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外交部長出面答記者問 臺灣問題國際形勢嚴峻

作者:資深媒体人 紀碩鳴

中國外長秦剛(後左2)7日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回應台灣問題。

外交部長秦剛舉行記者會。 表明臺灣問題的中國立場,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呼籲美國停止“以台制華”。 由外交部長出面談兩岸,說明國際形勢中的臺灣問題嚴峻。

有記者關心中美關係因為臺灣問題而可能走向衝突的現實風險。 秦剛面對鏡頭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告,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 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要求美方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因為中國內戰的原因造成了兩岸的分離,但臺灣從來就是中國不能割離的一部分。 因此,臺灣問題就是中國的內政。

所以,以往對檯曆來是由國台辦回答相關的兩岸政策和兩岸問題。 如今,由外交部長來回答記者的提問,說明這段時間以來,臺灣問題引起的國際紛亂已經嚴重影響到一個中國的核心利益,影響到兩岸和平環境,更影響到兩岸的統一進程,甚至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外交部長出面,一定是對國際發話,是對國際關注的表態。

可以看到,美國近來動作不斷,不斷有官員高調訪問臺灣;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委員會通過10項支持臺灣、抑制中國經濟實力的法案,要從經濟角度嚇阻武力犯台並確保臺灣國際參與等等。干預的意味極強。

美國不斷批准對臺灣軍售,去年尾《國防授權法案》還授權美國從2023年至2027年的未來五年間,對臺灣提供高達100億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 無疑就是在為台獨提供支援。 美國在不斷加碼“以台制華”,並沒有收手的意圖。

臺灣當政者也積極配合西方社會,最近還傳出蔡英文要訪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計畫與蔡英文在加州會晤,而不是臺北。不斷衝撞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底線

兩岸分離是因為中國的內政。中國政府從來都不贊同把臺灣問題國際化,秦剛認真回答記者提出的臺灣問題,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已經很危險的由不得中國而越來越國際化了。

美台將臺灣問題國際化的意圖很明確,讓臺灣有能力抵禦來自對岸的壓力,阻止兩岸的統一進程。 西方媒體還做民調來聲援臺灣,指民調顯示,隨著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日趨緊張與惡化,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主張要對採取強硬的立場,以防止對岸對臺灣發動進攻; 贊成以武力協防臺灣的美國人數也在持續增長中。

秦剛說,臺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地動山搖。 對中美,對兩岸,對全世界可能都有不可預料的後果。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 韓正當選國家副主席 趙樂際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

習近平獲2952票,全票當選國家主席。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大會,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他取得2952票贊成,是第二度連任國家主席。今日大會出席代表人數為2977人,出席人數為2952人,有25人缺席,出席人數符合開會法定人數。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大會,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他取得2952票贊成,再度連任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今日大會應出席代表人數為2977人,出席人數為2952人,有25人缺席,出席人數符合開會法定人數。

趙樂際全票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早上在全國人大全體會議上,以2952票贊成,全票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當選後,先後向在場的人大代表和主席台鞠躬致意,之後分別同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前任委員長栗戰書握手。

現年66歲的趙樂際是排名第3的政治局常委,他於6年前十九大後出任排名第6的常委,曾任中央紀委書記,負責黨內反腐工作。

韓正全票當選國家副主席。

已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韓正,早上在全國人大全體會議上,以2952票贊成,全票當選國家副主席,將繼續擔任正國級領導人。

韓正當選後先後向在場的人大代表和主席台鞠躬致意,之後分別同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前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握手,王岐山其後亦與習近平握手。

韓正在6年前十九大後出任排名第7的政治局常委,擔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兼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過去幾年主管港澳事務,他於去年二十大卸任政治局常委的職務。

68歲的韓正將如前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於卸任政治局常委後,維持正國級領導人身分。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全國人大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選舉國家主席等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10日北京訊)在北京,早上舉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大會。大會以 2951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

方案提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中銀保監會,中證監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方案亦包括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和國家數據局,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統一按照5%比例精減等。

今早會議其他議程包括,表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草案、選舉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國家副主席等。

今日大會出席代表人數為2977人,出席人數為2952人,有25人缺席,出席人數符合開會法定人數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習近平再次強調加快提升解放軍戰力建成一流軍隊與美對抗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9日北京訊)在中國新任外長秦剛警告美中關係有“脫軌風險”及“陷入衝突對抗”可能性一天后,此前也曾罕見直接批評華盛頓的習近平,週三(3月8日)下午在參加人大解放軍和武警代表團會議時,要求加快把解放軍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習近平還強調,要“實現國家戰略能力最大化”,“系統提升我國應對戰略風險、維護戰略利益、實現戰略目的的整體實力”。

習近平還提出一系列要求,希望“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國家儲備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等。

習近平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與中國已經實施的一些國家戰略相吻合,包括力圖讓中國在從集成電路到航天的十大關鍵領域占主導地位的“中國製造2025”和在經濟中軍民兩用融合等。

習近平還提到需要“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即解放軍到2027年建軍一百週年。而美國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希望解放軍到2027年具備用武力征服民主和自治的台灣的能力。

身兼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去年10月16日在中共二十大做報告時說,中國將“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在中共解放軍的慣用語彙中,“戰略威懾力量”是指以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海基潛射彈道導彈和空基空射彈道導彈為代表的三位一體的核力量體系。

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下令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代表中國將快速擴張核實力。

習近平此前還提出要“堅持聚焦備戰打仗,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科技強訓”,“強化改革創新,加快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

習近平3月6日對人大代表表達對美國限制中國獲取尖端技術和支持台灣即區域軍事聯盟的不滿,罕見地直接批評華盛頓,指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企圖遏制中國,使中國在過去五年面臨嚴峻挑戰,全球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

隨後,新任外長秦剛3月7日在“兩會”記者會上以異常嚴厲的語句稱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嚴重偏差”,美中關係有“脫軌風險”,“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

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和秦剛直接點名美國,預示著美中關係在短期和中期將持續惡化,而目前沒有一種力量可以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

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3月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美國不尋求衝突,同時也做好了在競爭中戰勝中國的準備。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即為美中關係定調為“競爭”不尋求“衝突”,並且多次強調加裝護欄的重要性。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Ned Price)7日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追求有基礎、有護欄且最終是有方法能避免競爭變成衝突的美中關係。競爭不代表遏制、壓迫或拖中國後腿;至於避免衝突,雙方仍必須要對話與交流。

普賴斯強調,美國希望有一個公平的、有建設性、不陷入衝突的競爭。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王滬寧:堅定不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促進兩岸交流

全國政協會議主席團下午將通過候選人名單。圖為主席團昨天舉行第二次會議。(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9日北京訊)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今天上午在參加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審議時聲稱,要「堅定不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堅定不移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

據新華社報導,在聽取代表發言後,王滬寧宣稱,中共18大以來,總書記習近平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陸方「進一步掌握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

他宣稱,要全面貫徹中共20大精神,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王滬寧還稱,要「堅定不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堅定不移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堅定不移團結台灣同胞攜手致力民族復興,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王滬寧囑說好一國兩制 似對港區政協委員不滿意

全國政協會議主席團下午將通過候選人名單。圖為主席團昨天舉行第二次會議。(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9日北京訊)中國全國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王滬寧日前與港區政協委員會面時說,要向國內外說好「一國兩制」及香港故事。分析稱,這反映北京對港區政協委員的工作未能滿意,要再三叮囑。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8日在北京參加港澳政協聯組會,與港區政協委員會面。

綜合星島日報等港媒報導,有出席會議的政協委員表示,王滬寧發言時提出4點希望,包括首次要求政協作思想引導,向國內、外說好「中國故事」,要讓全世界知道「一國兩制」是好制度。

出席會議的港區政協委員蔡冠深引述王滬寧表示,外國可能有人不知道「一國兩制」成功落實,媒體報導未必能反映香港真實的情況,因此不止要讓中國大陸、香港知道,也要讓世界知道「一國兩制」成功落實。

有分析認為,北京當局要求香港繼續作為「示範單位」,對外說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的「一國兩制」是一個「偉大創舉」,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將為香港創造無限的發展空間。

香港的中國問題專家劉銳紹向中央社表示,外界對王滬寧的講話有不同理解,但他認為不需過份解讀,因為有關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等言論是重覆地一說再說,只是程度不同,相信甚至連建制派也對相關言論感到麻木。

相反地,他認為,王滬寧的言論可以反映北京對現在港區政協的工作未夠滿意,要再三叮囑,「北京對『自己人』也不太信心,所以才要經常叮囑,這才是問題」。

劉銳紹表示,北京對港區人大或政協的表現心中有數。北京不會擔心有人持不同意見,現在也沒有人敢「擦邊球」,但他們是否百分之百理解北京的政策方針然後執行,「恐怕目前並不是」。

至於北京如何調整港澳事務機構與人事安排,劉銳紹表示,不論如何綜理港澳事務或由誰擔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最終決策者仍在習近平。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政協領導層候選人名單草案 副主席有23人

全國政協會議主席團下午將通過候選人名單。圖為主席團昨天舉行第二次會議。(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9日北京訊)全國政協會議明日下午將選舉新一屆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委。政協委員早上審議候選人名單草案,主席團下午將通過候選人名單。候選人數目為主席1人、副主席23人,常委299人。

據了解,全國政協主席候選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他是排名第四的政治局常委。

消息指,23名副主席候選人之中,政治局委員兼統戰部部長石泰峰排名第一,亦包括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沈躍躍、國務委員王勇、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十三屆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是唯一來自香港的副主席候選人,隨著另一名副主席董建華退休,意味香港只餘下一名副主席。

據了解,河北前省委書記王東峰是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的候選人,副主席候選人還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等。

消息又指,全國政協常委候選人有299名,來自本港的政協委員佔16人,總數比十三屆時少兩個。他們包括7名十三屆政協常委唐英年、陳馮富珍,蔡冠深等,以及廠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施榮懷、信德集團主席何超瓊、中聯辦副主任陳冬等9名「新人」。

其他常委候選人還包括十三屆政協副秘書長張曉明,澳門中聯辦副主任黃柳權等。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王滬寧向港澳政協提幾點希望 鄭雁雄出席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全體會議 梁振英列政協成香港唯一副主席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8日北京訊)在北京,港澳全國政協聯組會早上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接見。

有政協委員引述王滬寧指,要繼續學習二十大精神,而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論述豐富了一國兩制,特別是去年的七一重要講話,要學習理解,又對政協提出幾點希望,包括堅定維護國家安全、齊心合力謀發展、協助改善民生憂患,以及說好中國、香港和一國兩制故事。

在北京,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下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修改立法法決定草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等。

鄭雁雄表示,完全贊同機構改革方案,認為方案落實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關於深化機構改革的重大部署,總結運用上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成功經驗,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加強重點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和調整,必將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有力保障。

鄭雁雄又說,政府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層次變革,每次改革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特別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以崇高政治威望、卓越政治智慧、高超駕馭藝術,領導推動上一輪機構改革,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偉大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消息指,前行政長官梁振英獲通過為新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建議人選,是名單中唯一本港政協委員,預料將連任政協副主席。

消息指,政協會議主席團會議下午召開,審議通過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委建議人選名單。政協明日會開會審議候選人名單草案和通過候選人名單,星期五下午全體會議將進行選舉。

由於副主席建議人選名單之中只有梁振英,隨著另一名副主席董建華退休,意味香港將只餘下一名政協副主席。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人大代表建議爲三孩家庭提供免費公租房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8日北京訊)住房問題成網民兩會期間的熱門話題。官員大談解決住房問題,說中國年輕人可享幸福生活,更有人大代表建議,爲三孩家庭提供免費公租房,這些言論都登上了 微博熱搜。

中國房地產發展前景備受各界關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週二(3月7日),出席人大會議後表示,中國房地產的供求,在疫情後有明顯改善,一、二手商品房的銷售,已結束13個月的負增長,1、2月的總體商品房價格平穩,住房項目復工率大大提高、房企融資改善,相信住房供應平穩,能提振信心。

倪虹:”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和住房的建設,重點解決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難問題,讓他們能放開手腳爲幸福生活去奮鬥。”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人大代表陳南表示,家庭的孩子越多,越要有政策減輕家庭負擔,例如優先處理有孩家庭的公租房申請,提供租金優惠,有3個未成年子女以上的家庭,可以免費住公租房等,利用公租房鼓勵生育。

京官和人大代表欲借用現有基層住房保障系統解決人口問題受網民質疑

倪虹和陳南的說法,引起大批網民討論,均成爲微博熱搜。有網民表示,房價不降,年輕人難以有幸福生活,又說,聽其言,觀其行,政府不要只說不做。有博主質疑相關建議的可行性,以及會否引發不公平。

博主:”公租房在我們國家來講,更多的是國家強制力來保障低保、低收入家庭,這部分資源是不是因爲我生孩子多,我就能夠擠佔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如果說敢生三孩子的家庭,是不是真的很在意這種公租房呢,這是一個問號。”

已是兩孩子之父的許先生對本臺表示,太太的工作和事業發展不錯,早已拒絕他再生孩子的要求。他認爲,不少居住在城市的年輕夫婦,都與他們有同樣的想法,不想生太多孩子,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又說,農村土地多,生孩子與否,住房問題不是考慮因素,認爲官方和人大代表的想法不可行。

許先生:”公租房只能是在大城市裏面,既然這個人已經來了大城市,你覺得他會爲了一個免費的公租房,去生孩子嗎?不可能。補助也不是完全沒有用,對於在農村貧窮地區、沒有權利意識的那些家庭、那裏面的夫婦可能願意多生幾個,但是他對孩子的教育會怎麼樣呢,國家需要怎麼去扶持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評論:建議顯示官員和代表脫離羣衆 只解決住屋需求不能挽回對未來失去的信心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官員和人大代表的建議是”一箭雙鵰”,試圖解決中國目前最頭痛的問題,也顯示他們盲目相信,只要有住房保障,年輕人能安心拼工作和拼生育,太脫離羣衆。

方原:”生育和住房確實是兩個最重要的問題,這是一個系統性的中國問題,土地的私有制呀,戶籍制度的廢除、市場經濟的實行、法治社會的實行,給人們足夠的自由和權利保證等,這個前提從來不做,根本問題都沒有解決,只是在這個標的所有的層面來修修補補。”

方原又說,官員和人大代表提出增加公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議,如同口號,沒有具體推行的方案和時間表,也是讓公衆對前景缺乏信心,不想拼工作和生育的原因。

分类
兩岸 台灣 台灣大選 时政

【立心集】從政黨認同度分析2024大選關鍵

【主筆:翟子睿】【主筆簡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博士、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研究員、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監事】
台灣民意基金會長期就政黨認同度進行調查,2023年1月及2月的政黨認同度變化,大致如下:1月份的政黨認同度,民進黨26.1%、國民黨21.5%、民眾黨20.3%、時代力量4.3%、台灣基進4.3%、沒特定支持、不知道及其他政黨為23%。
2月份的政黨認同度,民進黨26.9%、國民黨27.1%、民眾黨12.3%、時代力量1.1%、台灣基進1.0%、沒特定支持、不知道及其他政黨為31.0%。單就各別政黨的支持度來看,民進黨約維持在26%上下,國民黨則在短短一個月上升了5%,屏除其他政黨的支持度來看,兩黨似乎在伯仲之間。2024年的總統大選對於兩黨來說,都是再度決勝的關鍵點,民進黨已無太多的執政縣市,想要持續生存,贏得2024年總統大選,已然是必要的目標。而國民黨夾帶2020年九合一的氣勢,也喊出要重返執政的口號,贏得立委與總統大選。此外,目前的第三大黨民眾黨則保持著一貫作風,提出由柯文哲競選2024總統,並要贏得7席以上的立委席次。按當前的政黨支持度來看,若2024年確定是三腳督的競選態勢,則民眾黨將會成為選舉分票的關鍵候選人。

台灣總統與區域立委的選舉,採用的是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這種選舉制度在台灣易於出現7成左右的投票率及兩黨對決的情況出現。
假設此種情況發生,從政黨認同度再進一步分析,就可將之歸類為泛藍及泛綠的對決,從上述數據總和來看,泛綠(民進黨、時代力量與台灣基進)1到2月的支持率分別為34%及29%;泛藍(國民黨與民眾黨)1到2月的支持率分別為41%及39%(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分析,民眾黨和國民黨支持者有高度重疊性)。
排除沒特定支持、不知道及其他政黨比例來看,泛藍(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合作就是2024年勝選的最佳方程式。

面對2024年,民進黨已經確定由賴清德出戰,而反觀最有實力與之競爭的國民黨,目前對於黨內依舊爭論不休的正副總統搭擋,如侯友宜、郭台銘及朱立倫究竟誰配誰,黨內尚存有不同程度的激烈爭辯。
實際上,國民黨勝選最佳方程式,就是與民眾黨洽談合作,無論柯文哲是單獨出來選、或是接受藍白配,亦或接受區域立委的席次禮讓等權力交換條件,這當中的關鍵點,就是國民黨必須掌握發球權並且放下英雄主義,誠懇的與民眾黨合作,發揮調和鼎鼐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