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联合国 彙整 - 第52页 共56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俄入侵烏372天:烏克蘭宣布挫敗普京冬季恐怖,苦戰巴赫穆特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1日宣布,俄羅斯冬季針對基礎設施的強攻猛襲,烏克蘭「挺過去了」。圖為去年俄軍從赫松撤退後,一名男孩揮舞著烏克蘭國旗慶祝。(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2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372天。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獨立不動產顧問機構今天公布的財富調查顯示,由於俄烏戰爭,全球超級富豪在2022年財富縮水了10%,但對他們來說今年前景光明。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春季開始的宣布,烏克蘭「挺過」俄羅斯於冬季期間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強攻猛襲。與此同時,俄軍今天力拚在戰爭中取得突破,對烏東巴赫姆特持續進擊。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鐵大環線全線通車,總統普京以視頻連線形式出席通車儀式。普京表示,長達70公里的大環線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環線。大環線將為整個首都地區的交通體系帶來極大改變,減輕多條高速公路的運載壓力。普京又說,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如果計劃可以的話,他很高興向習近平展示大環線。

♦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今天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預料俄烏衝突繼續成為焦點。
在會議舉行前夕,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會議是否成功,取決於會議是否能夠採取措施,協助結束俄烏衝突。博雷利強調,俄羅斯必須受到譴責,他希望也確信,印度的外交能力可派上用場,令俄羅斯明白這場戰爭必須結束。
歐盟消息人士就透露,如果二十國外長會議的聲明不包括譴責俄羅斯的內容,歐盟代表團將不會支持這項聲明。

中國習近平與盧卡申科舉行會談時說,願同白方推動兩國關係在高水平上健康穩定發展。(法新社)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於週二(2月28日)晚間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為期三天的訪問。週三,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與盧卡申科舉行了會談。也就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交換了意見。習近平指出,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已經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中國立場的核心就是勸和促談。

中白元首也就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根據中方新聞稿,習近平說,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國立場的核心就是勸和促談。要堅持政治解決方向,拋棄一切冷戰思維,……有關國家應停止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真正做有助於停火止戰、和平解決危機的事情。

盧卡申科表示,白俄羅斯「完全贊成和支持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和主張,這對化解危機具有重要意義」。

盧卡申科是普京的親密盟友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但是在戰爭開始前曾允許俄軍利用白俄領土集結兵力並用作跳板,發動對烏克蘭的攻擊。白俄羅斯目前面臨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制裁,在歐洲極為孤立。

2023年3月2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圖為烏克蘭巴赫姆特攻防持續,烏克蘭軍人駕駛自走砲。(路透社)

苦戰巴赫穆特
在戰場上,爭奪東部城市巴赫穆特的激烈戰鬥仍在繼續。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漢娜·馬里亞爾(Hanna Maliar)說,雖然俄軍已逐漸鞏固了他們在當地的陣地,但基輔已向巴赫穆特派去援軍。但是她沒有說出動了多少援軍,也沒有說將如何使用這些部隊——他們究竟是守衛城市的作戰部隊,還是在烏克蘭決定撤退的情況下提供後勤支援。
雙方在巴赫穆特的傷亡都是驚人的。烏克蘭一直在堅守,但是俄軍派出的增援部隊使俄軍得以奪取城市周圍的村鎮並從三面將其包圍。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二在每晚視頻講話中說:“最艱難的局勢仍然是巴赫穆特以及保衛城市的重要戰鬥。戰鬥的激烈程度有增無減。”這是他連續第二個晚上就巴赫穆特戰場做出評估。
星期一,他說:俄軍正在“不斷摧毀能夠用來保護我們陣地的所有一切,以奪取立足點並鞏固防禦。”
參加巴赫穆特及周圍戰鬥的俄羅斯主要兵力是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的僱傭兵。他們的領導人葉夫根尼·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關係密切。
星期三,普里戈津在社交媒體的一則音頻訊息中說,沒有烏軍正在撤退出城的跡象。
烏克蘭經濟顧問亞歷山大·德羅尼揚斯基(Alexander Rodnyansky)星期二對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俄羅斯正試圖包圍巴赫穆特,並動用了他們來自瓦格納集團的最好和“最訓練有素、最有經驗的”部隊。
“我軍顯然將考慮所有選項,”他說。“到目前為止,他們堅守著城市,如果有必要,他們將戰略後退,因為我們不會平白無故地犧牲我們所有的人。”

●基輔:烏克蘭史上最艱難冬季「我們挺過了」

庫列巴(Dmytro Kuleba)在聲明中指出:「在2023年3月1日,(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遭遇自從他全面侵略以來第5度重大挫敗,烏克蘭讓他的冬季恐怖主義潰不成軍。我們挺過我們歷史上最艱難的冬季。儘管既寒冷又黑暗,我們堅不可摧。」

俄羅斯從去年10月以來就以飛彈和無人機對烏克蘭的關鍵能源設施不斷進行打擊,導致數以百萬計民眾停水、停電和供暖中斷。庫列巴表示,莫斯科的其他挫敗還包括俄羅斯無法對烏克蘭人灌輸恐懼、無法拿下首都基輔、西方國家對克里姆林宮實施多輪制裁以及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斬獲。

●俄軍圍攻巴赫姆特求突破 烏軍奮力鎮守防線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昨晚談話影片中坦承,巴赫姆特(Bakhmut)之役極其艱難,但烏軍的防禦至關重要,「俄羅斯根本不計死傷,不斷派兵攻打我們的陣地」。他表示,自2月23日以來,俄羅斯僅僅在單一進攻方向就損失約800名士兵,「戰況只會愈來愈激烈」。

巴赫姆特數個月以來一直是俄烏戰火攻防焦點。俄羅斯之所以想拿下小型礦城巴赫姆特,是為奪取工業重鎮頓內茨克州(Donetsk)其餘幾個大城市鋪路。烏克蘭軍方今天上午簡報時表示:「敵軍持續向巴赫姆特的方向推進,沒停下對巴赫姆特市的攻勢。」

●布林肯會中亞前蘇聯5外長 警告與俄夥伴關係危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昨天在哈薩克與中亞最高外交官舉行一系列會談時說,沒有任何國家、特別是傳統處於莫斯科軌道上的國家,可以承擔得起忽視俄羅斯侵略的威脅,不僅是對其領土的威脅,還有對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全球經濟的威脅。

中亞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堅守謹慎的中立立場,既不支持俄羅斯入侵,也不聲援美國和西方對這場戰爭的譴責。哈薩克外交部長特列烏別爾季(Mukhtar Tileuberdi)在與布林肯的記者會中表示,雖然哈薩克與俄羅斯和烏克蘭有著非常密切的歷史關係,但不會允許其領土被用於任何俄羅斯的侵略或規避制裁。

●阻擋俄羅斯人湧入 芬蘭開始修築邊界圍牆

芬蘭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綿延1300公里,芬蘭擔憂俄羅斯可能會利用移民湧入邊境遂行其政治目的。芬蘭邊境管理局(Finnish Border Guard)昨天表示,已開始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興建計劃中長達200公里的圍牆,「道路鋪設與圍牆安裝工程可自3月起動工」。

在東南部伊馬特拉(Imatra)邊境關卡展開的這項試驗計畫預計6月底前竣工。在芬蘭東南部興建另70公里長的圍牆,將在2023年到2025年進行。200公里長圍牆將耗資約3億8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24億7000萬元),圍牆高度將超過3公尺,頂端將加裝有刺鐵絲網,特別敏感的區域將配備夜視攝影機、燈光與廣播喇叭。
國際反應:

美國務卿懷疑中俄和平誠意

在外交領域,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三對俄羅斯和中國在烏克蘭實現和平的誠意表示了懷疑。他提到,中俄都缺乏實質性的步驟來支撐他們號稱支持和平努力的聲明。

布林肯在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期間對記者們說,假如俄羅斯真心準備好參與有意義的外交,以結束其侵略,那麼,美國將很快參與這項努力。但是他說,俄羅斯的行為,包括普京要求烏克蘭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部分領土的控制,顯示出俄羅斯對和平之路並不感興趣。

“真正的問題是,俄羅斯是否將走到這樣的節點,真心準備好結束其侵略,並以符合聯合國憲章及其根本原則的方式來這樣做。”

“沒有人比烏克蘭人民更迫切希望和平了。他們每一天都是俄羅斯侵略的受害者,”布林肯說。“我們都知道這個簡單的真相,那就是,戰爭明天就可以結束,今天就可以結束,——假如普京總統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他開始的,他可以結束。”

布林肯說,中國推出的一項和平建議確實包含某些積極因素,包括一些在澤連斯基自己的和平計劃中也能看到的因素。

布林肯指出,假如中國真正重視其發出的尊重所有國家主權的呼籲,那麼,中國本應在過去一年來努力支持遭到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的全面主權。

他說,中國的所作所為恰恰相反,包括推廣俄羅斯有關戰爭的宣傳,在國際組織為俄羅斯打掩護,並考慮向俄軍提供用於烏克蘭的致命性的軍事援助。

烏克蘭呼籲韓國提供武器,但面臨重重阻礙

烏克蘭駐首爾大使告訴美國之音(VOA),韓國應該更明確地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並再次敦促韓國提供武器,這些武器可能在幫助烏克蘭收復失地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與美國之音的書面回應中,德米特羅·波諾馬連科(Dmytro Ponomarenko)大使對韓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表示感謝,但強調烏克蘭仍然“迫切需要”首爾可以提供的重型武器。

波諾馬連科說:“遺憾的是,韓國仍然不情願向我們的軍隊提供他們在前線需要的武器方面。”

自一年前俄羅斯入侵以來,烏克蘭一再公開請求韓國提供武器。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推進攻勢,雙方都發現彈藥短缺,形勢變得更加緊迫。

波諾馬連科說:“我們需要不間斷地和及時地獲得符合北約標準的重型裝甲車輛、火砲和防空系統、彈藥以及設備,以便能夠繼續反攻行動。”

韓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國之一,且最近與西方的聯繫更加密切了。但首爾並未批准向烏克蘭出售或捐贈武器,理由是國內法律嚴格限制向戰區運送武器。

取而代之的是,韓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幾批非致命性的軍事援助,例如防彈背心、頭盔和醫療用品。韓國近期還宣布計劃在去年提供的1億美元的基礎上向烏克蘭再追加1.3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

波諾馬連科敦促韓國更進一步,稱提供武器符合韓國的民主理念和作為“全球樞紐國家”的地位。

波諾馬連科說:“袖手旁觀並假裝中立對選擇這樣一條’道路’的國家或整個和平事業都沒有幫助。”

敦促更進一步

隨著西方國家難以為烏克蘭生產足夠的火砲,要求韓國採取更多行動的壓力越來越大。韓國被視為理想的武器供應商,以快速交付高質量且相對便宜的武器而著稱。

在1月份訪問首爾期間,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敦促韓國“提升”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指出幾個歐洲國家在俄羅斯入侵後改變了其武器出口政策。

在上周紀念戰爭一周年的新聞發布會上,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也附和了斯托爾滕貝格要求韓國提供武器的呼籲。

同一天,澤連斯基的高級助手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告訴韓國媒體《韓國日報》(Hankook Ilbo),韓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談判正在進行中,但他沒有詳細說明。

這一消息尚未得到任何一方的證實。韓國國防部發言人周一表示,在有關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援助的問題上,韓國的政策並未改變,

尋找替代方案

韓國轉而找到了間接方式來幫助烏克蘭軍隊,包括批准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國家出售大量韓國製造的武器。

最顯著的例子是去年,烏克蘭的主要武器供應國波蘭同意購買價值58億美元的韓國武器,包括坦克、榴彈砲和彈藥。

資料照片:在波蘭港口城市格丁尼亞,一名工作人員在韓國製造的黑豹K2坦克上張貼波蘭旗幟。 (2022年12月6日)
資料照片:在波蘭港口城市格丁尼亞,一名工作人員在韓國製造的黑豹K2坦克上張貼波蘭旗幟。(2022年12月6日)

11月,美國宣布計劃從韓國武器製造商處購買10萬枚砲彈。韓國軍方堅稱,這筆交易是“在美國是最終使用者的前提下”達成的,但數家美國媒體報導說,這些砲彈將被運往烏克蘭。

倫敦國王學院韓國事務專家拉蒙·帕切科·帕爾多(Ramon Pacheco Pardo)說:“韓國越來越難以聲稱它的武器不曾運到烏克蘭,或者它們不會運到烏克蘭。”

最近幾個月,韓國也開始直接向烏克蘭提供非致命性的援助,這引起了莫斯科的懷疑。

去年12月,作為人道主義捐贈的一部分,韓國向烏克蘭運送了100輛由韓國汽車製造商雙龍(SsangYong)製造的民用皮卡。

之後,隸屬於莫斯科外交部的研究小組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聲稱烏克蘭軍方打算在這批車輛上安裝火箭發射器,用作所謂的“聖戰分子機動車”。

波諾馬連科否認了這些指控,稱這些皮卡被運送到烏克蘭國家緊急事務局,這是一個專注於救援服務的非軍事機構。他補充說:“這些卡車將用於排雷工作,但不會用於搭載火箭或任何其他致命性的武器。”

當被問及其他間接形式的軍事援助的可能性時,波諾馬連科表示,烏克蘭對“與韓國夥伴進行不同形式的合作”抱持開放態度,但拒絕詳細說明。

莫斯科的回應

儘管韓國祇是間接支持烏克蘭,俄羅斯仍然對此不滿。去年3月,莫斯科將首爾列入了“不友好”國家名單。去年10月,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警告韓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將毀掉我們的關係”。

俄羅斯還譴責韓國加入西方主導的對莫斯科的製裁的決定,稱此類舉動將損害雙邊關係,並可能影響俄羅斯參與跟朝鮮有關的和平努力。

不過,莫斯科在這些方面可能缺乏籌碼,因為它不是韓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而且平壤已經一再排除與首爾談判的可能性。

然而,與克里姆林宮有聯繫的研究機構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在1月份警告說,俄羅斯可能會以人道主義援助為由向朝鮮提供武器,以此報復韓國。它特別提到俄羅斯出口大型伐木卡車的可能性,朝鮮可以將其改裝成導彈發射車。

國內的質疑聲

韓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最大障礙之一在於國內。

根據蓋洛普韓國公司(Gallup Korea)去年6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只有15%的韓國人支持向烏克蘭運送武器。

在韓國國會中,韓國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的許多最尖銳的批評者擔心韓國捲入烏克蘭衝突。

當澤連斯基去年4月向韓國國會發表線上演講以尋求韓國的更多幫助時,300名議員中只有約60人出席,一些人在演講期間離開了房間。

上個月,一位北約國家駐首爾的外交官告訴美國之音,他預計韓國不會很快發生重大轉變。

這位未獲授權對媒體發言的外交官說:“我希望我是錯的。”

  • 16x9 Image

    加洛

    美國之音駐首爾記者站主任、東亞地區事務記者。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俄入侵烏371天:烏俄戰爭1年逾6萬俄軍陣亡,國際刑事法院查戰爭罪,澤連斯基顧問:不排除從巴赫姆特戰略性撤退 俄未必能迅速推進

烏俄激戰數月,巴赫姆特已成一片廢墟。(法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1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371天。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抵達北京,展開為期三天的訪問,預料他訪華期間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法新社)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預估,戰爭第1年,俄軍大約蒙受25萬傷亡,其中6-7萬人戰死,相比之下蘇聯在1979-1989的阿富汗戰爭約1.6萬死、俄羅斯1994-2009的車臣戰爭大約2.5萬死,烏俄戰爭俄羅斯的陣亡數比二戰後所有對外戰爭死亡總數還要高。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稱,獨裁政權可以承受較高的戰爭傷亡,但俄羅斯的損失對俄國來說是二戰後前所未有的,雖然大量俄羅斯人死亡,目前對普廷的政治影響有限,但智庫強調,尚不清楚他是否能夠永遠保持這樣。

俄烏戰事持續。雙方繼續在東部城鎮巴赫穆特激戰。巴赫穆特的建築物幾乎已變成廢墟。

總統澤連斯基說,巴赫穆特的情況仍然是最困難,俄羅斯不斷加強對烏軍陣地的攻擊。烏克蘭軍方也承認,在巴赫穆特的戰線飽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有烏軍士兵就指,俄軍的攻勢正取得進展,他相信巴赫穆特很可能會失守。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今天會見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查官後表示,國際刑事法院在為烏克蘭戰爭中犯下的罪行伸張正義和確保長期安全方面,扮演「歷史性」的角色。

路透社報導,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首席檢查官卡林汗(Karim Khan)正在烏克蘭調查俄羅斯對電力等基礎設施發動的飛彈和無人機攻擊。這些攻擊造成數以百計平民死亡,數百萬計人斷水斷電。

俄羅斯稱這些攻擊是旨在削弱敵軍的合法攻擊,烏克蘭卻認為這是恐嚇平民的手段。

另一方面,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利用無人機,企圖攻擊俄方的民用設施,已經將這些無人機擊落,而其中一架是在莫斯科附近墜毀。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烏克蘭和西方針對俄羅斯的間諜和破壞活動正在增加,要求聯邦安全局加強措施阻止這些活動。。

俄羅斯法律信息網站顯示,相關法律自正式公佈之日起生效,俄羅斯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何時恢復履行將由總統決定。普京在上月21日宣布,暫停履行俄美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國家杜馬和聯邦委員會之後一致通過關於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法案。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抵達北京,展開為期三天的訪問,預料他訪華期間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和白俄羅斯是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盧卡申科訪華期間,雙方將就各領域合作深入交換意見。

VOA專訪烏克蘭軍情局長:中國會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嗎?烏軍真需要F-16嗎?戰爭將如何結束?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已經進入第二年,人們的目光再次集中在烏東鹽礦城鎮巴赫穆特。最近幾個月來,俄軍對巴赫穆特持續展開重點進攻。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說,巴赫穆特的局勢正變得越來越“複雜”。隨著戰爭的持續,這座城鎮只是俄軍的進攻目標之一而已。

西方國家已向烏克蘭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軍援,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同意提供西方戰鬥機。北約軍事聯盟還對烏克蘭使用彈藥的速度超過補給能力表示了關注。

俄羅斯目前控制著烏克蘭大約20%的領土,遠遠低於2022年2月24日大舉入侵鄰國時迅速接管全境的最初目標。

美國之音(VOA)東歐記者站主任邁羅斯拉娃·貢加澤(Myroslava Gongadze)2月25日在基輔的烏克蘭國防部採訪了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基里洛·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談及了範圍廣泛的話題。在俄軍預計將要加緊在烏克蘭境內的攻勢之際,布達諾夫談到了他對今後幾個月形勢發展的預期。

採訪記錄出於文字清晰目的而經過編輯。以下是採訪文字的中文翻譯:

VOA:基里洛,事實上,在決策圈內人士中,你是唯一早在全面入侵開始之前就強調必須要為俄羅斯發動重大攻勢做準備的人。那時你的話有人聽嗎?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基里洛·布達諾夫:既然今天已經是(2023年)2月25日了,俄羅斯還沒有實現它的戰略任務,那麼我們可以看到,至少在部分層面上,我的話是有人聽的。那個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然而,隨著2022年2月那段時期的接近…..採取了某些步驟,而正因為如此,俄羅斯沒有能夠在24日那天落實它的計劃。

VOA:你說“因為如此”。因為什麼?

布達諾夫: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吧。在(2022年)23日那天,我們的航空力量被分散了。所以,當導彈襲擊在24日開始時,我們的航空作戰力量的損失幾乎微乎其微,幾乎是零。這些是鮮為人知的步驟,很多這些步驟有可能是在最後一刻採取的,但是還是採取了。

VOA:烏克蘭還做了什麼,在全面入侵頭幾天那段非常困難的時期,設法生存了下來?

布達諾夫:這要歸功於我們的人民和英雄主義。我還能有什麼可補充的呢?每個人都看到了……俄羅斯在那裡哭喊說,這是他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事實上,對他們來說,還沒到這步呢。但是對我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偉大的衛國戰爭。每個人,從十幾歲的青少年到老人,在那個時候都挺身自衛。

VOA: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當然有很大差異,不管是人力還是軍事設備。今天,烏克蘭最需要什麼,才能在目前的軍事進程中取得突破呢?

布達諾夫:我不認為我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告訴你;武器的供應要加緊。加緊。武器裝備正在趕到,但是步調和數量還不足以取得突破。

烏克蘭更需要的是戰鬥機還是攻擊機?

VOA:這是指某些特別的、具體的設備、額外的設備,還是已經提供的設備?

布達諾夫:我認為多數是已經提供的。此外,我們需要攻擊型飛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到。

VOA:有很多向烏克蘭提供F-16的呼籲。F-16是萬靈藥嗎?有沒有烏克蘭所需要的不同類型的類似武器?

布達諾夫:我認為,我們需要攻擊型飛機。F-16和類似平台不是攻擊型飛機。首先,在美國,攻擊型飛機是A10“雷霆”攻擊機。這也是陸軍航空力量,還有攻擊直升機AH-64型等等。這些是設計用來地面攻擊的空中平台。

VOA:那為什麼烏克蘭總統和他的團隊要特別提F-16呢?

布達諾夫:就像我已經說過的,這是我獨家的主觀願景,——我們姑且這樣說吧。也許別人看到了不同的概念。

俄軍資源可否維持新攻勢?

VOA:人們在大談特談俄羅斯將要發動一場重大攻勢。曾有跡象表明,在(2023年2月)23日和24日會有大規模砲擊。我們並沒有看到。

布達諾夫:感謝上帝,這種事情還沒有發生。但是,讓我們面對事實吧,不幸的是,對烏克蘭來說,這已經是日常事務了。這其中的唯一異常是,每一次,導彈襲擊的間隔時間變長了,襲擊導彈的數量減少了。這是唯一的常態。

VOA:這種趨勢的原因是什麼?

布達諾夫:導彈庫存的減少。沒有其他原因。事實上,他們的庫存範圍幾乎是零了。

中國會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嗎?

VOA:有很多人在議論中國能夠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的事情。

布達諾夫:我不認同這種觀點。截至目前,我不認為中國會同意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我甚至沒有看到正在就這些事情進行談判的跡象。

VOA:美國官員也在說這件事……

布達諾夫:我是情報主管,請原諒我,但是,恕我不敬,我依賴的不是具體人士的觀點,我只依賴事實。我沒有看到這種事實。

VOA:俄羅斯為了持續在烏克蘭的戰爭,如今還能到哪裡去獲取物資呢?

布達諾夫:這樣說吧,如果你對其他國家感興趣,——這是我對你的問題的理解——事實上,真正提供了多少算是正經武器的唯一國家就是伊朗。我不會告訴你任何新的情況。有信息說,有些東西正來自朝鮮,但我們還沒有證實這點。我們沒有一個案例,可以記錄這裡有某種武器是來自朝鮮,而且用在了這裡。也許我們還沒有看到,或者這些是用來滿足其他需求吧。其他國家呢,俄羅斯只是想買東西,到處去買,什麼都買,因為他們的問題太大了。俄羅斯的每個人都曾經把希望放在了塞爾維亞,而塞爾維亞拒絕提供武器。俄羅斯做出了某些努力,想通過第三國購買。大規模提取武器。現在他們想試緬甸。我們到時候會看到將有什麼結果。但是事實是,在武器方面,俄羅斯只局限於伊朗。截至目前。

俄羅斯領導層會一致把戰爭堅持到底嗎?

VOA:按照你所說,俄羅斯實際上正在耗盡它的軍事儲備。但是,看起來普京並沒有要結束這場戰爭。

布達諾夫:對不起,照你的說法,看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才會有所不同呢?

VOA:我在這裡不是來發表自己觀點的,我是來提問的。在這些情況下,俄羅斯如何能夠把這場戰爭繼續下去呢?

布達諾夫:我們這麼說吧。在這些情況下,截至目前,俄羅斯如果承認自己將失敗,那它是承受不起的。不妨這麼說吧,政權的穩定直接依賴於這一點。然而,如果你修改你的問題的措辭和格式,那問題就是:’俄羅斯是意見一致的嗎?比如說,在把敵對行動繼續下去的問題上,意見是一致的嗎?’那答案就是否定的。意見不是一致的。就最高國家領導層來說,很多人終於已經認識到有些不對勁了。我們姑且這麼說吧。

VOA:所以俄羅斯領導層現在有分裂?

布達諾夫:有意見分歧。這不能叫分裂。有意見分歧。我要強調指出,在領導層中,事實上,公開支持那種要把戰爭進行到底之類的觀點的人並不是很多。對多數人來說,那些贊成戰爭的人,那些支持這種願望的人,他們有一種平庸的恐懼感,害怕擔責任。因為有某些人,他們沒有辦法說,做決策的時候沒有我們的事,不是我們做的。順便說,這種人很少。

VOA:那些不同意這場戰爭的人,他們對決策有影響力嗎?他們對普京有影響力嗎?

布達諾夫:克里姆林宮主張戰爭要意見一致。可每個人都在等待某個時刻,——讓我們做個比喻吧,等克里姆林宮的高塔歪斜了,靠著牆的時刻,他們就會承認情況不妙,走到死胡同了。

VOA:然後呢?預期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布達諾夫:到時候我們再看看事情如何發展吧。如果你是想引向這樣的話題,也就是,到時候他們會保持團結的,那我要說,他們不會保持團結的。沒有我們決定性的行動,一切都不會發生。

暫時停火可取否?

VOA:我在美國的政治精英中間聽到過這樣的想法,那就是,他們看不到這場戰爭能夠如何結束,也許只會有某種長期的、深層的、不穩定的停火?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布達諾夫:我不相信這一點。不相信。首先,烏克蘭不會同意這種條件;第一個原因,這是不現實的。第二,這根本不會發生。俄羅斯沒有做好長期敵對行動的準備。我是作為軍事情報機構的主管跟你這樣說的。他們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顯示,他們做好了準備,要打“幾十年的戰爭”,可現實是,他們的資源是相當有限的,在時間和數量上,都是如此。他們非常知道這一點。

VOA:所以他們也要趕緊行動?

布達諾夫:此刻,每個人都要趕緊行動了。

決定性的激戰時期

VOA:我們說了很多次這樣的事實,那就是,今後三個月將是決定性的。

布達諾夫:不僅是決定性的。還將是相當活躍的。非常活躍。這將決定事情的進一步走向。這是活躍的作戰時期,——如果這是你想引向的話題。這是將會發生的事情。雙方都會做出努力。

VOA:我們今天說的是東部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州,還是南部?

布達諾夫:絕對是在所有的地方。

VOA:我們是在說北部?

布達諾夫:北部?你的意思是說俄羅斯企圖攻擊基輔?我們這麼說吧,我們不知道有這樣的計劃,沒有任何真實計劃的跡象。並不是我們不知道它們,而是它們不存在。也許當他們肯定要失敗的時候,會尋找一個快速解決之道,但那對他們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另一場災難,跟當初(2022年2月和3月)發生的類似。

情報合作

VOA:從全面入侵一開始,甚至在全面入侵開始之前,你們就開始了與美國和英國的情報機構的非常積極的合作。

布達諾夫:你說錯了;這種合作持續了多年。只是如今才進入大眾媒體。讓我們姑且這麼說吧,這種合作有著長期的歷史。

VOA:這對烏克蘭來說,有多重要呢?

布達諾夫:毫不誇張,你明白我們現在需要所有人的幫助。這是基本真相。這對我們有幫助。美國的某些技術能力,是我們所沒有的,它們顯著增加了我們對情況的了解。首先,它涉及到軍事部分,比如有相當縱深度的軍事動向,等等。

VOA:你們與高級情報管理層有持續的合作嗎?如果可以說的話,這種合作是如何進行的呢?

布達諾夫:什麼情報?

VOA:特別是美國的。

布達諾夫:我們有所有的溝通。

VOA:說說烏克蘭的防禦能力吧。事實上,烏克蘭今年大大加強了軍力,在技術設備和發展方面還得以更上層樓。在陸軍特別是情報部門,發生了什麼進步性的改變?

布達諾夫:讓我們這麼說吧,我們在與無人機複合體相關的所有偵察方面大大加快、加緊了步調。這個領域發展得非常活躍。從原則上說,這是一個全球趨勢,烏克蘭,而且不幸的是,俄羅斯在這方面都不例外。必須要提的例子是,俄羅斯購買的第一件東西就是無人機。無人機是他們第一想要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從原則上,他們試圖在世界各地去找。

為歐洲安全而戰

VOA:烏克蘭使用而擁有一個非常活躍的信息技術產業。今日的烏克蘭能不能真正地以同樣的方式為北約國家服務呢,因為有人談論說,在戰爭結束後,烏克蘭將是歐洲最強大的戰爭機器之一。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布達諾夫:烏克蘭永遠不會為任何人服務。但是會成為可靠的合作夥伴。事實上,這已經發生了。

VOA:烏克蘭目前如何能夠成為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呢?

布達諾夫:烏克蘭是安全的保障者,事實上是整個歐洲的安全保障者。這是真的,毫不誇張。讓我們這樣說吧。全東歐都絕對清楚地明白這一點。再往遠了,可能會有不同意見,但是就東歐而言,每個人都同意這一點。事實上,為什麼每個人都在這麼努力地以各種可能的方式來幫助烏克蘭人呢?因為如果烏克蘭真的淪陷了,他們就是下一個。恕我直言,這些國家的能力根本比不上烏克蘭。一切都會更糟糕的。

VOA:明顯的是,東歐國家非常明白他們是下一個,因此他們非常積極,他們的領導人在談論這個話題,並且為烏克蘭的利益,而且首先也是為他們自己的利益而遊說。你憑什麼認為,特別是在西歐,對來自俄羅斯的危險就沒有那麼深刻的理解呢?

布達諾夫:對不起,但除了這個,還有什麼對他們來說是危險呢?純理論上說?告訴我,理論上還可能有什麼危險呢?

所以,如果蔓延到歐洲東部,那麼他們就會明白問題發生了,因為這會離他們更近了。實際上,這已經發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華沙集團和北約集團近距離對峙。那時候,每個人都明白這點。然後呢,那種有條件的緩衝區出現了。每個人都開始說,好吧,你其實可以跟俄羅斯進行貿易,正常生活。這裡有他們的生意,那裡有他們的生意,我們不會再發生那種事情了。結果呢,還是老樣子。就發生在最近。

VOA:所以,事實上,今天的烏克蘭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新的國際政治趨勢?

布達諾夫:要謝謝俄羅斯人的愚蠢,他們最大的地緣政治恐怖故事變成了現實。而烏克蘭將成為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讓我們這麼說吧,他們已經遇到西方武器了。我們都處理掉了,——讓我們這麼說吧,——聯合處理掉了世界各地所有的遺留蘇聯武器。他們把俄羅斯聯邦國防工業複合體趕出了國際武器貿易,而且會是很多年。讓我們這麼說吧,是的,他們限制了他們的國防工業複合體的活動。他們事實上是把他們陸軍中能打仗的那部分人整個處理掉了,再次要說的是,這會讓他們的軍事野心倒退很多年。這僅僅是因為所有的那些專業兵,他們大多數已經不復存在了。

俄羅斯的未來?

VOA:如果你說的是俄羅斯,我在這裡看到了俄羅斯地圖有可能變成的樣子。

布達諾夫:這不是有可能變成的樣子。這是他們的未來。他們非常真實的未來。

VOA:你認為這場戰爭後俄羅斯會分裂嗎?

布達諾夫:俄羅斯已經有那些問題了,這些問題會增加的。他們越早離開烏克蘭,理論上說,他們或多或少維持類似領土邊界的可能性就越大。不會跟以前一樣,但或多或少類似。也許它會成為一個真正的聯邦,因為事實上,如果你看他們的立法,他們更像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雖然他們的名稱是聯邦。它有可能成為一個邦聯,等等。過去的一切都保留不住了。

交換戰俘

VOA:你最近訪問了梵蒂岡。你一直在會晤教宗。這次訪問的目的是什麼?教宗本人為什麼是重要的?

布達諾夫:讓我們這樣說吧。由於我擔任多項職位,其中一個是戰俘交換中心負責人,我不得不嘗試所有的機制,哪怕只是在理論上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機制。這麼說吧,這是我的主要目標。

VOA:教宗將幫助交換程序。

布達諾夫:讓我們這麼說吧,爭取把聖座也跟這個程序聯繫在一起。

VOA:結果呢?

布達諾夫:不妨這麼說吧,這些機制加在一起,產生了我們得到的結果。

VOA:今天,這種交換程序是如何進行的?在這種特別的背景下,與俄羅斯怎麼可能進行交換戰俘的對話呢?對話有多大的效果?

布達諾夫:在所有層面,局勢都是獨特的。因為,也許別的地方發生過吧,但是我們跟很多外國合作夥伴磋商過,看他們怎麼做。他們沒有一個在敵對行動期間進行過這種交換。在原則上,到目前為止,只有我們取得了成功。絕對不能說一切都很棒,那我就是說謊了。因為還有人、還有很多人仍被關押。你不能說情況很棒。但你也不能說情況很糟糕。對不起,恕我不敬,我明白這個問題的敏感之處,因為,再次要說的是,這些交換正在進行,大約兩千人已經回來了。不幸的是,俄羅斯方面經常製造障礙。但儘管如此,我們找到了有效機制,迫使他們採取這類步驟(交換戰俘)。

布達諾夫:我們已經讓大約兩千人回來了。你會明白的,這是相當不少的人數。

VOA:你說你們正在發現行之有效的機制。我可以問問,也許是哪些嗎?

布達諾夫:我們是特種服務部門。對不起,我們的工作形式和方式是……看書吧。多年來它們一直沒有改變。

OA:有沒有可能公佈在烏克蘭的俄羅斯戰俘人數?

布達諾夫:我再次告訴你,你應該明白的。幾乎交換了兩千人。

VOA:但是在總數方面,這些人數是類似的嗎?雙方目前有多少戰俘?

布達諾夫:不幸的是,他們抓的戰俘比我們的多。這很容易解釋。首先,所有戰俘中的90%是他們在戰爭的頭幾天抓的。頭幾天,頭一個月…..我們不把平民當成戰俘來抓。不幸的是,有很多婦女兒童,各種的老人、郵遞員、鐵路工人、市長和勤雜工,被俘的什麼人都有。

VOA:有沒有任何烏克蘭根本不知道的人——沒有被記錄下來的數字?

布達諾夫:很有可能,有那麼一些,但是相信我,99%的人,我們知道他們是誰。

摩爾多瓦

VOA:最近有很多消息說,澤連斯基總統宣布俄羅斯希望推翻摩爾多瓦領導層。這個信息引起了很多公開議論,摩爾多瓦隨後幾乎立即改組了政府。你認為那邊有什麼風險嗎?

布達諾夫:你提到政府改組時,一定要看看是誰來執政了。是(總理)多林·雷切安(Dorin Recean)。他是一個相當專業的人,是一個軍事集團,一個實力集團,——這是更確切的說法。因此,清楚的是,局勢對摩爾多瓦來說並不容易。順便說,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並不是第一位的。這完全是俄羅斯聯邦企圖推翻憲政當局的問題。你可以看到,他們還沒有成功。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這些措施肯定會帶來結果的,所有這些計劃都會再次失敗的。他們已經在萌芽狀態就遭到了部分的失敗。

VOA:對你來說,究竟有多重要,一定要把這個信息轉達給摩爾多瓦領導層呢?你認為那邊的風險有多重要呢?

布達諾夫:我告訴你,已經採取和正在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俄羅斯的努力不可能成功。

俄羅斯的核威脅

VOA:另一個關於核武器的問題。很多人談到這個問題時說,如果烏克蘭兵臨克里米亞邊界,真的想佔領克里米亞,那麼普京的最後一步就是使用核武器嗎?

布達諾夫:這已經發生多少次了?紅線——俄羅斯將使用核武器,俄羅斯幾乎已經在使用核武器了,等等這樣的說法。第一次發生在春季結束時,然後每過一個半月就會發生一次。高潮是夏末到中秋。那一刻,有人說,俄羅斯第二天就要發動核打擊了。他們發動了嗎?沒有啊。他們能這樣做嗎?從理論上說,人生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從現實上說呢?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俄羅斯聯邦是一個國家,——我們這樣說吧,是一個肥皂泡。我的意思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把一切都弄得很膨脹。實際上,坐在那裡的人不是那麼蠢,他們只是在世界面前擺樣子。他們清楚地懂得,首先,核武器不是武器,是戰略威懾方式。其次,世界上不管任何人使用核威懾,都將對使用者帶來致命後果。不管是誰。

VOA:即使我們說的是戰術核武器?

布達諾夫:有區別嗎?這就是答案。

VOA:讓他們不那麼做的威懾是什麼?

布達諾夫:再次要說的是,如果你我談起這個問題的細節,那要花上好幾個小時。蘇聯這麼強大,跟今天的俄羅斯聯邦根本沒法比,絕對沒法比。好多次都處在了邊緣。可是,他們用了嗎?沒有。可以用嗎?不可以。這不是武器。我要再次跟你說,正式來講,這是戰略威懾方式。

戰爭將如何結束?

VOA:最後的問題。你認為這場戰爭將如何結束?

布達諾夫:最難的問題。戰爭結束的第一階段將是回到1991年的行政邊界線。這可能是正確的答案。這將對整個地區的整個架構和安全以及經濟和所有一切造成改變。因此我要說:在第一階段,是接通行政邊界。接下來,我們需要看看烏克蘭周圍的安全區,至少是從俄羅斯那一側。100公里的縱深,或者更多。等等。

 

2023年3月1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巴赫姆特這個殘酷前線城市已成「絞肉機」。圖為烏軍砲轟巴赫姆特附近的俄軍陣地。(美聯社)

澤連斯基顧問:不排除從巴赫姆特戰略性撤退 俄未必能迅速推進

近幾個月來,烏克蘭東部的戰事已經演變成一場緩慢消耗戰,血戰巴赫姆特(Bakhmut)更讓當地成了「絞肉機」。烏克蘭總統顧問羅德尼延斯基(Alexander Rodnyansky)2月28日表示,烏軍在巴赫姆特周圍與俄軍隊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殘酷戰鬥,如果需要,他們可以「戰略性撤退」。

羅德尼延斯基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說,俄軍正試圖包圍巴赫姆特,他們動用其訓練有素、最有作戰經驗的瓦格納僱傭兵。「我方軍隊顯然會權衡所有的選擇。到目前為止,他們仍控制這座城市,但如果需要的話,他們會進行戰略撤退,因為我們不會白白犧牲我們所有的人。」

當進一步被問及時間表時,羅德尼揚斯基告訴CNN,是否需要撤軍,由軍方決定。他補充說,烏軍已經在巴赫穆特以西地區設立新防線。「如果我們撤退,不一定意味俄羅斯人之後能夠非常迅速地前進」。

儘管烏軍已經堅守巴赫姆特數月,但目前戰局漸漸不利,烏克蘭陸軍上將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日前坦言坦言局勢「極度危急」,巴赫姆特有被包圍之虞。

此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再強調堅守巴赫姆特的重要象徵意義,並認為失去這座城市將對烏克蘭士氣造成打擊。不過他在義大利《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2月19日刊出的訪談中說,烏軍將保衛巴赫姆特,但不會不惜任何代價,也不能讓每個人都死去。只要合理,我們就會戰鬥。」他還指出,烏軍正在準備下一次反擊。

莫斯科天然氣設備成目標 俄控:烏無人機試圖攻擊

烏俄戰爭持續僵持,俄羅斯27日深夜至28日遭到一連串無人機攻擊,俄高級官員控訴,首都莫斯科附近一處天然氣設備27日差點被烏克蘭軍用無人機攻擊。

根據《衛報》報導,莫斯科州州長安德烈(Andrei Vorobyov)表示,一架軍用無人機墜毀於古巴斯托沃村 (Gubastovo),目標顯然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 的壓縮站,距離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僅80多公里。

安德烈也在社群媒體貼出相關照片,該墜毀無人機為烏克蘭製造的UJ-22。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證實,在距離天然氣壓縮站外10公尺處發現墜毀的無人機。他們推測,該無人機因撞上樹木因而墜毀。

另外,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在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的油庫28日也被無人機丟擲炸彈因此爆炸起火,大火很快被撲滅。

社群媒體影片也顯示,俄羅斯石油油庫被攻擊前,無人機才剛飛越武該地,但是當地圖阿普謝市政府(Tuapse)聲稱,無人機沒有攻擊到油庫,沒有發生任何漏油、也沒有任何受害者。

《BBC》報導,俄羅斯遭遇一系列無人機攻擊前,烏克蘭內務部長顧問安東(Anton Gerashchenko)在推特說,俄羅斯統總普丁很快就會害怕在公共場合露臉,因為無人機可以飛很遠。隨文還附上無人機照片。不過,烏克蘭截至28日尚未承認對俄羅斯發起無人機攻擊。

國際反應:

總統普亭的好友安娜涅翠布柯亞洲巡迴演唱台北場遭抵製取消

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NSO)邀請世界當紅女高音安那涅翠布柯在3月5日訪問台灣舉行音樂會,但民進黨立委宣稱,安娜是俄羅斯總統普亭的好友,不應該出現在台灣的國家音樂廳。台灣文化部隨後表示,「台灣對於戰爭的態度,是沒有模糊空間的」。在政治壓力下,NSO隨後宣布,取消3月5日安娜涅翠布柯在台北的音樂會,今天(1日)中午起開放民眾退票。

安娜涅翠布柯是當紅女高音,也是以古典音樂家身分入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的第一人。她在俄羅斯出生,但2006年就定居奧地利,並取得奧地利國籍。

俄烏戰爭爆發時她沒有在第一時間譴責普亭,一度遭古典樂壇封殺,紐約、慕尼黑等地紛紛取消她的演出與唱片製作。但去年三月,她發表聲明「明確譴責」俄烏戰爭、強調「不與俄羅斯領導人結盟」後,她的世界巡迴演出就陸續恢復了。

有台灣民眾認為「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觀眾可透過買票自己決定;但在台灣的烏克蘭人則強烈抗議,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及前立委林濁水等,也在臉書表達反對。

對此,台灣文化部表示,尊重NSO身為行政法人的專業自主,但也強調「台灣對於戰爭的態度,是沒有模糊空間的」。國家交響樂團(NSO)隨後在官網貼出聲明,宣布取消3月5日的這場音樂會。

不過安娜涅翠布柯去年發表譴責俄烏戰爭的聲明後,早已不是歐洲古典樂壇封殺的名單,這次亞洲巡迴演唱,香港和東京也沒有取消,據了解,NSO對這次台灣的反彈聲浪感到訝異。

五角大樓:伊朗因與俄羅斯聯盟而成為“全球挑戰”

美國及其盟國正在採取行動,將伊朗視為全球威脅,並警告說,伊朗與俄羅斯日益加強的聯盟以及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合作意味著德黑蘭破壞穩定的活動將構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的危險。

“我們目前所處的伊朗威脅已不再是中東特有的,而是已經達到了全球挑戰的地步,”國防部副助理部長達娜·斯特勞爾(Dana Stroul)週二(2月28日)在一次媒體電話會議上告訴記者。

斯特勞爾列舉德黑蘭和莫斯科之間增強的軍事合作,特別是伊朗向俄羅斯軍方提供自殺式無人機,呼籲“建立一個全球聯盟來抵制伊朗和俄羅斯之間的惡意合作”。

“有理由預期,伊朗在烏克蘭學習和完善的戰術、技術和程序,有一天會被用來對付我們在中東的伙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加強合作、情報共享、了解這些網絡並增強我們的集體防禦能力,以便我們準備好應對該地區的威脅,”她說。

斯特勞爾是最新一位對伊朗與俄羅斯結盟發出警報的美國高級官員。

剛剛過去的周日,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稱伊朗與俄羅斯這種日益增長的關係“令人不安”。

“它現在正朝著一個非常危險的方向快速發展,”伯恩斯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節目採訪時說。

“我們知道伊朗已經向俄羅斯提供了數百架武裝無人機……我們知道他們已經為火砲和坦克提供了彈藥,”他說。伯恩斯還補充說,有跡象表明莫斯科可能會向伊朗提供俄羅斯製造的戰鬥機,甚至幫助德黑蘭發展其彈道導彈計劃。

伊朗否認向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

將伊朗描述為“全球挑戰”似乎與美國情報界去年使用的語言大相徑庭。

“伊朗仍將是一個地區威脅,但具有更廣泛的惡意影響活動,”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在其年度《全球威脅評估》(Worldwide Threats Assessment)報告中表示。

“伊朗政權認為自己陷入了與美國及其地區盟友的存亡鬥爭,同時追求其長期的地區領導野心,”報告指出。報告並補充說,伊朗領導層將尋求“鞏固其影響力並在鄰國投射實力。”

美國國務院剛剛發布的報告《2021年恐怖主義國別報告》(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21)稱伊朗是“支持恐怖主義的主要國家,在世界各地為各種恐怖主義和其他非法活動提供便利”。

該報告進一步警告說,德黑蘭擁有“一個近乎全球的採購網絡”,為其軍隊及其各種代理人,如真主黨等,獲取尖端技術。

  • 16x9 Image

    塞爾丁

    美國之音記者塞爾丁2015年以來報導國家安全、情報、反恐和網絡領域等新聞。

    俄首都莫斯科某天然氣壓縮站外發現一架墜毀的烏用無人機,當局懷疑,天然氣站已成為攻擊目標。(取自推特)

    芬蘭開始修築邊界圍牆阻擋俄羅斯人湧入 

    芬蘭邊境管理局今天表示,芬蘭已開始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上,興建計劃中長達200公里的圍牆。芬蘭擔憂俄羅斯可能會利用移民湧入邊境遂行其政治目的。

    法新社報導,芬蘭邊境管理局(Finnish Border Guard)在聲明中說,今天將展開地形勘查工作「並清理林木,以讓道路鋪設與圍牆安裝工程可自3月起動工」。

    芬蘭邊境管理局說,這項在東南部伊馬特拉(Imatra)邊界過境點展開的試驗計畫預計6月底前竣工。在芬蘭東南部興建另70公里長的圍牆,將在2023年到2025年進行。

    芬蘭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綿延1300公里,芬蘭總共計劃興建200公里長的圍牆,耗資約3億8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24億7000萬元)。

    圍牆高度將超過3公尺,頂端將加裝有刺鐵絲網,特別敏感的區域將配備夜視攝影機、燈光與廣播喇叭。

    目前,芬蘭邊界安裝的是輕木柵欄,主要是用來防止家畜誤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候選國芬蘭擔憂,俄羅斯可能會利用移民議題施加政治壓力,去年6月通過邊境管理法(Border Guard Act)修正案,以利豎立更穩固的圍牆。

    芬蘭與俄羅斯邊境地區過去都「相安無事」,但托爾潘南(Jari Tolppanen)准將去年11月向法新社表示,俄烏戰爭已「從根本上」改變了安全局勢。

    他說,為了阻擋移民從俄羅斯領土大規模非法入境,設置邊界圍牆是「必需的」。

    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下令動員後備軍人到烏克蘭打仗後,芬蘭看到俄羅斯人湧入境內。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波蘭也加強與俄羅斯交界處的維安,或正在打算這麼做。

     摩爾多瓦親俄派示威 試圖衝撞政府部門

    摩爾多瓦親俄政黨組織了大型反政府集會,集會群眾試圖衝撞政府部門。(圖擷自推特)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後,烏克蘭的鄰國摩爾多瓦也深陷俄羅斯的威脅,當局已證實收到俄羅斯可能入侵的可靠情資,推特流出一段影片,其中可見摩爾多瓦親俄政黨組織了大型反政府集會,集會群眾試圖衝撞政府部門。

    烏克蘭國防官員德斯卡(Maria Drutska)在推特PO出一段影片,可以看到影片中有一群民眾高舉著摩爾多瓦的國旗,他們正在朝著警方組成的人牆推擠,穿著裝備的警察走向集會的人群。

    德斯卡在推文中表示「由親俄政黨紹爾(Sor)黨組織的反政府集會,正在摩爾多瓦的基希訥烏(Chisinau)舉行集會,由巴士帶來的人群正在試圖前往政府,但被警察阻止了,顯然克里姆林宮並沒有放棄奪取摩爾多瓦的想法。」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俄入侵烏370天:烏克蘭:烏東城鎮巴赫穆特戰況愈發艱難,美國財長突訪基輔

隨著天氣漸漸溫暖,冰凍地面融化後,頓涅茨克地區陷入泥濘之中,道路變成河流,田野變成泥潭,對攻守雙方調度都構成障礙。(路透)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8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370天。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據《CNN》報導,威茲航空表示,由於摩爾多瓦最近的局勢發展以及領空的高風險問題,公司決定做出艱難但負責任的決定,3月14日起所有飛往基希訥烏的航班都將取消。

威茲航空並沒有說明摩爾多瓦的局勢如何不穩,但該國的緊張狀況一直在惡化,總統桑杜(Maia Sandu)曾指責俄羅斯在國內煽動政變。

♦據《泰晤士報》2月26日報道,澤連斯基預測,普京有一天會被他的核心圈子殺死,“他們會找到一個理由來殺死一個兇手”。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周日(2月26日)播出一個電視採訪中說,俄羅斯必須要考慮到北約的核能力,並指北約向基輔提供武器即意味着參與了烏克蘭衝突。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52屆會議和裁軍談判會議2月27日在日內瓦開幕,俄羅斯成為眾矢之的,被指侵略烏克蘭,犯下戰爭罪,破壞國際安全…

♦路透社報導,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政令中宣布解除莫斯卡廖夫(Eduard Moskalyov)烏克蘭聯合部隊指揮官職務。這支部隊正在烏東工業重鎮頓巴斯地區(Donbas)作戰。

2023年2月28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烏克蘭:烏東城鎮巴赫穆特戰況愈發艱難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一(2月27日)說,東部城市巴赫穆特的局勢正在變得越來越艱難。烏軍與俄軍在當地進行著激烈戰鬥。

澤連斯基星期一在每晚視頻講話中說:“局勢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

他說,俄軍正在“不斷摧毀能夠用來保護我們陣地的所有一切。”

俄羅斯一直在加劇對烏克蘭東部幾處區域的進攻,包括頓涅茨克州的鹽礦城鎮巴赫穆特。這座已淪為廢墟的城鎮曾有7.5萬人口。

路透社報導說,俄軍在巴赫穆特以北和以南取得了一些進展,他們試圖包圍這座城市,並切斷城內烏軍的退路。

繼續呼籲F-16戰機

與此同時,雖然美國最新的評估認為目前不適宜向烏克蘭提供F-16戰鬥機,但是烏克蘭星期一繼續推動盟國向烏軍提供這款戰機。

“每次有關向烏克蘭提供一種新的、關鍵類型的武器,都以’不同意’開始而以’同意’結束,”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里·庫列巴(Dmytro Kuleba)在推特(Twitter)上說。“去年,我們就七種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解鎖了六項政治決定。唯一遺留的一項就是作戰飛機。”

庫列巴指的是西方夥伴最初不願意向烏克蘭提供坦克和其他軍援,但最後改變了初衷。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上星期五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台(ABC News)採訪並談到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機的問題時說,他“此刻排除這種可能性”。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星期日對全國廣播公司(NBC)“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節目說,美國軍事指揮官相信,烏克蘭目前需要的是“到前線的坦克、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車、火砲和防空系統。”

沙利文說:“這個階段是關於地面作戰,並且讓烏克蘭人手中掌握能夠收復目前被俄羅斯人佔領的領土的工具。”

他還說,盟國正在向烏克蘭提供蘇聯時代的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的零部件,烏軍飛行員每天都在使用這些戰機。

美國財長突訪基輔

美國財政部在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星期一出人意料地訪問了烏克蘭首都基輔,表達美國繼續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持續一年多的入侵。她重申了拜登總統一個星期前訪問基輔時的觀點。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基輔會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2023年2月27日)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基輔會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023年2月27日)

耶倫會晤了澤連斯基總統和其他政府要員。她說:“美國將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不管需要多久。”她宣布向烏克蘭轉交12.5億美元的預算援助,這是華盛頓向基輔提供的最新一批99億美元預算援助的第一筆。

她在為戰爭中殉國的烏軍戰士建立的紀念牆敬獻了花圈。耶倫說:“我親眼目睹了普京總統的殘暴戰爭所帶來的沉重代價。”

耶倫在基輔的一處廣場駐足觀看了被摧毀的俄軍坦克以及自行火砲。出於安全原因,當局暫時禁止遊人進入廣場。

去年,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130多億美元的經濟和預算援助,預計在9月底之前還會有86.5億美元。最新的這筆資金是國會去年12月批准的450億美元新的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的一部分。

耶倫說,這類經濟援助維持著烏克蘭政府和關鍵公共服務的運轉,並讓學校繼續開課,退休金得到支付,提供了“穩定的基石”,幫助烏克蘭的抗戰。

“如果後方沒有一個有效的政府,持續的軍事努力就不可能成功,”耶倫在基輔州第168學校說。這所學校的教師和行政人員以及輔助人員的工資都是通過美國的預算援助資金來報銷的。

烏克蘭上將坦言 守軍有被包圍之虞

不顧泥濘季節的到來,俄軍猛攻烏東頓內茨克州的巴赫姆特(Bakhmut),儘管烏軍已經堅守數月,但目前戰局漸漸不利,烏克蘭陸軍上將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坦言局勢「極度危急」,巴赫姆特有被包圍之虞。

據《路透》報導,烏克蘭媒體軍事中心平台,引述烏克蘭陸軍上將瑟爾斯基的話表示,「儘管損失慘重,敵人還是派出了準備充分的瓦格納部隊進行突擊,他們正試圖突破我們的防線並包圍這座城市。」坦言目前局勢相當危急。

烏克蘭軍事分析家日丹諾夫(Oleh Zhdanov)指出,巴赫姆特南部是目前烏克蘭唯一控制的地方,在巴赫姆特其他地區,情況都不明,俄羅斯軍隊在試圖切斷向西通往查西夫雅爾鎮(Chasiv Yar)的道路,企圖包圍烏克蘭守軍。

不過隨著天氣漸漸溫暖,冰凍地面融化後,頓涅茨克地區陷入泥濘之中,道路變成河流,田野變成泥潭,對攻守雙方調度都構成障礙。

俄軍車隊被烏軍發現遭砲擊殲滅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在戰爭期間烏克蘭武裝部隊以無人機配合砲擊重挫俄軍,推特流傳一段烏軍第53獨立機械化旅以無人機發現俄軍,將俄軍車隊以砲擊殲滅的影片。

推特帳號「@slavaukrainewin」PO出一段影片,影片一開始有支俄軍車隊正在道路上行駛,接著烏軍的砲擊襲來,原本俄軍車輛變成燃燒或冒煙的廢鐵,「@slavaukrainewin」在推文中表示「烏軍第53獨立機械化旅及時發現並粉碎了敵人的裝備與人力縱隊。」

俄軍除了在烏東區域展開激烈的攻勢外,在黑海一帶也有新動向。烏克蘭南方作戰司令部指出,目前共有12艘俄軍艦艇在黑海,包括2艘搭載「口徑」巡弋飛彈的潛艦,以及3艘大型登陸艦。

黑海部署艦艇數量加倍

烏克蘭南方作戰司令部指出,俄羅斯海軍近期將部署在黑海的艦艇數量增加了一倍。圖為俄軍黑海艦隊示意圖。(路透)

烏俄戰爭持續進行中,俄羅斯除了在烏克蘭東部持續進攻以外,在黑海一帶也有新動向。烏克蘭南方作戰司令部指出,俄羅斯海軍將部署在黑海的艦艇數量增加了一倍,包括兩艘搭載「口徑」(Kalibr)巡弋飛彈的潛艦。

根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Ukrinform)報導,烏克蘭南方作戰司令部表示,目前位於黑海的俄軍船艦增加一倍,目前共有12艘俄軍艦艇在黑海,並與烏克蘭所控制的海岸線保持安全距離。

俄軍部署於黑海的船艦中包括兩艘搭載「口徑」巡弋飛彈的潛艦,以及3艘大型登陸艦。烏克蘭南方作戰司令部指出,俄軍持續在烏克蘭境內進行偵察行動,尋找新的飛彈打擊策略,因此俄羅斯的飛彈威脅依舊存在。

另外,烏克蘭的飛彈與砲兵部隊在聶伯河一帶展開反砲兵行動,消滅10名俄軍、一門迫擊砲、兩套BM-21多管火箭系統和三門火砲,而聶伯河左岸有3個俄軍偵察哨被烏軍打擊。

白俄基地突爆炸,傳俄羅斯英雄上校陣亡

有消息指出俄羅斯英雄科爾帕科夫(Nikolai Kolpakov)上校在白俄羅斯境內的俄軍馬丘利奇(Machulishchy)空軍基地遇襲身亡。(圖擷自推特)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戰爭期間許多俄軍的高階將領戰死沙場,有消息指出俄羅斯英雄科爾帕科夫(Nikolai Kolpakov)上校在白俄羅斯境內的俄軍馬丘利奇(Machulishchy)空軍基地遇襲身亡。

推特帳號「@PStyle0ne1」在推特PO文科爾帕科夫的照片,「@PStyle0ne1」在推文中表示「白俄羅斯境內的馬丘利奇的攻擊事件可能導致了俄羅斯聯邦英雄科爾帕科夫上校的死亡,此外還可能有7人已經死亡,據消息來源,這次是2架無人機襲擊馬丘利奇機場。」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場已持續超過1年,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Denys Shmygal)受訪時表示,烏克蘭在未來100年內不會與俄羅斯和解或合作。「俄羅斯首先要改變,成為一個民主化、非軍事化和無核化的國家。」他還宣稱,可透過制裁、拒絕與俄合作、沒收俄資產和向烏提供軍事援助的方式讓俄羅斯「解除武裝」。

俄軍出動無人機攻擊烏克蘭西部 2死3傷

烏克蘭西部赫梅利尼茨基市(Khmelnytskyi)的市長席姆齊辛(Oleksandr Symchyshyn)表示,俄羅斯今晨以伊朗製無人機發動攻擊,造成這座城市2人死亡、3人受傷。

法新社報導,根據席姆齊辛分開發布的社群媒體訊息,俄軍以十餘架無人飛行載具攻擊之後,有兩名救難人員在醫院喪命。

席姆齊辛稍早通報一死後,在第2則聲明中寫道:「不幸的是,醫院中又有人死亡。醫師未能挽救另一名英雄─一名救難人員的性命。」

烏克蘭武裝部隊表示,莫斯科部隊夜裡部署14架見證者(Shahed)無人機,被烏軍擊落11架。

首都基輔市(Kyiv)軍事行政部門首長說,有9架無人機是在基輔上空被擊落,當地沒有傷亡或基礎設施受損的消息。

巴赫姆特前線極其艱困 烏軍指揮官現身說法

烏軍第28獨立機械化旅指揮官、上校馬德亞爾表示巴赫姆特周邊局勢「極為艱困」。(法新社)

烏克蘭與俄羅斯持續交戰中,烏東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巴赫姆特(Bakhmut)是俄軍近幾個月以來的重點進攻目標,烏軍上校指揮官馬德亞爾(Yuriy Fedorovych Madyar)在社群媒體Telegram發布影片提及巴赫姆特前線最新戰況,表示巴赫姆特周邊局勢「極為艱困」。

根據美國《CNN》報導,馬德亞爾是第28獨立機械化旅的指揮官,他在Telegram提到巴赫姆特27日的戰況,表示俄軍試圖包圍巴赫姆特,特別是巴赫姆特北部的戰況最為艱困,俄軍在巴赫姆特北部不斷發動攻勢,想切斷該城的其中一條聯外道路。

馬德亞爾提到,目前烏軍正努力防守巴赫姆特的聯外道路,他坦言:「我們沒有足夠的進攻手段、沒有足夠的砲彈,也沒有足夠的榴彈發射器。」

馬德亞爾指出,天氣對於烏軍也「不太友善」,當地近期總是霧濛濛一片,27日已經是連續第3天氣溫在0度以上,雪開始融化、白天雨勢不斷,導致任務受到影響。

馬德亞爾指出,當地天氣對於烏軍也「不太友善」,近期連續數日氣溫在0度以上,雪開始融化、白天雨勢不斷,影響任務執行。(路透)

國際反應: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在日內瓦,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觸發了我們當今最大規模的人權侵犯。”

在他發表這番講話之際,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日內瓦召開歷時五個半星期的會議,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成為會議的中心議題。

古特雷斯說,俄羅斯的入侵“造成了廣泛的死亡、毀滅和流離失所。”

去年,在因為烏克蘭戰爭而受到國際壓力後,俄羅斯撤出了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席位。

北約擴展

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Mevlut Cavusoglu)星期一說,與瑞典和芬蘭就兩國加入北約申請的會談將於下星期恢復。

恰武什奧盧在一次記者會上說,會談預計3月9日舉行。

今年1月,土耳其停止了有關會談,這是對極右翼抗議者在土耳其駐斯德哥爾摩大使館外焚燒古蘭經做出的回應。

瑞典和芬蘭去年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申請加入北約。他們的入盟申請必須得到所有北約成員國的同意。

土耳其對瑞典入盟表示了反對,指責瑞典政府對安卡拉視為恐怖組織的團體過於寬容。

恰武什奧盧星期一說,瑞典方面沒有履行去年6月達成的協議。瑞典和芬蘭在協議中承諾取消對向土耳其出售武器的限制並在處理安卡拉方面提出的引渡激進分子嫌疑人的要求方面加緊努力。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2月早些時候在訪問土耳其時說,批准瑞典和芬蘭成為北約新成員國的“時候已經到了”。目前只有土耳其和匈牙利還沒有批准兩國入盟。

斯托爾滕貝格提到土耳其有“合理的安全關切”,他同時表示,在落實去年在馬德里達成的協議承諾方面,瑞典和芬蘭都“都邁出了大步”。

這位北約負責人計劃星期二訪問芬蘭。

莫斯科對12點聲明表態: 和談條件尚不存在

克里姆林宮週一(2約27日)表示,已注意到中國方面提出的政治解決俄烏衝突的動議,但同時指出”目前”沒有和平解決方案的前提。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對記者說,”需要考慮到各方的利益,對細節進行艱苦的分析。這是一個非常漫長和緊張的過程。”他說,”我們注意到中國朋友提出的計劃,但目前我們尚未看到通向和平的任何條件。”他表示,”特別軍事行動將繼續下去”。

在戰爭爆發一週年之際,中國外交部上週六(2月24日)正式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12點聲明,呼籲進行緊急和談。莫斯科的最新表態事實上是對中國立場的否定。在12點立場聲明中,第一點呼籲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俄羅斯外交部此前對北京為解決烏克蘭衝突所做的努力表示感激,但表示,任何解決危機的方案都應承認俄羅斯對新佔領的烏克蘭四個地區的控制權,必須承認”新的領土現狀”。

包括北約以及歐盟等跨國機構在內,很多西方國家以及公共輿論在第一時間基本上都對中國公佈的旨在俄烏和談的12點聲明表示質疑。

美國拒絕,德法審慎歡迎

美國總統拜登早在週五已明確表態,”普丁正為此鼓掌,所以它怎麼可能會是好事呢?”拜登說:”我在計劃中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可以表明,如果按照中國的計劃,將對除了俄羅斯外任何人有利的跡象。””由中國來調解這場對烏克蘭完全不公正的戰爭,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

不過,歐洲大國德國和法國更主張聽其言觀其行,對中國有意介入調停表示歡迎。德國總理肖爾茨說,中國提出的這份文件”有光亮也有陰影”,他認為其中提到的有些事情是非常正確的,比如再次譴責使用核武器。然而,在肖爾茨看來,文件沒有明顯提到關於俄羅斯必須撤軍的內容。

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認為”中國參與和平努力的事實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向北京喊話”不要向俄羅斯提供任何武器”,敦促中國”幫助我們向俄羅斯施壓,確保它永遠不使用化學武器或核武器”以結束烏克蘭戰爭。他強調只有”俄羅斯停止侵略、撤軍,烏克蘭的領土主權以及烏克蘭人民得到尊重”,才有可能實現和平。據美國高層透露的情報訊息,中國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死武器,如自殺性無人飛機。

烏克蘭在研究全文,希望得出自己的結論

繼澤倫斯基總統對12點聲明表態之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也認為來自中國的立場聲明是一份”有意思的文件”並贊賞了中國”對這場戰爭進行了全面綜合的立場宣示”。他說,”同意文件裡的若干點,但至少有一點我們無法同意”,他指的是第10點”停止單方面制裁”。庫列巴說,”我們認為制裁是一項重要機制”,並表示烏克蘭方面會認真研究中國的12點立場聲明,”我們必須從頭至尾細讀文件全文,並得出我們自己的結論”。

週日,德國知名作家、和平獎榮者科馬尼(Navid Kermani)在ZDF今日新聞接受採訪時說,正是作為俄羅斯的盟友,中國提出烏克蘭領土不容侵犯的原則才應得到特別的關注。這與俄羅斯的立場不同。他說,”每一個通向和平的機會都該利用,至少嘗試利用”。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俄入侵烏369天:美國:“克里米亞仍然是烏克蘭的一部分”,重新奪回俄羅斯控制的地區是頭等大事

沙國外交部長阿紹德(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突然訪問烏克蘭,並在晉見總統澤倫斯後簽訂4億美元(約新台幣120.3億元)的人道援助協議。(路透)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7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369天。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烏總理:100年內烏克蘭不會與俄和解

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Denys Shmyhal)稱,未來100年內烏克蘭都不會與俄羅斯和解或合作。(路透資料照)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造成生靈塗炭,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Denys Shmygal)接受德國《焦點》(Foucus)周刊媒體採訪時稱,烏克蘭在未來100年內都不會與俄羅斯和解或合作。

什梅加爾強調,烏克蘭是「擁有國際公認邊界的主權國家」,不會向「侵略國」妥協。「唯一的妥協方案是俄軍從烏克蘭撤出,恢復至1991年邊界。」

他說,「俄羅斯人必須停止射擊,停止侵略並離開我們的領土。我相信改變邊界對歐洲來說也是一個不可接受的妥協。」

報導稱,對於有人提議「以烏領土完整換取歐盟成員國地位和強有力安全保障」作為妥協方案,什梅加爾予以拒絕。他堅稱烏克蘭不會在領土完整問題上作出任何妥協,認為「凍結衝突」只會幫助俄羅斯並導致「更大的戰爭」,因此,這對烏方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報導還稱,對於俄烏關係,什梅加爾說,烏克蘭在未來100年內不會與俄羅斯和解或合作。「俄羅斯首先要改變,成為一個民主化、非軍事化和無核化的國家。」他還宣稱,可透過制裁、拒絕與俄合作、沒收俄資產和向烏提供軍事援助的方式讓俄羅斯「解除武裝」。

什梅加爾也指出,只有克里米亞的解放才能幫助建立烏克蘭和歐洲的和平。

對於烏克蘭總理這番言論,到俄羅斯方面尚未作出回應。

2023年2月27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派夫克(Hanno Pevkur)訪問烏克蘭,並宣布將有新一波軍援給烏克蘭。(圖擷自推特)

 愛沙尼亞國防部長訪烏 宣布將有新一波軍援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許多國家在戰爭期間以實際行動支持烏克蘭,有消息指出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派夫克(Hanno Pevkur)訪問烏克蘭,並宣布將有新一波軍援給烏克蘭。

推特帳號「@NOELreports」在推特PO出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與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派夫克站在殘骸的照片,「@NOELreports」在推文中表示「列茲尼科夫今天會見了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派夫克,愛沙尼亞宣布將提供烏克蘭更多的援助,包括突擊步槍、手槍、無人機、熱成像儀、發電機、充電器和軍用服裝。」

俄烏戰爭已經屆滿1年,雙方目前在烏東地區激戰中,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受訪時指出普廷在最近幾年逐漸縮小顧問圈,他更看重的是忠誠而非個人能力,一群顧問傾向對普廷說「他想聽的話」,普廷在戰前的決策圈如此緊密,也導致決策圈對於戰局判斷出現嚴重誤判。

白俄空軍基地傳爆炸 游擊隊:炸毀一架俄偵察機

白俄羅斯流亡反對派今天表示,游擊隊在白俄首都明斯克(Minsk)附近一處空軍基地摧毀一架俄羅斯飛機。

法新社報導,白俄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Sviatlana Tsikhanouskaya)的高級顧問維亞寇卡(Franak Viacorka)推文說:「游擊隊證實完成一次成功的特別行動,在明斯克近郊馬丘里奇(Machulishchy)機場炸毀一架俄羅斯飛機。」

他還說:「這是自2022年初以來最成功的一次奇襲。」

他說,兩名白俄羅斯人利用無人機執行相關任務,還說他們已經安全離開該國。

維亞寇卡沒有說明兩人的攻擊目標是何種飛機,僅表示飛機價值3.3億歐元(約新台幣106億元)。親反對派的媒體報導,遭摧毀的是一架A-50偵察機。

季哈諾夫斯卡婭在推特(Twitter)回應這項消息時寫道:「我為所有繼續抵抗俄羅斯混合式占領白俄、為烏克蘭自由而戰的白俄羅斯人感到自豪。」

目前無法獨立核實上述行動,俄羅斯軍隊也還未發表任何聲明。

白俄羅斯是唯一支持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歐洲盟友,白俄雖未直接參戰,但2022年允許俄軍使用其領土對烏發動全面入侵行動。

基輔表示,俄羅斯還利用白俄飛機跑道作為對烏克蘭發動攻擊的基地。

近幾個月來,白俄和俄羅斯展開一連串軍事行動,烏克蘭曾對明斯克恐將捲入衝突表示擔憂。

沙國外交大臣突訪烏克蘭! 晉見澤倫斯後簽訂120億援助協議

俄烏戰爭屆已滿1年,雙方戰火仍在持續。沙烏地阿拉伯26日突然派遣外交大臣訪問烏克蘭,並在晉見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後,簽訂去年10月沙國王儲曾承諾提供4億美元(約新台幣1250.3億元)的人道援助烏克蘭協議。

綜合外媒報導,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長阿紹德(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在26日閃電訪問烏克蘭,並晉見了總統澤倫斯基。對此,澤倫斯基表示這是為烏克蘭獨立30多年來,首次有沙國政要親自到訪,「我們將該舉視為支持烏克蘭的重要證據,尤其是在全面侵略戰爭滿周年之際」。

在雙方會談中,除了強調沙國政府支持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性,也簽訂一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向烏克蘭提供總價值4億美元的人道援助。此為履行去年10月,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與澤倫斯基通話時,曾向他承諾援助提供烏克蘭政府與人民所需的人道援助。

 

國際反應:

中情局確信北京正考慮軍援俄羅斯美多位高官再發警告

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高級官員再次警告中國不要向俄羅斯提供用於烏克蘭戰場的殺傷性武器,否則將有嚴重後果。與此同時,美國中央情報局確信北京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殺傷性武器。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星期天(2023年2月26日)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國情咨文》節目中說,“北京將自行決定如何處理是否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但是,它如果採取這項行動的話,將導致中國付出真實的代價。”

沙利文當天在美國廣播公司ABC《這個星期》節目中說,“雖然中國還沒有推進實施軍事援助,但是它也沒有排除這樣做的選項。”

同樣在星期天,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面對全國》節目中說,中情局“確信中國領導人正在考慮提供殺傷性武器”,儘管“我們沒有看到最終決定的作出,也沒有看到實際運送殺傷性武器的證據”。

上星期三(2月22日),五角大樓副發言人薩布麗娜·辛格(Sabrina Singh)說,“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他們(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用於這場戰爭的殺傷性武器,但他們也沒有排除那樣做的可能性。”

辛格說,美國國防部警告中國不要向莫斯科提供殺傷性武器,否則將承擔嚴重後果,但她沒有表明具體的後果將會是什麼。

在那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舉行非正式會晤時當面警告說,中方如果決定向俄羅斯提供殺傷性武器,美中關係會面臨“嚴重後果”。布林肯在會晤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中國政府可能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其急需的致命性武器援助。

上星期四,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報導說,俄羅斯正在與一家中國無人機製造商進行談判,希望從這家公司購買100架可以使用於烏克蘭戰場的自殺式無人機,並希望在今年四月交貨。

之後,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說,“我已經告訴中國的代表這是不能接受的。”

中國否認計劃向俄羅斯提供殺傷性武器。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上星期五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在軍品出口方面一向採取謹慎、負責的態度,不向衝突地區或交戰方提供任何軍售。”

德國國防部長波里斯·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星期天說,“我建議我們以聽其言觀其行的方式判斷中國。”

美國:“克里米亞仍然是烏克蘭的一部分”,重新奪回俄羅斯控制的地區是頭等大事

美國周日宣布克里米亞半島仍然是烏克蘭的一部分,但表示更緊迫的關切是基輔軍隊重新奪回莫斯科在其長達一年的戰爭中奪取的土地。這些評論是在俄羅斯非法吞併克里米亞九週年之際發表的。

“美國不會也永遠不會承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領土,”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說。

與此同時,喬·拜登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 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的“會見媒體”節目,雖然現在沒有進行和平談判,烏克蘭也可以決定什麼是勝利或可接受的外交結果。

“這要由烏克蘭來定義,”沙利文說。“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沒有烏克蘭的參與就沒有烏克蘭問題的解決。 因此,不能由美國來定義烏克蘭的勝利。 美國要在戰場上支持烏克蘭,讓他們取得他們定義的勝利。”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去年表示,“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我們永遠不會放棄它。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整個自由歐洲的戰爭始於克里米亞,必須以克里米亞的解放結束。” 但沙利文指出,澤倫斯基在上週“表示我們最終將不得不進入這場衝突的外交階段。”

“現在最關鍵的是,他們需要收回他們目前關注的南部和東部領土,我們需要為他們提供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具,”沙利文總結道。

“克里米亞問題,以及未來會發生什麼的問題,是我們將要解決的問題,”他說。“我們現在的處境是,我們需要專注於近期,因為我們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我們果斷地採取行動,幫助他們奪回俄羅斯軍隊目前佔領的接觸線對面的領土。 ”

在美國對戰爭進入第二年的另一項評估中,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面對全國”節目,俄羅斯總統普京對他的軍隊迫使烏克蘭屈服的能力“過於自信”。

伯恩斯說,俄羅斯情報部門負責人謝爾蓋·納雷甚金(Sergey Naryshkin) 在他們11 月會面時表現出“一種自負和傲慢的感覺”,這反映了普京自己的信念,“他可以讓時間為他工作,他相信他可以磨碎烏克蘭人,他可以削弱我們的歐洲盟友,政治疲勞最終會出現。”

伯恩斯說,他認為普京“非常有決心”繼續這場戰爭,儘管對俄羅斯造成人員傷亡、戰術缺陷以及經濟和聲譽損失。

伯恩斯說,“我認為普京現在對自己有能力……打敗烏克蘭完全過於自信了,”並繼續補充說,“在某個時候, 當棺材裡回到俄羅斯一些最貧窮的地區,被當作炮灰的新兵來自那裡。他也將不得不面對不斷增加的成本。”

伯恩斯還表示,普京低估了美國支持烏克蘭的決心,稱普京一直認為美國人“注意力不集中,我們最終會轉向其他問題”。

沙利文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國情咨文”節目的另一次採訪中表示,美國正在繼續監測中國可能向俄羅斯運送軍火的可能性,但他表示,“目前,中國還沒有向前推進到我們所能看到的程度。 ”

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一周前警告北京,如果它幫助武裝俄羅斯軍隊將會面臨後果。

伯恩斯說,中國幫助武裝俄羅斯“將是一個非常冒險和不明智的賭注”,並補充說這樣的舉動只會進一步加劇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希望他們不會這樣做。”

與此同時,美國繼續沒有答复澤連斯基向烏克蘭運送F-16 戰鬥機的請求,沙利文表示美國正在“非常嚴肅地審視烏克蘭此刻的需求”,並得出結論認為歐洲國家即將向基輔的部隊運交坦克更為重要。美國還承諾將其艾布拉姆斯坦克送往烏克蘭,但可能一年內不會部署。

在戰線的其他地方,英國國防部周日表示,一支精銳的俄羅斯步兵部隊在烏克蘭遭受了重大損失。

英國國防部在一份情報更新中表示,頓涅茨克的維勒達地區的部分的圖像顯示“俄羅斯車輛集中損失”,這些車輛可能來自俄羅斯第155 海軍步兵旅。

英國國防部表示,步兵“承擔了戰爭中一些最艱鉅的戰術任務,並遭受了極高的傷亡。”

英國國防部在推特上發布的最新消息稱,海軍步兵旅的能力“幾乎可以肯定已經顯著下降”,因為其部隊已經補充了“缺乏經驗的動員人員”。

歐盟星期六同意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俄羅斯實施新的製裁。歐盟主席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限制“針對的是軍事和政治決策者、支持俄羅斯軍事工業或在其內部工作的公司,以及瓦格納集團的指揮官。”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俄入侵烏368天:因俄中阻撓 G20財長會議未能發布聯合聲明,德法萬人上街頭祈烏克蘭和平[影]

上萬人25日在德國柏林市中心呼籲與莫斯科進行談判,而不是向烏克蘭運送武器。(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6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368天。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俄烏戰爭爆發一年來,美國接收了27.1萬名烏克蘭難民,遠遠超過拜登總統早前所設定的接收10萬人的既定目標。

♦歐盟2月25日周六宣布,對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實施額外製裁,歐盟指該組織在中非共和國、馬里、蘇丹和烏克蘭等地犯下”侵犯人權”罪行。瓦格納集團宣稱,攻佔烏東巴赫姆特地區第3座村莊。

各國未能就關於烏克蘭戰爭的措辭達成一致

♦20國集團財長會議在印度班加羅爾落下帷幕,由於俄羅斯和中國反對聲明草案中關於烏克蘭戰爭的表述,最後會議聯合公報宣告夭折。德國財長林德納表示,對中國拒絕加入譴責莫斯科的行列感到遺憾。

♦美國近日頻頻揭露中國可能支援俄羅斯殺傷性武器的可能性。美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表示,他們相當肯定中國正在思考援俄殺傷性武器一事。伯恩斯接受《CBS》訪問時指出,「我們相當肯定,中國領導層正在評估提供殺傷性裝備。但我們還沒看到最終的決定,也沒有證據顯示運送殺傷性武器這件事已經發生。」

♦一名拉脫維亞議員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會議上,因不滿俄代表團與會,直接在發言時痛罵「俄羅斯軍艦,他X的去死吧。」

拉脫維亞議員科爾斯(Rihards Kols)在發言時表示,「我們有在挺身堅持自己的原則、價值和身分嗎?並沒有!因為顯然有一頭叫做俄羅斯聯邦代表團的大象在這個房間裡(指對明顯的事物視而不見)。」

科爾斯直言,「要是有人問我誰是戰爭犯,那麼我會把手指向坐在後方席位上的那群人。」科爾斯最後還引用戰爭爆發之初,烏克蘭守軍在蛇島上回嗆俄軍最後通牒的名言「俄羅斯軍艦,他X的去死吧」來總結他的發言。

♦法國總統馬克龍週六(2月25日)表示,他將在四月初前往北京訪問,以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迫使其結束俄烏戰爭。馬克龍訪華的消息公佈的前一天,中國宣布了它所謂的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呼籲各方舉行緊急和平談判。馬克龍說:“如果俄羅斯停止侵略、撤走軍隊,烏克蘭及其人民的領土主權得到尊重,是有可能實現和平的。”馬克龍認為中國參與和平努力“是一件好事”,不過他要求北京“不要向俄羅斯提供任何武器”。

♦德國總理肖爾茨此次訪問印度的目的是要加強兩國在安全和國防方面的合作,應對一系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肖爾茨將在2月25至26日的訪問期間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重要會晤。二人在2022年曾多次會面,但這是德國總理上任以來首次訪問該國。

此次訪問也恰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年。這場戰爭及其全球影響將成為重要議題,會議預計將強調建立強有力的印度-德國以及印度-歐盟合作夥伴關係,以應對世界面臨的巨大挑戰。此外,兩國領導人還將討論綠色技術、經濟合作和印太戰略。

肖爾茨在2月25、26日首度以德國總理身份訪問印度

俄羅斯侵烏一年之際,面對一場持久戰,世界在希望和擔心之中打顫。而歐洲是否做好了長期戰爭的準備?此間輿論的主流看法,除了必須讓普京失敗別無選擇! 費加羅報社評則強調,一場價值觀的決戰正在第聶伯河畔展開。

社評說,在烏克蘭撕裂的樓壁上勾勒着一個難以辨認的世界的面孔,它看起來距離我們遙遠,這場讓我們說個不停的來自另一個時代的衝突,到目前為止只讓我們減少了幾度供暖,付出了幾個點的通膨。然而,頓巴斯的廢墟只代表着普京向全世界噴射的毒汁的最暴烈的效應。僅僅一年,這一戰爭毒藥毀壞了但未能粉碎烏克蘭,卻對二戰繼承下來的國際秩序給予致命一擊。這是俄羅斯侵略者唯一可吹噓的勝利。

新沙皇發現面前站起來的竟是驍勇善戰的戰士組成的民族,一個團結而堅韌的,之前幾乎無人知道甚至其內部也懷疑存在的這樣一個國家。這個武裝的國家不僅在眾多前線打退了敵人的進攻,而且讓自己矗立在“自由世界”的前哨。美國人迅速抓住機會,永久地“削弱”了他們的宿敵,而歐洲人尤其在西歐,費了好長時間才意識到,他們的生活方式,安全和價值觀正在第聶伯河畔經受生死。

社評認為,當烏克蘭這個大衛,以極大的痛苦代價,拒絕向俄羅斯巨人歌利亞投降,我們至少可以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的去支持。一年以來,歐洲人高度團結,北約找到了其存在的理由重新振作。結果,俄羅斯毒藥正在產生抗體。西方人是否適合與克里姆林宮的戰爭販子做長期戰爭?就以目前而言,我們不可能向疲勞屈服,全世界都在觀察,審視民主國家的價值觀。

文章最後說,歐洲大陸遭到了不分青紅皂白的轟炸,平民被屠殺,遭僱傭兵勒索,東西方的對抗面臨著升級和核出軌,聯合國被削弱,中俄軸心致力於強加其獨裁模式的優越性,……這就是烏克蘭一年戰爭產生的迷茫的世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很明顯:失敗不是一個選項。

而用英法文寫作,擁有法美雙重國籍的作家喬納森·利特爾則在法國『世界報』撰文說,普京已經輸掉了戰爭,但西方沒有做必要的事情來迫使他接受這一事實。作者認為,根據任何客觀標準,普京已經輸掉了他在一年前即2022年2月24日單方面發起的罪惡戰爭。他最初的目標是迅速征服該國最好的地區,推翻澤連斯基政府,建立一個傀儡政權,使烏克蘭永遠回到俄羅斯的懷抱……但普京的這些目標一一落空。俄羅斯軍隊在戰爭的頭幾個月里看到其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團被消滅,死傷超過數萬人,損失了一半的裝甲,幾乎清空了其儲存的精確導彈,其缺陷向世界暴露無遺。

俄羅斯現在在很大程度上被孤立,與世界上大多數貿易斷絕關係,其經濟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制裁的重壓下日漸衰弱,它永久地失去了其最大的天然氣和石油自然市場,其精英階層的最佳部分正在流亡。然而,普京並不認為他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相反,他還在繼續這場戰爭,在最近幾天下令開展大規模的新行動,以控制盧甘斯克州和頓涅茨克州。

作者批評西方還不夠強硬,他指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猶疑不決,“馬克龍現在似乎終於明白,用各種語氣重複 ‘俄羅斯絕不能被羞辱 ’是沒有意義的;他現在宣布 ‘俄羅斯不能、絕不能贏’,這已經好多了;但他仍然不敢說,俄羅斯必須果斷地輸掉這場戰爭。作者的看法是,當有人把戰爭強加給你時,只有一個解決辦法:贏得戰爭。烏克蘭人說他們的鮮血保衛了歐洲是正確的,一百倍的正確。至於那些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感到不寒而慄的人,他們現在應該明白,在普京的授意下,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到來,我們都在其中。

作者強調,“普京拒絕承認失敗。但我們也絕不能輸,冒着我們珍視的一切消失的風險”。“我們這裡的人都不希望生活在一個由俄羅斯和中國主導的達爾文規則的世界裡,一個強者為所欲為,而弱者只能躺下或死亡的世界裡”。“在這場我們沒有選擇的戰爭中,歐洲的勝利取決於烏克蘭的勝利。我們必須從相信它開始。”

https://twitter.com/PaulJawin/status/1628715651240960000?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628715651240960000%7Ctwgr%5E47c07a7e11c689b39113cddad9984691fa7fba53%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world%2Fbreakingnews%2F4223111

2023年2月26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堅守巴赫姆特的烏克蘭國民警衛隊軍官坦言,目前烏軍沒有足夠的重武器及戰車擊退俄軍。(路透)

烏俄戰爭已持續超過1年,烏克蘭東部戰線依舊激戰,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表示,俄軍近期對烏東多個地區發動攻擊,但並未成功。堅守巴赫姆特(Bakhmut)的烏克蘭國民警衛隊軍官坦言,目前烏軍沒有足夠的重武器及戰車擊退俄軍。

俄軍車輛疑壓到地雷 整車被炸飛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戰爭期間放置許多地雷,讓俄軍許多裝甲車受到打擊,推特流出一段影片,俄軍開著轎車結果疑似壓到烏軍埋設的反裝甲地雷,連人帶車當場炸飛。

推特帳號「@slavaukrainewin」在推特po出一段影片,影片中是烏克蘭的某處滿目瘡痍的城鎮,1輛俄軍汽車緩緩行駛在道路上,接著突然發生爆炸,「@slavaukrainewin」在推文中表示「歡迎來到烏克蘭。」

網友們看到貼文後紛紛留言「這是被什麼擊中的?地雷還是飛彈?」、「這看起來是汽車壓到地雷,我曾經看到車輛與獸人壓到地雷後這樣飛」、「一定是有人在車上抽菸啦」、「10分的飛行分數!」

烏軍炸毀巴赫穆特水壩 延緩瓦格納傭兵攻勢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仍在持續中,巴赫穆特(Bakhmut)地區戰況激烈,俄軍部署許多士兵與軍武設備在該地區,有消息指出烏克蘭武裝部隊炸掉一處水壩來延緩俄軍瓦格納傭兵的攻勢。

推特帳號「@WarMonitors」PO出一段影片,影片中水勢湍急、小河內的水朝著市鎮方向前進,「@WarMonitors」在推文中表示「烏克蘭武裝部隊炸毀了巴赫穆特一處水壩,以延緩瓦格納傭兵的攻勢。」

俄烏戰爭已經屆滿1年,俄軍為了取得象徵性的成果加大在巴赫穆特的攻勢,烏軍上校指揮官馬德亞爾(Yuriy Fedorovych Madyar)在社群媒體Telegram上發布關於巴赫姆特周邊戰鬥狀況的影片,馬德亞爾表示,當地平民已幾乎降至0人,烏軍在巴赫姆特的郊區有3處陣地,包括北部、東部與西南部陣地,俄軍雖持續進攻,攻勢並沒有成功。

澤連斯基發誓要親手將俄羅斯軍政領導人送上國際法庭

英國國防部在周六(2月25日)的情報簡報中稱,伊朗提供給俄羅斯的單向攻擊無人機(OWA-UAV)可能已經基本用完。

自從2月15日以來,英國國防部表示沒有再得到有關這種無人機出現在烏克蘭戰場的報告。據報,在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至少有24架伊朗無人機被擊落。

“今年年初有幾十架俄羅斯無人機被摧毀,”英國國防部說。

英國國防部說,儘管這種無人機在摧毀預定目標方面記錄不佳,但俄羅斯方面還可能會考慮採購更多的這類無人機。

英國國防部的報告說,“俄羅斯可能會將這些無人機看作是迷惑烏克蘭防空系統的管用的誘餌,從而增加俄羅斯巡航導彈的效力。”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週五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殺害了太多的人,不能讓他們逃脫懲罰。澤連斯基表示,他要親自將俄羅斯軍方和政治領導人送上國際刑事法庭。

澤連斯基說,“他們必須要承擔責任,”“我相信有責必究”。

週五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一周年紀念日。白宮宣布五角大樓承諾為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努力增加二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這項新的援助包括提供更多的海瑪斯導彈、155毫米的砲彈、激光制導火箭系統的彈藥,和用於訓練和設備維護的費用。拜登總統重申“烏克蘭永遠不會成為俄羅斯的戰利品”。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重申美國對支持烏克蘭基礎設施所作出的承諾。布林肯說,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和美國財政部將為烏克蘭提供一百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給烏克蘭的預算支持和更多的能源援助,幫助正在遭受戰爭苦難的烏克蘭人民。

美國國務院在周五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宣布製裁約六十多名俄羅斯高級官員,包括內閣部長和地方領導人以及三家參與俄羅斯核武器發展項目的關鍵企業。

除此之外,美國還宣布對全球又有幾家幫助莫斯科規避出口禁令以獲得關鍵技術的企業而採取的製裁措施。

國際反應

俄烏戰爭滿週年 德法萬人上街頭祈烏克蘭和平[影]

德國和法國民眾今天走上街頭為烏克蘭和平吶喊。前一天,這兩國的社運人士剛紀念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屆滿一年。

警方表示,約有1萬人不畏大雪在德國柏林(Berlin)市中心呼籲與莫斯科進行談判,而不是向烏克蘭運送武器。

在「為和平挺身而出」的口號下,群眾聚集在布蘭登堡大門(Brandenburg Gate)。昨天有社運人士在距離布蘭登堡大門不遠的俄羅斯駐德大使館前,停放一輛被炸毀的俄國戰車。

由極左政治家瓦根克內希特(Sahra Wagenknecht)和女權主義者史瓦澤(Alice Schwarzer)籌辦的這場示威,因獲得極右政治人物支持而備受爭議。

這兩位女性同時發起連署行動,並稱已取得超過64萬5000份簽名。

在法國巴黎,警方表示,3000名示威者由身穿傳統服飾的烏克蘭兒童帶領遊行前,在共和廣場(Place de la Republique)高唱烏克蘭國歌。

一年前逃離烏克蘭的73歲老人克拉夫琴科(Volodymyr Kraftchenko)痛斥「侵犯我們土地和權利的人」。

法國其他地區也有數百人遊行,其中包括南部的蒙貝列(Montpellier)。

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第十輪制裁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367天:俄烏戰爭週年 世界各國領袖反應,聯合國秘書長:俄羅斯讓烏克蘭人陷人間煉獄

圖為23日俄烏戰爭週年前夕,民眾在美國紐約舉行燭光守夜活動表達支持烏克蘭。(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5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367天。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首都基輔的聖索菲亞廣場舉起烏國部隊軍旗,一旁士兵向前親吻,紀念烏軍奮戰抗俄一週年。(美聯社)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戰爭24日屆滿一年,世界各國領導人談論此事的言論,大多數承諾堅定支持烏克蘭,而俄羅斯則保持強硬態度。

●北約讚烏克蘭為自由而戰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烏克蘭人在對抗俄羅斯的戰爭中「無疑會獲勝」,他還說「自由不是平白獲得,我們必須天天為它而戰」。

史托騰柏格指出:「今天勇敢為自由而戰的是烏克蘭人,儘管在絕望和破壞下經過了黯淡的一年,他們的決心和勇氣無疑會戰勝敵人。」

●歐盟稱俄羅斯已挫敗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並未達成任何目標。

范德賴恩還說:「這場殘忍的戰爭爆發至今已一年,普京的戰略目標無一達成…他並未將烏克蘭從地圖上抹去反而面對一個比以往更強而有力的國家。」

●日相呼籲勿軍援俄羅斯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七大工業國集團(G7)今天稍晚將舉行視訊會議,以呼籲世界各國勿對俄國提供軍事援助。

岸田指出,「七大工業國集團將呼籲,停止這樣的援助」,還說G7會商討對俄國實施新制裁。

●美國宣布新制裁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美國宣布對俄羅斯新一輪制裁,也將再提供1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圖為美國總統拜登(左)20日訪問基輔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之際,美國政府宣布最新一輪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包括對俄羅斯政府首長、州長,以及在俄羅斯占領烏克蘭區域的個人與實體實施制裁,並對多項產品加徵關稅。

白宮表示,新制裁的矛頭指向銀行、採礦和國防工業等產業,目標是「逾200名人士和實體,包括俄羅斯以及歐洲、亞洲和中東等地支持俄羅斯作戰行動的第3國」。

美國行政部門今天宣布新一輪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透過聲明指出,華府本週與G7共同宣布的經濟制裁、出口管制與關稅等制裁措施,表明美國將持續與盟友和合作夥伴增強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壓力,讓他更難推進這場殘酷的戰爭,並繼續削弱俄羅斯經濟。

●加拿大再援烏4輛豹2戰車 對俄祭新制裁

加拿大再援烏4輛豹2戰車 對俄祭新制裁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屆滿一年,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表示將再運送4輛豹2(Leopard 2)主力戰車到烏克蘭,並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

在追加4輛後,加拿大承諾提供烏克蘭的豹2戰車總數增至8輛。加拿大也將提供一輛裝甲救濟車與5000多發155毫米彈藥協助烏克蘭。

杜魯道在多倫多向媒體表示,新制裁將鎖定129名個人與63個實體,包括俄羅斯副總理等官員。

杜魯道說:「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動侵略戰爭時嚴重失算。他低估烏克蘭人、低估盟國的團結力量…但今日,我們比以往更堅強與團結」。

加拿大也禁止向俄羅斯出口「用於電子設備的特定化學元素」,並禁止進口、購買或取得俄羅斯武器。

●英王稱世界大團結

英國首相蘇納克24日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歐盟的視訊峰會上,針對中國所提停火方案表示,和平只能按烏克蘭所提條件達成。(英國首相府提供)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無端發動全面攻擊」,他說,「烏克蘭人民因國家無端遭到全面攻擊,而承受無法想像的苦難,至今已一年」。

查爾斯三世說:「全世界驚恐地看著所有這些沒有必要的苦難,我們已團結一致。」

●法國:支持烏克蘭爭取勝利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重申支持烏克蘭,他在推特貼文說,「烏克蘭人民們,法國和你們站在一起,為了團結,為了勝利,為了和平」。

●波蘭發出清晰挺烏訊號

波蘭政府發言人說,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已前往基輔「發出清晰明白的訊號,進一步支持烏克蘭抵禦俄羅斯」。

與烏克蘭為鄰的波蘭收容了逃避戰禍的800萬名烏克蘭難民中的150多萬人,在歐洲國家中首屈一指。

●義大利:自由世界該感謝烏克蘭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宣稱,「自由世界該感謝」烏克蘭為捍衛歐洲價值觀念而戰。

極右派的梅洛尼說:「烏克蘭並不而且也不會孤單,因為它同時捍衛了作為歐洲認同基礎的自由與民主價值觀念,自由世界都該感謝烏克蘭男女。」

●麥維德夫:俄羅斯終將戰勝

俄羅斯前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大唱反調,誓言俄方所稱對烏克蘭採取的「特別軍事行動」終將勝利。他說,若有必要,俄軍將一路打到波蘭邊界。

●中國籲召開和平談判

中國呼籲緊急召開和平談判,以終止俄烏戰爭。

中國發表了12點聲明,主張「政治解決」俄烏危機。先前西方指控中國,有意為俄國提供軍備,但遭中國斥為謠言。

俄羅斯侵烏戰爭一周年,中國提出12點停火止戰建議,烏克蘭明確拒絕停火,但澤連斯基總統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會談。西方則普遍質疑中國表面公允,實則把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一簍子裝的偏袒立場。

美國紐約的俄國領事館外,民眾舉起「普廷恐怖份子」等標語,抗議俄國入侵烏克蘭。(路透)

2023年2月26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4日屆滿一年,烏克蘭悼念在戰爭中喪命的亡者,並矢言繼續奮戰;俄羅斯則要全世界接受戰爭「現實」,同時面臨西方國家實施的新一波制裁措施。

在基輔索菲亞廣場(Sophia Square)的紀念儀式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y)頒發勳章給軍人們和一名死者的母親。當國歌響起時,他強忍淚水。

他在電視轉播的演說中表示:「我們已經成為一個大家庭,烏克蘭人庇護烏克蘭人,向那些被迫逃離戰爭的人們敞開家門和心房。」

「我們頂住所有的威脅、砲擊、集束炸彈、巡弋飛彈、自殺攻擊無人機,以及停電和寒冷…我們將傾盡全力,要在今年拿下勝利。」

澤倫斯基再次呼籲西方提供更多武器,並與美國總統拜登和其他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導人一起參加視訊會議,各國承諾會更加支持烏克蘭。

拜登在推特(Twitter)上說:「一心想要重建帝國的獨裁者永遠無法抹殺人民對自由的熱愛…烏克蘭永遠不會是俄羅斯的勝利,絕對不會。」

美國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計畫,並對俄羅斯礦業、金屬業,以及被控提供限運產品給俄羅斯的第3國公司,追加一系列制裁措施和關稅。

G7成員國加拿大和英國同樣公布了類似措施;有27個成員國的歐洲聯盟經過激烈辯論到最後一刻的協商後,也通過新一輪制裁方案。

然而,拜登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訪問時重申,他不打算把澤倫斯基連月爭取的F-16戰機送到烏克蘭,還說美國目前不認為有理由提供這款先進戰機。他說:「我暫時排除這個(選項)。」

與此同時,烏克蘭軍方表示,俄羅斯把在黑海執勤的軍艦數量增加了一倍,預料這可能是為了發起更多飛彈襲擊做準備。

澤倫斯基談及家人罕見哽咽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見圖)被記者問及家人時,哽咽地說家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並感謝妻子的付出與支持,影像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動容。(歐新社)

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24日在基輔舉行週年記者會上表示,堅信烏克蘭最終將會獲得勝利,澤倫斯基被記者問及家人時,哽咽地說,這段時間少有機會與家人相處,家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希望家人以他為榮,影像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動容,大讚「有勇氣的真男人!」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在官方YouTube頻道發布一段影片可見,澤倫斯基被記者詢問到家人時直言「接下來我要回答最為困難的提問」,平日在螢光幕前總是展現堅毅形象的他,罕見出現哽咽與眼眶泛紅,他坦言因為這場戰爭無法經常見到父母和妻小,「他們都在我的心裡,我很愛我的家人,他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澤倫斯基說提及,對太太引以為傲,謝謝她對於孩子和國家所付出或設想的一切,接著話鋒一轉地說:「更為重要的是不要讓家人對我失望,讓孩子能以我為傲。」

影像曝光後引起大量網友留言,紛紛說「真男人!勇敢的真男人!」、「有愛的好男人」、「對澤倫斯基和烏克蘭人民致上最大敬意」。

國際反應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SC)今天紀念俄烏戰爭週年,在與會國一起向戰爭罹難者默哀一分鐘時,竟遭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以敲麥克風方式打斷。

聯合國秘書長:俄羅斯讓烏克蘭人陷人間煉獄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今天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受害者默哀一分鐘,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說,俄羅斯的侵略摧毀了烏克蘭。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紀念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屆滿一年。古特瑞斯在會議上說:「對烏克蘭人而言,生活像是人間煉獄。和平無望。戰爭主宰了一切。」

「俄羅斯的入侵行動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United Nations Charter)與國際法。這場戰爭造成大範圍的死亡、破壞與流離失所。」

在紀念俄烏戰爭1周年的象徵性部長級會議上,大多數安理會成員國都譴責這場戰爭。

法國外交部長柯隆納(Catherine Colonna)說,一年前,俄羅斯「發動了這場戰爭,除了對重現昔日輝煌的強烈渴望之外,沒有其他正當理由」。

她說:「自那之後,俄羅斯使用最極端的暴力,否認一個國家與一個民族的身分認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告訴安理會,必須根據聯合國憲章達成公正且持久的和平。

布林肯說:「沒有人比烏克蘭人更想要和平…但任何將俄羅斯以武力奪取土地行徑合理化的和平,都將削弱聯合國憲章,並向未來各地的侵略者釋出一個訊息,那就是他們可以入侵他國且不受懲罰。」

聯合國大會昨天一致通過決議,要求俄羅斯自烏克蘭撤軍,但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班濟亞(Vasily Nebenzya)仍把這場戰爭歸咎於烏克蘭與西方國家。

他說,「烏克蘭不是受害者」,基輔及其盟友「讓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以軍事手段從烏克蘭領土消除對俄羅斯的威脅」。

古特瑞斯公布俄烏戰爭的死亡人數:有超過800萬名烏克蘭人逃到歐洲其他地方,另有540萬人在境內流離失所。他說:「這是歐洲數十年未見的迫遷危機。」

他又說,有半數烏克蘭孩童被迫離開家園,面臨更高的暴力、虐待與剝削風險。

古特瑞斯說,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已記錄到與俄烏戰爭有關的「數十起」性暴力案件,受害者包括男性、婦女與女孩。

受邀與會的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呼籲默哀一分鐘,紀念「侵略行動的受害者」。但涅班濟亞短暫拖延了默哀,堅持要「紀念烏克蘭事件的所有受害者」,特別強調「所有人」。

拜登:認為中國能為俄烏戰爭談出結果並不合理

在中國公布關於解決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的立場文件後,美國總統拜登今天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訪問時說,認為中國會為俄烏戰爭談出結果,這種想法並不合理。

路透社報導,拜登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屆滿一年這天受訪時說:「(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中方立場)大表贊同,所以這怎麼可能有好處?」

拜登說:「如果採納中國的計畫,我在裡面看不到任何對俄羅斯以外國家有利的跡象。」

「認為中國會為這場對烏克蘭一點都不公平的戰爭談出一個結果,這種想法根本不合理。」

中國在計畫中呼籲俄烏雙方同意逐步緩和局勢,並警告勿動用核武。

這份由中國外交部發布的立場文件,大致上重申了中國自俄羅斯於去年2月24日開始侵略烏克蘭以來的態度。

拜登也再次表態說,他暫時不會提供F-16戰機給烏克蘭,他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目前不需要戰機。

拜登說:「他現在不需要F-16戰機。我目前排除(這個選項)。」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中國的12點立場聲明受各方質疑:拯救俄羅斯 為普京找退路

俄烏戰爭邁入第2年 澤倫斯基誓言戰勝所有敵人[影]

2月24日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中國立場聲明。該聲明呼籲“停火止戰、啟動和談”,表明反對“單邊制裁”。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聲明帶有明顯的“親俄”色彩,這不是一份和平方案,更像是中國為了普京免於失敗在尋找退路。多名德國政界要人指出,北京的立場並非中立,沒有提到俄羅斯應從烏克蘭撤軍。基輔方面則對北京的該立場聲明表示拒絕。

中國的這項聲明包含十二條,涉及主權、停火、和談、重建等多項內容。聲明除了提出一些原則之外,並沒有任何具體建議。此外,如同中國官方一年來的立場,聲明沒有對俄羅斯作出任何譴責,而是強調俄羅斯的安全要得到關注。聲明未提俄羅斯撤軍,未提戰爭賠款和懲罰戰犯,也未提要如何確保烏克蘭的領土主權完整。

在中國發表12點立場之前,聯合國大會以絕對多數通過要求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提案,表明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清楚地認識到,解鈴還需系鈴人,俄羅斯一年前發動了侵烏戰爭,那麼,只要俄羅斯肯撤出烏克蘭,戰爭就會立即停止。但是,中國投了棄權票,這使得中國隨後公布的停火止戰協議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說服力。

12點停火建議中首當其衝是“尊重各國主權”,這是中方一貫強調的立場。但是,在俄羅斯嚴重損害烏克蘭主權而不是後者損害前者主權的情況下,中方還在用“尊重各國主權”來模糊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主權的事實被指是很難有說服力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美國廣播公司表示:”你知道中國的計畫有12點。如果他們對第一點,即尊重主權是認真的,那麼這場戰爭可能明天就會結束。”布林肯批評中國“腳踏兩隻船”,一方面,扮演中立和尋求和平的角色,另一方面,完全採納了俄羅斯關於這場戰爭的敘述。

中國12點建議避免譴責俄羅斯侵烏,避免使用戰爭一詞,把侵略戰爭稱之為“烏克蘭危機”,同時以“防止形成陣營對抗”、“停止單邊制裁”批評西方制裁俄羅斯侵烏。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則直截了當批評中國和平提議“沒有多大可信度”,因為,“首先,中國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的非法侵略;其次,中國在俄羅斯侵烏前幾天與俄方達成合作無上限的協議”。

還有一些分析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一直希望中國發揮止戰作用,但是,中國一直區別對待俄烏。中國主管外交的負責人王毅近日前往莫斯科示好,大談中俄關係堅如磐石,卻不肯前往烏克蘭、傾聽基輔的意見。歐盟外交事務與安全高級代表博雷利認為中國的12點提議“不是一個和平計畫”,而是中國重申其一貫立場。他在聯合國安理會表示,如果要讓這一和平計畫具有“可行性”,“中國人同樣應該前往基輔”。

七國集團(G7)重申堅定不移支持烏克蘭

在俄羅斯出兵入侵烏克蘭一周年之際,七國集團(G7)領導人2月24日周五發表聲明,重申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同時敦促俄羅斯即時停火併撤出獲國際社會公認的烏克蘭領土。G7並向所有向俄羅斯提供援助的國家發出嚴厲警告。

中國呼籲舉行俄烏和平談判,稱尊重領土完整以及俄羅斯對安全的要求。西方各國普遍不認同北京的提議,但澤連斯基認為與北京合作是必要的。

G7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周五舉行線上峰會,其後發表的聲明強調,永遠不會承認俄羅斯吞併烏克蘭東部地區及克里米亞的土地。七國集團在向所有對俄羅斯提供援助的國家發出嚴厲警告的同時,宣布對莫斯科實施新一輪制裁。

聲明稱,七國集團呼籲尋求規避或削弱對俄制裁措施的國家停止對發動戰爭的俄羅斯提供物質援助,否則他們將付出沉重代價”,

G7承諾採取行動,阻止第三國代理向俄羅斯提供用於出兵烏克蘭的援助;以及限制俄羅斯的能源收益及將來的開採能力,減少莫斯科的戰爭收入。“而為了阻止世界各地的此類活動,七國集團正在對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的第三國採取行動。”

G7稱,將阻止俄羅斯尋求新的途徑獲取先進的軍事和工業材料、技術和設備”。

七國集團的聲明並指責莫斯科關於核武的觀點”不負責任”並”不可接受”,指俄羅斯如果使用化學、生化、輻射和核武,將面臨嚴重後果。

法新社稱,七國集團在聲明中並未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儘管俄羅斯被指控在烏克蘭使用伊朗無人機或使用來自朝鮮的設備,美國最近警告說北京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戰爭援助。而中國則否認這些說法。

拯救俄羅斯,為普京找退路

分析人士認為,這更像是為了保全俄羅斯的戰果,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尋找一個避免失敗的出路方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中俄問題學者吉爾伯特·羅茲曼(Gilbert Rozman)告訴美國之音:

“首先,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和平計劃。細節很少,非常模糊。我認為它的目標是將俄羅斯從這場入侵中拯救出來,給俄羅斯一條出路。中國可能預見不到俄羅斯的成功,但他們也不希望俄羅斯失敗。因此,他們希望達成某種停火協議,讓俄羅斯堅守其領土,讓普京看起來並不像個失敗者。這樣的結果將增加中國的影響力,並為中國希望在亞洲發生的事情樹立了良好的先例。”

羅茲曼認為一個真正的和平方案應該包括對領土歸屬以及停火後的下一步安排。

“和平計劃的第一個方面是領土劃分,土地的歸屬,哪些領土歸這方,哪些歸另一方?這不是承認烏克蘭主權的和平計劃。它對頓巴斯或是克里米亞的歸屬沒有規定,也沒有對俄羅斯聲稱它所擁有的(烏克蘭)的東部四個地區作出說明。它對領土非常不明確,這是和平計劃的第一個要素。計劃的第二部分是你如何處理停火?停火是前進的一種手段。但是(聲明)對停火後的下一步要怎麼做也沒有說法。一旦達成停火,俄羅斯就有機會鎖定它已經收穫的一切,並為下一階段的戰爭做準備。它阻擋了烏克蘭的勢頭,阻止了各個大國對烏克蘭的援助行動。”

就在中方立場書發布的前一天, 聯合國大會第十一屆緊急特別會議以141票贊成、7票反對、32票棄權,壓倒性通過一項無約束力的決議案,要求俄羅斯立即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中國第四度在聯合國大會上投了棄權票。

該決議案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重申支持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求俄羅斯立即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停止敵對行動,以及停止襲擊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和民用設施。決議案也強調要進行公平獨立的調查和起訴,追究戰爭責任。

2月22日,美國《時代》雜誌的一篇文章說,中國推出和平方案並不是在尋求“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最短的距離是,中國停止向普京的戰爭機器提供金融和政治的支持”。中國政府一直宣稱自己在俄烏戰爭上保持中立,但是,中國、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國家與俄羅斯的貿易成了俄羅斯的生命線。中國與俄羅斯的整體貿易額在2022年達到了創紀錄的190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0%。

另有貿易數據顯示,中國與土耳其和一些蘇聯前加盟共和國都已向俄羅斯提供大量可供民用或軍用的產品,包括原材料、智能手機、車輛和計算機芯片。

美國反應:普京停戰或中國停止向俄“輸血”

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星期五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採訪時被問到如何看待中國的和平方案時說:“我的反應是,戰爭根據第一點就可以停止,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烏克蘭沒有攻擊俄羅斯。北約沒有攻擊俄羅斯。美國沒有攻擊俄羅斯。這是普京選擇的一場戰爭。”他說,如果俄羅斯停止攻擊烏克蘭,並撤回軍隊,戰爭明天就會結束。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2月24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發表講話時表示,“事實是,普京一人挑起了戰爭,他一人也能結束這場戰爭。”他未直接點名中國,但他表示,“安理會成員不應陷入呼籲雙方停止戰鬥或以和平名義呼籲他國停止支持烏克蘭的虛假對等,”他說,安理會成員不應在支持俄羅斯的同時呼籲和平。

美國政府官員還表示擔心中國可能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武器,進一步幫助俄羅斯入侵。雖然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表明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武器和彈藥,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警告,中國可能正在準備這樣做。

北約和歐盟對中國的十二點聲明反應謹慎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在訪問愛沙尼亞期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進行這種調解努力沒有多少可信度,因為它迄今沒有譴責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而且,就在俄羅斯入侵幾天前,中國還與俄羅斯簽署了無上限夥伴關係的協議。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強調說,通過與俄羅斯簽訂友好條約,中國已經選邊站。中國的倡議將在這一背景下受到審視。她說,該倡議不是一個和平計劃,而是一系列原則。

英相:和平只能按烏克蘭條件

英國首相蘇納克24日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歐盟的視訊峰會上,針對中國所提停火方案表示,和平只能按烏克蘭所提條件達成。(英國首相府提供)

英國首相府一名發言人說,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24日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歐盟的視訊峰會上,針對中國所提停火方案表示,和平只能按烏克蘭所提條件達成。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呼籲中國與烏克蘭加強互動。首相府發言人表示,蘇納克支持這個呼籲。

此外,蘇納克指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不僅是歐洲-大西洋區域的問題,更是對普世原則的攻擊。他並提到,國際社會應提供烏克蘭長期的軍事和安全保障;支持烏克蘭就是維護聯合國憲章。

德國對中國的十二點聲明反應謹慎

柏林的一位政府發言人說,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北京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是好事。此外,北京明確拒絕任何使用核武器的行為也值得歡迎。”與此同時,我們認為還缺少重要的內容,首先是俄羅斯軍隊應從烏克蘭撤出。”該發言人說,”重要的是,中國現在直接與烏克蘭討論這些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找到一個考慮到烏克蘭利益的平衡的解決途徑。”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懷疑中國是否是一個誠實的調停人。他在總統府舉行的烏克蘭戰爭開始週年活動上表示,”中國是否想扮演這樣一個建設性的角色,仍然是個問題。”他說,如果想扮演這樣一個建設性的角色,那麼中國政府不僅應該與俄羅斯對話,還應該與烏克蘭對話。而且,它還必須在聯合國明確指出誰是侵略者,即俄羅斯是侵略者。

德國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羅特(Michael Roth)表示,他對中國宣佈的和平倡議不抱希望。這位社民黨政治家向新聞網站ntv.de表示,”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立場不是中立的,而是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支持俄羅斯”,因此,他對中國是否能可信地承擔調解人的角色表示懷疑。羅特還補充說,如果北京願意,它可以說服普丁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但他懷疑這種意願是否存在。

德國社民黨政治家施特格納(Ralf Stegner)對中國政府提出解決烏克蘭戰爭問題的倡議表示歡迎。他向新聞門戶網站 “t-online” 表示,”中國提出的十二點計劃,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最重要的是承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這是非常核心的一個方面。施特格納說,該文件中提到了”應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這也是肖爾茨總理和拜登總統與中國會談的一個成功。但施特格納同時表示,這份倡議的缺點是中國沒有將俄羅斯的行為稱為”一場違反國際法的侵略戰爭”。

社民黨的外交政策發言人尼爾斯‧施密德(Nils Schmid)認為,中國的立場聲明中沒有任何真正的新建議。他說,”只要俄羅斯的目標仍然是要征服烏克蘭並要求其完全投降,那麼關於對話和談判的呼籲就是誤導性的。”

施密德解釋說,”只有當俄羅斯侵略者承認通過軍事手段無法實現其目標時,與其談判才有意義。” 此外,烏克蘭必須有能力抵制侵略,並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談判。

施密德表示,如果說中國的提議有什麼積極的意義,那就是,中國警告不要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澤連斯基:有意與習近平會面

烏克蘭對中方的表現一直留有餘地,現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再次表示願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如果中方真想要扮演調停和中立角色,那麼這至少是一個機會。

中國外交部2月24日周五發表”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澤連斯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希望會見習近平。這對全球安全很重要”。澤連斯基表示,”中國尊重領土完整,應該盡一切努力以使俄羅斯離開烏克蘭領土”。澤連斯基並表示,希望中國不要像美國指責的那樣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他說,”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北京對美國的指責予以否認。

澤連斯基還表示,“我希望相信中國將站在公正的一邊,也就是說,站在我們這一邊”。

法新社稱,中國呼籲舉行俄烏和平談判,稱尊重領土完整以及俄羅斯對安全的要求。西方各國普遍不認同北京的提議,但澤連斯基認為與北京合作是必要的。

另外關於中國外交部2月24日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周五表示,任何和平方案都須包括俄羅斯將其軍隊撤回至1991年的邊界。

波多利亞克在Twitter發文表示,任何只有停火的”和平計畫”,以及因此而出現的新分界線和對烏克蘭領土的持續佔領,都不是和平,而是”凍結戰爭”,是烏克蘭的挫敗,他並認為這會是”俄羅斯種族滅絕的下一階段”。他表示,”烏克蘭的立場大家眾所周知,就是俄羅斯軍隊撤回1991年的邊界。”

烏克蘭大約五分之一的領土目前在俄羅斯的控制之下。

烏克蘭副外長梅爾尼克(Andriy Melnyk)昨天接受「烏克蘭真理報」(Ukrainska Pravda)採訪表示,烏克蘭政府從總統以下,自戰爭爆發前即持續努力試圖改變北京對俄羅斯侵略行為的立場;令人遺憾的是,與中方領導層的溝通一直以來都非常困難。

儘管如此,梅爾尼克說,烏方仍未放棄希望,要讓中俄同盟無法實現。

烏克蘭人民公僕黨議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David Arachamija)也做出相似的表態。他說,中國人雖然說要尊重每個國家的主權,但沒有說俄羅斯軍隊必須迅速從烏克蘭撤走。烏克蘭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瑞申科(Olexander Mereschko)說,北京的這份文件是”宣傳行動”,是”空洞的口號”的大匯集。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烏克蘭戰爭一周年:澤倫斯基誓言戰勝所有敵人[影],中國發布「立場聲明」籲停火和談

俄烏戰爭邁入第2年 澤倫斯基誓言戰勝所有敵人[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4日訊)2月24日星期五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年。中國外交部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發表有關中國立場的「十二點」聲明,該聲明呼籲「停火止戰、啟動和談」,表明反對「單邊制裁」,但沒有譴責出兵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引起各界質疑中國對外宣稱的「中立性」。

十二點內容包含: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啓動和談、解決人道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維護核電站安全、減少戰略風險、保障糧食外運、停止單邊制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戰後重建等內容。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訪俄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聯合國特別會議以壓倒性多數支持一項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決議,但中國在聯合國該決議表決中再度投了棄權票。

中方表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支持俄烏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最終達成全面停火,「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澆油,不激化矛盾」。

聲明提到,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認為極限施壓只會製造出新的問題,「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並強調”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3日與到訪基輔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會見記者時表示,獲悉中國將就俄烏戰爭提出政治解決倡議,他還沒有看到有關文件,將在看到具體內容後得出一些結論,強調「我們希望與中國進行會晤」。

澤倫斯基說:「我認為總體來說,中國開始談論烏克蘭並且發出一些信號,是非常好的事。」

澤倫斯基誓言戰勝所有敵人[影]

俄烏戰爭邁入第2年仍不見盡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立誓將戰勝所有敵人,全球領袖則準備對俄羅斯及支持俄國開戰的國家祭出新一波制裁。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今天在影片中表示:「…我們很強大,我們已經準備好面對任何事,我們會戰勝所有人。」

澤倫斯基坐在辦公桌前,回憶起1年前全球因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而感到震驚時,他如何對烏克蘭人民發表談話。

他說:「這一切就從2022年2月24日開始,這是我們一生中最漫長的一天,我們近代歷史上最艱難的一天。我們早早醒來,從此再也無法安睡。」

澤倫斯基形容2022年是充滿韌性、勇氣、痛苦和團結的一年。

他說:「最重要的結論是我們活下來了。我們沒有被擊敗,我們今年也會全力以赴,贏得勝利!」

隨戰火持續在烏克蘭東部及南部肆虐,烏克蘭遍布世界各地的盟國也在俄羅斯全面入侵滿一週年之際,展現對烏克蘭的支持。

德國總理蕭茲(Chancellor Olaf Scholz)今天表示,德國將「在必要時盡可能且盡力支援烏克蘭」。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重申法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他在推特發文表示:「烏克蘭人民,法國與你們站在一起,為了團結、為了勝利、為了和平。」

聯合國表決:141票贊成,中國第四次投棄權票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合國特別會議上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就在中方立場書發佈的前一天,中國第四度在聯合國大會上就烏克蘭問題投棄權票。

聯合國大會第十一屆緊急特別會議在2月23日以141票贊成、7票反對、32票棄權,壓倒性通過一項無約束力的決議案,要求俄羅斯立即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

投反對票的有俄羅斯、白俄羅斯、朝鮮、敘利亞、尼加拉瓜、馬里和厄立特里亞;投棄權票的除了中國還有印度、南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古巴等。

該決議案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重申支持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求俄羅斯立即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停止敵對行動,以及停止襲擊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和民用設施。決議案也強調要進行公平獨立的調查和起訴,追究戰爭責任。

王毅:中俄關係穩如泰山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與到訪的中國外交事務主管王毅舉行會談。(2023年2月22日)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訪問歐洲,2月22日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見面,兩人熱情握手。普京很少接待非國家元首的外國官員,外界認為這次會晤凸顯中俄友好關係。引述消息稱,中俄元首可能在4月或5月初會面。

王毅表示,中俄關係「穩如泰山」,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從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擾和脅迫;雙方就烏克蘭問題交換意見,「讚賞俄方重申願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中方將一如既往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為政治解決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

普京表示,期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建立更深的伙伴關係。

專家評中國「王毅這趟外交」

王毅表示,他在歐洲之行期間,拜訪了法國、義大利、匈牙利,並在德國慕安會上與各國高官交流,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進行了一次「非正式接觸」。最後飛抵莫斯科,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及其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

針對歐洲之行,王毅重申:「友好是中國對歐政策的主基調,合作是中國對歐政策的總目標。」他強調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是機遇不是威脅,「如果中歐選擇和平穩定,新的冷戰就打不起來。」

至於中俄關係,王毅表示,去年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普丁視訊會晤時,就已針對2023年的雙邊關係做出規劃部署,此次出訪則梳理了兩方共識,再次確認兩國元首就中俄關係欲達成的目標。

採訪中,王毅也再次就「氣球事件」表達中國立場,稱該氣球是因不可抗力因素而飛入美方領空的無人飛艇,美方動用戰鬥機將其射下,是「濫用武力」,「暴露出(美國)缺乏理性」。

「我相信未來史書上的記載將會註明,這是美國製造的一場鬧劇和作秀。」王毅表示,他在同美國務卿布林肯非正式接觸時,已明確告訴美方:「不要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再做這樣的荒唐事了……如果美方執意借題發揮……,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王毅這趟外交訪程是否成功? 美國《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23日發佈一篇報導分析,「對中國來說,王毅的行程在很大程度是試圖『控制損害』。」

原因是,多年來歐洲對中國的經濟政策及侵犯人權的行為感到擔憂,導致中歐關係出現裂痕,而北京在西方的施壓下,拒絕直接譴責俄羅斯對「一個歐洲國家」的入侵,這在歐洲各國都「敲響了警鐘」。

雖然中國一再譴責其他國家「抹黑」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但中國也未能說服歐洲各國,北京在此事上屬於完全中立,而非「親俄中立」。

引述歐洲外交官員分析指,中國擺出和平姿態,是試圖修復與歐洲國家的關係,但這並不是重大的政策轉變,只是佔據政治言語上的高地,去挑戰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

《外交家》引述澳中關係研究院兼職教授克拉克(Michael Clarke)的一篇分析評論寫道,中國的外交做法受到2大主因制約,一是「高估了歐洲各國希望與日益加深的中美競爭保持距離的願望」,二是低估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歐洲安全態勢和認知的影響」。

然而,「中國對歐洲的『魅力攻勢』在慕尼黑(指慕安會)碰了壁,」來自榮鼎研究諮詢公司的中歐關係專家巴爾金說。「王毅選擇將所有罪惡歸咎於美國,這是嚴重看錯了形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表示,中國推動和平的努力將停留在言辭層面,並沒有任何實質性政策調整,「很難想象中國會在短期內採取實際行動,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進行調解」。

分析指,儘管中國原則上支持和平,但中俄接壤4000多公里,北京不希望俄羅斯出現不穩定風險,因此不希望結束可能危及普京政權的烏克蘭戰爭。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赫斯科維奇(Benjamin Herscovitch)表示,對北京來說,關鍵問題不是戰爭是否應該結束,而是如何結束,「中國仍然將俄羅斯視為其總體戰略的核心要素,以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建立一個多極化(multipolar)世界」。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影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烏克蘭戰爭一周年:聯合國大會141票贊成要求俄羅斯“立即”撤軍,中國「烏克蘭和平計劃」:對話是唯一出路

俄烏戰爭即將屆滿1週年,對烏克蘭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對全球而言也是一次劇烈的衝擊。(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4日訊)聯合國大會23日通過一項呼籲要求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軍隊“立即”撤出,並以絕大多數票通過了一項同樣呼籲“公正持久”和平的決議。投票結果是141票贊成;7票反對;32國棄權。棄權國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投反對票的有俄羅斯、白俄羅斯、敘利亞、朝鮮、馬里、尼加拉瓜、厄立特里亞。

法國外長23日還表示:我們正在與國際刑事法院和整個國際社會合作,以便肇事者和應對戰爭負責的人都不會逍遙法外”。“我無法預測普京 (Vladimir Putin) 會是這種情況,但如果事實和責任得到證實,那是有被起訴可能的”。

日本外相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希望2024年能夠舉辦一次和平峰會。林芳正表示:我們決不能讓戰事持續下去,舉辦荒謬戰爭兩周年紀念活動是不可接受的。法國外長卡特琳·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俄羅斯方面正在試圖說服某些國家,它是想顛覆世界秩序並強加基於武力的世界秩序,俄羅斯總是認為這種企圖將對他們有利。其實這是妄想。

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勒巴22日表示國際社會定要“團結一致”。他還表示,“在近代歷史上,善惡之間的界限從未如此清晰過。面對一個只想生存下去的國家,另一個國家卻要殺戮、搞破壞。”

2022年10月,聯大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非法吞併烏克蘭領土的企圖。這份題為“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捍衛《聯合國憲章》原則”的決議草案獲得了143個會員國的贊成票。俄羅斯、白俄羅斯、朝鮮、敘利亞和尼加拉瓜等五個國家投了反對票。中國、印度、古巴等35個國家棄權。烏克蘭方面希望此次投票至少可以獲得143票的支持。

由美國、英國、法國、土耳其、阿根廷、日本等牽頭的數十個國家共同提出的決議還呼籲“停止敵對行動”,並“強調需要儘快實現,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在烏克蘭實現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白俄羅斯是莫斯科的盟友,對這項決議提出修正案,特別是刪除有關俄羅斯侵略和立即撤軍要求的內容,呼籲成員國“避免向衝突地區運送武器”。

周三,在本屆特別會議開幕式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嚴厲譴責了入侵烏克蘭所代表的“對我們集體良知的侮辱”。古特雷斯表示說:“衝突升級的可能後果是一個明顯且已經存在的危險,”他指的是使用核武器的“隱含威脅”和圍繞核電站的“不負責任”的軍事活動。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班濟亞(Vassily Nebenzia)22日表示:說:“西方希望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打敗俄羅斯,他們不僅可以犧牲烏克蘭,還準備讓整個世界陷入戰爭的深淵。”

歐洲外交負責人博雷利回答說,這場戰爭不是“西方反對俄羅斯”的問題。 “這場非法戰爭涉及到所有人:地球北部、南部、東部和西部”。聯合國大會歷時一年表決的與俄羅斯侵略有關的三項決議獲得了 140 至 143 票贊成,五個國家系統性地投反對票(俄羅斯、白俄羅斯、敘利亞、朝鮮和厄立特里亞),不到 40 票棄權。

中國「烏克蘭和平計劃」:對話是唯一出路

中國外交部週五(2月24日)上午9時,正式發佈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其中包含12點立場聲明,被視為是中國版的「烏克蘭和平計劃」。

該立場文件指出,中國尊重各國主權,且依據聯合國憲章,各國領土完整應得到切實保障。同時提出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等12項要點。

中國官方表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強調衝突戰爭沒有贏家,呼籲各方應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澆油,不激化矛盾,避免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

文中寫道,中方「支持俄烏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逐步推動局勢降級緩和,最終達成全面停火」,且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聲明第10點強調,國際社會應停止單邊制裁,稱「極限施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製造出新的問題」。中國表示,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為烏克蘭危機「降溫」。

同時,中國也在聲明中重申,「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各國應防止核擴散,且中方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使用生化武器。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一路风情 专题 联合国

达沃斯2023: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

中华时报/中时网(克里斯 赵雪湄)一月十六日晚,2023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东部山城小镇如期开幕。年会汇聚了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全球顶级政界、商界、学界和公民社会等方面的重要领袖,共同制定全球、区域和行业议程。

本届年会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首次重新回到冬季达沃斯。距上届召开已时隔三年。2021年虽然达沃斯论坛在冬季召开,但采用的是虚拟形式。去年论坛则被改至5月举行。今年出席人数为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五十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近三百八十名政府代表(财政及贸易部部长和央行行长共计105位);以及包括全球大型企业600名首席执行官在内的1500名商界领袖出席。

相伴着达沃斯年会的启动,第28届年度水晶奖典礼隆重举行。 今年的获奖者皆因在促进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气候变化、心理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而受到表彰;这些领域也在极大程度上契合今年论坛的主题。

去年五月春花盛开,而今会场外则是白雪皑皑。地缘冲突及伴随而来的能源危机、高通胀率、供应链吃紧等经济后果,以及疫情之后的艰难恢复等,依旧是今年经济论坛的主要议程。本届重点则侧重于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战争引发的全球衰退。

经过了世纪大疫和俄乌战争,虽在同一个地方举办同一项年会,但世界已今非昔比,此达沃斯已非彼达沃斯,不确定性成为很确定的隐忧,危机管理是与会者最没有危机的研讨焦点…… 诸多的一切,考验着政治家、商界领袖、专家、学者、智库、精英,以及所有与会者们的智慧。本届年会能否达至 合而存异、同舟共济、居危思安、共克时艰……会场之外,小镇远方,人们在期盼着正确答案。

今年的年会主题: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