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音乐 彙整 - 第8页 共11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海外 编辑精选 音乐

黑色记忆:三十年前克莱德曼在首都体育馆的首场演出

iMorning按: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博士曾主持上海星期广播音乐会时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中国人认为世界上钢琴弹得最好的是克莱德曼,萨克斯吹得最好的是肯尼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想像不到,当时这两位在非音乐专业人群中有多火。虽然后来随着高雅音乐普及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原来克莱德曼演奏的只是通俗钢琴曲,有一部分改编自高雅音乐和电影音乐,他本人在法国的知名度甚至不如在亚洲和南美的知名度高。但也正是克莱德曼的“通俗钢琴”为普通大众打开西方高雅音乐世界的大门,让这些地方在未来产出更多世界级的高雅音乐大师。

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是以自称“乐盲”观众的角度描述克莱德曼1992年首次访华演出的盛况。

▲克莱德曼的漫画像,作者王峰

琴声依然萦绕我心中:忆三十年前克莱德曼访华在首都体育馆的首场演出

俞梅荪

大年初一,在微信群里看到克莱德曼的演奏视频,使我想起曾经观看他的首场演奏之往事。

1992年3月,全国人大和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召开,在国务院任职期间,我每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并任秘书。我所在的河南团有250位人大代表。3月27日上午,会务组收到当天下午音乐会的30张赠票,这与代表开会时间冲突,不会有代表前往观看,眼看这些票就要作废了。

午后,会务组的河南团秘书小王忽然找到我,二话不说就要拉着我外出观看音乐会去。他是乐盲,说不清是什么音乐会,只知是很难得的外国人之演出。我很不情愿,但盛情难却,正好下午的事不多,只好跟着他下楼,上了大巴车,离开京西宾馆驻地。车上有三十来人,似有其他省的个别代表。

我们来到白石桥首都体育馆,入场时,能容纳18000人的观众席已爆满。我们一行在贵宾区就座,刚坐下就开场啦,差一点儿就迟到了。

▲首都体育馆早期的外貌
▲首都体育馆内2022年2月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运动场

霎那间,全场熄灯,陷入一片寂静与黑暗!在这么巨大的空间里,骤然间伸手不见五指,有点搞怪和恐怖。在黑暗中,忽然从高处出现一束追光灯,啊!光柱下是位年轻的白人,只见他全身银色发光,翩翩而至,在一片黑色的幽暗之中,灯光紧紧追随其移动,笼罩在光柱之中的他在全场绕行,频频向观众席大招手,那场景犹如耶稣复活,从天而降,场面壮观,全场观众一半鼓掌,一半惊讶。

在座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副国级)。我不适应这位明星如此喧嚣的高调出场,把其视作洋人的傲慢无礼,狂妄自大,使我极度反感。他似乎折腾了两圈,时间并不长,我却坐如针毡,感到寸阴若岁,使人窒息,后悔前来,又无法离场。

之后,全场仍在黑暗之中,只有钢琴的演奏台明亮,观众的目光只能直视全场聚光的台上。克莱德曼开始坐下来弹琴,由于我对他极度反感,一时竟听不进去,黑暗中也未能离去。

▲1992年3月27日,克莱德曼首次来华在首都体育馆首演,其中有《致艾德琳的诗》,我在观众席

大概在他弹奏到第三曲时,我不由自主地慢慢听进去了。美妙的音乐从他那翻飞的十指中缓缓流淌,那优美绝伦的钢琴曲,声声入耳,令人心旷神怡。它时而舒缓,如巢中燕雀呢喃细语;时而激越,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那魔幻的旋律萦绕在耳畔,使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在这么巨大的空间里演奏,音响效果却很好,很神奇。

他热情奔放地足足演奏了整整一个下午,还配有一位卓别林式的滑稽演员,为他穿插搞笑,诙谐幽默,生动活泼,不断引来全场的阵阵笑声,观众一直在黑暗之中,全神贯注,视觉效果非常之好。

▲1992年3月,克莱德曼旁边的卓别林式的喜剧演员为他穿插搞笑小品

这场音乐会使我大开眼界,大饱耳福,依依不舍,成为我70年人生之中最喜爱的一场音乐会(不是之一),我感谢会务秘书小王。据说在首都体育馆门口,此票已被“黄牛”炒到数百元。

我是乐盲,不知克莱德曼是何许人也;问了周边的同事,也说不清楚。后来得知他是冉冉升起的世界明星,在各国巡回演出。

回首往事,克莱德曼的开场白,高调隆重,热情奔放,充满着对中国人民的爱。他首创“钢琴喜剧”的表演风格,使钢琴走出音乐殿堂,吸引数万人前来观赏,与民同乐,高雅音乐进入千家万户,人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喜闻乐见。当时,我很土,没有见过世面,一时难以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不怕大家见笑啦。

▲1992年39岁的克莱德曼首次访华
▲如今70岁的克莱德曼曾在1992年弹奏《梁祝》使人印象深刻,30年后他再弹时说:“当我演奏《梁祝》,感觉自己懂中文了。”

1992年,克莱德曼访华那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深圳发生股灾,香港总督首次访京;傻子瓜创始人年广久迎来命运反转……企业家们纷纷破茧重生,而普通的中国人,还有一些保守和拘谨。

克莱德曼优雅的钢琴声让含蓄的中国人找到了一种浪漫又不露骨的美,他的琴声迅速席卷中国大地,几乎每家都有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磁带,他的音乐,在各种公众场合响起,仿佛一缕轻风,陪伴着我们的岁月。

时隔30年,当年的帅哥克莱德曼(与我同龄)已经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和我一样变老啦。他深沉了,风度翩翩,更加精彩绝伦。

为写本文,我在网上搜索得知,1992年3月27日,克莱德曼在首都体育馆的那场演出是他首次访华的首场演出,竟然还能找到这场演出的6分钟视频,使我重温旧梦,喜不自禁,编入链接,请大家分享。

https://mp.weixin.qq.com/s/OvVLJ_0w8sVR4WRKuPScyw

本文日前发出,不断有读者留言:“1992年3月,我带着家人到首都体育馆观赏克莱德曼演奏,非常喜爱……”时隔30年,人们记忆犹新,津津乐道,恍如昨日。当时一天的演出,有下午和晚上两场,达三万多观众,三天可达十万之众,极大的普及了高雅音乐,功德无量。故稍作修订再发,选出三则留言附后。

1967年5月,中央乐团首席钢琴演奏家殷承宗抬着钢琴来到天安门广场演奏了三天,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但因历史的局限,高雅音乐未能普及。

克莱德曼简介:

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1953年12月28日生于法国巴黎,钢琴表演艺术家。1992年,他第一次到中国演出,2004、2012、2013年都来演出过,在我国拥有大批粉丝,老中青都喜欢。他擅长演奏肖邦、拉威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与现代音乐融为一体。

克莱德曼是拥有金唱片最多的演奏家,他以特有的演奏风格在世界上赢得了超级明星的地位。如今,他已经录制了近1000首旋律,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已超过了7000万。据统计,他拥有267张金唱片和70张白金唱片。

▲1992年3月27日克莱德曼首次访华在首都体育馆的首演照片(原载《孤独的行客》微信号)

读者留言三则

1、俞春林先生感言:

品读此文,作者老俞自称“乐盲”,他从“排斥”到“如坐针毡”,再到“极度反感”,要“离场”却又“无法”等,从作者内心深处的独白,使读者“明白”什么是“乐盲”。

然而,文章有一段却妙笔生花地写到“美妙的音乐从他那翻飞的十指中缓缓流淌,那优美绝伦的钢琴曲,声声入耳,令人心旷神怡。它时而舒缓,如巢中燕雀呢喃细语;时而激越,如飞瀑从百丈悬崖奔流而下,那魔幻的旋律萦绕在耳畔,使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这哪里是一个“乐盲”所能够感受得到的?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我认为是一种“魔力”!这种“魔力”,改变人们的内心世界,陶冶人们的性情和情操!(大年初二)

2、许慧先生感言:

我从文章的链接,看了1992年克莱德曼在首都体育馆的首演视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演出方式,有点搞笑,活跃气氛不错!克莱德曼的《致爱丽丝》很好听!

幸亏作者老俞那天前往观看了克莱德曼的演出,竟在三十年后撰写成文,使我分享其亲历的场景和感受,不然我可能好长时间都不会关注克莱德曼是何许人也。(大年初三)

3、朱延华先生感言:

某些人,某个事件有时会与时代的命运紧紧相连。克莱德曼来华首演是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也是中华文化开放的组成部分。文中虽未专门描述,可据我所知,作者俞先生的人生经历也是曲折并具代表性的。俞先生离开法律界29年,是占据了一个人正常生命的三分之二时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虽九死而犹未悔”,愿俞先生在新的环境中,笔耕不辍,继续记录时代,弘扬中华文化!(大年初十)

俞梅荪答:谢谢您的理解和鼓励!本文叙述在黑暗中观赏音乐,冥冥之中预示着次年我被上海文汇报陷害,在黑暗中炼狱人生,直至今日,故对黑暗有更多的感觉。

  • 首都体育馆建于1968年。1971年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在此发生,从而正式拉开中美关系历史性巨变的序幕。
▲1971年4月13日,中美乒乓球友谊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 作者简介:俞梅荪,1953年生,1984至1994年,在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从事立法工作,其中后六年担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参与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立法工作;1994年春节前夕,因上海文汇报案,离开法律界。2023年春节,有感而发,回忆前世今生的往事不如烟。于2023年1月31日离岗29周年之日。
  • 承蒙《中华时报》社长曾晓辉先生精心编辑,在新年伊始推出本文,受到读者关注和热情鼓励,故修订补充,被再次推出,深为感谢!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国际 娛乐 文化 海外 英國快訊 音乐

中国使馆领导出席英国兔年春晚

(中国驻英使馆)1月15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江雷公参出席第十一届英国海峡两岸华人华侨留学生兔年春晚活动。旅英侨领、侨胞及留学生代表等近400人参加。
江雷公参在致辞中代表使馆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热烈祝贺兔年春晚演出圆满成功,并表示整台晚会精彩纷呈、年味十足,包含了浓浓的中华元素,也蕴含着深深的家国情怀,汇聚出动听的中华声音,营造出喜庆热闹、欢乐祥和的过年氛围。希望旅英侨胞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侨心侨力,共同促进中英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英国兔年春晚演出包含宏“兔”大展、春满英伦、走进新征程三个篇章,在英侨胞和留学生表演了自行编排的歌曲、舞蹈、京剧、武术、舞龙、小品等19个节目,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交织传统与现代艺术,表达了对祖(籍)国的深情祝福和眷眷之情。现场气氛感人热烈、高潮迭起,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文化 音乐 风俗人情

阿儂子黎的新歌唱響五指山黎寨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記者胡江 訊 “五指山腳下,小河水流淌,漫山遍野青綠的茶,山谷雲霧有黎家,此刻春來早,阿媽採茶忙,水滿茶香漫山崗……”近日,一首充滿著黎族風情、曲調歡快的歌曲在海南五指山市水滿鄉到處傳唱,這是海南本土音樂人阿儂子黎最新創作的新歌《五指山茶歌》。此歌的創作起源有著一段故事。

2022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南五指山腳下的水滿鄉考察調研。他在水滿鄉毛納黎族村涼亭裡同黎族村民們親切交談,期間到訪村民王菊茹阿媽一家,進入她手工茶坊裡參觀並親自動手炒茶,鼓勵村民大力種植茶葉,打出自己品牌,把茶產業做大做強,現場還向王菊茹阿媽買了兩包水滿茶。離開時,習近平總書記與村民們一一道別,黎族苗族同胞載歌載舞,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這一幕,被電視機旁的阿儂子黎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作為海南當地黎族兒子又是一名音樂創作者阿儂子黎倍感激動和親切,他決定要為這個黎族村莊創作一首歌念頭萌生。

幾天後,阿儂子黎來到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黎族村寨采風。在水滿鄉文化館王館長的引薦下,他到手工茶坊裡和黎家王菊茹阿媽喝茶聊家常,和當地黎歌傳唱人王菊二阿媽學唱傳統原生態黎歌,還到山上茶園體驗採茶。

2022年4月20日,阿儂子黎將《五指山茶歌》詞曲寫成,歌名又叫《奔五指山喝杯茶》。這是一首民族韻味濃濃,民族情意綿綿的五指山迎客茶歌,融入了五指山當地黎族民間歌謠的旋律元素,整首歌曲曲調歡快,熱情洋溢,朗朗上口,歌聲中詮釋著海南黎族同胞熱情好客的待客之道。不久前,這首歌的錄音、製作全部完成,正在各大網路平臺播放。

阿儂子黎是海南黎族本土音樂人,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七期全國優秀青年詞曲作家高研班學員,他先後畢業于海南瓊台師範學院和海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曾獲海南方言歌曲創作演唱大賽冠軍,是海南本土民謠音樂先行者。阿儂子黎的歌曲將黎族音樂傳統曲調與現代流行元素結合, 他的很多作品用普通話演唱大部分內容,在歌曲高潮部分卻以黎語演唱,有著濃厚的黎族風情和當代樸實的民謠風格。

阿儂子黎的黎族本土音樂創作曾引發音樂界和文化界的關注,有人這樣評論過他作品和創作效應:“黎族文化和黎族藝術別具一格,但黎族沒有文字,在文化傳播方面有缺陷,少被人所識,而阿儂子黎的音樂創作在黎族文化傳播方面,是對黎族藝術的一種發展,他將流行音樂與黎族元素結合在一起,創作一批原創音樂,對傳播黎族文化和黎族藝術找到一個突破口”。 阿儂子黎的音樂作品中,沒有太多的功利,他只是默默的譜寫著、歌唱著深愛的海南島,海南島的的山山和水水,是他取之不盡的創作靈感,聆聽他的歌,仿佛置身于山海田野間、親近大自然,純樸溫暖。

他代表作品有《我在山坡上等你》《一路向南》《抓魚歌》《黎族祝酒歌》《黎想的家》《吉貝花開》《奔格內》《阿媽》《黎哥》《三月三》抗疫歌曲《逆風而行》《讓愛流動》《島歌》等作品。阿儂子黎深耕在黎族文化的土壤中,胸懷著人間的大愛、民族的情意,他以音樂創作記錄,用音樂演唱表達,持續不斷地傳播本民族文化,展現黎族文化 的魅力。

阿儂子黎說,借《五指山茶歌》新歌的演唱和傳播,以茶為媒,歡迎各地的朋友來海南五指山做客,像歌中所唱——“喝杯阿媽斟的茶,我們親如一家。”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编辑精选 音乐

大型慈善《愛你愛妳香港2022音樂會》陶醉香江

全體演藝人員合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1月27日訊)11月24日晚,香港奔向未來文化交流協會主辦,
香港國際音樂藝術學院、世界傑出華人青年協會等相關機構承辦的《愛你愛妳香港2022音樂會》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音樂家們歷時近3個小時的演出,用中國傳統名曲和世界古典名曲,以「交響國樂共融 、中西經典齊鳴」藝術形式,音樂家傾情演繹,表達對香港和音樂藝術的熱愛,讓觀眾在動人的旋律中度過難忘的夜晚,陶醉香江。

此次音樂會藝術總監、古箏表演藝術家鄒倫倫

音樂會上,鋼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古箏演奏家、二胡演奏家、琵琶演奏家、古琴演奏家、交響樂團、合唱團同台獻藝,聯袂奏響中西經典名曲,在延續《愛你愛妳香港2022音樂會》的品質的同時,為樂迷們打造了一場高品質、高規格的音樂盛宴。

16歲香港青年鋼琴演奏家梁俊晟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23第三樂章。

年紀輕輕就獲得了多項國際獎項年僅14歲的李靖表演了巴赫的E大調第二協奏曲第一樂章;16歲香港青年鋼琴演奏家梁俊晟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23第三樂章。
梁俊晟告訴記者,這次我表演的節目是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第三個樂章。我覺得這次能看到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藝術家們,還有不同的前輩們,我覺得是非常非常的榮幸。我覺得這次能學習到很多不同的音樂方面的知識,還有希望能把音樂帶給觀眾。
曾於政府多部門任職、經常為慈善團體演唱、素有「高官歌王」美譽的楊立門先生此次演唱了《你鼓舞了我》、《愛是永恆》。

踏上國際音樂舞台、曾於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年度藝術新秀獎、於2019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青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鄺麗齡演唱了普契尼歌劇《托斯卡》選段《為藝術為愛情》,在香港及國際舞台上負有盛名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陳晨演唱了意大利拿波里民歌《負心人》;他們還合唱了《風流寡婦》選段。

雖然人在內地的國際著名男高音莫華倫依然通過視頻傳給現場觀眾的問候語及錄制的全粵語的《萬里長城永不到》。

音樂會的下半場,由中國傳統樂器做主角,古箏、琵琶、二胡、古琴等相繼登場,《瑤族舞曲》《賽馬》《戰颱風》《漁樵》《秋意濃》等名曲。


著名古箏演奏家鄒倫倫,二胡演奏家果敢,香港演藝學院碩士生導師兼香港中樂團琵琶首席張瑩,香港演藝學院碩士生導師古琴演奏家、胡琴演奏家周翊等共同演奏了《瑤族舞曲》《漁樵》《秋意濃》,他們出神入化傾情演繹,贏得現場陣陣熱烈的掌聲。

果敢是2016年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獲得者,這是世界首位中國民族音樂二胡演奏家獲此殊榮,聯合國教科文特邀藝術家並獲得文明與對話首位中國傑出藝術家大 獎,維也納金色大廳和議會廳頒發的傑出藝術家大獎。法國藝術家作曲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榮譽理事。

由著名古箏演奏家鄒倫倫和香港理工大學管弦樂團合奏的《戰颱風》,他們傾情演奏給本場音樂會帶來高潮,贏得樂迷及觀眾陣陣喝采聲和掌聲。鄒倫倫博士作為首位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獲得者,不負眾望, 揮灑自如的絢爛表演令人震撼。

記者也瞭解到,序曲《威廉·退爾》是由成立於2019年的香港樂團演奏,旨在啟發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教職員工和校友對音樂的熱誠的「香港理工大學管弦樂團」與著名二胡演奏家果敢,中西合璧演奏了《賽馬》,引得觀眾陣陣掌聲。
兩樂團指揮都是2022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理工大學管弦樂團藝術總監兼指揮梁建楓。


由音樂愛好者組成的合唱團體香港城市合唱團帶來的音樂劇《歌劇魅影》《獅子王》選段及具有香港特色的《獅子山下》《東方之珠》,展示了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地民眾的藝術素養。

此次音樂會藝術總監、古箏表演藝術家鄒倫倫表示,音樂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用音樂來表達人類的千言萬語,實在是一件非同凡響的事。香港是我們的家,讓我們一起熱愛她。參加演出的藝術家都懷著對香港深深的熱愛、對藝術孜孜的追求。希望通過這場音樂會鼓勵大家奮發圖強,共同唱響未來並為社會各界帶來美好的藝術作品,同時,鼓勵青少年學習藝術技能,通過音樂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瞭解。

《中華時報》創辦人曾曉輝表示,本場音樂會有交響樂團,有指揮,有合唱團。演員都穿著華麗精美的服裝。還有那麼多的熱情的觀眾完全陶醉,是被音樂的魅力所打動。這就是本場音樂的魔力,音樂無國界,音樂能穿透一切的障礙,自帶光環。

本場音樂會繼2021年3月的首場《愛你愛妳香港2021音樂會》成功舉辦之後再次推出,香港特首李家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等為本場音樂會題寫了賀詞,特首李家超通過視頻予以致詞祝賀,《中華時報》創辦人、書法家曾曉輝教授題寫「愛你愛妳香港2021音樂會」刊名。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楊潤雄、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先生、香港演藝學院校長Sharon Choa 親自出席,著名女企業家鄧慕蓮博士和金融界黃金大王李文偉會長以及華泰國際王磊博士,香江集團楊麗珊董事長、藏冰川5100礦泉水、香港老長沙湘菜集團張劍波先生等為此次音樂會的舉行做出重大支持與參與。得悉,是次音樂會為保良局、東華三院 、博愛醫院 、寧波第二中學等學生贈送音樂會門票三百張, 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藝術活動, 為他們提供藝術獎學金, 在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 此次音樂會承辦方香港國際音樂藝術學院為社會各界發出10名青少年獎學金名額, 輔助低收入家庭有潛力的學生們獲得學習機會。 令人鼓舞與感動!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娛乐 文化 未分類 港澳 音乐 香港

《純紫的歌聲浪漫我的心靈——世界和平慈善演唱會》10月唱響香江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記者林傑香港訊)2022年8月8日晚的香港,彙聚了眾多星光閃耀的身影,香港殿堂級唱將、演歌藝術家純紫小姐攜手著名音樂家、慈善藝術家吳清心先生盛裝現身,出席了《世界和平慈善晚宴慶典》暨就職頒獎禮,現場宣佈《純紫的歌聲浪漫我的心靈——世界和平慈善演唱會》(純紫全球巡演·香港站)將於2022年10月6日、7日連續兩天,唱響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

8月8日慈善晚宴慶典當晚星光熠熠、溫馨浪漫,這一場融匯了眾多精彩節目的慈善盛宴浪漫復古而又別具風情。香港以諾陽光基金會作為純紫、吳清心與善長們共同創立的著名慈善機構,此次慶典得到了香港各界名流志士趙曾學韞教授,以及基金會陳若虹、黃德順和一眾會長的力挺月臺,現場儼然一片歡聲笑語的閃耀舞臺!

攜手慈善路,天籟唱香江!

中國香港市民與全球各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願望是相同的,由此《純紫的歌聲浪漫我的心靈——世界和平慈善演唱會》(純紫全球巡演·香港站)上,純紫將會開創歷史性的以14種語言巡迴演唱世界名曲。包括:國語普通話、中國粵語、英語、日語、法語、德語、俄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韓語、葡萄牙語、瑞士語、阿拉伯語、烏克蘭語…在一場演唱會上,由一位歌手演唱14種不同語言的世界名曲,放眼全世界唯有純紫開創了先河,舉辦演唱會的同時,可以同時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慈善慶典當晚宣佈,《純紫的歌聲浪漫我的心靈——世界和平慈善演唱會》(純紫全球巡演·香港站)演唱會門票將於2022年8月30日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發售,眾多歌迷表示一定會到中國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現場,欣賞和見證純紫的歌藝實力與歌聲療愈的無限魅力。
截止到目前,演唱會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多方鼓勵和支援。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先生,他為純紫全球巡演親筆題詞:“為講好中國故事而唱,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歌!”韓方明會長在全國政協網發表的題為《積極應對世界新格局》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香港以諾陽光基金會主席吳清心先生表示:“感恩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主流媒體對於純紫演唱會的深度報導。用音樂藝術的力量為世界和平而歌,表達世界人民的共同意願,是每一位藝術家的責任與擔當!”

8月8日當晚的《世界和平慈善晚宴慶典》暨就職頒獎禮現場,香港殿堂級唱將純紫小姐、著名音樂家吳清心先生,以及擁有“香港慈善女皇”尊稱的趙曾學韞教授,她同時也是香港太平紳士、香港銅紫荊星章得主(BBS、JP)等200多位尊貴的嘉賓彙聚一堂。
本次獎項獲得世界和平國際理事會(ICWP)、世界和平友愛協會(WPFA)及世界和平音樂藝術節理事會(WPMAF)與香港知名慈善機構以諾陽光基金會共同頒發:《世界和平慈善終生成就大獎》一名,得獎者為趙曾學韞教授太平紳士、銅紫荊星章得主;《世界和平愛心大使》獲獎者包括協辦單位:香港青年愛樂樂團慈善基金會及林啟輝團長、方津生教授、謝德新醫生、Robert Lam林偉博士、楊健明教授、週一岳教授等。與此同時,《純紫的歌聲浪漫我的心靈——世界和平慈善演唱會》(純紫全球巡演·香港站)籌委會主席團及委員會成員同時就職。
慈善慶典當晚節目豐富、氣氛歡樂。香港殿堂級唱將純紫與香港慈善女皇趙曾學韞教授,同時向媒體表達了全球巡演的部分收入將會用作慈善及培養年青一代的藝術接班人,同時感謝眾多嘉賓們的大力支持和愛心善舉。

慈善音樂家吳清心攜歌手純紫再度開唱 十四種語言史無前例!

據悉,享譽海內外的國際A類藝術節——譽鑾春香港國際藝術節,特別邀請到了香港殿堂級唱將、演歌藝術家純紫小姐以及著名詞曲音樂家、慈善藝術家吳清心老師,這兩位來自中國香港本土的著名音樂家將共同登上“譽鑾春:殿堂唱將·榮耀盛典”的國際舞臺,為全亞洲乃至國際音樂藝術界奉獻一系列精彩絕倫的表演!
同時,譽鑾春香港國際藝術節榮耀盛典的重磅演出:《純紫的歌聲浪漫我的心靈——世界和平慈善演唱會》(純紫全球巡演·香港站)也將唱響香港灣仔的伊利沙伯體育館,于2022年10月6日、7日連續演出兩場。

純紫的音樂世界是一件精美的藝術佳作,而幕後那位睿智巧手的工匠就是香港著名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吳清心。在從事音樂創作之前,吳清心曾長期擔任香港多所語言學校的院長,從教育到音樂,雖然身份發生了變換,可不變的是吳清心那份傳遞愛與正能量的初心。憑藉著自己堅定的信念與過人的才華,他在較短的創作時間內,譜寫出了十幾首優秀的音樂作品,並迅速收穫專業人士的肯定以及大眾的喜愛,實在難能可貴令人讚歎。

純紫的歌聲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千變萬化、中聲厚重、音域遼闊,令人百聽不厭,極富個人魅力的聲線和舞臺表演收穫了眾多歌迷的簇擁。作為與生俱來的演歌藝術家,純紫的歌聲訴說了這個時代的溫情,一直堅持走慈善愛心之路的她,散發著溫良的氣質和真摯的初心,正所謂歌如其人,人如其歌!純紫這副被上天親吻過的好嗓子,是上天恩賜其獨特音色與動人音韻的結合,宛如天籟之音讓人陶醉!

吳清心先生與純紫小姐將對祖國母親與中國香港的美好憧憬和真誠祝願傾注在自己的音樂作品之中,從首都北京到中國香港,從亞洲到歐洲,從東方到西方……一路走來,全國藝術專業教育委員會委員、著名音樂家余晉湘都是親歷者和參與者:“在萬千歌迷的見證下,他們激勵人心、正能量滿滿的眾多優秀音樂作品綻放出璀璨的光芒,情動香江、祝福祖國!”曾多次與純紫小姐、吳清心先生一同出訪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多國,進行國際友好演出和全球性文化交流活動的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著名詞曲作家余晉湘,也是純紫、吳清心多年的好友。三位音樂家在香港紅碪體育館演出後臺接受香港TVB專訪時,余晉湘總編輯表示:“兩位老師的慈善之路已經走過了10年,他們播撒愛心的善舉不僅影響了中國香港的廣大市民,更是用愛的歌聲把魅力香港唱給全世界。這些年我們幾乎走遍了亞洲、歐洲和大洋洲的絕大多數國家,吳老師的創作和純紫老師的演唱所到之處盡是掌聲,音樂是無國界的,純紫老師還能夠演唱近20種語言的各國世界名曲,所以特別期待兩位老師的全球巡演盛大起航,為傳播悠久的中華文化而唱出最美的東方天籟!”

本場全球巡演還邀請到了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電視臺央視頻、新華社融媒體、鳳凰衛視等在內的中央媒體,以及豐收藝聲、譽鑾春、輿先聲、心樂呈福、環球音樂直播等央媒重點王牌欄目的深度報導和持續關注。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国际 文化 音乐

华人音乐家闪耀国际音乐节

中华时报(CindyChen 赵雪湄)英国逍遥音乐节“Proms”直译成“普拉姆斯”国际音乐节,是 Promenaders的简称,有站着聆听、非正式且物美廉价的音乐会的意思。现在也称作BBC逍遥音乐节。音乐节期间每天至少举办一场音乐会。自从1941年以来,每年7月-9月,2个月时间里,在英国地标性建筑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今年已有81年。

 

包括音乐厅中央场地和第七层gallery ,人们都是站着,还可以来回走动和餐饮等。逍遥音乐节是每年一度的古典音乐节,是世界著名的音乐节之一。

逍遥音乐节来自罗伯特·纽曼的灵感创意,目的是让人们享受“严肃的音乐”。但是却为它起了个“逍遥音乐节”的名字,综合来看,就是让人们轻轻松松欣赏严肃音乐。逍遥音乐节的创始人兼指挥是亨利伍德爵士,他期冀把最优质的古典音乐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观众,这一理念至今仍是逍遥音乐节的核心。 所以逍遥音乐节的正式全称是“亨利·伍德逍遥音乐会”。

已经有不少华人音乐家参加过逍遥音乐节的演出。指挥家谭盾和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都是美籍华人,在逍遥音乐节上都有过出色演出。

中国钢琴王子郎朗,是受邀参加逍遥音乐节压轴音乐会担任独奏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也是第一位亚洲音乐家。后来,年轻钢琴家王羽佳也在逍遥音乐节上演奏,王羽佳是朗朗的师妹,演奏水准很高,因为着装风格独特,还有着辣妹音乐家的称号。今年8月12号(昨天晚上),王羽佳来到英国,在皇家阿尔伯特大厅逍遥音乐节上再次演奏,受到热烈欢迎。她的演奏曲目是李斯特的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正是2011年朗朗在逍遥音乐节上演奏的同一支曲目。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港澳 编辑精选 音乐 香港

紅館舉行的MIRROR演唱會大屏幕跌落擊中舞蹈員 引各界關註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7月29日訊)在紅館舉行的MIRROR演唱會晚上發生意外,舞台的大屏幕突然跌落,5人受傷,其中3名舞蹈員送伊利沙伯醫院治理,當中1人情況嚴重,1人穩定。

演唱會主辦方「大國文化」及MakerVille 代表李小姐凌晨在紅館外見傳媒,表示知道傳媒很緊張事件,主辦單位亦很緊張整個演唱會團隊,現在最重要是照顧好兩名傷者和團隊,承諾有任何最新發展,會盡快透過官方渠道發放,希望傳媒給予時間,讓主辦單位先處理好照顧傷者事宜。

她又說,知道大家關心和愛護演唱會團隊,但時間已夜,希望在場人士可以盡快離開。

被問到傷者情況、往後場次會否腰斬等,她沒有回應。

醫管局表示,截至晚上11時15分,伊利沙伯醫院共接收兩名男傷者,1人情況嚴重,1人穩定。

事發在晚上10時許,根據網上片段可見,MIRROR成員呂爵安、盧瀚霆與多名舞蹈員在台上跳唱,一塊懸在半空的大屏幕突然垂直跌下,一名舞蹈員被擊中頭部倒地,大屏幕其後再壓住另一名舞蹈員,救護員其後到場,將兩名傷者送伊利沙伯醫院治理。

MIRROR的經理人「花姐」黃慧君事後上台向觀眾鞠躬道歉,又說會處理票務等問題,並要求現場人士有秩序離場。

有目擊者說,當時MIRROR成員呂爵安及盧瀚霆演出大約10秒左右,已見到其中一塊大屏幕脫落一半,及後整塊跌落。有歌迷表示,事發後情況混亂,大會宣布演唱會腰斬,現場有歌迷情緒激動,其後冷靜離場,以免影響救援。她期望往後場次全部取消,檢討這次事件,包括所有安全設施,因為涉及人命。

影視評論員游大東表示,本港的製作公司一向專業,無想過會發生今次意外,感到匪夷所思。他估計主辦單位會暫停其後的演唱會場次,因為暫時未知舞蹈員傷勢,歌手和其他舞蹈員的心理狀況亦未必適合繼續演出。

李家超對紅館嚴重事故感震驚 指示康文署及部門調查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聲明回應MIRROR演唱會意外,表示對事故感到震驚,向傷者致以慰問,希望他們早日康復。李家超表示,已聯絡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指示康文署聯同相關部門全面調查事件,並檢視同類表演活動的安全要求,以保障表演者、工作人員及公眾安全。

楊潤雄:康文署成立小組調查意外 已指示演唱會暫停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非常關注MIRROR演唱會意外事件,已要求康文署成立一個由助理署長統籌的小組,聯同勞工處及有關人士調查意外成因以及作出跟進工作。他又對意外傷者表示慰問,希望他們早日康復。

楊潤雄說,因應該意外,政府已指示演唱會要暫停舉行,直至舞台結構證實安全。

康文署及勞工處在前日曾經就近日發生的舞台事件,聯絡演唱會主辦機構,並要求主辦機構檢視情況及提供改善措施。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回應MIRROR演唱會意外時說,一連4日的演唱會有3場意外,情況不能接受。

霍啟剛表示,康文署及主辦單位未能確保演唱會能安全進行前,不能繼續舉辦,以保障所有舞台工作者及觀眾的安全,並要求全面徹查事件。

另一名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在社交平台表示,對意外表示十分震驚,指出主辦單位、康文署和機電署都有責任確保場地安全,認為當局必須調查事故原因,是否涉及人為疏忽或監管不力,避免意外再次發生。

演出業協會關注事件
演出業協會發聲明,對事件表示關注,並對演出團隊受傷的成員致以深切慰問。
協會又說,由於暫時未知意外詳情,所以難以評論出事的因由。不過協會相信,業界一般都非常重視演出安全,做足安全措施才公開演出,事件屬個别性質,又呼籲業界在演出時,必須注意人身及器材安全。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编辑精选 音乐

新加坡儿歌跨越国际 – 儿歌范畴一大突破

温金华是新加坡出色儿歌创作人,作品突破传统,曾勇夺许多国际奖项,并以“教育兼娱乐”为主轴,分别在俄罗斯与印度荣获全球教学领导人国际奖,为新加坡与世界各地儿歌创作启迪与开发新天地。

温金华

通过儿歌推动正面教育,作品必须贴近现实,具有趣创造力与新颖手法,须与时并进,让普罗大众接受。 须虽然孩童早熟,迷恋K-Pop, 偶像流行歌曲渐渐风靡了社会也带来的超大影响力,现代听众群的反应虽然早已不象以往的单纯 ,单单身为儿歌,很多时候就难以登大雅之堂,但是童谣歌曲一定必须流传下去。除了具备教育与娱乐价值外,唱来必须直接轻松. 以前儿歌题材可以包括了爱国、 国民教育、公民意识。

其实,创作题材可多样化,包括了近期的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歌曲,伸延到歌颂人物也是新尝试,旧时就有人物如歌颂古人屈原,爱迪生,等等,因此有关伟大人物
歌曲的确是有迹可循,现时的邓小平“春天的故事“,毛主席“东方红”,台湾“为人孙中山”,美国George Washington “Singing In The Twins Wonderland”也很成功,都流芳百世,意义非凡。

以下温金华最新作品就延续到缅怀国父李光耀,无疑将是世界儿歌范畴一大突破,而能参与制
作也是一份福气 。

一首好听的儿歌,要变得家传户晓,成为新加坡人生活一份子,然而媒体介大力支持是重要的。不过,没有好的作品,再大力宣传也未必便成气候。每当看见上至皓首穷经的大学教授,下至牙牙学语的黄口孩儿都哼上温金华新作,虽然偶尔蛰伏思索,依然捺不了期待与兴奋心情,当然这次要特别总策划人蔡志远博士的歌词参写,感激新加坡童谣委员会成员英明和睿智,不断的指引与鼓励,大胆采用我的作品,才会有这两首歌曲的诞生,更重也要向战友与新一代小歌手致谢,香港音乐人Martin Lai 编曲。

为新加坡童谣委员会写上两首作品,工程除了要量身定做,包括写歌,歌曲编排,甄选歌手,排练,了解1965以来的新加坡的背景与国家发展,把故事内容缩写成儿歌,编剧绘画与视频制作谨慎,爱国精神是特效药, 谨以 两首童谣【追逐那道彩虹】 与【光耀新加坡】与大家零距离,披荆斩棘歌曲才面试,因此意义重大,新鲜十足,使到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生命朝气,在疫情与不安年代里头,鼓励大家与国家共同进退,这种精神可称万种风情, 并希望借着2首MTV,让国人从中感染到活在幸福 更需要好好珍惜目前。

温金华作品 1

这部童谣视频【追逐那道彩虹】的灵感,是来自李光耀鼓励国人勇于实现梦想的名句:“追逐那道彩虹”。歌中把国父比喻为一盏不停闪烁的明灯,为了落实理想,我们一定要鼓起勇气向前冲,追逐那道绚丽的彩虹,新加坡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追逐那道彩虹】
作曲:温金华 作词:蔡志礼 温金华
编曲:Martin Lai
吟唱:尹卓嘉 梁恩 彭靖雯 卓衿伊 邱凯歆 黄乐颖
监制:温金华

我心飞向 蓝蓝晴空
云在天空里飘动
云越飘越高
追逐那道彩虹
乘上彩虹
继续有梦
梦在心中像阵风
彩虹高高挂
高大得像英雄
英雄在风雨中
冲呀向前冲
向前冲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
这就叫成功
总是让我感动
我总是等了又等
这一份光荣
光耀不停地闪烁
追寻理想
为了那理想
我们向前冲
追逐那道彩虹
乘上彩虹
继续有梦
梦在心中像阵风
彩虹高高挂
高大得像英雄
英雄在风雨中冲呀向前冲
向前冲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
这就叫成功
总是让我感动
我总是等了又等
这一份光荣
光耀不停地闪烁
追寻理想
为了那理想
我们向前冲
追逐那道彩虹

 

温金华作品 2

【光耀新加坡】:一开始就唱出李光耀建国初期的千辛万苦,形容从风雨中走来的他“不相信命运安排”,不畏艰辛困苦,坚持“我们的国我们的家,建设全靠自己来。” 借此鼓励大家学习他那迎头面对挑战的无畏精神。歌中也感谢他教会我们,“遇挫折不要躲开”,一定要“勇敢把头抬“,因为新加坡今天的成功,是靠全体国人不断努力得来的。

【光耀新加坡】
作曲:温金华 作词:蔡志礼
编曲:Martin Lai
吟唱:毛郁 潘盈 刘圣艺 彭靖雯 卓衿伊 黄乐颖
监制:温金华
您从风雨中走来
不相信命运安排
我们的国我们的家
建设全靠自己来
多少失败伤害
多少努力成功才来
谢谢您教会我们
遇挫折不要躲开
我们勇敢把头抬
啊……
齐心合力战胜竞赛
微笑面向大江大海

一起迎接美好未来
建设全靠自己来
多少失败重来
多少努力成功才来
谢谢您教会我们
遇挫折不要躲开
我们勇敢把头抬
啊……
齐心合力战胜竞赛
微笑面向大江大海
一起迎接美好未来
建设全靠自己来
多少失败重来
多少努力成功才来
谢谢您教会我们
遇挫折不要躲开
我们勇敢把头抬

分类
一路风情 中华 名人專訪 国际 文化 音乐

鄒倫倫音樂塑造人生  常相伴琴聲傳遞歡樂

作者:纪硕鸣

自小開始,鄒倫倫就習慣一台古箏伴隨左右,優美而絢爛的弦樂不離不棄,演盡生命的歡樂 。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伴侣,也注定了她這一生,就是以琴聲傳遞歡樂的一生。

這兩年來,疫情肆虐,社會上下彌漫的盡是迷茫、徬徨,甚至抑鬱。 而香港北角「鄒倫倫博士古箏學院」,則時不時飄逸優雅琴聲。 兩層180平方米的琴室,一樓做大班教學,二樓視頻錄製、排練與書法課程。倫倫和學生們經常在這兒以音樂抒發情感,用古箏暢敘情懷,彈撥琴弦述說歡悅,演奏著疫情期間少有的人生輕快。

疫情舒緩些,她會在香港文化中心、大會堂、西九龍戲曲中心舉行音樂會,為香港各界帶來音樂的饗宴。幫助低收入家庭學生籌款,免費提供教學,還會帶著學員到社區演出。 在香港那些重大紀念、節慶日,社區的活動中,都有倫倫和那台古箏的身影,洋溢著手指撥彈出的悠揚琴聲。

符合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下,「博愛歡樂傳萬家」,「星光熠熠耀保良」等大型慈善籌款活動翡翠台直播、紅磡體育館內鄒倫倫不遺餘力現場表演與全港市民互動以己之力推動社會互助友愛。会展中心的以大型活动、华人颁奖典礼、理工大学的筹款晚宴等等,只要有需要, 鄒倫倫和和她的古箏必到。

把歡樂帶給大家,傳播文化、播散音樂本來就是她的人生哲學。 她的聽眾還包括不少政治名人、社會名流,如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前澳洲總理霍華德及紐西蘭總理詹尼謝普利等。

坐在琴台前撥動琴弦,帶出古箏悠揚的琴聲,澎湃如波濤洶湧,優雅似小橋流水。 隨著琴聲,倫倫配以形體波動起伏、表情喜怒哀樂,把觀眾帶入音樂故事的境域。

即使嚴格的限聚令無法繼續演奏,她通過視頻上課,告訴學生們,堅持音樂生活,以琴聲營造樂觀,「和琴對話,那是抗疫最好的的精神良藥」。

音樂帶來人生快樂

中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 那是说,人生唯與音乐相伴才会充满快乐,生活唯有音樂充實才流淌清流。 那一刻,心靈得到凈化。

倫倫就是身處這樣的心靈凈化之中。 她以古箏演奏「将军令」。 從战场上策馬而來的将军,那種風塵僕僕、皇者歸來的氣勢,都在琴聲中和她的形體表現一覧無遺。 她用古箏說「出水莲」,這是很著名的客家箏曲,表現的是含蓄而深刻的內容,由物及人,借景抒情。 一曲下來,清新流暢,優美動聽,給人享受。

在倫倫看來,人生與音樂為伴,或者音樂伴著人生,是因為每一首好曲,背後都有故事,甚至就是人生的主旋律。 她會全程代入演奏过程当中,演奏者表情豐富,形體柔和或者奔放,都是隨著曲調內容的跌宕起伏行走,走的是心。 她說,因為演奏一首曲子,尤如演繹一段人生,或者一個濃縮的故事。 這種感受,情景交融、融会贯通,日積月累下,对人的修养、造詣會有很大的提煉。

師承古箏大師趙玉齋先生,他創作的一曲「丰收锣鼓」,音樂中「高山流水」「庆丰年」的意景,敲锣打鼓、歌舞秧歌、踩高跷 等場面就在古箏的韻律中。 那種歡天喜地、喜氣洋洋的琴聲背後,有着情感的深邃。 倫倫告訴學生,你要心手合一表达至美,才能感染观众和听众。 所以,古箏演奏者是需要有自身高度與境界的。

有人請教倫倫,学音乐的人会不会得抑郁症? 她笑說:估計比較少。 自己不快樂,又怎麼把那份音樂的歡樂帶給他人呢?

和從小就在糖水里泡大的不一樣。 倫倫呢,則從小是在音樂聲中浸泡著長大的。 出生於音樂世家,長輩們都是出色的古箏教育、演奏家。 她已經是第四代傳人了。

曾外祖父40來歲發家致富後,一頭扎入古箏中,琴棋书画都是人到中年從頭來過。 這個大家庭,以音符開花散葉,承接祖傳,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舅舅、阿姨;叔叔、姑姑的,每一代都有幾個、十來個學古箏的。 不是演奏家,就是音樂教授。 如果有機會凑在一起,就是一個龐大的古箏大樂隊。 就是在這樣一個古箏大家庭中成長,耳濡目染、陶冶情操。 倫倫說,與眾不同的是,她血液中,流淌更多的是音符。

自小開始與古箏相伴

3歲習箏,5岁6岁开始正规学习曲目和练习,每天要被规范練習數个小时。 7歲入讀瀋陽音樂學院附中接受專業的音樂教育,18歲以優異成績進入瀋陽音樂學院,畢業後出國留學。 一直走在音樂這條路上。

讓倫倫真正認識到手中這台古箏的中國文化魅力,還是在她遠赴海外留學的那個年代。 就是在西方國家,這2500年传承的中國古箏,以及綻放出的悠揚琴聲,帶給倫倫无限的人生收获、生命的異彩。

那一年,纽西兰政府禮賓府舉辦一場亚洲艺术节,倫倫受邀上台代表亞洲人演奏。 在遥远南半球的威灵顿,一台古箏帶去東方藝術的天籟之音,中國琴聲轟動全場。 以後,异国他乡,有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活動,主辦方一定會想到鄒倫倫。

因為那台迷人的古箏,還在求學中的她,已被威灵顿大学聘请為东方音乐讲学兼职老师,為當地培養了大批學習古箏的華僑子弟。

中國内蒙古在紐西蘭舉辦成吉思汗文物展,倫倫受邀與展覽一起巡迴演出,用古箏彈奏內蒙古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嘎達梅林」「草原之夜」等,如 一股清泉流入心田,將华侨华人,还有外国友人,带进了魅力無盡的草原情境。 觀眾齊齊被浑厚悠远,穿透心灵的琴聲感染,讓中國不同民族文化在紐西蘭綻放異彩。

開專場音樂會座無虛席、個人古箏演奏CD獲熱賣、音樂愛好者找上門來拜師。 這樣的場景,在倫倫紐西蘭、澳洲留學的數年中經常出現。 她深諳這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是音樂迷人的誘惑,是快樂生命的追尋。

來自台灣的林太太找到倫倫,帶著孩子想學琴。 還講了她珍藏古箏的故事。 她的先生是位醫生,在台灣時有一位長期病患者是古箏愛好者。 患者不捨那台古箏,臨終前將琴送給了林太太。

這台琴跟了林太太15年,後來移民到紐西蘭,一直沒有機會遇見老師學習。 看了倫倫的演出,林太太上門拜師,告訴倫倫:我們等了妳十五年,這是上天的安排,妳是天女下凡,我每天上香祈求菩薩,終於盼到妳來。林太太還讓三個孩子都拜師學琴。 直到他們一家再次移民美國洛杉磯,也是琴不離手,通過網絡繼續跟著倫倫學琴。他們從未中斷聯繫,成為一生的良師益友。

2020年的農歷新年,鄒倫倫來到美國,三個成年的孩子帶著古箏來看老師,大家圍坐一起,彈琴頌曲,無比快樂。

5千多學生遍佈世界

這些年來,倫倫的學生遍佈全世界,在編的都有5千出頭,年齡最小的是4歲,年齡最大的是設計師、近八十歲的老人。 不少是事業有成的在職人士,甚至有上市公司的主席。 他們以音樂為樂,在「鄒倫倫博士古箏學院」尋找那份生命中的歡欣。

跟倫倫學古箏的,都是為尋找那一份內心的平靜與快樂而來。去年,倫倫認識了陸蓓琳,成為她很認真的一位學生。陸蓓琳是事業有成的年輕女性,對藝術情有獨鍾,渴望在香港繁忙的生活中,從音樂藝術追尋中找到一份快樂。

她們在一次朋友聚會中相遇。交談中,蓓琳被倫倫和她的音樂造詣吸引。 馬上約時間來到「鄒倫倫博士古箏學院」要學古箏。 再後,又把兒子湯梓琛、女兒湯冪菲兩個孩子都帶來,一起學古箏。 蓓琳說,「在琴聲優雅中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可以一生在快樂中老去」。

近些年來,鄒倫倫的古箏主要在香港、日本、加拿大、美國、悉尼等地奏響。 各種演奏、研討會、教學,深受樂界關注。 2013年6月30日,她在香港演藝學院成功舉行了「穿越古箏二胡音樂會」,從法國請來二胡大師果敢同台。 從此她展開了「穿越」之旅,足跡遍及許多國家。穿越古今,穿越東西方文化的弦樂,受到了香港各界的高度評價,為香港青年一代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們傳達與加深認識中華傳統藝術文化做出了有力的促進作用,被譽為近代最富有感染力的女音樂家。

每年,倫倫都以眾多類似的活動,讓古箏琴聲穿透在香港的音樂天空。

她獲得香港理工大學院士榮銜、獲得傑出企業及領袖人物評選年度亞洲藝術領袖人物大獎、榮獲第四屆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等等。 各種獎項以表彰她對民族音樂事業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憑著對音樂的熱愛,對藝術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和不懈的努力與追求,鄒倫倫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美國、澳洲、紐西蘭、日本、歐洲等世界各地傳揚中國民族文化,更以培養年輕一代為使命, 以音樂為橋樑溝通彼此的友愛。

鄒倫倫用音樂塑造人生,以琴聲傳遞和平、歡樂,締造美好世界。

鄒倫倫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文藝晚會》傾情演出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编辑精选 音乐

由三地創作人、歌手垮地合作歌曲剛出爐

由三地創作人、歌手垮地合作的一首關於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歌曲剛剛出爐啦!由新加坡知名華語兒歌創作人溫金華譜歌、湖南電視台名嘴崙子作詞、伙拍香港主持人和無線電視財經節目資深媒體人鍾潔嵐合唱,加上內地Hugo Studio負責混音。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是ASEAN10國加中日韓澳紐共15個國家,在2020年11月簽署的區域協定,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加坡和中國內地已經是RCEP成員,香港預計明年中也會成為一員。RCEP積極推動成員國間加強貿易與投資往來的同時,也給地區經濟復甦注入一支強心針,團隊希望透過一首歌提倡RCEP的信息,提振疫情背景下對經濟復甦的信心,激發人民對未來前景的希望。這歌曲充滿歡愉氣氛,旋律朗朗上口,這首歌已在中國內地和美國電台播出。

今年2月,溫金華的歌曲《未來是一個個圓圈》被北京冬奧相中,納入冬奧歌單,4月,溫金華接到同一個團隊的邀請,為RCEP寫一首歌,他再次受寵若驚。 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團隊希望透過一首歌提倡RCEP的信息,提振疫情背景下對經濟復甦的信心,激發人民對未來前景的希望。

歌曲《世界本一體》由溫金華作曲,,崙子和香港電視財經節目資深主持與媒體人鐘嵐潔合唱。 溫金華說:“團隊要求歌曲充滿歡愉氣氛,旋律朗朗上口,翻譯成各國不同語言要容易填詞。這首歌已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幾個財經節目中播出,團隊要在財經節目中大力推廣歌曲,讓財經節目不沉悶。”

溫金華寫過兒歌、環保歌、新年歌等,這次為經濟體系寫歌,充滿新鮮感與突破性。 他說:“新加坡是RCEP成員國,而我身為新加坡人,能為RCEP提倡的經濟復甦盡一分綿力,我很開心。”

《世界本一體》


曲:溫金華


詞:侖子


唱:鍾潔嵐

混音:覃中樂

 

友好睦鄰

互補又互利

十五個最可愛的好兄弟

覆蓋世界的經濟三分一

打造最大的自貿天地

 

求同存異

合作創造奇蹟

亞太新輪旭日正冉冉升起

中日韓東盟澳新抱一起

老百姓享受無盡福利

 

跨國際琳瑯的商品 通關又便利

手機輕輕觸屏

半天就送抵

關稅隔壁壘遠去 惠及我和你

有福同享世界本一體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地

十五種文化都精彩各異

多元化多種魅力 均無敵

互尊才有命運共同體

 

風格大不同的歌曲 融匯在一起

同呼吸共奮鬥

完美交響曲

滿載誠信友誼 合作無間距

賓至如歸 世界本一體

 

風格大不同的歌曲 融彙在一起

同呼吸共奮鬥

完美交響曲

滿載誠信友誼 合作無間距

賓至如歸 世界本一體

 

牽手在一起

不分我和你

繁華共創 世界本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