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緬甸3週年,緬甸中產知識分子出走 政變後難以消弭的世代斷層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緬甸3週年,緬甸中產知識分子出走 政變後難以消弭的世代斷層

緬甸2021年2月政變至今已3週年,恢復民主之路看來卻是遙遙無期。國際局勢多變,緬甸情勢逐漸被淡忘,但緬甸人的掙扎奮鬥之路從來沒停過。因內戰被迫逃離家鄉的緬甸平民、當年曾參與政變的緬甸人,仍在為緬甸的民主自由持續努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23日訊)2021年緬甸政變改變了無數緬甸人的人生,更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大量中產階級和菁英出走,造成緬甸的世代斷層。這是緬甸知識分子的集體失落年代,更是整個國家的巨大損失。

2021年2月緬甸軍方以「選舉舞弊」為由,對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民選政府發動政變,包括總統溫敏(Win Myint)、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在內,多名執政黨高層遭軍方逮捕。

緬甸民眾展開公民不服從運動,上街抗議軍方政變。沒料到軍方毫不在意國際壓力,強力鎮壓無辜民眾。衝突越演越烈,死傷無數,大批民眾開始逃離緬甸。

緬甸公務員流亡泰國 曾遭警察拘留數小時
化名艾蜜莉(Emilie)的女子曾是緬甸政府公務員。過去在財政部服務的她,因為加入公民不服從運動,登上軍方黑名單;她逃離緬甸後,利用財務專長,現在替全民盟成員在政變後成立的全國團結政府(NUG)進行募款工作。

艾蜜莉在泰國沒有合法居留身分,曾被泰國警察拘留幾個小時。「我在緬甸時,從來沒進過警察局。」隻身留在異國,艾蜜莉經常很失落、很沒有安全感,但留在海外才能繼續進行民主運動。「為了緬甸,為了下一代,我必須這麼做。」

緬甸醫生人生天翻地覆 賣樂透維生
今年30多歲、化名艾里斯(Aries)的醫生政變前在緬甸仰光擁有自己的診所,他的太太也是醫生,兩人曾參與公民不服從運動。幾週的街頭抗爭後,緬甸軍方大肆搜捕參與公民不服從運動的醫護人員;政變同年底,艾里斯夫妻輾轉越過邊境上的小河,落腳泰緬邊境小城鎮。

談起政變,艾里斯微微嘆口氣,說的卻是自己的人生:「再也不想當醫生了。」

在仰光,艾里斯夫妻是菁英中產階級,但流亡到了泰國,無法執業的兩人什麼都做不了。在邊境郊區租了間小房子,賣樂透維生,多餘的收入拿來資助還在緬甸叢林裡和軍政府對抗的革命夥伴們。

比起許多走不掉或自願留在緬甸的反抗人士,艾里斯夫妻至少可以帶著孩子在泰國過上簡單的生活,他們內心卻有著難以述說的苦悶。

回緬甸死路一條 在泰國成「走動的提款機」
艾里斯夫妻越過邊境來到泰國前幾個月,很感謝泰國接納他們,但隨著時間過去,卻經常被泰國警察找麻煩。警察經常以各種理由向流亡的緬甸人要錢。「對泰國警察來說,我們就是走動的提款機。」

回緬甸絕對死路一條;在泰國雖然可以活著,艾里斯卻深深感覺被困住。「雖然行動自由,心靈卻不自由。我們會告訴自己很開心,其實沒有。」

更複雜的情緒是,艾里斯不少同伴還在緬甸叢林奮鬥,他也曾目睹朋友被軍方射殺,因此直到現在,內心依然充滿愧疚。

政變改變的不只是艾里斯的人生,也徹底改變他對未來的想法。

曾從事救人職業的他,再也不想當醫生。艾里斯大學畢業後,循著父母期望做了醫生,曾經想做個好醫生,看病也是他唯一會做的事情;不在預期內的政變讓他的人生脫離常軌,「我不想再做不喜歡的事情,政變毀了一切、改變了一切。」

緬甸菁英只能躲藏度日 生活陷難關
艾里斯夫妻是幸運的,透過管道獲得居留身分,並賣起樂透彩券以維持每日生活。曾在曼德勒大學(Mandalay University)教授法律的教授蘇(Su)和獸醫專家波(Bo)就沒那麼幸運了。

蘇和波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只能約在偏僻的咖啡館。兩人沒有合法居留身分,經常被泰國警方找麻煩。住在郊區的蘇說,她沒事不會到鬧區;若需要到鬧區辦事或採買,也盡量挑晚上,以避人耳目。

波的專長是獸醫,和艾里斯面臨相同的問題。

在緬甸他是具有特殊專業的人士,但這樣的專業到了泰國無用武之地;無法執業的他,只能躲躲藏藏,沒有合法身分,被警察抓了好幾次。波怕被送回緬甸,都是給錢了事,自由是他現在最想要的東西。「我感覺被困住,感覺未來一片黑暗。」

雖然內心苦痛,波卻微笑著訴說自己如何紓解情緒:「當我覺得很痛苦、很不自由的時候,我就在家附近騎著腳踏車繞圈圈。風吹著我的臉,這讓我感到短暫的自由。」

和波住在同一個社區的蘇在緬甸是教授,是教授法律的菁英中產階級。但因為參與公民不合作運動,政變後遭警方發出逮捕令,蘇越過邊境流亡到泰國。

蘇說,她經常感到寂寞,有時候感到痛苦。「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以這樣的方式來到其他國家。」想到還在曼德勒的家人,擔心他們的安危,蘇內心更是煎熬。

情感與心靈上的痛苦令人難以忍受,實際生活的艱難更是無法忽視的困境。蘇到泰國後只能進行一些線上教學,獲取微薄收入,光維持每日生活基本需求就有困難,遑論要取得合法身分留在泰國,又是另一筆極大的開銷。

蘇曾被警察抓過好幾次。她說在邊境地區,有些流亡過來的緬甸人每個月付錢給警察,以求不被送回緬甸;有些人則付錢給掮客,掮客號稱會把名單送給警察,但有時候警察不認,或事實上根本沒有掮客號稱的那份名單,緬甸流亡人士只好再付一筆錢給警察,而給了掮客的那筆錢,就當丟到水裡。

儘管生活艱難,蘇還是想辦法進行線上教學。她說,緬甸很多偏鄉和交戰地區學生,難以取得合適的設備,更不用說網路訊號不好或甚至沒有網路;她憂心這樣下去,緬甸教育會產生巨大斷層,因此希望國際社會對緬甸伸出援手,讓緬甸年輕世代不會因此失去教育機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