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菲律賓反貪示威者與警員衝突 多人被捕

大批菲律賓人上街,要求將涉及防洪工程貪污醜聞的人繩之於法。(路透社)

菲律賓數以萬計民眾上街,抗議防洪工程貪污醜聞,部分人與警員衝突。

大批民眾在首都馬尼拉市中心人民力量紀念碑前聚集,他們揮舞國旗又高舉標語,要求將涉及貪污醜聞的人繩之於法。部分人計劃在總統府前舉行活動,但遭到警方阻止。示威者向警員擲雜物,又焚燒雜物做路障。警員展開驅散行動,拘捕部分人。

美國和澳洲大使館發布旅遊警告,要求公民避免前往抗議活動現場。中國駐菲律賓使領館亦提醒在當地公民提高安全防範意識,盡量避免外出。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在7月國情咨文中披露國內防洪工程貪污醜聞,指2022年上任以來,9千多個防洪基礎設施工程,當中很多品質低劣,甚至發現「幽靈工程」,下令相關部門徹查。之後揭發有議員和官員審批項目時收受賄賂,引起民眾不滿。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巴以冲突:以色列自凌晨以来在加沙地带杀害31名巴勒斯坦人

妇女们哀悼本月早些时候在以色列空袭中丧生的巴勒斯坦人,地点就在加沙城希法医院门前 (AFP)
  • 据医疗部门消息人士告诉半岛电视台,自今日凌晨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造成至少1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在加沙城遇难的巴勒斯坦人。
  • 哈马斯的卡桑旅发布了一张仍被关押在加沙的48名俘虏的“告别照片”,暗示以色列持续攻击加沙城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风险。
  • 4名以色列反对派领导人组建了一个名为“变革集团”的联盟,以期在下次选举中击败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
  • 加沙卫生部负责人谴责以色列强行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出加沙城,并补充称,数十万巴勒斯坦人仍被困在那里。
  • 数千名以色列人聚集在特拉维夫人质广场举行集会,呼吁政府达成协议,以释放所有被关押在加沙的人员。
  • 在希法医院院长的兄嫂被杀后,哈马斯呼吁国际社会就以色列杀害医务人员的行为采取行动。
  •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尽管以色列采取行动打击反加沙战争的立场,但世界不应被此吓倒。
  • 此前一天,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杀害了91名巴勒斯坦人。据医护人员称,其中包括一名知名医生的家属,以及一辆从加沙城北部逃离的卡车上的4名遇难者。
  • 流离失所的加沙城巴勒斯坦人讲述了他们被迫逃离城内避难所后,被以色列无人机追捕的经历。
  • 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对加沙的战争已造成至少65208人死亡,166271人受伤。据信还有数千人被埋在废墟之下。而在2023年10月7日的袭击中,以色列共有1139人丧生,约200人被俘。
袭击逃离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袭击逃离其轰炸行动的人员

以色列爆发新一轮抗议活动,示威者要求达成囚犯交换协议

《新消息报》报道称,在本周六晚间,以色列各地爆发抗议活动,警方阻止示威者前往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住所。

示威者要求结束战争,并要求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囚犯交换协议。

以色列囚犯家属继续向内塔尼亚胡政府施压 (法国媒体)

国际反应

联合国:加沙流离失所者南迁且无家可归

联合国驻加沙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发言人奥尔加·切列夫科告诉半岛电视台,在以色列持续轰炸的背景下,加沙地带北部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正南迁,既没有足够的住所,也得不到安全保障。

她证实,大量伤者正在送往医院,医疗服务濒临崩溃。

英国和葡萄牙预计将于今日承认巴勒斯坦国

据报道,英国和葡萄牙预计将于今日晚些时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将于今日宣布这一消息,而葡萄牙外交部周五表示,也将于周日正式宣布承认该协议。

斯塔默7月份表示,除非以色列采取一系列行动,否则英国将承认巴勒斯坦,但以色列未能采取这些行动,包括同意在加沙停火和致力于建立巴勒斯坦国的长期和平进程。

斯塔默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议将在下周联合国大会世界领导人会议召开之前做出。预计包括法国、加拿大和马耳他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将在未来几天承认巴勒斯坦国。

非斯举行守夜活动以抗议加沙种族灭绝战争

本周六,人们在摩洛哥北部城市非斯举行了声援巴勒斯坦人的守夜活动,并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持续近两年的种族灭绝。

此次守夜活动由“摩洛哥支持巴勒斯坦联盟”发起,上百名摩洛哥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并高呼支持巴勒斯坦各派的口号。

本次守夜活动的口号是:“持续支持抵抗直至种族灭绝停止,占领结束。”

示威者们表达了他们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面临的饥饿政策的抗议。

非斯举行守夜活动以抗议加沙种族灭绝战争

分析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 (法国媒体)

西班牙首相为何如此坚决地捍卫加沙?

穆罕默德·加扎里

9月8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发表声明,表达了西班牙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持续发动灭绝战争的震惊。

桑切斯表示,西班牙没有核弹、航空母舰或丰富的石油储备,因此无法独自阻止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袭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努力。他强调,即使我们无法独自赢得胜利,也有一些事业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桑切斯的声明引发了广泛反响,尤其是在以色列——以色列故意歪曲其言论,并指责他威胁要消灭犹太国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评论道:“显然,对桑切斯来说,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驱逐西班牙犹太人以及纳粹大屠杀,这一切还不够。”

以色列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也对西班牙发起抨击,指责西班牙缺乏历史认知,他还声称,“西班牙对犹太人犯下了罪行,包括宗教裁判所的罪行”。

西班牙和以色列之间这轮口水战表明了佩德罗·桑切斯及其政府给以色列占领国造成的困扰程度,而桑切斯或许是欧洲最知名的、以如此明确且猛烈的方式抨击以色列的政治人物。

毕竟,桑切斯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活动家、一位能够动员公众舆论的知名媒体或艺术人物、一位欧洲国家的高级官员,他还是欧洲最重要国家之一的首相。正如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所指出的那样,在去年,基于国内生产总值、股市表现、核心通胀、失业率和政府赤字水平等指标,他已经带领西班牙成为了全球37个最富裕国家中表现最佳的经济体。

这就意味着,这种强烈的反以色列声音,正试图引导欧洲政策朝着“更公正”的巴勒斯坦权利的方向发展,并且它出自一位在其国家因其成就而受到认可的领导人。这也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可能会超越西班牙。此外,他还是少数几个在欧洲遏制“极右翼主义”趋势的官方声音之一,这也解释了占领国为何对桑切斯的反以色列言论感到如此愤怒并予以高度关注。

佩德罗·桑切斯:政治传记

从其政治生涯伊始,佩德罗·桑切斯就在西班牙左翼阵营中不断晋升。他于1993年加入了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后来又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担任欧洲议会和联合国的政治顾问,并于2004年成为马德里市议员。

到2009年,桑切斯已经成为西班牙议会在马德里选区的议员。2011年,在政治工作和职业生涯不断攀升的同时,佩德罗·桑切斯不忘兼顾政治与学术,并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2014年,佩德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时任领导人阿尔弗雷多·佩雷斯·鲁巴尔卡瓦因该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表现不佳而下台后,佩德罗·桑切斯赢得了随后的选举,并成为了该党领导人。西班牙《国家报》称这场胜利“出乎意料”,因为佩德罗·桑切斯在西班牙公众眼中“几乎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

这场胜利奠定了佩德罗后来职业生涯的两个关键特质:雄心勃勃,以及能够从远处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并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

自担任该党党魁以来,佩德罗·桑切斯就一直强调,他的目标是将该党的领导层建设得与其基层成员保持在同一“左翼”水平上,同时避免过度的民粹主义。桑切斯对这一目标的敏锐洞察力显而易见,因为在欧洲各地支持左翼的民众基础中,有很大一部分批评他在掌权后采取了中间派的立场和行动,并且不愿在经济、社会或政治领域实施根本性的变革。这也是许多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基础转向右翼并投票支持右翼的原因。

然而,事情并未按计划进行。2016年10月,桑切斯在议会选举后组建政府的努力失败——他坚持激进立场并阻止保守派的人民党领导人组建政府,因此,他在未经任何正式仪式的情况下被迅速免职,从而导致了工人社会党内部的重大分裂——部分党内领导人希望避免举行新的选举,并让人民党领导人马里亚诺·拉霍伊领导政府。

由于这次分裂,工人社会党发生了针对佩德罗·桑切斯的政变,并导致他被免职。然而,他保住了议会席位,并且据德国之声的报道,他仍然强烈反对保守党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削减开支、削减福利国家和社会福利的政策。

2025年9月3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与英国首相克里·斯塔默举行会晤

与此同时,桑切斯决定开启一场独特的冒险,并宣布他将驾车游历西班牙,以倾听那些无法发声者的诉求:那些渴望改变却被忽视、梦想得不到实现的普通民众、边缘群体以及选民。

桑切斯的行程长达4万公里,他穿梭于城市、街道和咖啡馆之间,向选民们发表演讲,与他们辩论,并倾听他们的梦想。据英国《卫报》报道,桑切斯在这段旅程中与西班牙各地的不满人士交往,这使得他在被罢免仅7个月后就轻松恢复了西班牙工人社会党领导人的职务。

桑切斯的胜利对此前将他赶下台的党内根基层人士来说是“致命一击”,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2018年6月,桑切斯出任少数派政府首相,即将迎来更重要的胜利。他与激进左翼的“我们能”党以及其他议会少数派(例如巴斯克民族主义者和加泰罗尼亚独立活动家)联手,成功通过了对拉霍伊保守党政府的不信任投票。这是后佛朗哥时代西班牙议会首次成功通过的不信任投票。

与人们对桑切斯政府前景的悲观预期相反,这位首相自此之后成功保住了自己的职位。据英国广播公司在2020年发布的一篇报道,桑切斯在上任后实施的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左翼阵营的大力支持。他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任命了以女性为主的内阁,并接受了意大利拒绝接收的移民船。

根据同一报道,桑切斯实际上做到了政客们通常难以做到的事情:他在上台后迅速提升了其政党的支持率——远高于其在野时期的支持率。马德里自治大学社会学教授何塞普·洛皮拉表示,桑切斯“成功地向公众证明了他是一位严肃且胜任该职位的人”。

事实上,佩德罗长期担任西班牙首相,这与这个多年来经济表现不佳的国家所取得的显著经济进步息息相关。2024年,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在一篇题为《西班牙能给欧洲其他国家带来什么》的报道中,称西班牙凭借其卓越的经济表现而令其他富裕国家羡慕不已。

尽管西班牙近年来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游客的大量涌入、移民数量的增加(这促进了该国的消费和经济增长),以及新冠疫情后获得的欧盟拨款(西班牙是继意大利之后欧洲大陆第二大此类拨款接受国),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政府政策,这些因素就不会奏效。

与邻国意大利不同,西班牙成功地为移民创造了一个热情友好且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因此吸引了更多的高技能移民,使他们能够轻松地融入其经济。如果没有政府为旅游业创造一个激励的环境,西班牙旅游业的繁荣就不会出现。

最后,经验证明,单靠援助并不能促进增长,意大利的经验就是一个明证。在新冠疫情期间,意大利获得了欧洲援助的最大份额,但其经济表现却远逊于西班牙。

桑切斯在移民问题上的立场尤其具有革命性。在右翼势力席卷西方世界(主要基于对移民日益增长的反感)的时期,佩德罗·桑切斯却毫不掩饰地告诉西班牙公众,移民是西班牙经济的福音和机遇。他用数据佐证了这一点,声称移民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5%,占社会保障收入的10%,但仅占国家公共支出的1%。

佩德罗·桑切斯(后排右二)是少数公开挑战特朗普并对抗美国关税的欧洲领导人之一(路透)

在外交政策方面,佩德罗·桑切斯将其外交政策定义为基于全球视角的原则和道德,而不一定局限于西方世界的边界。在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桑切斯毫不犹豫地批评了美国在其总统任期内所扮演的角色,并对这个二战后全球秩序的缔造者如今却在削弱这一秩序的事实表示遗憾。

事实上,佩德罗·桑切斯对特朗普及其政府的强硬立场,或许是理解他对美国最亲密盟友——占领国以色列——采取激烈立场的关键。佩德罗·桑切斯是少数明确且毫不含糊地挑战特朗普的欧洲领导人之一。据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报道,特朗普“讨厌”他,是因为他敦促欧盟对抗美国贸易关税,攻击美国科技亿万富翁,并指责他们危害民主。

更重要的是,在今年6月,代表西班牙的桑切斯是欧洲政客在北约峰会期间唯一一位断然拒绝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欧盟成员国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5%的要求的人。桑切斯承诺只会支出2.1%,因为他认为特朗普的目标与西班牙对自身目标的设想相悖。

桑切斯与巴勒斯坦:西班牙遗产的延伸

佩德罗·桑切斯对以色列的攻击和对巴勒斯坦权利的捍卫常常被解读为源于他的左翼倾向。虽然这种解读部分属实,但西班牙超越党派的历史遗产可能极大地塑造了桑切斯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及其立场。

在西班牙,民众明显支持巴勒斯坦人,这与欧洲普遍存在的亲以色列倾向(在当前的种族灭绝战争之前)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倾向在左翼和右翼都存在,尽管在左翼表现得更为明显。

马德里自治大学阿拉伯与伊斯兰研究教授路易斯·戈麦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西班牙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西班牙人“从未感到他们对以色列建国(作为对解决犹太大屠杀的方案)以及在纳粹和法西斯主义下遭受苦难的欧洲犹太人的处境有何特殊责任”。

此外,由于西班牙在战争期间与轴心国的相对结盟及其随后在欧洲的孤立,使其在与地中海南部和东部国家的关系上更为谨慎。即使是在1975年佛朗哥政权垮台、西班牙建立民主制度之后,西班牙也不愿危及它“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而这种友谊“远比与以色列的任何潜在关系都更具价值”。

因此,西班牙政府与巴解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于1979年在马德里为该组织设立了代表处,还接待了其当时的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阿拉法特受到了时任西班牙民主国家首相的阿道夫·苏亚雷斯的热情接待,西班牙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接待巴勒斯坦领导人的西方国家。

即使西班牙寻求在1986年承认以色列——作为其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现欧盟)的条件,但这也是在与阿拉伯国家进行了长时间的磋商之后才得以执行的,当时的西班牙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还亲自致函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以解释这一决定。

尽管此后西班牙与以色列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关系不断加深,但相对而言,西班牙仍然保持了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传统关系。例如,在2012年11月,在时任首相马里亚诺·拉霍伊领导的保守右翼政府的领导下,西班牙投票同意联合国授予巴勒斯坦“非会员观察员国”的地位。

桑切斯继承了西班牙同情巴勒斯坦的传统,而以色列对加沙的灭绝战争更是强化了这种同情。根据马德里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最近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82%的西班牙人将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视为“种族灭绝”。而在左翼人士中,这一比例上升至97%,在中间派人士中为85%,在右翼人士中则下降至62%。这表明西班牙各党派已经达成共识,以反对以色列及其行动。

2025年7月6日,西班牙潘普洛纳的狂欢者举着巴勒斯坦国旗庆祝圣费尔明节的开幕

佩德罗只是顺应了西班牙日益增长的民意,而不像许多西方政客那样,无视公众对这一问题迅速变化的看法。

根据著名的皮尤中心在今年6月进行的一项涵盖包括西班牙在内的24个国家的民意调查,在超过20个国家内,有一半多的成年人对占领国以色列及其总理内塔尼亚胡持负面看法。这一数字覆盖了西班牙、澳大利亚、希腊、印度尼西亚、日本、荷兰、瑞典和土耳其境内近四分之三或者更多的成年人。

基于此,桑切斯成为第一位明确将加沙事件描述为“种族灭绝”的欧洲官员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西班牙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班牙于2024年5月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呼吁立即中止与占领国以色列的《欧洲联系国协定》,以及随后加入南非向国际法院提起的针对以色列的诉讼。西班牙司法部门还宣布对加沙侵犯人权的行为展开调查,并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证据。

最后,在抗议者冲击赛道、抗议以色列袭击加沙以及以色列车队参赛之后,当局还取消了环西班牙自行车赛的最后赛段。此举得到了首相的公开赞扬,并表示“西班牙人民正在为正义事业动员起来,例如巴勒斯坦事业”。他还呼吁禁止以色列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就像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而被禁赛一样。

在更加实际的层面上,西班牙决定因加沙战争而对以色列实施一系列的制裁。首先,西班牙正式宣布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包括取消一项价值7亿欧元的以色列自行设计火箭发射器采购合同。

据《国家报》报道,西班牙国防部还取消了一项价值2.875亿欧元、从以色列拉斐尔公司购买168套火箭发射器和1680枚反坦克导弹的合同。西班牙内政部还取消了一项价值680万欧元的以色列公司弹药采购合同,此外还决定关闭其港口和领空,并禁止向以色列运送武器的船只和飞机进入。

此外,马德里正式决定禁止所有直接参与加沙地带种族灭绝、侵犯人权和战争罪行的人员进入西班牙,其中包括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

其他制裁措施包括禁止进口来自巴勒斯坦犹太定居点的产品,并限制居住在这些地区的西班牙公民的领事服务,加强与巴勒斯坦国的合作,增加欧盟在拉法口岸援助团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对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捐款1000万欧元,并将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额度增至1.5亿欧元。

国内政策与西班牙支持的局限性

从总体来看,我们可以说,西班牙首相已经成为西方反对以色列战争的最突出的声音,他不仅发表言论,还在其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中等强国”的范围内,采取了全面措施以谴责这场种族灭绝。

如上所述,基于历史、意识形态和民众的考量可以解释这种支持,而桑切斯更倾向于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阐述这一点,他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描述为“针对手无寸铁的人民的种族灭绝”和“违反所有人道主义法的行为”。

然而,西班牙政府强烈的反以色列立场或许也部分源于其国内政治考量——桑切斯领导的西班牙工人社会党享有左翼进步联盟“汇总”(Sumar)不可或缺的支持,该联盟由西班牙共产党和多个进步党派组成。该联盟已将承认巴勒斯坦国作为其在2023年联合执政谈判中加入政府的条件。

桑切斯政府还面临着来自其前议会盟友“我们能”党以及巴斯克和加泰罗尼亚分离主义政党的巨大压力,其中一些政党明确指责桑切斯未能为巴勒斯坦和加沙提供足够的支持。所有这些政党都以不同方式和程度支持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的斗争,以及所有争取非殖民化的斗争。

例如,长期以来,佩德罗·桑切斯一直不愿将加沙局势称为“种族灭绝”(直到今年9月初才正式使用这一表述),而“汇总”联盟却长期使用这一术语,并呼吁政府予以公开采纳。

西班牙正式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

此外,“汇总”联盟以及“我们能”党要求西班牙彻底断绝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桑切斯的政党拒绝了这一要求,认为此举将适得其反,并对巴勒斯坦造成损害,因为西班牙支持两国方案,并寻求为解决冲突做出贡献,而这无法通过与以色列彻底断绝外交关系来实现。

另一方面,以阿尔韦托·努涅斯·费霍领导的右翼人民党和桑蒂昂·阿瓦斯卡尔领导的极右翼声音党为代表的右翼反对派,对桑切斯及其政府的批评日益升级,并指责其“未能有效应对反以色列抗议活动”,称这“导致西班牙在全球范围内蒙羞”。因此,首相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民众和左翼政治势力要求加大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力度,并强烈反对以色列的占领;另一方面,来自更亲以色列的传统右翼势力的压力也日益凸显。

这些内部问题限制了西班牙政府进一步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能力,但外部压力仍然是最重要且最有效的,因为佩德罗及其政府承认,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西班牙影响战争进程的能力相当有限。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最近致信路透社并批评西班牙政府称:“作为北约成员国,西班牙选择限制美国的军事行动并抛弃以色列,这令人深感不安。”她还认为这一立场“是在鼓励恐怖分子”。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西班牙拥有两个军事基地:罗塔海军基地(美国在西班牙最大的军事基地,也是欧洲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和莫隆空军基地。

此外,马德里的专家和分析人士认为,西班牙政府将无法完全履行其切断与以色列军事合作的承诺。

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尽管西班牙政府坚称自加沙冲突爆发以来未从以色列购买武器,但根据和平研究中心基于政府合同数据的分析,自2023年10月以来,西班牙已经通过46份合同从以色列公司购买了价值超过10亿欧元的国防和安全物资(尽管其中一些合同尚未执行,而政府表示这些合同已被取消或正在取消中)。

自2011年以来,西班牙和以色列还受到一项关于“机密信息保护”的情报协议的约束。

西班牙国家情报中心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关系密切,还包括信息交换和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而其中最著名的协议涉及以色列的“飞马”系统——该系统曾被用来监视包括佩德罗·桑切斯本人在内的西班牙政客以及大量呼吁加泰罗尼亚独立的官员和活动人士的电话。

西班牙国防企业与以色列同行也关系密切,即使部分国防合同被取消,也难以“解除”两国之间的国防和军事关系。这并不意味着西班牙对制裁以色列毫不在意,而只是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意愿如何,一个国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施加真正的影响力,即使其地理位置遥远。

尽管西班牙是欧洲最重要的经济强国之一,但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仍然有限。因此,正如桑切斯所说的那样,关键问题在于,即使遥不可及,也有一些事业值得为之奋斗。

来源: 半岛电视台 + 电子网站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305天: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射數百枚飛彈和無人機,基輔以打擊煉油廠回應,澤連斯基計劃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川普,英國空軍颱風戰機巡防波蘭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305天。

俄羅斯空襲後,基輔地區一處地點可見被燒毀的汽車【英語影片】

2025年9月21日最新進展:

戰況

  • 據烏克蘭官員稱,俄羅斯發動了大規模飛彈和無人機攻擊,目標是烏克蘭各地,造成至少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俄羅斯發射了580架無人機和40枚飛彈,攻擊發生在包括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尼古拉耶夫、切爾尼戈夫、札波羅熱、波爾塔瓦、基輔、敖德薩、蘇梅和哈爾科夫在內的9個地區。
  • 根據州長維亞切斯拉夫·費多里謝夫在社群媒體上宣布,烏克蘭軍隊對俄羅斯西南部薩馬拉地區發動無人機襲擊,造成至少4人死亡。該地區距離烏克蘭前線800公里。
  • 路透社引述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的消息稱,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了位於伏爾加格勒和薩馬拉地區的俄羅斯輸油泵站,這些泵站是庫伊比雪夫-季霍列茨克輸油管的一部分。報道稱,遭到攻擊的設施參與了俄羅斯透過黑海港口新羅西斯克進行的石油出口。
  •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其部隊在過去一天擊落了383架烏克蘭無人機。
  • 該部還聲稱控制了烏克蘭東南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的別列佐韋村。

區域安全

  • 波蘭武裝部隊宣布,週六早些時候,在俄羅斯對烏克蘭西部發動襲擊後,波蘭及其盟友緊急出動飛機,以確保波蘭領空的安全。
  • 此前,波蘭在本月稍早擊落了其領空內的疑似俄羅斯無人機,愛沙尼亞表示,有3架俄羅斯軍用飛機於本週五侵犯其領空12分鐘時間。
  • 英國政府表示,作為北約「東衛士」行動的一部分,英國也派出兩架戰鬥機首次執行北約在波蘭上空的防空任務。
  • 立陶宛國防部長多維萊·薩卡利埃內呼籲北約緊急將防空能力部署到前線國家,並稱北約國家的公民「現在幾乎每天都會受到威脅」。
週六,在烏克蘭第聶伯羅一棟居民大樓附近的無人機襲擊現場,烏克蘭救援人員幫助一位老人[法國媒體]

政治與外交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他將於下週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期間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以討論其國家的安全保障和對俄羅斯的製裁。
  • 澤連斯基表示,他預計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強力製裁,此前一天,歐盟也宣布了對莫斯科的第19輪制裁方案。
  • 據聯合國俄羅斯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瑪麗安娜·卡扎羅娃稱,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加強了利用刑事起訴、長期監禁、恐嚇、酷刑和虐待來壓制反對派的力度。詳細描述俄羅斯人權狀況「急劇惡化」的報告將於下週一提交給人權理事會。

2025年9月20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在基輔獨立廣場舉行的葬禮上,一名遇難烏克蘭軍人的遺孀在丈夫的棺材前痛哭

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射數百枚飛彈和無人機,基輔以打擊煉油廠回應

烏克蘭遭遇數月來範圍最廣的俄方空襲之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莫斯科在夜間向該國多地發射約40枚飛彈和580架無人機,造成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澤連斯基表示,打擊波及9個地區,包括基輔、第聶伯、敖德薩、哈爾科夫、波爾塔瓦、尼古拉耶夫、蘇梅和切爾尼戈夫,並強調襲擊命中了民用基礎設施與居民區。

俄方否認以平民為目標,並稱其行動聚焦於「烏克蘭的軍事與工業設施」。但烏克蘭總統表示,俄軍打擊旨在“恐嚇平民並摧毀基礎設施”,並呼籲其西方盟友提供更多防空系統、對莫斯科實施更多製裁。

在第聶伯市,一枚攜帶集束彈藥的飛彈擊中一棟多層住宅大樓,造成1人死亡、至少26人受傷,同時高層建築與民宅遭到破壞。切爾尼戈夫(北部)與赫梅利尼茨基(西部)也報告有人員在打擊中喪生。

在基輔地區,布恰、鮑里斯波爾與奧布希夫等郊區受損,房屋與車輛受波及。

烏克蘭空軍表示已攔截552架無人機與31枚飛彈,並稱讚近期投入服役的西方F-16戰機表現有效。

俄羅斯在夜間加緊對烏克蘭的攻擊,共發射了40枚飛彈和約580架無人機,這是俄羅斯對鄰國戰爭中最大規模的砲擊之一,造成至少3人死亡,另有數十人受傷。

2025年9月20日,烏克蘭第聶伯羅市的公寓大樓在俄羅斯飛彈攻擊中受損[路透社]
烏方回應

與俄方空襲同步,烏克蘭總參謀部宣布,已在俄境腹地打擊兩座煉油廠及能源設施,目標具體位於伏爾加河沿岸的薩拉托夫州與薩馬拉州。

在薩拉托夫,靠近一處先前曾遭類似襲擊的石油設施處傳出爆炸與大火;當地州長證實一名女性受傷,且住宅大樓與車輛受損。

在薩馬拉,州長維亞切斯拉夫·費多里謝夫承認燃料與能源部門成為攻擊目標,但未說明損失規模。

澤連斯基計劃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川普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準備下週在紐約市召開的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美國總統川普,以敦促他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的製裁。

烏克蘭總統在周六分享了他的計劃,背景是俄羅斯加強了對烏克蘭的襲擊,此外,俄羅斯先前對歐洲東翼的空襲也引發了對烏克蘭當前戰爭可能蔓延的擔憂。

法新社報道稱,這項聲明是在歐盟提出其第19套制裁方案的第二天發布的。

澤倫斯基週六在X平台上發文稱,「我們現在也期待美國採取強有力的製裁措施——歐洲正在盡其所能」。

川普已經在上週表示,他準備對俄羅斯實施「重大製裁」——後者迄今一直在迴避他的停火嘗試,但前提是所有北約盟友都同意完全停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

澤連斯基預計還將討論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以防止在最終停火後再次受到俄羅斯的襲擊,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京警告稱,他不會接受西方軍隊在烏克蘭的任何存在。

圖為烏克蘭東部城市斯拉夫揚斯克民宅因俄羅斯空襲起火,消防趕赴救援。

報告:俄羅斯人權大幅惡化 醫療人員涉嫌施虐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俄羅斯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卡札羅娃(Mariana Katzarova)在她最新報告中表示,莫斯科當局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便對批評人士發動系統性鎮壓。

她在報告總結中說,俄國「人權狀況持續惡化,達到劇烈下滑的地步」。這份報告已於上星期發布,並將於22日呈報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報告指出,過去3年半來,「俄羅斯有關當局加強運用刑事起訴、長期監禁、恐嚇、酷刑和不當對待方式來消除反戰的聲音」。

卡札羅娃2023年獲人權理事會任命,成為首位有聯合國支持的俄羅斯人權觀察專家。她警告,俄國官方論述將正當的人權訴求重新定調為「生存安全威脅」,並將相關人士貼上「全民公敵」標籤。

這位獨立專家並不代表聯合國發言,她說,俄國有關當局已「瓦解機構獨立性」,將司法、立法及執法體系全面置於政治權力的直接控制之下。

「這種系統性掌控,使公共機構轉變為鎮壓與戰爭的工具。」

報告特別譴責「俄羅斯執法人員、安全部隊、監獄機構及軍方持續全面性、系統性地發動酷刑和虐待」。

同時,報告強烈批評「醫療人員參與及縱容極端殘忍酷刑的明顯模式,尤其針對被拘押的烏克蘭人」。

卡札羅娃表示,根據經獨立證實的受害者證詞,若干情況下,醫療人員甚至會指導獄方人員「如何施加電擊以造成更大痛苦」。

她呼籲俄國「依法究辦所有參與、縱容,或未通報酷刑與虐待的醫護人員」。

在體認俄國展開起訴的可能性不高之下,卡札羅娃敦促其他國家依據所謂「普遍管轄權」(universal jurisdiction),「起訴涉嫌在俄國境內實施酷刑的人員」。

國際反應

英國空軍19日晚間出動2架「颱風」戰機,前往波蘭執行北約「東翼哨兵」空中巡防任務。(英國國防部提供)

俄羅斯侵犯北約東翼空域 英國空軍颱風戰機巡防波蘭

俄羅斯近日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空域升高侵犯態勢,北約啟動「東翼哨兵行動」強化空防,英國出動「颱風」戰機前往波蘭,今天完成英國空軍首場「東翼哨兵」空中巡防任務。

本月9日晚間至10日清晨,俄羅斯至少有19架無人機入侵波蘭領空,北約於12日啟動「東翼哨兵行動」(Eastern Sentry),針對波蘭、羅馬尼亞、波羅的海三國等鄰近俄羅斯的北約東翼國家,強化集體防衛機制,以空域防衛為重點。

英國、德國,以及丹麥和法國分別出動「颱風」(Typhoon)、F-16和「飆風」(Rafale)戰機,在「東翼哨兵行動」架構下,執行空中巡防。英國國防部今天表示,英國空軍已在波蘭完成首場任務,安全抵英。

英國空軍2架戰機19日晚間自英格蘭東部康寧斯比(Coningsby)空軍基地起飛,在一架「航海家」(Voyager)空中加油機支援下,前往波蘭執行任務,並於今天早上返抵英國。康寧斯比基地是英國空軍兩個快速反應警報(QRA)站之一;部署於該基地的「颱風」戰機需24小時待命,在接獲指示後隨即迅速出動。

英國國防部指出,「颱風」戰機配備先進感測系統及紅外線導引先進短程空對空飛彈(ASRAAM),適合用於偵測、監控和攔截潛在空中威脅。

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表示,英國空軍以具體行動表明,北約空域將獲保衛。值此週末英國紀念「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之際,英國空軍再度與波蘭並肩捍衛彼此安全,這尤其令人感動。

「不列顛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於1940年對英國發動長達近4個月的大規模空戰,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空戰之一,當時波蘭空軍也加入保衛英國。

英國國防部今天表示,今年是「不列顛戰役」85週年;一如波蘭飛行員當時出手協助英國,並成為英國空軍編制內規模最大、表現最傑出的外國分隊之一,英國現在也與波蘭盟友肩並肩,共同抵禦俄羅斯具侵略性的作為。

繼以大量無人機侵犯波蘭領空後,俄羅斯19日有3架米格-31(MiG-31)戰機侵入愛沙尼亞領空,不僅關閉應答器,侵犯愛沙尼亞空域的時間更長達12分鐘,與過往一般僅停留數秒明顯不同。

儘管自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以來,俄羅斯軍機和無人機已數度侵犯北約東翼國家空域,過去數週俄軍對北約東翼空域的侵擾,無論就規模或時間長度而言,皆有大幅增加趨勢,相關北約國家形容俄方行徑為「前所未見的囂張」。

英國對外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首長摩爾(Richard Moore)19日在伊斯坦堡發表他卸任前最後一場演說時指出,他完全沒看到有任何證據顯示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和平談判有絲毫興趣,普京只想要烏克蘭投降。

摩爾說,普京「一路都在耍我們」,因為問題關鍵始終是「主權」:蒲亭否定烏克蘭的主權,否定烏克蘭作為國家和民族獨立自主存在的權利,並試圖用盡一切手段,要將他的帝國主義意志強加於人。

一架「航海家」空中加油機19日晚間至20日上午,支援英國空軍2架「颱風」戰機執行在波蘭的北約「東翼哨兵」空中巡防任務。(英國國防部提供)

波蘭戒備

靠近邊境的烏克蘭西部遭俄軍打擊,促使北約成員國波蘭與盟軍一同出動戰機,將防空與雷達系統提升至最高戒備狀態。

華沙表示,此舉是因“俄軍襲擊強度及其接近烏克蘭西部邊境”,強調相關措施為保護領空的預防性行動。

在兩國和解努力停滯的背景下,雙方空襲仍在持續。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嘗試促成俄羅斯總統普丁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直接談判,但無進展。

一年多來,俄軍在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前線推進,利用烏方在人力與裝備方面的短缺取得進展。

聯合國專家的最新報告指出,自擴大在烏克蘭的戰爭以來,俄羅斯人權情況大幅惡化,報告並譴責俄國存在普遍性的酷刑行為,並有醫療專業人員參與其中。

東部預防行動

在過去兩週內,在出現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波蘭和羅馬尼亞領空,以及3架俄羅斯戰鬥機週五前所未有地進入愛沙尼亞領空的報道之後,北約國家正在採取措施以加強歐洲東翼的防禦。

波蘭軍隊表示,在俄羅斯對波蘭邊境附近的烏克蘭領土發動空襲後,波蘭和盟軍飛機於週六早些時候完成部署,以進行“預防行動”,旨在確保波蘭領空的安全。

英國表示,為完成北約「東方衛士」行動的任務之一,其戰鬥機已經執行首次北約防空任務,巡邏波蘭領空,並防禦俄羅斯可能發動的空中威脅。

週六,俄羅斯國防部否認其飛機前一天飛入愛沙尼亞領空,但愛沙尼亞官員表示,雷達和目視接觸證實了這場持續12分鐘的侵犯。

愛沙尼亞軍事情報中心指揮官安茨·基維塞爾格上校表示,邊境侵犯是否是故意的仍「有待證實」。

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警告:俄羅斯正變得「更加危險」

確信川普不會有行動 阿拉斯加會後蒲亭升高對烏攻勢

接近克里姆林宮的人士透露,俄羅斯總統普京認定軍事升級是迫使烏克蘭依其條件進入談判的最佳方式,而美國總統川普不太可能採取太多措施來加強基輔的防禦。

俄羅斯侵犯北約東翼空域 英國空軍颱風戰機巡防波蘭

彭博報導,普京(Vladimir Putin)在上月與川普在安克拉治會談,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拒絕俄國提出割讓更多烏東領土的要求後,俄軍已經加強對烏克蘭軍事和民用目標的攻擊。

因資訊敏感而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指出,蒲亭打算繼續鎖定基輔的能源網路及其他基礎設施。

他們還說,阿拉斯加的會談讓蒲亭更加確信川普無意介入這場衝突。

對於俄羅斯升高對烏克蘭的攻擊,川普本週表達對蒲亭做法的不滿,並提出可能對莫斯科及其盟友實施更嚴厲的制裁,以切斷俄羅斯的石油收入。但同時,他堅持要求基輔的歐洲盟友先採取艱難措施,美國才會行動。

川普已呼籲七大工業國集團(G7)對中國和印度徵收關稅,以懲罰其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相關官員也在討論對克里姆林宮施以額外制裁。歐盟則是討論另一輪制裁方案,並計畫加速淘汰俄羅斯液化天然氣。

莫斯科近期戰術凸顯出華府展現克制的跡象正在鼓舞克里姆林宮,使其持續推進一場消耗戰,企圖迫使烏克蘭做出讓步。俄方官員認為,這一戰略可能會削弱基輔的防禦能力,並替未來談判奠定基礎。

消息人士表示,普京將會持續參與和美國的對話,但仍會堅持做他認為符合自身利益的事。

新歐亞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彼卓夫(Nikolai Petrov)指出:「蒲亭希望在冬季前取得一些明顯勝利,但到目前為止,他在戰場上並未成功。因此他轉向核恫嚇與心理壓力,包括大規模轟炸。」

俄舉行國際歌唱大賽越南奪冠 美代表臨時退賽

國際歌唱大賽最終評選來自越南的德福(Duc Phuc)表現最佳

俄羅斯主辦的「國際歌唱大賽」(Intervision)今晨揭曉結果,越南選手摘下冠軍。主辦單位表示,原本代表美國參賽的澳洲籍歌手,因「遭受政治壓力」在最後一刻退出比賽。

綜合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因全面入侵烏克蘭而被逐出「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隨後宣布恢復舉辦蘇聯時期的「國際歌唱大賽」。本屆大賽以「傳統家庭價值觀」為主題,吸引來自中國、印度、巴西等23國歌手角逐3000萬盧布(約合新台幣1086萬元)的總獎金。

由各參賽國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最終評選來自越南的德福(Duc Phuc)表現最佳,而來自吉爾吉斯與卡達的歌手分居2、3名。各國參賽者以母語演唱歌曲。

作為主辦國,俄國參賽者「夏曼」(Shaman)請求評審團不將其表演列入評分。

主辦單位原安排的參賽國還包括冷戰時期的宿敵美國。不過,代表美國的澳洲出生歌手「瓦希」(Vassy)因「遭澳洲政府施加史無前例的政治壓力」臨時退賽。澳洲方面暫無回應。

沒有來自歐洲聯盟國家的藝人參賽。

「國際歌唱大賽」最初於1965年在布拉格(Prague)舉辦,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布拉格之春」反蘇聯運動後停辦。1970年代,這場大賽在波蘭恢復舉辦,並在多個前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巡迴舉行。

和歐洲歌唱大賽另一差異在於,國際歌唱大賽沒有觀眾投票,完全由國際評審團決定勝負。

本屆賽事結束後,主辦單位同時宣布,下一屆將於2026年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

奧地利能源高層傳為俄情蒐 維也納召見俄外交官

根據維也納新聞媒體「輪廓雜誌」(Profil)報導,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解雇1名涉嫌為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的高級主管,維也納外交部也因此召見俄羅斯外交官。

路透社報導,輪廓雜誌表示,這名OMV高級主管因與俄羅斯外交官會面引發關切。西方情報部門懷疑這名外交官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幹員。

奧地利國家安全局(Directorate of State Security )監視這名高級主管長達數月,但未透露他的身分。

OMV表示已立即終止這名主管的合約,全力配合相關部門調查。

OMV發言人表示,「出於資料保護原因,我們無法就個人雇傭關係的更多細節發表評論。」

對俄羅斯外交官的指控以及正進行的刑事訴訟,奧地利外交部表示已有所悉。

奧地利外交部也已召喚俄羅斯駐維也納大使館代辦,並要求涉案外交官放棄豁免權。「否則,他將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人物,不得不離開奧地利。」

俄羅斯外交部目前尚未回應此事。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巴以冲突:以色列加强对加沙城的攻击,对学校的袭击造成儿童身亡,联合国秘书长称世界不应被以色列吓倒

加沙城巴勒斯坦民众携带财物向南迁移,行进至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附近沿海公路,摄于2025年9月19日 (法国媒体)
  • 周五,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各地发动袭击,造成43人死亡,其中仅加沙城就有26人丧生。此后,以色列军队继续轰炸加沙地带。
  • 巴勒斯坦民防机构表示,自8月底以色列开始攻占加沙地带最大的城市中心以来,已有45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加沙城。
  • 数十万滞留在加沙城的巴勒斯坦人正在遭受以色列无情的袭击,一名巴勒斯坦人告诉半岛电视台,他已经经历了一周的“恐怖之夜”。
  • 葡萄牙宣布将于周日承认巴勒斯坦国,加入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英国等国的行列,宣布有意承认巴勒斯坦国。
  • 黎巴嫩卫生部表示,以色列空袭袭击了南部城镇安萨尔的一辆汽车,造成一人死亡——这是以色列再次违反其与真主党之间脆弱的停火协议。
  • 巴勒斯坦民防组织表示,自以色列8月在加沙发动大规模行动以来,加沙城近一半人口(约45万人)已逃离该地区。
  •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加沙正经历着他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严重的死亡和破坏”,并呼吁国际社会不要被以色列“吓倒”。
  • 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对加沙的战争已造成至少65141人死亡,165925人受伤。据信还有数千人被埋在废墟之下。10月7日的袭击中,以色列共有1139人丧生,约200人被俘。
周一,在加沙城雷马尔街区,一名男孩展开巴勒斯坦国旗,人们在被以色列连夜轰炸摧毁的无名战士塔废墟中搜寻

爆炸声震耳欲聋,加沙中部夜难眠

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继续逃离轰炸的恐怖。

昨晚是一个不眠之夜。在加沙市中心,我们能听到炸弹爆炸的声音,以及战斗机低空盘旋的轰鸣声。如果这里都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想象一下那些在加沙城遭受空袭的人们会是怎样的感受。

人们正走唯一一条获准的道路[拉希德街]从加沙城前往加沙地带的中部和南部。道路拥挤不堪,人们精疲力竭。他们只能用卡车和畜力车运送力所能及的一切。

有些人干脆步行。人们平均要花5到7个小时在路上行驶,而以前开车只需15到20分钟。

他们希望在新一轮空袭来临之前到达目的地。

2025年9月19日,在以色列军队下令加沙城居民向南撤离后,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正准备撤离,一名女孩站在一辆婴儿车旁,车里坐着两名儿童

国际反应

名人和艺术家发声,抵制以色列的呼声四起

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家呼吁就加沙战争对以色列进行文化抵制。

由于大多数西方政府抵制重大经济制裁,音乐家、名人和作家希望通过公众压力,推动采取更多行动。

“我坚信,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曾出演《追风筝的人》和《王冠》的英国演员哈立德·阿卜杜拉在签署一份呼吁抵制多家以色列电影机构的请愿书后告诉法新社。

这封来自巴勒斯坦电影工作者组织的公开信已获得数千名签名者签名,其中包括艾玛·斯通和杰昆·菲尼克斯,他们承诺切断与任何“涉嫌种族灭绝”的以色列机构的联系。

在本周的艾美奖颁奖典礼上,从哈维尔·巴登到《骇客》演员汉娜·爱宾德,多位获奖者都谈到了加沙问题,这与本月早些时候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类似声明如出一辙。

英国trip-hop先锋乐队Massive Attack宣布加入一个名为“No Music for Genocide”的音乐团体,该团体的艺术家们将试图阻止他们的歌曲在以色列的流媒体播放。

以色列面孔在欧洲歌唱大赛上遭到抵制,而西班牙首相正带头推动将该国排除在体育赛事之外。

以色列指挥家伊兰·沃尔科夫上周在英国的一场音乐会上宣布,他将不再在自己的祖国演出。

美国为何持续阻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加沙的决议?

葡萄牙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葡萄牙已加入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英国的行列,宣布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

葡萄牙外交部周五发表声明称,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仪式将于周日举行,即联合国大会巴勒斯坦建国高级别会议的前一天。

葡萄牙外交部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外交部确认葡萄牙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仪式将于9月21日(周日)举行,即下周高级别会议之前。”

自以色列对加沙发动战争以来,已确认至少有65,17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数千人仍被埋在废墟之下,其中至少440人死于饥饿,至少包括至少147名儿童

联合国秘书长称世界不应被以色列吓倒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世界不应被以色列吓倒,不应采取行动对抗其战争。

古特雷斯告诉法新社说,“我们在加沙目睹的景象令人震惊。”

他表示,“这是我担任秘书长以来,甚至可能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严重的死亡和破坏,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难以言表——饥荒、完全缺乏有效的医疗保健、人们在巨大的人口集中区内无家可归。”

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标志性高级别会议周前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届时将有10个国家不顾以色列的强烈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据报道,以色列威胁称,如果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会议上推进承认计划,以色列将吞并约旦河西岸地区

但古特雷斯表示:“我们不应被报复的风险吓倒。

他表示,“无论我们是否采取我们正在采取的行动,这些行动都会继续,至少我们还有机会动员国际社会施加压力,阻止它们发生。”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304天:俄羅斯夜襲烏克蘭 波蘭軍機緊急升空,愛沙尼亞指俄戰機侵犯領空促北約磋商 俄國否認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304天。

2025年9月19日,在俄烏戰爭期間,工兵在烏克蘭東南部札波羅熱地區一個未公開的地點測試地面機器人系統Targan-2 (美國媒體)

2025年9月20日最新進展:

戰鬥

  • 根據一名官員和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報道,烏克蘭軍隊對俄羅斯發動了一波無人機襲擊,炸死了庫爾斯克地區阿蒙村一名55歲的男子,以及別爾哥羅德地區奧特拉多夫卡村的一名卡車司機。
  • 州長維亞切斯拉夫·格拉德科夫在Telegram上寫道,烏克蘭軍隊在24小時內用100多架無人機和15多枚彈藥襲擊了別爾哥羅德地區。
愛沙尼亞指3架俄羅斯「米格-31」戰鬥機進入愛沙尼亞領空,停留長達12分鐘。

區域安全

  • 愛沙尼亞官員稱,週五,三架俄羅斯米格-31戰鬥機“飛越芬蘭灣”,進入愛沙尼亞領空,飛行時間長達12分鐘。愛沙尼亞官員呼籲北約就這一「史無前例的公然入侵」進行會談。
  • 莫斯科否認侵犯了愛沙尼亞領空,俄羅斯空軍聲稱,其戰機從俄羅斯西北部飛往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時,飛越了波羅的海中立水域。
  • 前一周,20多架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立即遭到北約和歐洲國家的譴責。
  • 北約發言人艾莉森哈特指責莫斯科“魯莽行為”,並表示該聯盟已緊急出動飛機攔截俄羅斯噴射機。
  • 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表示,俄羅斯「魯莽而危險的活動」是「近幾天來第三次侵犯北約領空」。
  • 法國武裝部隊部也做出回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次入侵愛沙尼亞是2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
  •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沒有收到有關此事件的簡報,但他表示,「我不喜歡發生這種事。」他補充說,這「可能會帶來大麻煩」。
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警告:俄羅斯正變得「更加危險」【英語影片】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俄羅斯對第聶伯羅地區的攻擊造成兩人受傷。
  • 澤連斯基也在X上表示,俄羅斯軍隊一夜之間向烏克蘭發射了近90架無人機,目標是烏克蘭的頓內茨克、基輔、蘇梅、哈爾科夫和切爾尼戈夫地區,以及第聶伯羅。澤連斯基說:“我們的戰士成功地中和了大部分無人機。”
  • 此外,根據烏克蘭通訊社週六報道,烏克蘭第五頻道的一組記者及其司機在頓內茨克地區波克羅夫斯克附近被地雷炸傷。
  • 根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軍隊佔領了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的穆拉夫卡村和扎波羅熱地區的諾沃伊凡諾夫卡村。

政治與外交

  •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提​​出了第19輪對俄羅斯的製裁方案,敦促歐盟成員國對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實施新的限制。
  • 澤倫斯基對這些措施表示歡迎,稱其「標誌著重要的一步,將加大對俄羅斯戰爭機器的壓力,並產生切實的效果」。
  • 川普表示,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周五的通話中討論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通話結束後,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向記者談到習近平對戰爭的看法時說:“我相信他希望看到戰爭結束。”
俄羅斯某液化天然氣工廠的全景圖

歐盟領導人尋求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實施制裁,以就烏克蘭戰爭向莫斯科施壓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提​​出了針對俄羅斯的第19輪制裁措施,敦促歐盟成員國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出口採取新的製裁措施,以迫使莫斯科結束其在烏克蘭的「殘酷」戰爭。

馮德萊恩週五表示:“俄羅斯的戰爭經濟依靠化石燃料收入維持。我們希望削減這些收入。因此,我們禁止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進口到歐洲市場。”

制裁必須得到所有27個歐盟成員國的批准才能生效。

馮德萊恩表示:「現在是時候關掉水龍頭了。」她呼籲成員國迅速批准這項舉措。

她補充說:“我們希望俄羅斯離開戰場,回到談判桌前,這是為和平帶來真正機會的途徑。”

歐盟制裁已針對超過2500個實體,包括銀行、各部會、能源公司和官員。

受制裁的對象包括總統普京及其親信、數十名俄羅斯議員和幾位寡頭。制裁措施主要包括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

馮德萊恩表示,歐盟現有的製裁措施正在產生效果。

她表示,「俄羅斯過熱的戰時經濟即將達到極限,」並指出俄羅斯通膨持續居高不下。

歐盟迄今已對莫斯科採取了18輪制裁方案,儘管就新目標達成協議通常需要數週時間。

去年,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約佔歐盟總進口量的16%,其中歐洲是俄羅斯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買家。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反對逐步淘汰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這為進一步行動設置了潛在障礙,眾所周知,它們會利用否決權來爭取讓步。

莫斯科將“付出代價”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卡婭·卡拉斯在另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將提前12個月兌現先前的承諾,在2027年底前停止所有液化天然氣進口。

她在X上發文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加快淘汰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步伐,截止日期為2027年1月1日。”

“莫斯科認為它可以繼續這場戰爭。我們要確保它為此付出代價。”

卡拉斯表示,歐盟還希望「簡化」對參與綁架烏克蘭兒童的個人的製裁。

自2022年以來,俄羅斯因驅逐烏克蘭家庭(其中許多有兒童)而受到全球批評。

卡拉斯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將孩子從家人身邊帶走,並將他們遣送到再教育營,這種行為難以言表。我們不會允許俄羅斯將兒童本身變成武器。”

英國制裁喬治亞商人

同時,英國週五宣布對兩名格魯吉亞商人實施制裁,因為他們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同時也對兩艘載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實施制裁。

英國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英國宣布對與格魯吉亞有關聯的支持普京在烏克蘭非法戰爭的人員實施新的製裁。”

英國外交部聲明稱:“隨著俄羅斯戰爭基礎的削弱,克里姆林宮正越來越多地尋求在第三國的代理人來支持其戰爭和宣傳活動,包括在格魯吉亞的行動。”

受制裁的個人包括格魯吉亞媒體大亨和政治家列萬·瓦薩澤,英國指控他散佈親俄虛假資訊。

受制裁的個人包括格魯吉亞媒體大亨兼政治家萊萬·瓦薩澤,英國指控他散佈親俄的虛假信息。

格魯吉亞前總檢察長奧塔爾·帕茨哈拉澤也受到了製裁,倫敦方面稱其「與俄羅斯有著廣泛的聯繫」。

此外,兩艘油輪因違反西方限制,將俄羅斯石油運往格魯吉亞巴統港而受到製裁。

聲明稱,“普京的戰爭機器依靠國際網絡散佈謊言並資助該網絡。”

“我們正在切斷另一條生命線,打擊並震懾那些在格魯吉亞為普丁在烏克蘭的非法戰爭提供支持的人。”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时政 编辑精选

中美元首通電話: 緩和中美關係 但尚未就TikTok達成明確協議,兩國領導人將於11月舉行會晤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 ,是二人相隔約3個月再次通話。
  • 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富有成效」的通話。
  • 川普表示,兩人將於11月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論壇上會面。
  • 兩位領導人將討論關於繼續讓中資企業TikTok在美國運作的協議細節,以及緩和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緊張局勢的努力。
  •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表示,談判人員已就這款熱門社群媒體應用程式的所有權達成框架協議,但關鍵問題仍然存在。
  • 這將是自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並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以來,雙方已知的第二通電話。川普此舉引發了報復性措施,導致兩國關係緊張。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0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晚(19日)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雙方就當前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並就下階段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作出戰略指引。新華社報道指通話是務實、積極、具建設性。但專家表示,在雙方分享了他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的細節後,該協議仍遠未最終敲定。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今天凌晨發布公告,將按照中國法律要求推進相關工作。

字節跳動微信公眾號在川習通話後於20日凌晨發布公告。公告指出「感謝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川普)總統對TikTok的關心。字節跳動將按照中國法律要求推進相關工作,讓TikTok美國公司繼續服務好廣大美國使用者」。

新華社報道,通話務實、積極及有建設性。 習近平指出,中美兩國在二戰中是並肩戰鬥的盟友。習近平強調,中美關係十分重要。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造福兩國、惠及世界。要實現這個願景,雙方要相向而行、付出努力,實現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雙方團隊最近的磋商體現了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可繼續妥善處理兩國關係中的突出問題,爭取實現雙贏的結果。美方應避免採取單方面貿易限制措施,防止衝擊雙方通過多輪磋商取得的成果。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中國政府尊重企業意願,樂見企業在符合市場規則基礎上做好商業談判,達成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利益平衡的解決方案。希望美方為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習近平強調,希望美國為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川普於通話後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川習通話談近2小時,這是一場「非常好的對話」,談及貿易、俄烏戰爭等許多議題。雙方同意TikTok協議,相關進展順利,中國也希望看到TikTok繼續在美營運。

川普在旗下社交平台形容,通話富有成效及非常愉快,兩人將再次通電話,感謝對TikTok的批准,雙方都期待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會面。特朗普又說自己將於明年初訪問中國,習近平亦將喺適當時候訪問美國。

川普、習近平於19日晚通話,這是川普二度回歸白宮以來,第3次川習通話。第1次為川普就職美國總統前,習近平「應約」通電話;第2次為今年6月,當時雙方針對中國對稀土的出口限制進行磋商。

川習通話緩和中美關係,但尚未就TikTok達成明確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大部分時間都在吹噓與中國就TikTok達成的「協議」。但專家表示,在雙方分享了他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的細節後,該協議仍遠未最終敲定。

兩位領導人週五進行了通話,這是他們三個月來的首次通話,但並未宣佈出售這款擁有1.7億美國用戶的熱門社群媒體應用程式。

雖然川普在通話結束後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網站上發文稱“這是一次非常好的通話……感謝TikTok獲批”,但北京方面的說法卻不那麼明確。

據路透社報道,新華社的會談紀要稱:“習近平表示,關於TikTok,中方立場明確:中國政府尊重企業意願,歡迎企業在市場規則基礎上開展商業談判,在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平衡利益的基礎上達成解決方案。”

專家們對此並不感到驚訝。

新美國安全中心兼職高級研究員雷切爾·齊姆巴說道,“川普是那種經常宣布框架或協議以達成協議或仍有許多細節待敲定的協議的人,這似乎是又一個例子,”

齊姆巴補充說,“如果真能達成協議的話”,更大的貿易協議很可能要等到川普和習近平在10月31日於韓國慶州開幕的亞太經合組織論壇期間會面後才能達成。

儘管週五的通話沒有任何具體進展,但專家們一致認為,兩國領導人的通話本身就是關係解凍的跡象,尤其是在習近平此前拒絕與川普通話的情況下,儘管雙方在日內瓦、倫敦以及最近在馬德里進行了多次會晤。

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教授梁薇——她的研究領域包括國際貿易、中國對外經濟政策等——說,“至少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打破了僵局,而且他們似乎準備好談判其他更困難的問題。”

她說,一些學者認為過去幾個月的情況比美蘇冷戰高峰還要糟糕,當時兩國領導人至少還開通了熱線。

就在幾天前,川普第四次延長了中國字節跳動剝離TikTok所有權的最後期限,否則將面臨美國禁令。根據去年獲得兩黨壓倒性支持、後來由最高法院維持的一項法律,TikTok在美國將被禁用。

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貿易與經濟外交兼任教授羅伯特·羅戈夫斯基表示,「如果真的發生,這將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協議,」這既是因為北京不願退出TikTok,也是因為未來所有者及相關規則的不明確。

羅戈夫斯基表示,“TikTok的價值在於它的演算法,它以一種極具控制力的方式為我們選擇我們想看的內容。”

羅戈夫斯基表示,儘管TikTok所有權的爭論焦點集中在資料安全上,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其透過演算法「影響」觀看者的能力。

“想想看,當TikTok所有者掌握著這種驅動人們觀看的極其複雜的算法,而這些算法又被某個政黨或與其結盟的團體控制時,會賦予他們多麼強大的影響力。”

明德大學的梁薇補充說,中國不太可能放棄該算法,並預計這筆交易將“優雅地退出”,讓中美兩國都能從中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

中國“更強硬、更大膽的立場”

專家表示,任何就其他多個問題(包括美國稀土金屬取得、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以及美國半導體晶片取得)達成更大貿易協議的談判,都必須等待兩國領導人會晤。

齊姆巴在談到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控制時說道,“很明顯,川普本人沒有能力對中國徵收新的關稅,這反映出美國政府在中國問題上的利益複雜,而且中國控制著一些非常重要的咽喉要道。”

羅戈夫斯基也認為,“中國對美國採取了更強硬、更大膽的立場,部分原因是這是中國的方式。”

但他表示,北京的這種信心也可能有其合理性,他指的是北京指示企業避免購買美國晶片巨頭英偉達的晶片。

他表示:「儘管美國試圖控制向中國出口哪種晶片,但他們拒絕購買,可能是因為中國擁有設計出同樣優質甚至更優質、更便宜晶片的技術。」 此外,由於美國對中國稀土金屬的依賴,北京「感覺自己足夠強大,可以與美國對抗」。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文化 编辑精选

蔣明:AI如何重塑中國—東盟產業生態與人文紐帶?

作者:黃令妍 楊陳

中新社南寧9月16日電 題:AI如何重塑中國—東盟產業生態與人文紐帶?——專訪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蔣明

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東博會)將於9月17日至21日在廣西南寧舉行,人工智慧成為本屆展會關鍵字——AI大模型等新技術的具體應用將提升展會效率;首設1萬平方米AI專館展示前沿技術和產品;將舉辦中國—東盟人工智慧創新應用活動周等超10場活動,發佈面向東盟的AI獨角獸企業榜單。AI將如何重塑中國—東盟產業生態與人文紐帶?雙方將如何共用AI發展紅利?近日,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蔣明,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聚焦東博會經貿平臺,AI大模型等新技術如何提升展會效率、增強參會體驗,並最終轉化為務實經貿合作成果?

蔣明:一方面,會展AI大模型覆蓋24個應用場景,包括智能撮合、智能會議系統、智能行程規劃、證件申辦及查詢、智能雲展、智能導覽、展品識別等。大模型會給參展商和採購商做“精准畫像”,結合需求、產品特點、歷史偏好和行業趨勢,提前完成定向邀約和智能撮合。

東博會部署支持東盟小語種的翻譯大模型,全流程儘量減少語言摩擦,讓資訊傳得快、傳得准。同時,借助人工智慧提供高效合同等法律輔助,把展期交流延伸為全年合作的持續性服務也是努力方向,避免展會普遍面臨的“見面容易、落地很難”老問題。

另一方面,東博會首次設置人工智慧專館和新質生產力專館,把前沿技術、產品和典型場景放到同一個“貨架”上,加速供需雙方無縫對接、現場成交,顯著提高撮合效率和成交概率。

 中新社記者:中國AI企業如何為東盟地區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幫助東盟國家產業轉型?有哪些成功的合作模式或案例?

蔣明:很多東盟國家發展AI產業的“痛點”在於,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主權大模型,但算力、演算法、資金、人才緊張,也擔心AI應用帶來安全風險,還擔心如果沒有足夠本國語料參與訓練,傳統文化會被邊緣化。中國正在做的是把AI當作一種“國際普惠服務”,幫助夥伴搭建底座,讓場景落地,形成可控、可信、可用的AI能力。中國提出的《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和《人工智慧能力建設普惠計畫》,就是為了彌合各國人工智慧發展鴻溝,讓更多國家共用AI的時代紅利。

面對東盟中小企業,中國在供給側要做到“輕量化、場景化、生態化”。輕量化,是讓模型在低算力環境也能跑得穩、跑得快,比如東盟語言翻譯模型,就是典型的“低成本、高可用”,用在客服、行銷、跨境溝通都很順手。場景化,是把產品做成“即插即用”的解決方案,儘量縮短從試用到見效的週期。生態化,則要把技術、人才、資本和市場串起來,讓企業不光“用得好”,還能“成長好”。

舉例來說,中國—東盟(華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已服務數百家企業,用項目牽引人才、用人才反哺專案。區域合作平臺方面,中國—老撾人工智慧創新合作中心已落地,圍繞AI與跨境數據共用推進;中國—馬來西亞人工智慧創新合作中心把數字身份互認作為先手棋,為中小企業打通跨境業務的“最後一公里”。此外,毗鄰東盟的廣西提出構建跨境產業生態,發起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一頭連著中國頭部產業帶,一頭對接東盟多元場景,打造可複製的“北上廣研發 廣西集成 東盟應用”跨境產業合作路線圖。

中新社記者:“文化包容性”是當前AI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內容。AI如何增進中國東盟文化相互理解?

蔣明:語言交流問題,核心在於“懂不懂文化習俗,懂不懂對話語境”。技術上,一方面要把多語種翻譯的能力部署到會展、政企協作、公共服務的全場景;另一方面要把“底座工程”做扎實,即共建東盟大規模語料庫,讓模型的理解和生成更貼近本地表達與語感。

“懂語言”只是初級要求,“懂人”更關鍵。我們在多語言翻譯、數字娛樂、數字文旅等領域正推進與東盟合作,同時擴大面向東盟官員、企業員工、留學生的AI培訓與人文交流,通過聯合辦學、共建培訓基地、組織文化互訪,讓AI成為“共創內容”的工具。

以網路平臺為例,美國的網飛(Netflix)和中國的抖音都是依靠個性化推薦演算法,取得了極大商業成功。但是,只有把“個性化”前置到內容生產環節,才能規避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同質化帶來的審美疲勞。採用“以個性化為核心驅動的專創、眾創和機創協同內容生產模式”,通過中國和東盟各國民眾、專業人士和AI共同創造的文化內容,才能實現共情、共娛,夯實民間友好與互信的根基。

7月19日,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在廣西南寧啟動。圖為“場景突圍”應用創新賽發佈現場,中國、泰國、越南三國“電商主播”與AI“廣西表妹商務君”對話。 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中新社記者:中國—東盟如何應對數據跨境流動、隱私保護等挑戰?在區域AI治理規則和標準對接協同方面,有哪些探索或共識?

蔣明:AI合作走到深水區,技術問題與制度問題往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我的判斷是要堅持“規則先行、機制共建、專案驗證”。

規則先行,是在區域層面促進協同治理,強調普惠、開放與風控並重,這些為與東盟對接治理理念提供了共同語言。機制共建,是把可操作的制度安排先落到具體場景,讓“合規、安全、可用”的數據流動先跑起來,再逐步擴大範圍。

專案驗證,是用真實專案去倒逼標準、完善流程。第22屆東博會就把AI大模型用到辦會全過程,同時通過AI專館、論壇和投促活動推動標準協同和產業對接,讓企業在真實場景裏“邊用邊評、邊評邊改”,最終沉澱為可複用的規範和工具箱。要支撐這些探索,還需要堅實的數字底座,比如更充沛的國際通信能力、更廣覆蓋的5G網路,這些年廣西在互聯網出口帶寬和5G基站上的投入,就是為了給合規、安全的數據流動提供“高速公路”。

往前看,中國—東盟完全可以在口岸、金融、文旅這些低風險、可度量的場景裏“沙盒先行”,小步快跑、以點帶面。技術路線和治理路線並軌推進,數據要素才能在“安全”和“高效”之間找到最優解,這也是區域AI合作走深走實的關鍵一環。

如果把中國—東盟AI合作比作一條大河,技術是水量,場景是河道,規則是堤岸。水量充沛、河道通暢、堤岸堅固,產業轉型這條船就能行穩致遠。(完)

来源于: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法国数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紧缩政策 逾三百人被捕,总理称继续与各界协商

在多家工会的号召下,周四,全法国有数十万人走上街头,进行为期一天的罢工和示威抗议,抗议政府的紧缩政策,超过300人被捕,试图影响在政治危机中于上个星期刚上任的总理的预算选择。新任总理勒科尔尼说,他会围绕工会和示威者的诉求继续与社会各界协商,同时谴责示威者的暴力行为。

在多家工会的号召下,周四,全法国有数十万人走上街头,进行为期一天的罢工和示威抗议,试图影响在政治危机中于上个星期刚上任的总理的预算选择。

来自交通、教育、电力、医药等行业的人士,星期四响应工会号召罢工,示威者走上街头向新任总理勒科尔尼施压,要求废除上届政府的财政计划,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对富有人士的征税,并撤销要求工人延长工时才可以领取退休金的改革。

发起罢工的左翼法国总工会表示,全国有过百万人参与示威,当局就指有超过50万人,其中首都巴黎有55000人,巴黎警方施放催泪气体驱散滋事份子。

周四晚间,工会的领导人们宣布将于周五就抗议活动的下一步措施做出决定。

这是法国八天以来的第二次动员。上一次动员是在9月10日,当天有20万人走上街头。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法国总统任命了三位总理。在第三位总理任命后,法国目前仍在等待政府的组建。

除了巴黎,在法国其他地方的多场游行中,也出现了暴力和冲突,尤其是在南特和里昂。

据法国内政部统计,截至法国时间下午6点(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6点),部署在全国各地的庞大警力(8万名警员)共逮捕了181人。11名警员和包括一名记者在内的其他11人在暴力事件中受伤。

新任总理勒科尔尼说,他会围绕工会和示威者的诉求继续与社会各界协商,同时谴责示威者的暴力行为。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巴以冲突:以色列无视全球谴责,加沙战火升级,美国第六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加沙停火的要求

2025年9月18日,加沙城的巴勒斯坦流离失所者步行或驾车逃离,他们沿着沿海公路向南撤离,随身携带家当 (美联社)
  • 以色列军队正在加沙市中心附近集结,迫使数万巴勒斯坦人走上沿海公路,试图将他们赶出加沙地带的主要城市中心。
  • 被围困的加沙城居民告诉半岛电视台,袭击接连不断,包括无人机、战斗机的袭击以及遥控机器人的爆炸,以色列军队在推进过程中炸毁了整个街区。
  • 美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一项重要决议,该决议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无条件、永久”停火,该决议已获得15个成员国中的14个的批准。
  • 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对加沙的战争已造成至少65141人死亡,165925人受伤。据信还有数千人被埋在废墟之下。10月7日的袭击中,以色列共有1139人丧生,约200人被俘。
以色列称计划占领这座拥有超过一百万巴勒斯坦人的城市 (路透)

加沙城发生了什么?

以色列军队从两个方向向加沙市中心推进,“夹住”居民,迫使他们向海岸推进,试图将他们赶出这个飞地最大的城市中心。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纳达夫·肖沙尼表示,在空军的支援下,步兵、坦克和炮兵正在向内城推进,目的是对哈马斯施加压力。

随着世界末日景象的展开,逃难的家庭面临着在没有“安全区”的地区再次流离失所的令人心碎的前景——这一次,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回来。

但仍有许多人留守原地。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称,约有74万人(约占加沙210万人口的35%)仍居住在加沙地带北部。然而,以色列的持续袭击迫使更多人离开。

加沙市陷入恐慌:以色列向市中心推进并“夹击”民众

以色列军队正在从两个方向向加沙市中心推进,以“夹击”居民,并迫使他们向海岸撤离,旨在将他们赶出该飞地最大的城市中心。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纳达夫·肖沙尼在周四告诉路透社,在空军的支援下,步兵、坦克和炮兵正在向内城推进,目的是向哈马斯武装组织施压。

半岛电视台记者哈尼·马哈茂德表示,以色列军队正从西北和东南方向推进,“将人们夹在中间”,并迫使他们向城市西部移动——那里是通往加沙南部的拉希德沿海公路所在地。

“对过度拥挤社区的袭击正在造成恐慌和恐惧,并迫使人们真正地为生命奔走。我们现在看到一波又一波的人正在这样做”,他在加沙中部的努塞拉特报道时这样说道。

加沙市的居民告诉半岛电视台,袭击从未停止,包括“无人机和战斗机的空袭”,以及遥控“机器人”的爆炸——这些无人设备装满了炸药,以色列军队一直在部署它们,以便在向内推进时炸毁社区。

医疗消息人士告诉半岛电视台,本周四至少有40人在加沙市丧生。

以色列军队正在加沙市中心附近集结,迫使数万巴勒斯坦人走上沿海公路,试图将他们赶出加沙地带的主要城市中心。

生命线崩溃

在末日般的场景中,逃亡的家庭面临着在这片没有任何“安全区”的土地上再次流离失所的令人心碎的前景,只是这一次,他们很可能再也无法回家。

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留在原地。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声称,截至本周二,约有74万人——约占加沙210万人口的35%——仍留在该飞地北部。

然而,该局表示,随着以色列持续的袭击导致更多人离开,以及基本服务的消失,这一数字可能会继续下降。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在周四警告称,加沙市的最后生命线正在崩溃。

该协调厅指责以色列“系统性地阻止”向民众提供援助的努力,理由是通往加沙饥荒肆虐的北部的齐基姆过境点被关闭,并且禁止某些食品进入。

“公然无视”

据医疗消息人士称,在加沙市以外,至少有10名巴勒斯坦人在该飞地其他地区死于以色列炮火。

以色列军方报告称,其4名士兵在清晨时分于加沙南部城市拉法丧生。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驻巴勒斯坦办事处在社交媒体上谴责以色列在对加沙的空袭中,“公然无视”区分战斗人员和平民的国际法律要求。

随着以色列在周四扩大攻势,美国否决了一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该决议呼吁在加沙停火,解除对进入加沙的援助限制,并归还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

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芭芭拉·伍德沃德表示,“以色列鲁莽地扩大军事行动,使我们距离达成一项能够让所有人质回家并结束加沙苦难的协议越来越远。”

数十万加沙城居民仍被困在被围困的市中心 (路透)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称,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家庭面临巨额开销且没有收入来源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列出了被以色列围困的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面临的基本商品的过高价格。

近东救济工程处表示:“这些地方已经人满为患,难以找到住处。经过近两年的战争,人们一直没有收入来源。让我们把援助送到他们那里吧。”

数千名巴勒斯坦人向南迁移,交通瘫痪

由于严重的交通堵塞,通往南部的拉希德沿海公路上的车辆目前无法通行。

逃离加沙城和加沙北部的惊恐民众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物品。卡车上满载着被迫流离失所的家庭及其物品,包括水箱。

从加沙市中心到被以色列称为“人道主义区”的马瓦西曾经只需50分钟的车程,现在却需要长达7个小时。

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非常耗费精力的旅程,包括老人和幼儿。最脆弱的是那些患有并发症的人。许多逃离加沙城医院的人不得不用畜力车抬着离开。

流离失所和不确定性的重压正在压垮每个人。

国际反应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中方对表决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新华社)

美国第六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加沙停火的要求

美国否决了一项要求在加沙停火的联合国安理会关键决议,与此同时,以色列扩大了对加沙城的焦土攻势。

该决议于周四获得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14个成员国的批准,呼吁“各方尊重在加沙立即、无条件和永久停火”,释放哈马斯和其他团体扣押的所有人质,并解除对进入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的限制。

该决议由安理会10个当选成员国起草,较之前的版本更进一步,强调了外交官所说的加沙地带在持续近两年战争后的“灾难性”的人道主义局势,据巴勒斯坦卫生官员称,这场战争已造成至少65141人死亡。

不出所料,美国否决了这项努力。美国中东问题副特使摩根·奥尔塔格斯表示,“美国反对这项决议不足为奇”。

“它未能谴责哈马斯或承认以色列自卫的权利,它错误地使有利于哈马斯的虚假叙事合法化,这些叙事不幸地在这个安理会中找到了市场。”

奥尔塔格斯补充称,联合国支持的综合粮食安全阶段分类上个月在该飞地正式宣布饥荒采用了“具有缺陷的方法”,他赞扬了高度军事化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援助中心的工作——在那里,许多巴勒斯坦人在为家人寻找食物时遭到杀害。

在投票后,巴勒斯坦驻联合国大使里亚德·曼苏尔表示,美国的否决“令人深感遗憾”,并阻止了“安理会在面对这些暴行和保护平民免受种族灭绝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不幸的是,安理会对此保持沉默,这对其信誉和权威造成了巨大损失”,曼苏尔补充称,“这表明,在暴行罪行方面,根本不应允许使用否决权。”

阿尔及利亚驻联合国大使阿马尔·本贾马也发表了强硬言辞:“巴勒斯坦兄弟们,巴勒斯坦姐妹们,请原谅我们”。

“请原谅我们,因为世界谈论权利,却剥夺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请原谅我们,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真诚的努力,在这堵拒绝之墙面前粉碎了。”

他还指出,加沙战争已造成超过18000名儿童和12000名妇女死亡,超过1400名医生和护士死亡,以及超过250名记者死亡。他补充称,以色列“免受惩罚”,不是因为国际法,而是因为“国际体系的偏袒”。

与此同时,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尼·达农表示,以色列对其在加沙的战争“不需要任何理由”。他感谢奥尔塔格斯行使了美国的否决权。

丹麦驻联合国大使克里斯蒂娜·马库斯·拉斯森强调了以色列人为制造的饥荒的严重性。她说:“绝望的母亲被迫煮树叶来喂养孩子,父亲在废墟当中寻找食物。”

“人们在试图获取食物以求生存时被杀害。一代人不仅面临战争的风险,还面临饥饿和绝望的风险。”

美国是唯一反对决议草案的国家。(路透社)

中方对安理会否决要求加沙停火决议草案感到非常失望

美国再次利用否决权,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关于要求加沙停火的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中方对表决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傅聪在表决后说,武力打不出和平,暴力换不来安全。中方希望美国同国际社会相向而行,秉持公正负责任立场,切实为实现停火作出积极努力。

他说,人道物资武器化不可接受,违反国际人道法不可接受。以色列必须履行占领方的国际人道法义务,解除人道物资准入限制,支持联合国以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方式开展援助。

傅聪说,美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当正视自身责任,支持安理会有效履职,维护联合国作用和权威,而不是相反,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平息加沙战火、缓解人道灾难、落实「两国方案」,最终实现巴勒斯坦问题的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英国播下了这场灾难的种子”

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弗兰切斯卡·阿尔巴内塞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举行的“携手支持巴勒斯坦”活动上发表了强有力的演讲,谴责英国在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实施种族灭绝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种残酷行径并非始于700天前。近一个世纪以来,巴勒斯坦人民一直生活在残酷的殖民定居计划的重压之下,” 阿尔巴内塞说。

“英国通过《贝尔福宣言》播下了这场灾难的种子,承诺将这片不属于他们的土地拱手让给巴勒斯坦人。”

数十位艺术家和演讲者出席了此次活动,为巴勒斯坦救援组织筹集了超过200万美元。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303天:烏軍東部新一輪反攻奪回7村 俘虜上百俄兵,川普:若歐洲制裁中國 北京可能會促俄烏戰爭結束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303天。

2025年9月15日,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前線,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機動防空部隊成員於戰鬥值班期間為M2勃朗寧機槍裝填彈藥。同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仍在持續(路透社)

2025年9月19日最新進展:

戰況

  • 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了俄羅斯巴什科爾托斯坦地區的一個主要煉油和石化綜合體,以及伏爾加格勒地區的一個煉油廠,背景是烏克蘭正在升級其針對俄羅斯龐大油氣產業的行動。
  • 根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軍隊聲稱已突破烏克蘭西部的揚波爾村,並在同一地區的五個居民區附近獲得了新的陣地。
  • 俄羅斯總參謀長瓦列裡·格拉西莫夫聲稱,俄羅斯在與烏克蘭的幾乎所有前線方向上都在取得進展。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堅稱,在烏克蘭對東部城市波克羅夫斯克的「英勇防禦」中,俄羅斯的損失不斷增加。
  • 拉脫維亞當局在波羅的海沿岸,靠近該國港口城市文茨皮爾斯的地方,發現了俄羅斯無人機殘骸。拉脫維亞國防部長安德里斯·斯普魯茲在X平台上寫道,該物體是Gerbera無人機的尾部,並證實它不具有爆炸性。
圖為烏克蘭頓內茨克地區前線的烏國軍人與戰車。(路透社)

烏軍東部新一輪反攻奪回7村 俘虜上百俄兵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今天表示,烏軍近日在東部展開反攻行動,已成功奪回包括7個村落與超過160平方公里領土,並削弱俄軍在頓內茨克州(Donetsk)原定多項進攻計畫。

澤倫斯基透過社群媒體表示,反攻行動主要集中在頓內茨克州的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及多布羅皮利亞(Dobropillia)一帶,目前戰況激烈。根據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報告,自行動開始以來,已有逾100名俄軍被俘,俄方在波克羅夫斯克地區的陣亡人數超過1300人。

澤倫斯基近日親赴前線,前往烏東的頓內茨克州視察部隊。他強調,烏軍已削弱俄軍原定在當地發動全面攻勢的能力,並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協助烏克蘭以軍事實力與遠程武器迫使俄方走向和平。

俄軍於7月至8月間加強對波克羅夫斯克、多布羅皮利亞與米爾諾格勒(Myrnohrad)等地的攻勢。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指出,俄軍曾於8月12日單日奪取約110平方公里土地,為一年多來進展最大的一次。

然而,上週烏軍亞速軍團(Azov)公布影片,顯示在多布羅皮利亞一帶擄獲17名俄軍,並宣布與其他部隊共俘虜69人。從公開資料所見,俄軍攻勢近期已有趨緩跡象。

澤倫斯基日前接受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訪問時警告,俄方正準備發動兩波大型攻擊行動。

澤倫斯基早前又引述美國官員指出,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向華府透露,計劃在2至3個月內全面控制整個頓巴斯地區(Donbas)。

烏克蘭上一波公開反攻行動發生於2023年夏季,當時試圖切斷俄軍自東南部通往克里米亞的陸上補給線,但未能如願。部分觀察指出,烏軍當時反攻宣傳過度,亦低估俄方的防禦準備,導致行動受挫。

此後,烏軍在前線陷入被動,官方亦鮮少再使用「反攻」一詞。2024年烏軍雖曾突襲俄羅斯庫斯克州(Kursk),再度引發國際關注,但烏東局勢仍持續嚴峻,被俄軍奪下數個據點。

區域安全

  • 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向波蘭出售「標槍」飛彈系統,估價高達7.8億美元。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表示,這項交易將「透過提高北約盟友的安全來支持美國的對外政策和國家安全」。
  • 烏克蘭已同意培訓波蘭士兵和工程師進行無人機戰防禦。前一周,波蘭和北約部隊在俄羅斯對鄰國烏克蘭進行空襲期間,擊落了20多架侵犯該國領空的無人機。
  • 歐盟委員會國防委員安德里烏斯·庫比利烏斯表示,他計劃在下週與國防部長舉行會談,以討論在歐盟東部邊境建立「無人機牆」的設想,這一概念在最近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歐盟領空事件發生之前就已經在討論中。
  • 本週在台灣地區國防博覽會上展示了烏克蘭經過實戰檢驗的反無人機技術。

和平進程

  • 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表示,他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未能確保烏克蘭和平協議感到「非常失望」。
  • 川普表示:“我原以為最容易解決的會是俄烏問題,這是因為我與普丁總統的關係。因此我很失望。”
  • 在同一場訪談中,川普宣稱美國將在烏克蘭戰後的和平建設中發揮作用。他表示:“在戰爭解決後,我們將幫助確保和平。我認為這最終會實現。”
  • 川普在與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會晤後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再一次表示,普丁總統「真的讓我失望了」。
  • 史塔默表示,雙方在會晤期間討論了增加對烏克蘭的國防支持以及「果斷地」向普丁施壓以達成和平協議的方式。
  • 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對此回應川普稱:“當川普總統說他很失望時,在我看來——當然我不能說我非常了解他,但我與他交談過幾次,並據此形成了一定的印象——這是因為他想要快速解決方案。”

政治與外交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他已與卡達埃米爾塔米姆·本·哈馬德通話,並在X平台上感謝他「協助歸還被俄羅斯綁架的烏克蘭兒童」。在另一篇貼文中,他感謝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堅定支持”,此前,這位國王在周三與川普共進晚餐時提到了烏克蘭問題。

報告稱北韓在支持俄羅斯戰爭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2025年6月12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及其女兒金朱愛在朝鮮羅津參加一艘首次試射受損軍艦的重新發射儀式時的交談畫面(路透社)

一項研究顯示,俄羅斯和北韓達成了一項不平等的協議,莫斯科在支持其在烏克蘭的戰爭方面獲得的收益遠遠超過平壤所獲得的好處。

德國智庫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會週四發布的《不平等的伙伴關係》報告稱,自2023年以來,北韓已向俄羅斯提供了價值高達9.8億美元的武器以及作戰人員。平壤的收益可能僅為估計的4.57億美元至11.9億美元。

這項研究審視了俄羅斯和北韓之間日益加劇的軍事合作。兩國去年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共同防禦條約,增加了西方的擔憂。

然而,儘管報告指出兩國關係“勢頭強勁”,但也表示它們“呈現出明顯的不對稱特徵”。

北韓已運送了數百萬發砲彈、火箭彈和迫擊砲彈,以及數百套火砲系統和發射器。報告還估計,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已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了約15,000 名士兵。

莫斯科僅提供了有限的援助,主要包括糧食、燃料、防空系統,以及可能的一些戰鬥機。

報告稱:“沒有觀察到大量硬通貨流入朝鮮;金融交易似乎主要被鎖定在俄羅斯銀行系統內。”

基金會表示,雖然平壤在即時經濟方面獲益甚微,但其戰略回報在於其武器的戰場測試、獲取潛在技術訣竅,以及透過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更緊密的結盟而獲得一定程度的政治認可。

研究警告稱,這種夥伴關係對歐洲安全構成日益增長的威脅。它呼籲歐盟透過更嚴格的兩用技術管制、與韓國和日本更緊密的情報合作、堵塞能源漏洞以及在平壤建立更強大的外交存在來應對。

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中喪生的北韓軍隊人數尚不清楚,但根據首爾媒體NK News報道,韓國國家情報院估計迄今已有約2,000名北韓士兵死亡。

根據官方媒體報道,上個月,北韓領導人會見了陣亡士兵家屬,對他們「難以承受的痛苦」表示哀悼,並承諾讓逝者家屬「過上美好的生活」。

自金正恩和俄羅斯總統普丁於2024年簽署軍事聯盟以來,兩國關係顯著升溫。

該條約規定,如果任何一方面臨“侵略”,雙方有義務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提供即時軍事援助。

經濟與能源

  • 根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財政部宣布了一項新措施,以幫助保護國家預算免受油價波動和西方制裁的影響,預計俄羅斯9月份的石油和天然氣銷售額將比去年減少23%。
  • 普京表示,他願意對富人增稅,例如徵收奢侈品稅或提高股票股利稅,以提振俄羅斯的戰時經濟。

俄羅斯石油成為歐洲與印度拉近關係的障礙

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密切關係,可能會阻礙印度與歐盟正在推進的戰略性靠攏;在布魯塞爾看來,印度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及其與俄羅斯一同開展軍事演習的決定,給印歐雙方加強合作構成了「障礙」。

近幾個月,布魯塞爾與新德里之間展開了密集的外交互動,背景是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促使歐盟尋求建立新的聯盟。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委員會與印度政府希望在今年底前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這項協議期待已久,並已籌備多年。

同時,雙方也正在就安全與防務領域的夥伴關係進行討論,歐洲和印度領導人可能在預定於2026年初舉行的峰會上將這一共識正式化。

布魯塞爾認為,印度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及其與俄羅斯一同開展軍事演習的決定,給印歐雙方加強合作構成了「障礙」(社群網站)

黑金湧流

然而,作為一個傳統上不結盟的國家,印度在西方對莫斯科實施制裁之際仍力求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這在很大程度上使談判進程複雜化——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官員卡婭·卡拉斯在本週三表達了這一觀點。

卡拉斯補充說:“我們的夥伴關係不僅僅建立在貿易之上,還旨在捍衛一個以規則為基礎、而非以實力為依歸的國際秩序。”

印度大規模購買俄羅斯石油,是導致雙方關係緊張的主要來源。據國際能源總署稱,自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攻擊以來,印度已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俄羅斯原油進口國,平均每天進口約200萬桶俄羅斯原油。

這種與日俱增的「黑金」流入,讓基輔的盟友感到不安——它們正在努力限制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主要資金來源。

在此背景下,歐盟目前正在敲定針對俄羅斯的第19輪制裁方案,預計將包括進一步削減俄羅斯石油收入的措施。

此外,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透過對印度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敦促其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並呼籲歐洲採取類似的舉措。

一支印度軍隊單位參加俄白「札帕德-2025」聯合軍演——其中部分演練地點位於歐盟邊緣——也被視為令歐洲人擔憂的另外一重障礙。

“我們合作中的阻礙”

在本週三於布魯塞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卡拉斯表示她已就上述議題與印度外長蘇傑生進行了討論,並補充稱:“這些事情構成了我們在合作與深化關係過程中的阻礙。”

儘管如此,她仍強調,鑑於雙方重大共同利益,歐盟無意中止與印度的對話。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謝夫喬維奇指出,簽署貿易協定將在經濟層面「打開廣闊前景」。

歐盟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印度則是歐盟在已開發國家之外的首要合作夥伴。

在過去十年內,雙方貨物貿易額成長了90%,並在2024年達到了1,200億歐元,另外還有600億歐元的服務交易。

歐盟認為,自由貿易協定將為其帶來重大收益,尤其是鑑於在印度經濟成長加速的情況下,它有望在2030年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X”平台上發文稱:“是時候加強我們之間的關係了。”

制裁

  • 一位官員表示,歐盟委員會定於週五向其成員國提交針對俄羅斯的第19輪制裁方案,其中包括禁止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提案。
  • 澳洲宣布對俄羅斯「影子艦隊」的95艘船隻實施新的製裁,這些船隻是俄方用於規避西方制裁的油輪。繼歐盟、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日本採取類似措施後,澳洲政府也將俄羅斯石油的價格上限從每桶60美元下調至每桶47.60美元。

川普:若歐洲制裁中國 北京可能會促俄烏戰爭結束

俄烏停戰未有重大實質進展之際,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天表示,中國是俄羅斯石油最大買家,如果歐洲國家對中國實施制裁或關稅措施,北京可能會迫使俄烏戰爭結束。

川普今天結束赴英國國是訪問。他於訪英期間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根據下午播出片段,川普表示,自己已協助解決多場衝突,基於他跟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關係,他原以為俄烏戰爭會最容易解決,結果卻是最難解決的。

俄烏戰爭持續超過3年半,川普重返白宮以來,一直試圖促成俄烏之間永久停火,但至今未能從俄方爭取到任何重大讓步。他今天重申,對蒲亭感到非常失望。

被問及俄羅斯無人機日前闖進波蘭領空一事,川普表示,無法評論這是否為失誤,但「它們(無人機)不該出現在那裡」。那些可能是失效的無人機。

另一方面,川普表示,如果歐洲國家對中國實施制裁或祭出關稅措施,也許俄烏戰爭就會結束。中國是俄羅斯石油最大買家,對俄羅斯也有其他影響力,如果歐洲對中國採取一些行動,「我認為中國可能會迫使戰爭結束」。

他並指出,看到一些歐盟或北約國家仍向俄羅斯購買石油,這讓他很不高興;美國已對俄羅斯石油另一大買家印度採取強硬立場,祭出高關稅。他認為,最終如果油價下降或俄羅斯不再出售石油,俄國就別無選擇,只能達成解決方案。

川普還說:「不能讓歐洲買俄羅斯石油,然後又要我因為中國買俄羅斯石油而對他們不滿。」

外電先前報導,自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由27國組成的歐盟已禁止大部分俄國石油進口,目前僅匈牙利及斯洛伐克仍在購買俄油。

此外,川普在訪問中提及,自己明天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討論短影音平台TikTok及貿易議題,「我們在這些議題上都非常接近達成協議」。他不忘表示,自己和中國關係很好。

彭博引述美國官員報導,川習預計明早進行通話。這是美中領導人自6月以來的首次直接接觸。

美國一項聯邦法律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TikTok出售給非中國公司,否則就會被禁,川普上任以來已4度延長TikTok寬限期。美中日前在西班牙馬德里結束關稅和經濟政策談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雙方已針對TikTok達成架構協議。

川普結束訪英:”對普京失望”

普京“讓我失望”

在談到烏克蘭戰爭時,川普表示:「我曾以為:出於我和普京的關係,烏克蘭戰爭是容易解決的,但他(普京)讓我失望,真的讓我失望。」史塔默則強調必須「加大對普丁的壓力」,並稱「只有在川普施壓時,普丁才表現出一定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