率僅4.3%,這意味著其無法進入聯邦議會。該黨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主張在選戰期間都缺乏說服力。自民黨主席林德納在23日晚已宣佈退出政壇。除了林德納,自民黨副主席沃爾夫岡·庫比基同日晚也宣佈,如果其政黨未能突破5%的選票門檻,他將退出黨內領導層。

 

挑戰

默茨在宣佈勝選後便呼籲盡快組成新政府,稱“世界不會等待德國,我們必須迅速具備執政能力。”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將決定執政格局。儘管目前組閣談判尚未開啟,但不管未來德國新一屆政府是何種架構組成,擺在面前的經濟、政治等困難挑戰重重。

德國經濟研究所主席馬塞爾·弗拉茨舍認為,本次選舉結果標誌著德國政治的重大轉折。他表示,政黨政治的高度分裂可能導致兩黨聯合政府存在難度,即便能組成政府,推動明確政策方向也將面臨重重困難。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彼得·萊賓格呼籲盡快組建新政府。他指出,德國經濟迫切需要一個擁有穩定多數、具備執行力的新政府,這樣才能解決在許多問題上存在的決策和行動停滯問題。

德媒分析指出,新政府必須重新調整德國在歐洲的角色,尤其是在跨大西洋格局劇變背景下。此外,經濟復蘇、加強民生、控制難民問題也將是新任總理的關鍵任務,也是選民的高度關切。正如選舉當日中新社記者聽多位選民反復提及的一樣,他們期待新一屆聯合政府能產生一些新的推動力,以助推經濟增長,真正解決過去暴露的一些問題。(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财经

(國際觀察)德國“交通燈”執政聯盟破裂影響幾何?

中新社柏林11月8日電 題:德國“交通燈”執政聯盟破裂影響幾何?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對德國而言,2024年11月6日是舉足輕重的一天。在烏克蘭危機、通貨膨脹高企和經濟衰退等壓力背景下,德國“交通燈”執政聯盟經過3年艱難執政于當日解散。此時,距離原定大選日不到一年。

本屆執政聯盟由社民黨、綠黨、自民黨聯合組建,因三黨代表色分別為紅、綠、黃,聯盟也被稱為“交通燈”政府。此次執政聯盟破裂,會對德國產生怎樣的影響?

德國政府內閣震蕩

6日晚,德國聯邦政府聯合委員會召開會議,為持續數周的預算和經濟政策爭端尋求解決方案。德國總理朔爾茨認為自民黨領袖林德納阻礙政府就財政預算案等達成一致,失去“合作信任基礎”。

當晚,朔爾茨解除了林德納的財政部長職務。自民黨議會領導人後來宣佈,自民黨所有部長退出聯合政府。這意味著德國執政聯盟破裂,政府在聯邦議院淪為少數。

除林德納外,自民黨在聯合政府中還有司法部長馬爾科·佈施曼、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以及教育和研究部長貝蒂娜·施塔克-瓦青格。其中,福爾克·維辛計劃在舉行聯邦議院重新選舉前留任,由此選擇退出自民黨。馬爾科·佈施曼和貝蒂娜·施塔克-瓦青格則宣佈辭職。

在此背景下,朔爾茨政府迅速進行內閣調整:曾擔任朔爾茨經濟顧問的約爾格·庫基斯被任命為新任財政部長;福爾克·維辛在繼續擔任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的同時兼任司法部長;食品和農業部長傑姆·厄茲代米爾兼任教育和研究部長。

經濟界籲重建信任

“交通燈”執政聯盟破裂令德國經濟界感到不安,企業界對組建具有執行力的新政府有迫切需求。業界人士認為,政府應盡快明確局勢,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以便進行投資規劃。

此前據德國政府秋季經濟預測,2024年德國經濟將連續第二年陷入衰退。此外,長期的政治僵局也讓許多企業感到焦慮,經濟界此前便呼籲執政聯盟加速改革,特別是在能源價格、行政效率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領域。

德國工商會7日表示,經濟界需要一個有執行力的聯邦政府,以恢復經濟政策規劃的確定性和穩定性。祗有這樣,才能重建經濟界信任。家族企業聯合會會長瑪麗-克里斯汀·奧斯特曼認為,總理必須為重新選舉創造條件。化學工業協會負責人沃爾夫岡·格羅瑟·恩特魯普也強調,他們不能再承受數月的政治僵局和停滯不前,支持盡快舉行選舉。

朔爾茨6日晚宣佈,將在2025年1月在聯邦議院提出進行信任投票,可能在3月底提前舉行大選。德國最大反對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主席梅爾茨7日則呼籲朔爾茨應立即舉行信任投票,最遲應在下周。

外部挑戰加劇 德國面臨雙重壓力

德國媒體指出,執政聯盟破裂恰逢美國大選結果揭曉,這一結果可能為德國和歐洲帶來更大挑戰,尤其是在安全、貿易和氣候政策等領域。另一方面,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也可能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在此關鍵時刻,德國作為歐洲“穩定支柱”的角色將受到影響。

德國知名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莫裡茨·舒拉里克通過社交平台表示,當前或許是德國歷史上最為困難的時刻。內部分裂危機與外部經濟和安全政策方面的挑戰交織,使德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強調,德國必須在短期內大幅增強歐洲防禦能力,並與法國及其他合作伙伴攜手應對危機。

分析指出,“交通燈”執政聯盟破裂,不僅暴露了德國政府內部分歧,也使外部挑戰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如何重建政府的執行力與可信度,並有效應對外部壓力,成為德國未來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