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世衛指中國新冠死亡人數報告不足 美前官員建議成立新聯盟應對疫情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世衛指中國新冠死亡人數報告不足 美前官員建議成立新聯盟應對疫情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12日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周三(1月11日)在例行疫情發布會上表示,鑒於中國的新冠相關死亡人數報告不足,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上周全球通報的1.1萬多例新冠死亡病例被低估。譚德塞稱”這樣的數字無法接受”。

聯合國消息,譚德塞指出,自2022年2月以來,向世衛組織通報的每周新冠死亡病例數已下降了近90%;但從2022年9月中旬開始,該數字就一直停留在1萬至1.4萬這個區間。他重申,在當前世界擁有相應的工具來避免這些死亡的情況下,”這樣的數字是無法接受的”。

譚德塞同時表示,在上周全球通報的1.1萬多例新冠死亡病例中,有40%來自美洲,30%來自歐洲,還有30%來自西太平洋地區。死者中大部分屬於風險人群,包括年長人群。數據顯示,在2022年下半年,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群體幾乎佔到所有死亡病例的90%。

譚德塞還強調,在世衛組織194個會員國當中,僅有53個國家提供的死亡病例數據按照年齡和性別進行了分類。

譚德塞呼籲,“隨着新冠疫情進入第四個年頭,我們要求所有會員國提供分類數據。只有數據更為詳盡,抗疫的圖景才會更為清晰。”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應對技術主管瑪麗亞·範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過去幾周以來,通過與中國同事、技術夥伴及政府官員的溝通,世衛組織已收到更多有關中國應對當前新冠疫情的信息,包括如何提升臨床管理能力、重症監護能力、治療手段以及繼續擴大疫苗接種的覆蓋面。對於這些信息,世衛組織表示歡迎。

不過,範克爾克霍夫仍然指出,世衛組織正在努力讓中國填補一些重大的信息缺失,首先就是要更深入地了解目前新冠病毒在中國的傳播動態。同時,應當了解新冠疫情造成的重症監護壓力和新冠相關死亡人數的實際水平。世衛組織還要求中國公布更多病毒基因測序的結果,由此根據不同的突變位點展開深入分析,進一步評估傳播的變異株類型。

美前官員建議成立新聯盟應對疫情

正在臺灣訪問的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週三(1月11日)在臺北出席亞太堅韌研究基會有關疫情源頭及影響的講座,擔任主講嘉賓。

正在臺灣訪問的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週三(1月11日)在臺北出席亞太堅韌研究基會有關疫情源頭及影響的講座,擔任主講嘉賓。博明發言時,讚揚中國的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包括在疫情爆發初期,所做的防疫處理,爲國際設立示範,又說,包括李文亮等勇敢的一羣,嘗試向外界披露更多有關疫情的資料, 但同時批評中國政府,從疫情開始的不合作態度。

博明:”過去三年,有關中國應對疫情的回應,我認爲要把中國人和中國政府區分,這點是很重要。我們看到中國的醫生和護士們,工作表現優越,也曾嘗試向外界提出警告。但我們所掌握的很多重要訊息,事實上幾乎所有都不是通過中國的官方渠道所分享取得。中國政府沒有在事件取得教訓,在許多情況下,更明確阻止任何人與外界共享訊息,好像要守住列寧主義的獨裁統治本質,不能做到公開透明。 “

博明形容,這次的疫情對國際而言,是一場災難,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場疫情的起因。他表示,中國有醫護人員,嘗試通過小道消息的方法,告訴外界例如基因排序等資料,也有記者在武漢嘗試調查,但都遇到中國政府不少阻礙,有記者被趕走、甚至有人失蹤。博明指,在調查源頭的事,中國政府不僅沒有提供協助,更用盡方法阻止調查。

博明建議,國際社會應組成專責應對疫情的新組織,成員應由美歐、日、韓、印度和抗疫表現優秀的臺灣組成,強調由民主骨幹組成的新組織,能更快和有效協助國際社會應對疫情。

中國暫停核發短期簽證

中國1月8日大開國門,各國擔心變種病毒,爲避免重演三年前病毒傳播全世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瑞典、以色列、比利時、卡達等已有21國對自中國入境的所有旅客祭出須PCR或快篩陰性,或陽性隔離、戴口罩,甚至驗廢水等檢疫措施。

摩洛哥、朝鮮暫停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最嚴,臺灣也尚未恢復中國旅客入境。不過,韓國、日本卻率先遭中方“無預警”宣佈暫停核發短期簽證,被解讀受到“報復”。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10日公佈,自即日起,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韓國外交部表示,韓國目前的措施是以科學爲根據所採取的,並對中國停發短期簽證的舉止表示相當遺憾。

10日晚間,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也宣佈暫停審發日本公民赴中普通簽證。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對此表示極度遺憾,並提出抗議,要求取消。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11日還加碼公告,針對近期“少數國家”對“中國公民”採取的“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國家移民管理機構自即日起暫停韓國、日本公民來中國實行的72/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日再次表示,“少數國家”罔顧科學事實和本國疫情實際,仍執意針對中國採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中方根據相關國家採取對華歧視性措施的實際情況,作出對等反應,既是維護本國公民的正當權益,也是爲了維護國家間正常交往合作的必要環境,“正當合理”。

必須指出的是,各國強化檢疫措施是針對自中國出發的所有旅客,包括韓國、日本公民自中國回國也都必須事前先檢測、落地後再篩檢。

另外,中國總高舉“對等”,但在事前繳交陰性檢測證明的要求上,中國至今對各國的標準都是較爲嚴格的登機48小時前檢測,而像日本要求的則是較爲寬鬆的72小時前。

日、韓網民質疑這挑起民族仇恨。中國網民則反擊韓國要求自中國入境旅客得掛着“黃牌”排隊,如被當罪犯“遊街”,日本也比照辦理,發紅繩掛牌區別,力挺政府“對等措施、回敬他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