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從全球最大碳市場起步走穩看中國“雙碳”答卷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氣候與環保 生活 编辑精选 财经

從全球最大碳市場起步走穩看中國“雙碳”答卷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運行以來,促進企業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作用逐步顯現,尤其是今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碳配額交易價格漲勢超出預期並持續高位。中國碳市場正以強大的市場力量推動中國向實現“雙碳”目標更進一步。

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省市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2013年起,7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陸續上線交易,為全國碳市場建設奠定了基礎。

2020年,中國宣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2021年以來,中國積極落實《巴黎協定》,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中國建立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係,制定中長期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戰略,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編製實施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2021年5月18日,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三明市簽發。(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攝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徐華清表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研究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強度降幅,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不僅體現了雄心力度,還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也是落實中國“雙碳”目標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

 浙江杭州垃圾填埋場上的光伏發電場,預計20年運營期總發電量3303萬千瓦時,相當於年均減排二氧化碳1141噸。(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目前全國碳市場已經順利完成兩個履約週期,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約51億噸,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今年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5月1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標誌著中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說,現在國家有兩個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一個是強制性的碳市場,一個是自願性的減排市場,標誌著中國碳市場的體系基本構成。

“碳市場實現了預期的建設目標,目前已經建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框架。”陸新明說,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建立“一網、兩機構、三平台”的基礎設施支撐體係,包括全國碳市場信息網,全國碳排放權註册登記機構和交易機構,全國碳排放權註册登記系統、交易係統、管理平台,碳排放權核算和管理能力顯著提高。

陸新明說,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能源需求仍將剛性增長,利用市場手段推動企業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和較低的成本實現減排,是實現中國“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國普遍採用的降碳政策工具。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馬愛民表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需要採取法律、經濟、技術、市場等多方面有效的措施,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作出努力。中國已經完成“雙碳”目標的頂層設計,相關部門制定了在相關重要領域的行動計劃,各省區市也發佈了行動方案,為落實“雙碳”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廈門大力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圖為經過30多年綜合治理的筼簹湖水清岸綠,成為城市核心區“綠肺”。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攝

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這八個行業佔到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亟待將更多符合條件的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

今年上半年,生態環境部先後發佈鋁冶煉行業、水泥熟料行業的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指南的徵求意見稿,此舉被理解為碳市場擴容的強烈信號。

“應在2030年前完成碳市場擴容目標”,馬愛民表示,建設更加有效的碳市場要求擴大市場的覆蓋範圍,適當收緊配額分配,進一步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增加交易的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於實現“雙碳”目標的作用。(完)

來源中新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